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一章 交通线路

第一节 古道

据文物普查和考古发现,浦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先民在此定居。嗣后,随着历代生产发展、物资流通,特别是政治、军事以及地理位置等原因,浦城逐渐形成四通八达之途,为福建进出中原的陆路主要通道。

1985年出版的《福建公路史》(第一册)记载,秦、汉时期福建对外的陆路有5条,其中福州经今之建瓯、浦城,逾柘岭通浙江龙泉、处州,为仙霞岭未开通前闽浙交通大道。清光绪《续修浦城县志》记载:“仙霞未开以前,浙江入闽大路皆自处州、龙泉。逾柘岭连登俊、官田里以至于浦城。”据本届修志考证,上述“逾柘岭”有误。柘岭又名苏州岭,在县城东北部与江山、遂昌交界,距东部龙泉甚远,不可能逾柘岭达龙泉。应过登俊、官田过党溪通龙泉。

两晋到隋唐,江河航道逐渐开发,中原入闽路线多经运河达钱塘。溯须江至江山,逾仙霞岭入闽。《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凡自入闽者,由清湖渡(江山市南)舍舟登陆,连延曲折,逾岭而至浦城县西,复舍陆登舟,以达闽海,中间二百余里(今约115公里)皆谓之仙霞岭路。”仅仙霞岭前后100公里需要陆行,其余路程皆有舟楫可乘,这条路逐渐形成福州经建瓯、浦城、逾仙霞北上中原的主要大道,进京士、商多乐走此路。唐总章二年(669),陈政率兵经这条路入闽。

唐乾符六年(879)三月,黄巢率起义军从浙江衢州,经仙霞岭开拓沿途山路700里(据有关史志资料载,黄巢入闽时间为唐乾符五年,本届修志考证,黄巢入闽时间为唐乾符六年三月,而非五年。《新唐书·黄巢》载:“因刊山开道七百里,直趋建州……巢入闽,时六年三月也。”)经浦城至政和、建瓯等地。南宋乾道九年(1171),观察使史浩帅闽时,募民工在仙霞岭铺筑石路3600级,长约10公里,淳熙二年(1175)建成。

宋代以来,经浦城至仙霞岭之路,也是福建物资出入中原的主要通道。明王世懋《闽部疏》载:“凡福之丝绸、漳之纱绢、泉之蓝、福延之铁、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

明天启三年(1623),闽藩葛寅亮报请府、按两台关闭崇安分水关,议开浦城小关(今庙湾),从此经浦城官差激增。清嘉庆十一年(1806),浦城人祝光国捐银两千两,历时二年三个月整治仙霞岭路,更便利交通。

一、出县主要古道

有北道、正南道、偏南道。宋代起已有石砌路面。北道、偏南道称七尺道,实宽2米左右;偏南道稍窄。这3条道路每约5公里设1个铺,每条路9个铺,共27铺。

北道 由城关经五里塘、朴树桥、仙阳、渔梁,逾渔梁岭,过杉坊、九牧,逾五显岭(古称梨岭,又名折桂岭),经庙湾、深坑至枫岭关(枫岭又称大竿岭),距城47.5公里。出境通浙江省江

山二十八都。

正南道 由城关经九秋、下沙,逾西阳岭,过临江,逾大湖岭,过蔡家、石陂、象口、南岸,越塔岭隘,经蒋溪口,至濠岭,距城57.5公里,出境通往建阳县水吉。

偏南道 由城关经连墩、大石溪、王元、太平桥、后塘、卢家湾、樟头、水北、蓬尾、翁村,经翁村岭至翁源隘,距城42.5公里,出境通松溪县留源。

二、出县次要古道

有通浙江省龙泉、江山,江西省广丰,崇安县4条,路面均石砌,一般1—2米宽。

从城关经五里塘、富湖,逾樟溪岭,经溪南、上村、登俊、党溪,至东坑桥过王二仰隘,距城35公里,出境通浙江省龙泉八都,是浦城通浙江省龙泉主要古道,唐以前为出入中原的道路。

