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1957年1月政协组织建立以来,依照《宪法》和政协章程规定,除召开全体委员会,听取《政治报告》或《政府工作报告》,作出政治决议,参与协商全县重要事务和重要人事安排外,闭会期间,常委会共召开过92次会议,还通过主席办公会,应邀列席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的有关会议,各界人士座谈会,调查考察等形式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提出建议459条。日常活动内容,主要有如下八个方面:

一、地方重要事务协商

1957年4月7日,县政协召开首次各界人士座谈会,委员对搞好中西医团结合作、贯彻宗教政策,解决学龄儿童入学以及调整公私合营中公私方代表关系等几个方面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得到县委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1961年,县政协对一些私方人员工资降低、下放问题,提出建议,县委、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对12位私方人员不该降低的工资进行补发,对20位下放人员予以调回安置。1962年12月21~22日,政协常委与县人委会举行联席会议,协商全县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的措施。

1982年10月8日,县政协10位党外人士应邀参加历时7天的中共浦城县委四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听取中共十二大的精神传达,讨论协商全县贯彻十二大精神的落实措施。

1985年5月17日,根据政协常委及各界人士座谈会反映,拟文向县委、县人民政府反映7条建议:加强同党外人士通气,加强物价和农贸市场的管理,划清正常发放奖金和滥发奖金的界阶,发展毛竹加工产品,加强木材市场放开后的管理,加强地方产品的宣传和销售工作,宣传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7月24日和9月5日,县政协委员和各界知名人士19人应县委和政协党组邀请参加整党整风工作座谈会,在会上提出10条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得到县委、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采纳:(1)增设农贸市场,认真查处伪劣商品;(2)加强对市场管理人员的教育,认真查处乱收费、乱罚款;(3)对知识分子要做过细的思想工作;(4)切实抓好教育工作;(5)对政协委员提案、建议要及时处理;(6)改变领导作风,克服“文山会海”;(7)抓好干部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质量;(8)继续落实台侨、知识分子政策以及工商联、基督教房产;(9)大力精简机构,整顿各种小报、简报、刊物等,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10)妥善解决政协机关办公用房。10月27日,县政协常委应邀参加历时4天的县委扩大会议,听取省委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传达,并协商端正党风措施以及制订全县七五规划。

1986年10月28~31日,县政协常委参加历时4天的县委扩大会议,听取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传达,并研究协商全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措施。

1987年11月15日,县政协举行七届常委二次会议,讨论《中共浦城县第五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与会人员提出一些修改意见,获得县委的采纳。

1988年3月24日,县政协常委参加县人民政府召开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协商深化改革的五条规定办法:(1)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2)关于进一步深化全民工业、企业改革的试行办法;(3)关于二轻等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4)关于进一步深化外资企业改革若干意见;(5)关于在全县科技人员中开展一人一项目一成果活动的通知。随后,又协商全县工业发展的长远规划。8月17日,七届常委七次扩大会议,听取金克良县长关于上半年政府工作通报,与会同志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主要有:成立成人教育中心,增加培训投资;分段整治城区污水排放,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应与局部设计相配套;对城市的公共设施和建筑物要加强保护;发展林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对山地野生资源进行普查,保护和发展猕猴桃、大果山楂,形成系列产品;加强林业科研工作,改林科所为林业科技中心。获得政府部门采纳。11月5日,县委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协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措施”,提出十条建设性意见:治理整顿,令行禁止,依法办事,政策兑现;基本建设要量力而行;编好社会购买力平衡表;加强干部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发挥物价主管部门的管理作用;发挥科技力量优势;提高农村资金投放效益;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厉行节约,淡化浦城解放四十周年大庆;严禁利用公款请客送礼等。

