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宁德天后宫(俗称妈祖庙),位于蕉城区蕉南街道办事处福山村福山路60号。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始建,距今已有250年的历史。道光三年(1823),由宁德商会董事姚宗扬集南北商捐资重建正殿。咸丰元年(1851)重修,并改建下殿。同治十三年(1874),董事黄书田集布商建后座“三代祠”。光绪三十四年(1908),董事姚恩礼集南北帮黄毓同、蔡思祯营建偏殿,至此天后宫规模完备,各项设施一应俱全。

咸丰元年重建大殿,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中轴线上依次为门楼、戏台、拜亭、正殿、后殿、偏殿。因上世纪五十年代被辟为粮食仓库,许多地方被改建,文革期间,门楼、戏台、拜亭等被拆毁,只剩余正殿、后殿、偏殿。正殿保存较为完整,面阔3间(20.45米);进深6柱(19.37米);高11.5米,带前廊及左右廊,抬梁穿斗式砖木结构,硬山顶,封火墙。殿内有咸丰元年玄武岩镂空石龙柱四根,刻工精细,形态生动,一龙柱上刻楷书:“咸丰元年春正月吉旦”。另有花岗岩浮雕凤柱两根,为省内所罕见,极富特色。系咸丰元年(1851),由鄞江(今龙岩上杭县)驻埠菁靛商合资捐献的,龙凤神态逼真,工艺精湛。堪与福州于山法雨寺大殿的龙柱媲美。

妈祖庙自2004年按照“修旧如旧”的保护方式,进行了全面维修。大殿神像仿照莆田湄洲妈祖庙规格,中间妈祖昂然端坐,左塑临水夫人陈靖姑,右塑修筑木兰陂而献身的钱四娘,左右庑分别塑有路允迪、李富、施琅、浦元文、姚启圣等十位与妈祖有关的历史名人。正殿上方高悬有一块“寰海蒙庥”匾额,系咸丰年间(1851~1860)由福建水陆提督鄞江(今上杭)钟宝三书赠,现保存完整。宫左后侧10米处有“碧泉井”一口,乾隆59年建,光绪元年修,为蕉城区现存四大古井之一;井壁由乱毛石垒砌,直径150厘米;井栏由长方形石板砌筑,170厘米*170厘米;井深460厘米,目前仍在使用。

民国26年(1937)9月和11月,中共闽东特委与国民党军政当局二次在天后宫举行谈判,之后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议,这里又成了国共谈判的革命旧址并于1984年立碑纪念。所以,天后宫既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又具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促进闽台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1980年11月,原宁德县(现蕉城区)人民政府公布天后宫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政综[1980]4号)。近年来,妈祖信仰已成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一个热点。宁德天后宫开放以来,来此参拜的台商络绎不绝。2009年,又完成对天后宫偏殿的修复工作,并作为区博物馆的展厅,正式对外免费开放。2009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天后宫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闽政文[2009]375号)。

(陈仕玲 黄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