从城关经五里塘、太平、仙阳、管九、排栅、金樟、村桥,越毕岭,过李处、高门、王村,至安门关,距城60公里,出境通浙江省江山周村、峡口,是浦城通往浙江省江山次要古道。

从城关经仙阳、九牧、深坑,越泗洲岭(又名盘亭岭),过盘江、东峰,至二渡关,距城60公里,出境通江西省广丰县,是浦城通往江西省广丰县主要古道。

从城关经山桥,逾棉山岭、路后街(1959年建东风水库时淹没),越密岭,过官桥,越翥岭,过冠山下、树林头、下墩,逾龙兴岭,过洋溪、岗里,逾洋源岭,经村尾,至双亭隘,距城40公里,出境通崇安县,是浦城通往崇安县主要古道。

三、出县一般古路(均为石砌路面)

通往浙江省江山古道2条、遂昌古道1条:由城关至毕岭、李处、官路、花园、姚宅,至筋竹隘(上筋竹),距城50里,出境通往浙江省江山下筋竹,至二十八都;从城关经仙阳、管九、忠信、渔沧、海溪、十八店,至柘岭(又名苏州岭),过寨岭隘至岭凹,距城50公里,北通浙江省江山二十七都源;从岭凹分路,往东经百步岭,过杨家斜、无名坑,至际下村,出境通往浙江省遂昌县。

通往浙江省龙泉古道有5条:从城关经富岭过圆盘至莲塘坂葛山隘,距城42.5公里,出境通龙泉石坑村;从城关经仙阳、忠信、游村、柘溪隘上,逾牛岭隘,过毛洋,至白岩,距城60公里,出境通龙泉;从城关经仙阳、忠信、游村,隘上桥分路,逾福清山岭,至上跃鱼井,距城60公里,通龙泉下跃鱼井;由城关经吴山下,逾募岭经大庄、富岭、山路至上桥(又名花桥),距城42.5公里,出境通龙泉八都;从城关经富岭、山路、圳边,至岩坑隘,距城42.5公里,出境通龙泉和源。

通往江西省广丰古道有2条:一条从城关经仙阳、九牧、深坑、盘亭、秀里、刘家田、木城关,距城70公里,出境通广丰县。另一条从城关经山桥、路后街、洪山头、上溪源,逾大岭头、车岭头,过古楼、石村,至太平关,距城55公里,出境通广丰。

通往松溪的古道:从城关经连墩、太平桥至九石渡过大源、岩鼻头、半路窑,至河岭,距城42.5公里,出境通松溪。

通往崇安古道有3条:从城关经下沙,逾西阳岭,过临江,逾蟒岭,过前洋、铁场、王口、水门、官岭、冷水坑、花家、黄潭际,距城50公里,出境通崇安县际下村;从王口分路,经山下、小溪,逾枫溪岭,过枫溪,至福禄,距城60公里,出境通崇安县吴屯;从山下分路,经小溪,逾箭竹凹,至胡推,距城60公里,出境通崇安县五夫镇。

