/
0

岭下村

岭下,古称锦厦,座落在屏南县西北一个小盆地之中。四面青山环抱,锦厦河从中蜿蜒流过,是屏南县西北隅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古属古田县新俗里二十九都二册,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屏南分县后划为二都。境内人文景观和古迹颇多,大王坮是屏南县发现的十五处江南商周文化遗址之一。表明早在商周文化时期,这里已有人类活动。

唐末五代至两宋时期,岭下的人口已有一定规模,据该村村史记载,当时锦厦包括峬峰境、开源境、祐源境、上山富境、双楼境、桂芳境。鼎盛时期的岭下,方圆数十里内分布着峬峰、开源、上山富、石郑、后溪、古楼、原里、茶树下、林前、洋坪、周厝里等大小十几个村庄,居住着陆、游、周、林、徐、吴、陈、郑、高、施、蔡、彭等十多姓人口,据开源村陆氏宗谱记载: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峬峰境三巷一百二十八烟户(其他各境户口无记载);明成化年间,峬峰境一百二十火(火即烟户,下同)、游舍(祐源境)二十八火;双楼境一十四火;周舍四火;林舍三火;原里四火;高舍二火;蔡舍一火;彭舍一火;洋坪尾一火;吴舍一火;开源境无记载;清初,据本县县令沈钟总辑的乾隆五年版《屏南县志》记载:锦厦共五村,后峬村、石郑村、开源村、上山富村、后溪村。

岭下在历史上能够一度鼎盛,与其地处古代交通要道有关。当时连接福宁—建宁两府的“上下府”古干道从岭下境内穿过,沿锦厦古干道往北十里就是与建瓯交界的分水隘,隘口设有隘楼和分水头塘汛(兵防设置,有塘屋五间,配汛兵一名);从岭下往东北经谢坑、葛畲到下山口塘汛可与青岭古干道相接;从岭下沿古干道至梨洋溪口往西经梨洋、富竹、东峰可达上楼塘汛。这是交通要素;其二,在岭下附近的罗厝境内,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宝兴银场,该银场自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开办至最后关闭,历经四个朝代474年,这一时期也恰好是岭下的鼎盛时期,因为地处交通要道,附近又有一个较大规模的银场,过往客商众多,与建瓯、政和边界地区的边贸十分活跃,也促进了岭下的发展,使岭下成为这一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商业中心。当时峬峰境的后埔街开设了棉布、百货、五金、食杂、药材、土产等商店和饮食、客店、屠宰、银器作坊、铁器作坊、贩运(主要靠肩挑)等行业。是岭下境内最繁华的商业街。

岭下境内的人文、交通等各项建设也大都集中在两宋与元朝。据该村村史记载:后梁龙德三年(924年)建登云亭(俗称红亭);北宋建隆年间(960-964年)建景福寺;开宝三年(970年)建崇福寺;雍熙四年(987年)建花桥(今广利桥);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建补阁堂于峬峰境;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开源、峬峰、祐源、双楼四境联合建造大王坮土主庙为四城干境;至元十一年(1274年)建上坑里土主庙;元贞元年(1295年)建三教堂;皇庆元年(1312年)建花桥头水祥庙(俗称奶娘宫);元统元年(1339年)建开源长桥(今广福桥);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2年)遵谕在花桥荒坪建乡厉坛(祭祀用)。这些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使岭下成为屏南西北部的一个文化名村。加上十分注意环境保护,使得古时的锦厦四面青山拥翠,村周古树名木众多,村前绿野如茵,河中流水清澈,风景十分优美。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虽然有些文化古迹已不复存在,但岭下还是留下了许多文化积淀。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的广利桥,于明正统年间被火烧毁,明正统年间(1436-1449)重建,清乾隆三十九年以来又经多次重修,至今保护完好;始建于元朝元统元年(1339年)的广福桥;经历代重修,较好地保留了原有的风貌,现与广利桥同时被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朝元贞元年(1295)的三教堂,因祀魏伯阳、虞会启二仙,因此又称仙堂,后改为龙泉寺;明正德年间(1506-1521)三教堂被洪水冲毁,数年后重建。近年来又被修建为“三教合一(道教、佛教、儒教)的宫观。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间(960-964)的景福寺曾被火烧毁,明宣德三年(1428年)钦差内官杨瑛、御史玉宝及本壤主簿井旺重建景福寺;明景泰年间,高僧寂照禅师曾住景福寺并留下诗篇:巍巍梵宇蔓颓垣,古寺苍苔昼掩门。犬吠屋腰山杳杳,虫鸣阶下草荒荒。寒溪淡月蒹葭冷,篱落西风桔柚香。昔日凤凰池上客,也曾此地拜慈光。村中有一座风格独特的古民居“太府堂”,由乡绅陆凌灿创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3),其大门上方有两对“户对”,这在屏南的古民居中独一无二。因民居厅堂气势恢宏,而且采用只有官府正堂和寺庙正殿方可采用的四扇抬梁式构架,因而当地群众称之为“太府堂”。该民居属于典型的南方天井民居,房屋构架为两层三开间五进厅,土木结构,占地1082平方米。从外到内分别为正门、照厅(下马厅)、天井、二道门、屏风、天井及两廊庑、正厅及两厢房、过道及后厢房、三道门、屏风、天井及两廊庑、后厅及两厢房、过道及后厢房、横楼、后门、后花园,现已被公布为屏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岭下是岭下乡政府驻地,村中保留下来的文物有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广福桥、广利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府堂和景福寺、三教堂(龙泉寺)以及大王坮商周文化遗址等文化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