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武夷山脉沿西境铜钵山入境,分为二支,一支向东延,即东岭、腾云尖。又由腾云尖折向北延,即郭家山、八台尖、渔梁岭、黄碧洋,至毕岭与仙霞山系汇合;另一支向南延伸,即石龙山、大王山,而后折向东南形成西部及西南边境分水。仙霞岭由浙江省江山仙霞关,经岭头东进县境,即北境平水王大岗,由此分为二支,一支向西南延伸,即五龙吐珠大岗,沿至毕岭与武夷山系汇合;另一支由五龙吐珠大岗东行,经剪刀砌形成主峰营盘尖,而后向南延伸,即福清山、福罗山、大焦山、将军岭、牛岭,形成东部边境,再折向西南,即观音尖、松溪大岗,沿至镇风山,成为东南县境分水岭。两山支脉,向县境中部曲折交错延伸。

据1∶5万地图,全县海拔300米以上有名称的山岭有1467座,其中千米以上的山峰290座。

主要山、岭简介

吴山 在南浦镇东2.5公里,海拔759.9米。《太平寰宇记》载,山四面秀异,其侧居人多吴姓,故名。座落在县治东,又称东山。山有岩洞如燕垒,号燕窠岩,岩半有石穴瀑布,故又名石窦山。主峰耸立,山屏东郊,如芙蓉列秀。四面眺望,林木苍翠,俗有四面都是宝之称,其景称为吴山耸翠。宋建有吴山庵,明季兵部武选司主事汪沐日遁此为僧。

西岩山 在南浦镇西3公里,海拔560.7米,以燕山期花岗岩裸露矗立西郊得名。坐落在莲塘乡西岩、余乐、桐源、莲塘诸村交界处,与吴山对峙。明黄仲昭《八闽通志》称:浦城“吴山峙其左,西岩环其右,前拥回龙之秀,后倚横峰之奇。”山形似踞狮,山巅坦平。晋吴兴令陆迈所辟。五代时,章仔钧为闽王招讨使,驻兵于山巅。山有寺,名云岩寺,为宋时仔钧元孙得象读书处。其岭称西岩岭,晋阳敬侨居于此。山产萤石、多松杂木。

铜钵山 一名铜钹山。江西广丰县称其山为封禁山、铜塘山。在南浦镇西北34公里的古楼乡里山村,跨崇安及江西广丰县,为闽北与赣东北界山。山顶平坦,呈椭圆形,以似乐器铜钹得名。又传有道人开山得铜钵,故名。主峰铜钹尖,在浦城境内,海拔1534.6米,为武夷山脉北端高峰。此山古为闽赣孔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为闽北游击区。山有庵,奉唐哀公禅师。庵旁井泉甚甘。矿产有铜、铁。

石龙山 在南浦镇西29公里。山体狭长,呈南北走向,长约6公里,宽约2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东至古楼乡石龙山下村,西至崇安石龙村,南接八台岗,绵亘北上,为浦城与崇安的界山。中峰(主峰)鹅儿峰,海拔1165.3米,与燕子岩、铁铅岩鼎峙。旁有池,称龙池,宽广数丈,有石,如龙首,山由此得名。巨石旁有井,井有圆石如珠,井畔有龙堂,有鹅子岩,其下为白花岩,中有坐禅石,宋僧净空栖隐于此。赵抃诗称:“石龙山顶拔巍巅,我此登临骨凛然,直上更无容足地,速回犹在夕阳天。”胜迹还有吐米石、老佛洞、云隐寺等。森林覆盖率85%,高处有黄山松,药材有香茹子、金不换、银不换等。

腾云尖 在南浦镇西北30公里,为仙阳镇百丈村和古楼乡前排村的界山,海拔1470.7米。尖峰矗立,春夏两季,云雾缭绕,故名。腾云尖尖顶岩石裸露,中部为荒山,有岩洞,称古佛洞。下部有少量黄山松。山谷两侧为阔叶林,中下部四周盛产野生黄花菜,面积达数百亩。1965年,公路通至山麓的百丈村。山麓有溪,称九曲潭。瀑布飞注入溪处,百丈村建电站于此。1977年,山巅建成全县最早一座电视差转台。

鹅公嘴 又名鹅公夵。在南浦镇西北17.5公里,为永兴、古楼、仙阳、莲塘四乡镇的界山,与腾云尖相邻,海拔1390米。山顶岩石裸露,形似公鹅头上的肉瘤,肉瘤方言称为“最”,“最”与嘴谐音,故名鹅公嘴。山多雨,发源此地的溪河水量大。1959年,截溪水建成中型东风水库。山内野生动物有虎、豹、豺狼、山山羊、猴、竹鸡、岩鸡、白鹇及石鳞等。