二、政协委员提案处理

历届政协委员提案共764件(一至四届263件,五至七届501件)。县政协全体委员会会议期间,设立提案审查委员会,对提案进行审查分类,闭会后转交有关部门承办,并督促办理。1984年起县政协设立提案工作委员会负责提案工作,每次委员会均对上次会议提案办理情况作出报告。有些提案因条件不具备,需缓办或积极创造条件分期办理的也作出说明,多数提案获得采纳。1980年12月,关于《乱砍滥伐森林,维护生态平衡》提案,县委、县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下发文件,召开专业会议办理。关于《发展水果生产,促使农村经济富裕》的提案,县委、县人民政府把茶果列为种植业“十大”基地之一。关于《尽快建立传染病房,防止交叉感染》的提案,县人民政府采纳,并拨专款于1988年动工兴建传染病房。1983年3月至1984年元月,关于《对城关农贸市场进行整顿》的提案,县委、县政府组织公安、工商、税务、建设、交通、卫生等部门,召开专门会议,抽调工作人员35人,出示7条市场管理规定通告,并开展广泛宣传,劝说工作,纠正乱摆摊设点,乱倒垃圾共323人(处),处理无证经营36人,交通违章107起,清理市场角落垃圾131吨。关于成立教育基金会,发动群众集资办学的提案,县人民政府成立县教育基金会,群众集资办学至1988年达70多万元。1984年1月,关于振兴浦城渔业经济,建立城郊商品鱼基地,大力发展白鹅生产以及解决畜牧业饲料供应困难的提案,获得县人民政府的重视和采纳,于1985年建成1所年产4千吨的饲料加工厂,至1986年全县饲料年产近万吨。县人民政府拨给无息贷款11万元,支持淡水养鱼生产,1985年鱼产量比1980年翻两番,较好地解决居民吃鱼的问题;建立白鹅繁殖基地,鼓励农民养鹅,至1985年底,存栏数达14万只。1986年底,存栏数发展到20万只。至1988年底,存栏数高达30万只。

1985年2月和1986年6月,委员建议解决卖粮难的提案,县粮食局采取措施,一方面增建仓容,另一方面与铁路运输部门联系,尽快调运,腾出仓容。

1987年3月,《关于农田水利管理应得到加强》的提案,水电局采取措施,调整充实乡(镇)水电站机构,执行对水利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收费标准。关于兴建《东风水库管区校舍问题的建议》,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率教育局领导到东风水库管理站协商,由管理站投资2万元,教育局补助5千元新建、维修校舍。关于《请求调解禾垄伐木场与北坑村林权纠纷》的提案,县委书记邱阿旺于1987年5月13日与林业局正副局长一同到禾垄伐木场,同双方进行协商,议定林权归伐木场,林价的40%给北坑村,解决这场纠纷。11月15日,关于《要求尽快解决接待回乡探亲台胞的活动专款》的提案,得到县委、政府的采纳,拨专款0.7万多元,并成立接待站。

三、调查考察

县政协成立以来,先后进行63次调查考察,提出135条建议。其主要考察内容有:

精神文明考察 1984年春,县政协全体委员与县人民代表联合视察南浦镇精神文明建设,对好的提出表扬.对差的提出批评。1984年冬,据委员座谈对当时城镇建设、城市交通、食品卫生及农贸市场管理写成《意见与建议》,分送给县委、人大、政府领导,内容包括:整顿城关五一三大道交通,民警应加强城关交通管理;维修五一三路人行道地面;整顿府前农贸市场;继续完成小街、小巷水泥路面的铺设;清理污水沟,安装好路灯;禁止出售霉变食品和香烟等。

农村调查考察 1981年3月,县政协与县人大联合考察忠信、山下公社贯彻农业生产责任制,提出落实措施。1987年9月4日,组织农村科技人员考察石陂、渡头林场,对林场发展建设提出建议。1988年5月25~26日,县政协领导率农林水、科技工作组高级农艺师和工程师等6人到山下乡考察毛竹生产,总结5条经验,提出5条建议,主要有:(1)竹林集中连片的乡村,应把发展毛竹生产列为重点工作来抓;(2)认真落实林业政策,完善毛竹生产承包责任制;(3)推广竹山科学管理技术;(4)研究竹类产品的加工、增值及销路;(5)及时落实毛竹的育林基金补助。县长批示分管农业副县长、农委主任、林业局长等研究落实。