四、主要乡间古道

乡间古道路面大部分石砌,小部分为泥沙路,一般1米多宽,崎岖不平。

从迎远门出城,经万寿桥、玉树林、后洋止、悦乐桥,过罗墩,越管墩岭,至前墩、黄溪洲、虹垂、沿州、龙下、后洋,越马岭或牛岭,过廉溪,至萧家村尾,全程35公里。

从临江经前墩、永平、西乡街、殿源,越香炉岭,过龙岭下,逾车岭,至古楼,全程30公里。

从洋溪经大洋埠、管查,逾铸岭,至古楼,全程10公里。

从临江经裴墩至观前,全程10公里。

从观前经茅洲,逾曹岭,至曹村、朱墩、梨岭、渡头至旧馆,全程25公里。

从蒋溪口经仑下、濠村至北坑,全程20公里。

从德星门出城,经虹桥、松树夵、马西、东庄、巽岭、阳墩至枫处亭,全程15公里。

从仙阳经下洋、高门、阳墩、枫处亭,越蔡家岭、徐铺地、叶家山至古楼,全程30公里。

从仙阳经水口、官田、溪南、上村至党溪,全程17.5公里。

从城关经五里塘、朴树桥、太平、官田、高路、乌石源、上同至忠信,全程22.5公里。

从富岭经浮流、溪板、榆桑、七宝社至东坑桥,全程17.5公里。

从富岭经东园、莲花桥、瑞安、大洲至大石溪,全程12.5公里。

第二节 水路

境内河流位于闽江、信江、钱塘江3个水系上游,水路22条,总长663.8公里。其中通木帆船航道1条60公里,其余水道可通排筏或流放木材。

一、航道

解放前,境内航道为南浦溪自城关至蒋溪口60公里,可通航2.5吨木帆船。途经连墩、石古陂、坑下、太平桥、观前、茅洲、水北、曹村、梨岭、渡头、旧馆、南岸、蒋溪口出境,沿途有火烧滩、将军滩、太平滩、双溪滩、老鼠滩、茅洲滩、锁链滩、相公滩、上下潢滩、老虎滩、塔岭滩和凫浴潭、九秋潭、九石潭、龙背潭、巴兽潭等11个滩、5个潭。出境经建瓯、南平直达福州,全程417公里。在没有通车公路之前,为福建进出中原的主要航道。唐代日本空海法师,宋代蔡襄、陆游,明代徐霞客,清代梁章钜、林则徐,民国期间蒋介石都经过此航道。

解放初期,公路汽车运输不甚发达,航道仍不失为运输动脉,公粮、木材、农副产品均借此南运。其时,南浦溪浦城境内有火烧滩、马鞍滩、白滩、将军滩、上王滩、太平滩、老鼠滩、石桂滩、管潭滩、水北滩、上潢滩、下潢滩、新娘脚滩、老虎滩、塔岭滩、大链滩、鹿牙滩、小锣滩等18个滩碍航。1958年,有19个大队可通航。此后,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河坝增多,水运量日减,航运衰落。航道起点改为大石溪,境内航程55公里。1970年,旧馆电站拦河坝建成,从此航道截为两段,即大石溪至旧馆40公里,通航大队15个;旧馆至建阳马岚15公里,通航大队4个。1979年,茅洲拦河坝建成,航道仅有观前至茅洲10公里,水北至旧馆23.5公里两段。同年,将水北至旧馆航道整治为机帆船航道,通航最高吨位15吨,通航大队7个。

二、排筏流放水道

常年竹筏道有2条:小密至大石溪13公里,通航村(大队)有小密、浦潭2个;临江至观前10公里,通航村(大队)有水西、水东、新街、锦城、石壁、裴墩等6个。均系南浦溪支流。可通航1吨排筏。1958年后,运输量逐减。

境内其余水道,因滩险礁多,水量落差大,均为流放水道,即在丰水期流放散木材、毛竹,部分亦通排筏。木竹流放水道有3个流向:闽江水系南浦溪水道16条471.7公里,各支流汇入主航道,运送至南平、福州;信江水系的盘亭、九牧、古楼3条溪共91公里,分别从二渡关和太平关出广丰、上饶至信江;钱塘江水系的毛洋、际洋、坑尾3条溪共41公里,分别从白岩、际下、刺山头出境,经浙江的乌龙溪至衢州,进入富春江。1958年后,林业公路、乡村公路逐步开通,利用水路流放竹、木逐年减少。1979年后,均已停止使用。

第三节 公路

一、公路建设

民国18年(1929),建(瓯)浦(城)干线工程处负责开筑浦仙(城关至仙阳)段公路,为浦城公路建设之始。民国22年底,修通江浦路,境内路段为枫岭至县城长46.8公里;广浦路,境内为二渡关至江浦路的古溪长12.55公里。民国22年冬至民国23年11月,修通龙(泉)浦路,境内的花桥至县城路段长38.79公里。民国23年2至4月,修通建浦路(经建阳),境内的濠岭至县城长67.4公里。民国26年至民国27年5月,修通仙阳至忠信乡村公路,为县内第一条乡道,长10.2公里。至1949年解放前夕,浦城有出县公路4条,乡村公路1条,总长175.74公里。其中只有114.2公里能勉强通车,国民党败军溃退时又遭其严重破坏。

