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闽东独立师光荣历史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20军是一支历史悠久、战绩辉煌、英雄辈出的部队。这支部队源自1934年9月在宁德支提寺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抗日战争爆发后,编为新四军三支队第六团;以后又编为新四军第一纵队,山东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1949年2月,全军统一番号时编为第20军。1985年改称为第二十集团军。

70多年来,从这支部队走出去后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高级领导职务的有200多位同志。他们中有3位上将,12位中将,168位少将。其中有两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一位是部队第一任司令员兼政委叶飞上将,另一位是曾任过原59师175团政治处主任的彭冲同志。现任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曾任集团军第一任军长。涌现出以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为代表的一大批战斗英雄和英雄集体。

闽东独立师诞生于1934年9月,创建了土地革命时期我国南方的最后一个红色政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国民党集结重兵围剿闽东独立师。从此,闽东红军在闽浙两省20个县的区域内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师始终保持着以叶飞为核心的党的坚强领导。保存了革命火种,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有力配合了主力红军的北上抗日。

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工农红军独立师在霍童桃花溪村整编,在虎浿石堂整训。之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1938年春,北上抗日。这支部队挺进苏南,深入敌后进行抗日。先后进行了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飞机场、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伏击车桥等战役战斗,威震大江南北。其所部分别成为新四军第一师、第六师中坚强的战斗部队。

1939年,新四军老六团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江抗”奉命西撤后,留下40余名伤病员(其中绝大部分是闽东籍的战士)在常熟阳澄湖一带养伤。几十名伤病员非但没有被敌人消灭,到1941年,部队发展壮大到3个团,被正式编为新四军6师18旅。1959年,上海沪剧团据此史实,创作了沪剧《芦荡火种》。1964年,毛主席观看了《芦荡火种》后,提议把剧名改为《沙家浜》。以后《沙家浜》几经修改,成为风靡全国、家喻户晓的名剧。

1945年11月,新四军一师在江苏涟水组建为新四军第一纵队,后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从此转战华东战场,先后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出色地完成了历次作战任务,取得重大战绩,享誉全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

1950年,第20军入朝参战。指战员们在气候严寒、粮弹奇缺、缺乏御寒物资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忍受和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给予建军有百余年历史、自诩为“重装备典型”的美“王牌军”陆战第1师以歼灭性的打击,取得了辉煌战果,第20军被誉为“铁军”。杨根思就是其中的战斗英雄。

1952年10月,20军回国后驻防浙江杭州,属华东军区(1955年后改为南京军区)。

1955年1月,第60师与华东军区海空军共同参加解放一江山岛战斗,这是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三军协同作战的战斗。

1975年,第20军移驻河南开封。1979年2月,该军第58师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1985年第20军改编为陆军第20集团军。

1998年后,第20集团军全军旅团化。步兵第58师是全军第一个机械化步兵旅,步兵第60师则改为摩步旅。

2008年,赴四川参与5·12汶川地震救灾工作。

(区政协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