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闽东红军“石堂整编整训”发生在1937年11月至1938年1月间,历时二个多月。

石堂”,四面环山,围成山间盆地,中间有一自东向西的小山相隔,北为文峰村,南为梅鹤村,风景优美。两村保存有很多具有特色的古建筑,人口近4000人,历代名人辈出。

1937年冬,闽东红军游击队和各县游击队陆续集中宁德桃花溪整编。随后红军三个纵队和师部移驻虎贝石堂进行了为期二个多月的集训,一营、三营驻在石堂黄厝(现文峰村),二营驻石堂林厝(现梅鹤村)。整编时三个纵队编为一、二、三营(每营3个连),一营主要是闽东红军2纵队组成,营长陈挺,教导员沈乃宝(后张朝富)。二营营长沈冠国,教导员金信江。第三营由地方游击队和后方工作人员编成,班、排、连干部由原纵队、地方游击队干部充任。整编后三营大约有三四百人,黄培松任三营长,教导员戴炳辉,黄培松在石堂整编后不久就拖枪叛逃。

据当时的老同志回忆:闽东红军进驻石堂后,司令部和整编后的六团团部设在现文峰村的黄云蒸、黄云烟、黄云堂厝,叶飞、阮英平、范式人都在此住宿和办公。叶飞住宿办公的屋子在该房西边前廊庑,至今该屋窗格上还清晰地留下叶飞警卫员点蜡烛烤焦的斑痕。当时该房屋前墙飞檐处架有无线电天线,屋内安有电台设备。顾玉良同志当时也住在该厝内,大家都叫他顾参谋长。一营营部设在黄兴印厝,三营营部设在黄树宝、黄应堂厝,士兵分驻在全村各家各大户。同时,村中设立多处训练场,每天战士都在训练场上苦练杀敌本领。六团枪械修理车间和被服车间设在黄亦雷、黄云焙厝内,枪械修理车间在后廊府,被服车间在前厅,楼上有缝纫机四台,楼下有缝纫机三台。六团在石堂整训期间在群众中统一使用苏维埃钞票。顾玉良来视察部队也是从桃花溪方向取道石堂梨岔进村,当时部队和全村群众在各个路口张灯结彩,离主村10华里的梨岔山上都结了彩。顾玉良同志进村后不久,部队指战员换上新军服。

1938年1月,叶飞和新四军军部李子芳同志从南昌回到闽东,宣布1300多名闽东红军正式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支团。团长叶飞,副团长兼政治部主任阮英平,参谋长黄元庆,军需主任许威,副官林德春。林筹生、范式人负责后方留守处。

(编者注:另据原红军老战士陈文发回忆,闽东红军一部石堂整训时驻新亭村) 在石堂两个月整训期间,战士们生活非常艰苦,晚上睡在地下或楼板上,下铺一层稻草御寒。吃得是地瓜、芋头。虽然生活艰苦,但在这个革命大家庭里,官兵一致,同甘共苦,团结友爱,革命的热情很高。

在集训期间,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按整编要求进行第二次挑选,把应该留下坚持后方工作的地方干部名单确定下来,并参加了培训。二是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学习军事技术,由熟悉军事技术的原抗日先遣队留下的伤病员和从国民党军队中俘虏投诚过来的官兵当教练官,每日教战士掷弹、射击、班排进攻、个人动作和队列训练等。三是政治学习,每周五个晚上学习党中央《共赴国难宣言》、《中国共产党告国民党书》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材料,还进行文化学习,教唱革命歌曲等。第一课由阮英平同志给战士们讲“穷人为什么要当红军”的革命道理,使入伍的新战士受到很大的鼓舞和教育。当时学习条件很差,没有黑板也没有粉笔,但文化教员因陋就简,用木炭在门板上写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大家。四是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形式对军民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关方针政策,当时还专门组织了一个“抗日俱乐部”,教士兵和民众唱《国共合作歌》,这首歌歌词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现在站在一条线上,建立民族统一战线,一起走上抗日的战场………”此外,还唱《义勇军进行曲》、《打倒日本鬼子》、《大刀进行曲》、《锄头歌》等等。五是安排后方干部,布置后方工作,确定后方任务:(1)建立后依托地,给我军准备联络立足之地,(2)随时给前方部队输送兵员,(3)监督防止土豪劣绅反攻复辟。

留守在后方工作的干部由范式人同志领导,并建立了宁德留守处,专门处理对外事宜。

根据上级指示,部队于1938年1月下旬离开石堂,移驻屏南棠口待命北上抗日。2月14日,1300名闽东健儿在叶飞、阮英平率领下,从屏南出发,离开闽东,浩浩荡荡奔赴皖南抗日前线。

(黄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