1949年5月浦城解放后,人民政府即组织民工对被破坏的江浦、建浦公路路面及桥梁进行抢修,使南下的人民解放军得以顺利通行。1950年6月,华东支前公路修建指挥所组织人员修复江山至建阳公路,拓宽路基,改善路况。浦城境内的渔梁岭改弯降坡,樟元山改线4.5公里。1954年,省投资整修这条路全线,路面拓宽至5.5米。1956年,国家公路总局派技术人员测设赛(岐)浦路。同年2月,由建阳养路段测设临江至永兴公路,6月动工,次年11月5日竣工通车,全程长18.4公里,这是解放后由群众集资兴建的第一条公路。至年底全县通车公路达132.6公里。

1958年提倡“全民办交通”,国家公路修建由国家负责。乡村公路修建,贯彻执行“地群普”即依靠地方,依靠群众,普及公路网的方针,统一由交通部门负责测设。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分级负责,跨社的公路由县协调,跨队的公路由公社协调,大队以下的公路由大队负责。所抽调民工,采用“三自带”即自带伙食、工具、报酬回队分红的办法。技术工工资及筑路材料所需经费,以自筹为主,国家适当支持,或由有关部门赞助。是年修建公路永兴至龙下10.2公里,修复乡村公路仙阳至忠信10.2公里,新建林业公路有仙阳至党溪20公里、太平桥至樟墩9.3公里。修复龙浦路从溪下桥至富岭街13公里,修建赛浦路境内44公里。是年全县公路9条达

239公里,比1957年的132.6公里增加80.24%,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7.06公里。1959年,建成的乡村公路有忠信至游枫11.6公里,富岭至浮流7公里,七星桥至西岩电站4.7公里,羽林桥至村溪6.6公里,石陂至坪岩4.4公里,羽林桥至佘墩1.2公里,黄塘桥头至龙根3公里,桥亭至碓下1.5公里,后塘仓库至北林7.4公里。1960年,建成西岩电站至东风水库2.8公里。另建有等外线(能通吉普车、手扶拖拉机,下同)娑婆桥至吴山水库2.5公里。

1961年、1962年,分别建成乡村公路临江至山下21.2公里、庙湾至官路8.7公里。1963~1965年,先后建成林业公路河岭至翁村5公里、际溪至谢公坑3.6公里、罗源至大河8.7公里;厂矿公路杉坊至煤矿0.9公里;修复省道古溪至二渡关12.55公里、富岭至上桥(即花桥)23公里。修建等外线新桥至炭厂2公里。至1965年底,公路总数29条377.35公里(其中等外线2条4.5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1.15公里。

1966~1968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动乱,公路没有发展。1969年,各社队贯彻“民办公助”的方针,对已修建的公路进行整修提高,乡村公路和林业公路向纵深发展,扩大公路网络,新建的乡村公路有番薯铺至百丈14.8公里、溪沿口至管查14公里。1970年,建成等外线颜处至枫溪树下3.3公里、下沙至罗汉洞3公里。1971年,建成乡村公路游枫至寨门8公里。是年起,林业部门为支持重点林区公社道路建设,除自建林业公路外,还对林区民办公路进行补助,至1988年共补助54.7万元,建成民办公路51.20公里。1971~1973年,先后建成林业公路有蒋溪口至北坑14.5公里、岩鼻头至水尾丘20.7公里、登俊至王二仰22.6公里、樟墩至官司坪7.5公里、半路窑至庆元6.1公里;厂矿专用公路有洋村至屏峰7公里、寨门至毛洋头5.2公里。1972年,建成乡村公路有洋溪至古楼11公里(林业部门补助6万元)、永兴至龙岭下10.2公里,建成等外线河沿至管九3公里、麒麟坂至巽岭2公里、金凤至半源2公里、金凤至寺前2公里、阳凹至河源2公里、毛洋至白岩2.5公里。1973年,建成乡村公路水北至翁村9.4公里、大庄至合际6.3公里、马家庄至瑞安8公里、山下至雷公桥5公里、吴墩至黎处14公里。1974年,建成乡村公路有大庄至客铺6.5公里、浮流至中村3.2公里、铁场至铁坑6公里、古楼至里山4.9公里、临江至板桥(经余元)10.5公里、官路至王村9.2公里、口窑至乌石源4.1公里,建成等外线东门至官桥8.5公里、东山至前源2公里、富岭至小密2公里。1975年,建成乡村公路富岭至双坑11.6公里、仙阳至巽源9公里、枫处亭至里厂5公里、十八里至樟溪4.9公里、忠信至源里16.5公里、官路至毛处9公里、叶坞至珠墩10公里、帽安至中村3公里、村头至里林11.7公里、上青岭至竹源10.4公里、北坑至后濠3.5公里、磨刀石至李梅4.5公里,建成等外线朴树桥至里祖源水库3公里、渔梁至下庄4公里、路边至高坑2公里、珠墩至乌岩下5公里、大石溪至姜庵5公里。