绵山 又名棉山,在南浦镇西25公里,位于永兴乡驻地东北,连源村东南。由棉山主峰(海拔1234.1米),棉山(海拔1169.2米)和棉山岗(海拔1044米)组成,为永兴乡、莲塘乡的界山。山势绵亘,从永兴乡北望,如九朵芙蓉。山顶有庙,今毁。雨季,山水从白水漈下泻,形成瀑布,称为棉山白布。每当山雨欲来时,云雾环绕山腰,当地视为天然气象站。

百丈山 在南浦镇西北20公里,位于仙阳镇百丈村境内。旧称其山高耸百丈,故名。山上积石如仙象,称为马大仙。山水流至马莲河(旧名新溪)。中有瀑布,称龙湫。宋元丰中,山中丛竹结实,状如占城米,可炊而食,提举黄静绘图送京,皇帝诏付史馆。真德秀曾在此读书。

黄碧洋 在南浦镇北30公里,海拔610~660米之间,顶平旷,面积29平方公里,故称洋不称山。南接昭山,东连佛岭,北通官路,西达乌坑岭,四面丹梯石蹬有15道。山势向北倾斜,水经官路河村流入盘亭溪。居民错处,共有36村,号三十六洋。村以姓氏为名,称为汪处、连处、黎处、严处。今九牧乡黄毕、黎处、洋墩村村委会设其上。

八台尖 在南浦镇西北20公里,仙阳镇上洋村和九牧乡、古楼乡交界处,与水檐尖(海拔1331.4米)对峙,海拔1376.6米。此山八峰相连,逶迤东行,其中一峰鹤立,故名。山脚有阔叶林和毛竹林,有胸径1.70米古杉2株,胸径1.5米的温杉1株,其上多为荒山。山际溪、上洋溪等由此流向广丰县。有萤石。1974年永建公路建成,通其山麓。

黄檗山 在南浦镇北45公里,官路乡境。山自忠信源里村东北的蒲藤冈(海拔923米)发端,下为烧香尖(海拔667米)。江淹有《游黄檗山》诗。

泉山 一名福罗,亦称覆蠡,在南浦镇北40公里。江淹《度泉峤》诗称此处:“岑崟蔽日月,左右信艰哉。万壑共驰鹜,百谷争往来。”《方舆纪要》称:“其山周围数百里,皆高山深谷。”泉山有两主峰:小福罗在忠信乡的下庄、寨门、坑尾3村,海拔1636.1米。山中有钵盂井,山下有昭阳、覆蠡两寺,均废;大福罗(海拔1658.9米)在忠信乡坑尾村和管厝乡党溪村界上,跨闽浙边境,向东深入龙泉县境。主峰四周峰峦起伏,有千米以上山峰30余座。山坡陡峻,溪谷相间,水分两派。《寰宇记》称:“山顶有泉,分为两派,一入处州,一入剑溪。”北麓至纳岱、马迹坑,东西深入龙泉县内,南达王二仰,西南麓至茶坪村。方圆数十里,人迹罕至。山体高峻,终日云雾弥漫。福罗山大部属处女地,为中亚热带性植被,绵延数十里,森林茂密,植物层次分明。由于华南区系及华中区系生物大量渗入,仙霞、武夷两山脉生物又相过渡,泉山成为浦城生物资源的宝库。植物珍品有青岗栎、三尖松、福建柏、华南樟等。动物有鸳鸯、草鸮、穿山甲、猴、野猪、山羊、大鲩等。汉代东越王馀善在此抗汉。汉朱买臣称:“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即在此。

平水王 一名平水庵东岭,俗称平水黄。在南浦镇北40公里,官路乡毛处、忠信乡、浙江江山的交界处,海拔1340.5米。因山巅有平水禹王神龛得名。属仙霞岭余脉,山地面积7平方公里,盛产中华猕猴桃。

营盘尖 在南浦镇东北37.5公里,忠信乡毛洋村北,海拔1664米,为全县最高的山峰。山呈南北走向,山势峻峭,山峰矗立。山中雨量充沛,为富春江、闽江源头之一。森林覆盖率达90%,大多为天然林。

太姥山 在南浦镇北25公里,忠信乡驻地西北。《寰宇记》载:“太姥即魏夫人,道家谓魏夫人栖真于洞宫,此山乃洞宫之邻也。”山上建太姥祠,山下建徐渊书院,皆圮。有七姑仙井、龙井、纱帽岩等胜迹。其下为飞凤山。

船山 在南浦镇北22.5公里,忠信乡上同村及管厝岩步、流源村境。发端于白岭山,海拔970.5米。势高平如船,因名。前为玉女峰,旁为王归峰,其下为宋杨与立故居。顶有池,清澈照人,还有跑马岗。相传闽平昌王避乱于此,其姓名无考,昔有庙,今圮。

