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一、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

棠口乡漈头村距屏南县城6公里,屏宁二级公路穿村而过,筹建中的杨贵高速公路屏南互通口设在境内。该村位于屏南县中部,东与小章村相连,南与熙岭乡、黛溪镇接壤,西靠县城,北邻安溪、峰段村,海拔850米,全村总面积31平方公里。现有村民812户4176人,迁居海外与外地的还有千余人。村四周重峦叠嶂,中为盆地,素有“高山假平原”之称。年平均气温15℃,全年无霜期234天,年降水量1858.5毫米,冬无严寒,夏季温湿而不酷热,气候宜人。

全村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峰龙冈寨,海拔1049.9米,最低点长潭墘,海拔480米。溪流蜿蜒出村东,流经初坑,溪岸曲折,潭漈交替,比较著名的有光明漈、秃头漈、狮潭漈、一龙漈、二龙漈等。这些瀑漈飞珠溅玉,绚丽多彩,倾泻而下汇于金造溪。其行政村驻地在这些瀑漈的源头,前人爱其雄伟壮观,故命名为“漈头”。

该村分新村区和旧村区两部分,新村区位于东北部,沿屏宁二级公路而建,旧村区沿鲤鱼溪而建。区内大多为明清以来古民居建筑和十几家百年老字号店铺,原貌尚存。这里街巷狭小,鹅卵石道路纵横其间。漈头村的古迹胜景甚多,保存较完好的有古民居群、古墓群(包括高士黄童御葬墓、南少林铁头和尚墓、文武庠生张步齐墓、空宠墓等)、祠堂群(黄氏、张氏祠堂4座)、鲤鱼溪、古牌坊群、慈音寺、拓主殿、齐天大圣殿、龙岗寨、印月潭、日照岩瀑布、“红娘树”、水松林、柳杉群、千年龙井、古廊桥、古凉亭及大量的梧桐柱联、古牌匾、古楹联、清朝“皇帝圣旨”等等。

漈头村肇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清乾隆前属古田县,称龙漈上境、龙漈下境。龙漈下境曾有宋、蓝、梁等姓氏居住,因历史变迁,均已迁居他处。相继在漈头肇基的还有黄姓和张姓。

据《黄氏族谱》记载,黄姓是世祖黄宜于北宋淳化四年(993年)同兄黄研暨母刘氏由邵武迁古田县漈川(即屏南县漈头村)肇基,至景泰六年(1455年),十七世祖黄文宾发奋图强成为中兴始祖,屏南各村黄姓几乎都由漈头迁出。至今仍在本村居住者约50多户。

溪头张姓,从其家谱查证,系张氏第126世祖张谏(进士、官拜朝奉大夫)第八子礼知(官拜宣仪大夫)由屏南甘棠乡浙洋村迁居恩山境(今代溪恩洋村),至132世祖铭首生伦、仪二子。张伦入赘燕坑,张仪又传九世,至仲真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由恩山分支迁居二十六都六保龙漈上境开基,为漈头村溪头张氏肇基始祖。又传十世至张志盛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由龙漈上境移居龙漈下境开基立祠,历十四世,子孙济济,瓜瓞绵绵,至今发展为500余户。

八家张姓与溪头张氏同祖同宗,系恩山132世祖张铭首长子张伦入赘燕坑,迁南山、硋窑、峰段,后复迁硋窑,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由世祖张景明迁居漈头,与侄廷盛等创立祠堂,后生齿日繁,派衍克昌,至今有100多户。

漈头地理位置特殊,是旧县治双溪通往省城官道必经之地。民国初年,该村设立团总。民国三十二年,漈头为第四区公所驻地,其他时期均属棠口区公所管辖;1949至1950年漈头村属棠漈乡管辖;1951年至1954年属第三区管辖(区公所设棠口);1955年至1957年属棠口区公所管辖;1958年至1960年属先锋人民公社管辖(公社设棠口);1961年至1983年属棠口人民公社管辖;1984年至今属棠口乡人民政府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