1976年起,增加乡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和劳力的投入,使公路建设的速度大大加快,当年建成乡村公路下沙至东山6.5公里、葛墩至梨岭16.2公里、古楼至上云11公里、雷公桥至胡推21.6公里、官路至上巾竹13.1公里、七星桥至余乐3.8公里,建成等外线罗墩至吴东5公里、洋古桥至陈源5公里、南口塘至长滩2公里、王柏至高塘2公里、村溪至竹下3公里、游枫至下庄3.1公里、樟山至铁炉2.5公里、樟元山至上际7公里、樟元山至夕阳寺2公里、下洋至三担田4公里。1977年,建成乡村公路大路沿至梅坑11.2公里、富岭至里坑9.2公里、王口至源头5公里、渔梁至小碧4.3公里、湖山至海溪13公里、海溪至沿坑3公里,建成等外线前洋至青山2公里、路边至黄墩1公里、炉铺至大源头6.1公里、前墩至上元3.7公里。1978年,建成乡

村公路罗源至茅洲5.2公里、坪岩至下山后7.1公里、古楼至石坑8.3公里、洋溪至洋源4.2公里、九牧至中垄26公里、猪头岩至宝山17.2公里、五里塘至蛤蟆地3.4公里、佘墩至祝源4公里;建成等外线吕处坞至大头山3公里、东山至游源3公里、山下至水元寺2.5公里、碓下至电站4公里、高处至殿头3公里、湖山至溪源3公里、上同至排栅3公里、吴墩至富源2公里、禾垄至林区6公里、姚宅至资圣寺6公里、流村至楮林2公里。1978年底,通车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27.3公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县内公路建设取得新的进展。1979年,建成乡村公路山路至里源5.2公里、仙楼至畲源3公里、山下至王柏3.2公里、交溪至莲塘坂6.4公里,建成等外线东门至溪洲9.3公里、横沥至毛源4公里、铁坑至吕山岩3.8公里、坑口至下水洋2.5公里、龙岭下至连源5公里、安国寺至叶家障2.5公里、猪头岩至南源5公里、溪口至大源6.5公里、禾垄至上西坑9公里、仑下至赤溪6.5公里、大坪至松树甲5.6公里、高门至东坑2公里、周潭口至上坑4公里、溪南至吴尖下3公里、上村至黄沙4公里。1980年,建成乡村公路里厂至永建16.4公里,建成等外线西岩电站至桐源1公里、桥亭至曹村3公里、里坑至花墩4公里、村溪至白洋4.9公里、上云至前排7公里、游枫至雁塘1公里、高溪至猪曹坑3.2公里、蒋坑至上车头4公里、九牧至龙后2公里、下吴墩至富满潭15公里、毛处至郑坞1公里、上阳凹至山际3公里、小密至花墩11.1公里(林业部门补助8.2万元)、莲塘坂至塘袋3公里。1981年,建成等外线双坑至九际4.6公里、梅坑至塔岭龙2公里、桥亭至赤岭水库2.5公里、上云至电站2公里、水南桥至猪头岩2.7公里、宝山至张家3公里、东峰至秀里2公里、濠村至鹧鸪垄3公里。1982年,建成中垄至石坑头6.2公里,建成等外线浮流至泽潭3公里、前洋至高坊3公里、源头至里炉2公里、高坞塘至半岭2.4公里、北坑至莫上3.6公里、后濠至顶前3.5公里。1983年,建成乡村公路龙下至井坑3.1公里、洪桥至廉溪8.6公里,建成等外线巽源至枫处亭3公里、花墙头至早田5公里、濠村至池坑6公里、凹头至萧家5公里。开始修建观前至洋坑林业公路,尚未完工。1984年,建成乡村公路有东山至西塅5.4公里、永平至虹垂4.6公里、蒋溪口至毛墘3.1公里。1985年,建成石坑至石坑岭4.8公里,等外线均溪至刘田3公里。1986年,建成虹桥至吕处坞1.5公里、虹桥至水角3.3公里、松树夵至东庄4.9公里、山桥至横源4.5公里、阳墩至柏山12.8公里、隘上桥至坑尾3.5公里、临江至观前10.5公里、仁和至高坑水库3公里,建成等外线王口至水门2.8公里、枫溪凹至枫溪2公里。1987年,建成乡村公路东峰至均溪4.8公里,建成等外线山下至小溪3.8公里。1988年,建成北坑至野猪栏3.4公里、棠岭至招潭桥3公里;建成等外线招潭桥至肖军4公里、旧馆电站至小串4公里。