百向山 旧名八面山,在南浦镇北17公里,仙阳、管九村与高源、口窑村交界处,海拔743米,山地面积7平方公里。《寰宇记》载:“山有八面,形势秀丽”,因名。其山俯临南浦溪,西与油果山对峙,山顶有坪,约3500平方米。山腰有天然石门,平直如削。黄巢起义军入闽,曾扎寨于此。其山南端有狮子岩,为三层圆石重叠而成,若狮子头,故名。隔河与油果山的蛤蟆三滴血岩对峙。

甪峰山 在南浦镇北20公里,管厝乡管厝、楮林、水平村界上,海拔817.7米。发端于党溪的羊角尖(海拔1341米),过岑岭,有数峰排列,中一峰尤青峭,其下为犀牛山,有石突起角立,前朝月山,称为犀牛望月。又去溪南为大佛山,再去仁力桥边为乾山,两麓如门,临潭沉碧,亦称秀异。又从章村岭去上湖,为旗山,形如展旗,为甪峰之右臂。

巾帽山 在南浦镇东15公里,富岭镇小密村东。山形端重方平,形如巾帽,因名。在小密之东,又称东山,海拔910米。明朝季姓在其山腰建村,村屋沿山坡建筑,如阶梯状。山坡有一巨石,形似水牛,称为“牛石”,石级路通此。山多栗树。

樟元山 一名西阳岭,旧传唐西阳太守全景文居此,故名。又称栖遑岭。在南浦镇西南15公里,主峰天狮岗,海拔726米。岭脊原有关帝庙,宋景德(1004~1007年)间,改称西阳寺,清更名夕阳寺,后成为丛林。樟元山为县城通往西南各乡及建阳、南平的必经之道,有大道穿山约1500石级,国道205线公路盘穿此山。

屏峰岗 在南浦镇西,永兴乡与山下乡分界处,海拔714米,有硫铁、黄铁等矿产。1958年,全县集中在此大炼钢铁,并开通公路,今硫铁矿建此。

燕子岩 在南浦镇西南,枫溪乡胡推、山下乡小溪村箭竹凹南侧,海拔1447.3米。旧传岩上有燕子筑巢,故名。山顶的西南面为外露岩石,岩高20米,宽30米,岩壁陡峭,壁中间有一直径2米的多边形,似乳房头。岩背后有一倾斜坪地,约400平方米。

牛岭 有二:一在南浦镇西40公里,永兴乡廉溪村东,永兴乡后洋至廉溪古道经此;一在南浦镇北50公里,忠信乡毛洋村境,海拔1051米,旧有溢,过岭北通浙江遂昌,东连浙江龙泉。1983年,在此岭建成208.9米的公路隧道。

渔梁岭 在南浦镇北25公里,仙阳镇渔梁村西北与九牧乡交界处,海拔690米。其水东流至溪东瓦坪桥汇于南浦溪。国道205线公路经此。

梨岭 在南浦镇北32.5公里,盘亭乡庙湾村东面,海拔344.8米,其山宜梨,故名。岭有五显庙,沿称五显岭。杨亿《谈苑》载:“天下之水皆东,梨岭之水独北”,其水流入广信溪。明洪武元年(1368),知县张鹏举于岭畔高树华表,匾书“梨关”。正德七年(1512),重立关门。《方舆纪要》载:“五显岭高峰连云,前横大壑,傍岩飞阁又类仙霞。其危崖仄径,真是令人一夫当关,千人自废。”清嘉庆十五年(1810),知县黄恬在废关楼址重建关楼,南面书“全闽锁钥”,北面书“越闽砥柱”。岭有通浙江江山古道。民国22年(1933)修通公路,经北曲折蜿行,岭南为折桂岭,唐林藻与弟蕴登第归来经此题诗:“而今折得两枝桂,又向岭头联影飞。”故名。

枫岭 在南浦镇北37公里,昔以多枫树得名。旧传宋时植竿于岭上,又称大竿岭,上有枫岭关,又称半岭关。为闽、浙界岭,立有界碑。《方舆纪要》称:“岭南为闽,岭北为浙,相距不过数武,而物候荣落,顿觉不同。沿岭而趋,长松曲涧,夹道相属。其险窄处伐木为关,以便行者,盖亦扼要之地。”北去为小竿岭,又10里为仙霞岭,岭势相接。清代有游击驻防。今国道205线在岭下盘越。

泗洲岭 一名盘亭岭,在南浦镇北42.5公里,盘亭乡盘江村东南,海拔465米,全长2.5公里。旧志称:“有僧自泗上入闽,登此岭,见水车碓磨,叹其机巧。人疑为泗洲和尚,因名。”岭畔刊有“泗洲”二字,民国期间毁。