工商企业调查考察 1983年秋,县政协副主席带领工商工作组先后对肉燕、糕饼生产进行调查,写出《关于恢复和发展浦城传统名产肉燕的调查报告》、《关于浦城糕饼生产的调查与建议》,针对市场供不应求,粗制滥造等问题,提出搞好传统名点技术培训,改进生产设备等9点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促进肉燕、糕饼生产。

1985年4月25~27日,县政协副主席带领工商组一行9人,考察纸厂、制材厂、童鞋厂等12家工厂,并针对各厂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1985年9月20日,县政协副主席率工商、科技工作组,到山下、富岭、忠信、仙阳等地考察乡镇企业.对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供电、筹措资金等问题提出建议。1988年10月,政协委员季资敏向县政协反映贺村粮食中转站压库稻谷675吨即将霉变以及外调粮食往南平、邵武中转,每年要多开支运费95万元两个问题。县政协调查核实后,及时向省发出信息,省委办公厅编写《八闽快讯》专报件,省府领导批示省粮食厅、交通厅、福州铁路分局三方协调解决,仅两个来月即将全部压库粮食调运完毕,并决定从次年元月起,浦城樟元山以北11个乡镇粮食仍调往贺村中转。

对群众关心的物价问题曾多次配合县人大和政府有关部门参加大检查。

医药卫生调查考察 自1984~1988年,县政协领导带领卫生工作组,对医疗、药品、环境卫生、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等进行14次考察。先后考察南浦、管厝、古楼、山下等12个乡镇。通过考察提出30条意见和建议,主要有: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医疗站、个体行医的管理和药品质量的监督;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培训和轮训村医生和接生员;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加强粪便、垃圾管理,改善饮水环境;农村小学坚持上好卫生课,建立学生体检档案等。县长作出批示,县人民政府先后两次发文采纳实施。1984年考察发现管厝乡茶坪村有地方性氟病,当即提出防止氟病蔓延、饮水改革等建议,得到采纳,嗣后茶坪村居民陆续进行搬迁。

1986年6月间,医药卫生组用同一处方检查城关13家中药店(房),发现拿错药、剂量不准、以次充好、多收药费等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获得县委、县人民政府采纳。县人民政府召开有关单位人员会议,强调经常督促检查,提高服务质量,杜绝差错。

文化教育调查考察 先后进行8次调查考察,提出意见建议24条。教育方面考察办学条件,进行村级完全小学质量抽样调查,农村小学复式教学情况和郊区、老区办学条件考察。共考察6个学区、2所中学、2个初中班、35所小学,提出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和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复式教育质量等建议,获得乡村领导和有关单位的重视和采纳。

法制调查考察 先后对社会治安、劳改劳教人员回籍帮教转化工作、举报情况等进行5次考察,提出建议10条。1985年元月7~16日,县政协和县人大联合组成综合治理社会治安视察团。视察37个单位,及时处理一些问题。随后于2月1日写视察报告,提出从快从严处理危害社会治安的重大案件,建立治安责任制等建议。

宗教调查考察 先后对寺庙教堂考察9次,提出意见建议15条。1965年2月13~28日,县政协组织宗教调查组对全县现有寺庙、财产、僧尼人员活动、生产、经济收入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公社、大队要加强对寺庙的领导和管理,反复宣传宗教政策,要以教养教,组织生产自给等建议。1988年政协宗教工作组协同县委统战部,对全县滥建庙宇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四、协助落实统战政策