1988年底,通车公路总数106条,总长度1137.15公里;不列等公路(即等外线)95条,344.8公里。通车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3.61公里。在通车公路总数中按路面分:沥青路面77.9公里,混凝土路面7公里,共84.9公里,占7.47%;泥结碎石路面1032.1公里,占90.76%;泥土路面20.15公里,占1.77%。按等级分有:四级公路914.75公里,占80.44%;三级公路222.4公里,占19.56%。全县19个乡镇均通客运班车,有270个村民委员会通公路(含等外线),占总数93.75%,按种类分有:国道1条112.3公里,占9.88%;省道2条125.5公里,占11.04%;县道2条20.82公里(含城区环城道中千里马至北门的0.87公里);占1.76%,乡村公路88条743.53公里,占65.44%;专业公路13条135公里(其中林业10条121.9公里,厂矿3条13.1公里),占11.88%。

二、主要公路简介

(一)国道

江浦路、建浦路 曾为浙闽公路干线,民国36年划为国道线,1985年起称国道205线(又称山广线,起点山海关,终点广州)。从浙江江山市二十八都至盘亭乡深坑桥头(1886K)入境,经九牧、仙阳、城关、临江、石陂、蒋溪口,越濠岭至建阳县马岚村公路(1998K+292)交界处,境内长112.293公里。这条公路纵贯县境北、南,是福建省最早建成的一条出省公路,也是浦城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广浦、龙浦、小浦诸干线,都从此线延伸。

民国18年,福建省公路局建立建(瓯)浦干线工程处,派路债8万元,实收4万余元,开始修建浦仙(阳)段,但无成效。民国20年,福建省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钱玉光部驻浦城,倡议由兵工筑路,改设浦水(吉)干线工程处,派募路债30万元,计划修浦临(江)段。年底测完浦城至十里排一段,开工建筑后,兵工时常调离工地,款也被挪作他用,筑路工程进展缓慢,前后3年两度动工兴建,仅完成浦城至仙阳路基12.5公里,浦城至十里排5公里的土方及半临时性桥梁,民众对这种情况极为气愤,以浦城旅沪同乡会名义向省府提出诉愿,认为“民工筑路徒耗民脂民膏。……其结果消耗民财数十万元,于路无益”。民国22年,蒋介石为“围剿”福建红军和镇压“福建事变”,使部队迅速向福建推进,从南昌行营电令浦城县政府赶筑浦城通往浙赣两省的江浦、广浦公路,在浦城成立闽浙赣皖边区公路处(民国23年3月迁杭州),督修江浦、广浦公路,限20天内完成。为在限期内完成境内筑路任务,浦城县成立筑路委员会,附粮征款,以供筑路经费。是年底江浦线修通,与江山县界连接,浦城境内46.8公里。次年初通车。民国23年4月,修整境内路段67.4公里,次年再次整修,工程费用每公里花464521元,路面宽仅3.5米,且质量很差。据民国35年《福建公路》记载:“路逼狭窄,弯道急迫,视距短促,临时桥梁占95%,标志稀少,护栏亦鲜”。民国31年,日本入侵浙江,为防日军入闽,奉命破坏江浦路,一度不能通行。后虽整修,至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败退时,又对其破坏。