毕岭 在南浦镇北35公里,忠信乡村桥村北,海拔661米。南磴稍平,北梯更峻,由此直上蒲藤岗至黄檗山,起烧香尖(在官路乡毛处西,海拔667米),出安民关,往江山市。

柘岭 在南浦镇东北41公里,忠信乡海溪东北,海拔1050米。南起浦城十八店,北至浙江江山龙井坑,长5公里,为闽浙界岭。陆羽记:“高一万七十余丈,绝顶周回一百步,地多柘树,故名。”后岭南建苏州亭,又名苏州岭。此岭为南浦溪发源地,谢灵运《永嘉记》称:“柘水(即南浦溪)源出吴兴,吴兴浦城旧名也。”岭顶有凹,称为苏州凹。凹两侧有雷公寨(海拔1360米),棋盘寨(1244米)。凹处建隘,称寨岭隘。旧志称此为寨岭、上原岭、汉泉山营故址。《寰宇记》称,道路不能牛马。过岭东去遂昌,北去江山。路旁有明嘉靖十年(1531)修路的摩崖石刻。

株岱岭 在南浦镇北50公里,忠信乡毛洋牛岭之左,屈曲盘旋,磴道险绝,过岭至杨梅滩,即浙江省龙泉县界。

海夹岭 一名盔甲岭,在南浦镇东45公里,富岭镇山路村东南,海拔1166米。东南部界松溪县,西南延伸到鸡蛋岗(海拔1181米),北至小坑村。有石级路通松溪县。

际岭 在南浦镇东南30公里,水北街乡际岭村。有古道通松溪县。其下为际溪,旧有隘,今小(口镇)浦(城)公路经此。

翁源岭 在南浦镇东南35公里的水北街乡翁村境内。旧有隘,为浦城、松溪界山,立有界牌。

高重岭 在南浦镇南45公里,石陂镇佘墩村西。南接后峭岭、狐啼岭,为浦城、崇安分界岭。

塔岭 在南浦镇南50公里,石陂镇葛墩东南和濠村乡与蒋溪口村交界处,海拔512米。其顶,原有塔,故名。昔为浦城与瓯宁县界岭。1956年,濠村乡划入浦城,岭在县境内。

附岩洞

罗汉洞 在南浦镇西南13公里,莲塘乡下沙村境,海拔455米。旧传有人在此洞拾到金罗汉,又传有罗汉示梦,得避战乱而得名。洞高6米,口窄,需侧身而入,内有石阶,达6米。洞有石如人卧床,称为神仙石。洞外百米,有葡萄岩,再出数百米,有溜水岩瀑布,瀑布宽3米,落差20米,汛期流量3立方米/秒。瀑布东为罗汉洞村,有石砌城门遗址。

莲花洞 在南浦镇西北15公里,莲塘乡溪洲村金竹坑老虎头山上。洞门呈三角形,长60米,洞中有洞,洞中有水,旧传为莲花仙娘居处,夜开五彩莲花,故名。附近有石箭镞发现。

白花岩洞 又称和尚洞。在南浦镇西,永兴乡冠山村东南,翥岭头山腰的山涧顶端。洞口狭窄,洞内四周皆岩壁,洞长1公里。

揭岩洞 在南浦镇东南,水北街乡黄碧村境内。有大小洞口10处,大洞口攀援14米后,平坦,弯曲,时窄时宽,洞内怪石峥嵘。

七宝洞 在南浦镇东南,离水北街乡半路窑村3公里。有7个洞,洞与洞之间互相贯通,相传为八仙藏宝库,故名。

风洞 在南浦镇东,富岭镇里元村北部,双同、员盘西南,风洞山海拔1118.9米的山腰。洞高1.5米,宽0.50米。树叶掉入此洞中飘飘上升,手置洞口,可感凉风吹出。风洞左侧悬崖,有一大洞口,人不能登,东侧有一天然石屋,深8米,宽7米,高4米。

棠峰洞 在南浦镇北,盘亭乡刘田村大坂西1公里路旁。有“南蛮十八洞,棠峰第一洞,洞深80里,能听仙阳鸡狗叫”的传说。洞口早已堵塞。

火岩洞 在南浦镇北,盘亭乡秀里村南均溪旁,洞约百余平方米,洞口2.5米高。

老佛洞 在南浦镇北,盘亭乡上黄处吴处后门山上。土名金竹岩,又称千兵洞,可住千人,洞口已堵塞。

古佛洞 在南浦镇西北30公里,仙阳上百丈村西北,位于腾云尖与鹅公嘴之间,称百佛洞坑。旧日志称此洞在绵山山巅,误。洞有三层,迭而下,最下一洞深广丈许,第二洞峭石壁立,攀藤扪葛,始可登陟,乳窦溜滴,不时发出淙淙响声。最上一洞,悬崖欲坠,岩顶仿佛见古佛像,洞名由此而来。洞北有百佛庵,今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