1980年冬,县政协领导参加县委落实政策领导小组,并派员参与具体落实政策工作。1983年10月至1984年底,共落实政协委员政策36人49件,其中政治平反5人,撤判、撤管2人,复工、复职11人,补发工资4人6999元,退还查抄物件6人,退还私房1户、1幢70平方米,其他7人,清理档案31件。另外,落实基督教和工商联房产政策,县人民政府拨款6万元,征用鱼塘864平方米,重盖基督教堂拨款4.8万元,购买体委大楼第二层和两套宿舍给工商联使用。

五、咨询服务

1981年以来,开展各项咨询服务活动71次。

农林科技咨询 从1985~1988年进行11次。1985年4月6日,10名政协委员对发展食用菌,花卉栽培技术,建立真菌站,发展老人和儿童的饮料、食品等方面提出建议。1986年7月15日,仙阳樟溪村大量塘鱼病死,县政协领导即同政协常委、工程师林谋道,现场解剖病鱼,并向全镇40多个养鱼专业户传授防治鱼病方法。8月17日,组织科技人员到枫溪进行扶贫活动,讲授毛竹丰产、稻田养鱼技术。并对发展竹制品造纸开展咨询。1987年5月25日至9月29日,县政协邀请林业、果树栽培、畜牧水产技术人员共6人到渡头林场、水北街国土开发试点场,对养殖三角蚌珍珠、螃蟹,发展立体农业等进行咨询服务。1988年1月30日,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余旦华讲授果树栽培技术,农业技术人员和各界人士共64人参加听讲。年初,科技组为浦城电木粉厂引进“阻燃、增强、改性塑料”生产技术。3月11~14日,县政协常委、工程师曾振邦,应邀到忠信乡寨门村、溪源村讲授毛竹丰产技术,参加听讲的有竹山承包户等共80多人。9月29日,科技组到仙阳镇乡镇企业进行科技咨询。

工商咨询服务 1980年以来开展咨询服务13次。工商工作组协同县工商联出刊《工商信息》22期,发行1450份,与15个省70多个县(市)建立信息网络。自1985年以来,经济咨询业务来往函电计2180多件,交换信息1280份,引介业务865项,成交金额共达98.6万元。1985年为仙阳茶场引介与日商订立减肥茶合同,创外汇5000美元。1986年引介南平纺织厂与杭州印染厂两家直接成交白坯布43万米150万元。并先后为县线毯厂引介棉纱5吨、水南造漆厂甘油2吨、村头造纸厂等单位固碱50吨。

医疗咨询服务 共31次。县政协组织医疗卫生界政协委员,深入老区、山区,结合考察开展5次义诊活动。自1984~1988年,先后深入古楼、管厝、山下等12个乡镇33个村,义诊1789例,抢救垂危病号5人,并为291名中小学生体检。每次下乡都为乡镇卫生院讲座疑难病症医疗技术。此外,还为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老人解答疑难病症,开方候脉、体检共2800多人次。1984~1988年,组织卫生界政协委员和专科医师18人,作老年人各种常见病的预防治疗以及《甲型肝炎的防治》、《婴幼儿的卫生保健》等专题讲座20讲,听众达1156人次。1984年9月,组织老中药师傅撰写《中药拾零》,介绍中药炮制经验,在内部交流。1985年2月至1988年,医药卫生工作组刊行《卫生与健康》共15期,每期800份,介绍保健知识、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药物用法等。