解放后至1988年,国道205线浦城境内段历经11次修整,拓宽路基,降坡、截弯取直,改善路况,现为三级公路。路基宽8.5米,路面7米,高级、次高级路面72.4公里,占境内长64.47%,其中混凝土路面占4.5公里,沥青路面67.9公里;中级泥结碎石路面39.9公里,占35.53%;途经五显岭、渔梁岭、樟元山岭、大湖岭、濠岭,越岭线总长25公里,最大纵坡17.6%,最小平面曲线半径12米。境内桥梁27座,长621.14米,涵洞219道,长2144.8米,主要桥梁有深坑桥、七星桥、临江桥、羽林桥、溪口桥。1987年对交通密度进行测算,十里排道班处年日均折算交通量749辆,其中汽车563辆。

(二)省道

花崇线 又称13~302线,自富岭镇与浙江省龙泉县交界的花桥村(又称上桥村),经富岭、万安、城关、临江、永兴、洋溪、大路,至上坞村山脊(浦城崇安两县交界处)与崇安县岚谷公路衔接,横贯县境东西。这条公路由4段路组成。第一段花桥至城郊交剪形与国道205线1930K+500处相接,38.79公里,又属龙浦线。这段公路于民国22年冬动工修建,国家投资30万元,由浙江省建设厅派工程技术人员测绘,边测设边施工,次年11月竣工通车。抗战期间,这条路曾是浙江省与后方联系的主要公路。1949年解放前夕,因遭国民党溃军破坏而交通中断。

1958年,经浦城交通局重新测设,采用民办公助办法,地、县两级投资18.7万元(其中地区9.1万元,林业部门7万元,县财政2.6万元),至次年底,修复从浦城桥至前洋32公里。1961年,浙江省交通厅投资9万元,修复前洋至花桥4公里,与龙泉县花桥公路相接。是年龙浦公路恢复通车。1964年,福建省交通厅投资80万元重修,路基拓宽至8.5米,路面宽7米,最小平面曲线半径30米,最大纵坡6%;桥梁15座495.87米,涵洞96道970.2米,全部为永久性的石拱或混凝土建筑,主要桥梁有富岭桥、小溪桥、浦城桥。第二段从城郊国道205线1930K+500至临江国道205线1953K+890处23.39公里。第三段从临江国道205线分出至洋溪30公里,其中1957年建成临江至永兴18.4公里,这是全地区第一条由群众集建的县道,1958年建成永兴至溪沿口2.6公里,1969年从溪沿口至洋溪9公里,由省属管查铜矿投资兴建。经过整修,路基宽6.5米,路面宽4.5米,最小平面曲线半径20米,最大纵坡9%,均为泥结碎石路面,主要桥梁有永兴桥(原名澄湖桥)、洪桥、洋溪桥,为国家四级公路。第四段从洋溪至上坞15.3公里,1974年,建阳地区交通局补助20万元,组织民工修建,1978年竣工,与崇安岚谷公路相接。1985年始将全线称花崇线,又称13~302线。1987年,地、县交通部门投资7万元铺设泥结碎石路面,为乡村四级公路。从花桥至上坞全程107.48公里,其中除国道23.39公里外,有混凝土路面4.94公里,余皆泥结碎石路面。桥梁34座,长939.8米,涵洞204道,长1847米,全部永久性石拱或混凝土建筑。这条公路开通后,改变浦城绕道建阳至崇安的状况,缩短路程70公里。是年交通密度,大庄道班处年日均折算交通量为779辆,其中汽车374辆;下洋道班处折算交通量749辆,其中汽车512辆。