文教咨询服务 先后开展咨询16次。1984年9月至1988年,教育工作组先后出刊《采集》26期,交流教学经验,每期600~800份,发给各中小学和政协委员。1985年6月,协同教育局汇编本县《中学生作文选》、《小学生作文选》共3.6万册,发给学生阅读参考。1986年教师节,出刊《教坛剪影》画廊,刊登教学活动、教师先进事迹、生活片断等。同年2月15日,邀请西北师范学院副教授黄学溥作“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的专题讲座,听讲的有政协委员、中小学教师共170人。4月28日,配合有关部门举办全县中、小学生演讲比赛。1987年3月底4月初,协同县教育局组织6名优秀教师组成“师德报告团”,在全县作巡回报告18场,90%的中小学教职工听报告。1988年4月9日,邀请省教育学院教育理论教研室副主任林恩德主讲“家庭教育问题”,参加听讲的有政协委员、县直部分单位和南浦镇各居委会的干部以及中小学教师等共120多人。同月,协同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教师到水北街、山下学区,作“形式逻辑知识在小学教材中的体现”和“情感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的知识讲座。此外还组织优秀教师到莲塘、山下、临江等地介绍班主任工作经验和小学语文及作文教学的示范课。同年12月10日,邀请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梁廉玉向政协委员和中小学负责人共80余人,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与教育”专题讲座。是年,还协同文化部门开展征集楹联活动,举办首届根雕艺术、盆景展览,展品百余件;组织书画专长政协委员在真西山故居举办书画展览。

六、建立台侨港澳同胞联系

县政协1980年恢复活动以来,配合县台湾事务工作办公室和侨务办公室加强同台胞、侨胞、港澳同胞的联系,特别是通过有台、侨、港、澳亲属关系的政协委员,做好亲友联谊工作。每年中秋、春节,都配合县委统战部、台湾事务办公室、侨务办公室举办“中秋赏月思亲”茶话会或拜年慰问等活动。县政协祖国统一工作组、对台事务办公室、侨务办公室联合创办的内部刊物《交友》,从1986年9月至1987年10月共刊发8期。8年共接待台、侨、港、澳同胞235人。收到台胞寻亲人的疑难信件101封,帮助他们全部找到亲人。协助组建浦城海峡两岸乡友联谊会,政协常委张先盛担任理事长。

七、学习和宣传

从1957年至“文化大革命”前,政协委员的学习一般每月一次,学习中心组每月或半月学习一次,社会人士学习组每星期日晚学习二三个小时或双周学习一次。学习八九年。一届至四届共组织形势报告、辅导讲座20次,学习座谈会87次,组织学习先进、现场参观、展览等9次,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4次。

1980年恢复政协以来,每月30日为委员学习日,1985年又规定每月15日为常委学习日,至1988年共组织形势报告、辅导座谈26次,学习座谈会40次,学习经验交流会3次。主要内容:《关于建国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宪法》和《政协章程》,中共十二大、十三大文件,“七五规划”,“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声明》,《邓小平文选》,全国人大《关于加强法制教育维护安定团结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2年9月26~29日,县政协召开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暨工作经验交流会,到会政协委员、特邀各界人士代表共75人,有17位委员在大会上交流学习工作经验。1983年10月7~11日,县政协召开学习《邓小平文选》心得暨为四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到会委员共54人,有13位委员在大会上介绍学习《邓小平文选》体会和为四化建设服务的工作经验。1986年12月17~18日,县政协召开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到会委员、聘请的政协工作组成员共146人,在会上交流发言材料共32份。另外,还组织委员学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

八、征集编印文史资料

1963年县政协三届开始征集、编印文史资料。同年5月11日,成立文史资料征集工作小组。至1966年6月,共征集稿件87篇16万多字。选编油印《浦城文史资料》第一、二两辑,计18篇3.9万字。因“文化大革命”停止。

1980年冬,政协组织恢复活动。重新开始文史资料的征集、编印工作。至1988年,共征集资料文稿579篇150万字,照片、字画60多幅。经过筛选,共编印《浦城文史资料》9辑,计刊发文稿291篇。图片51幅,共100万字。印行1.36万册。与全国23个省市的120多个县市政协以及北京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图书馆或资料室建立联系,交换资料。

附 历届浦城籍省政协委员名单

刘义养 省政协第四届常务委员、第五届委员;梁一川 省政协第四届、第五届委员;徐素兰(女) 省政协第四届委员;李翠枝(女) 省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