小浦线 原称赛浦线,又称13~310线,从福安赛岐至浦城城关,1985年延长称为小浦线,由福安小古镇为起点,全程326.5公里。从松溪的祖墩至浦城河岭村公路分界处(285K+100)入境,经水北街乡的际岭、岩鼻、新桥、观前、太平桥和万安乡的王元、浦潭、连墩,至浦城桥桥头与花崇线相接,境内长41.48公里。1956年由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三工程局第四工程处野外勘察队测设,1958年11月20日,浦城至松溪75公里通车。国家按每公里7万元造价(含桥涵)拨付,浦城境内投资287.7万元。路基宽7.5~8.5米,路面宽7米,最大纵坡8%,最小平面曲线半径30米,桥梁10座296.64米。主要桥梁有河岭桥、岩鼻桥、浦潭桥,涵洞129道1204.6米,全部为永久性石拱混凝土建筑,为三级公路。1987年交通密度,连墩道班观测站处年日均折算交通量630辆,其中汽车523辆。1988年,铺设沥青路面10公里,占境内路段的24.11%。这条公路为浦城经政和镇前转屏南至福州的主要通道,也是浦城至闽东沿海港口的唯一通道。

(三)县道

古二线 古溪至二渡关,系广浦路浦城境内段12.55公里。从枫岭古溪国道线205于盘亭乡的东峰从二渡关出境,通广丰、上饶。民国22年11月动工,由广丰负责承包建筑,是年12月勉强通车。民国23年,这段路又由江西常玉汽车公司承修,但质量仍差,不久即废。民国26年8月,第三行政督察专员报省请复建。经测设工程预算需2.5万元,要由浦城县政府筹垫修筑,是年浦城县政府征调民工义务修建,工程于次年4月竣工,桥梁仍为临时性建筑。民国31年春,日本军队入侵浙、赣,战事紧张,该段公路奉命破坏,同年9月再修复,12月完工。民国32年1月,二渡关改线,4月底完成。投资12.15万元,从东峰经界牌,沿二渡关对面河岸修筑。民国36年路废。1959年1月,组织民工修建,同年9月竣工。经过整修路基宽6.5米,路面宽4.5

米,最大纵坡3%,最小平面曲线半径15米,桥梁5座78.5米,涵洞41道297.5米,皆为永久性建筑,全部泥结碎石路,为四级公路,今为浦城通江西的主要公路。

永龙线 永兴至龙下,1958年10月19日测设,26日动工,11月26日通车,全程10公里。1985年,永兴至溪沿口2.6公里划归花崇线。从溪沿口至龙下为县道,全程7.4公里。当时由龙下炼铁基地突击修建,从动工到竣工通车仅32天,路基宽4.5米,路面宽3.9米,最大纵坡9%,最小平面曲线半径20米,桥梁1座(龙下桥)35.23米,涵洞24道168米。皆泥结碎石路面,为四级公路,支线有龙下至井坑3.9公里。

(四)主要乡村公路

县内乡村公路均为四级公路,路基宽6.5米,路面宽4.5米,采用泥结碎石路面,桥涵均为永久性建筑。

仙寨线 从仙阳后村桥头至忠信寨门村,全程29.8公里,其中后村桥至忠信10.2公里,于民国26年初建,1959年6月修复通车。忠信至游枫11.6公里于1959年建成。197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714部队投资16.6万元,修建游枫至寨门8公里,同年建成通车。桥梁7座,长109.9米,涵洞73道,长60.09米。这条公路开通,便于山区经济开发和木材、矿区运输。支线有忠信至源里16.5公里,上同至排栅3公里,海溪至湖山13公里,寨门至毛洋头5.2公里、坑尾1.5公里。

庙王线 从国道205线庙湾至王村全程17.9公里。其中庙湾至官路8.7公里,1961年动工,次年5月1日竣工。官路至王村9.2公里,于1974年动工,次年建成。全线有桥梁7座,长111.7米,涵洞66道,长456米。这条公路便于粮食、木材运输,可与安门关古路相接,支线有官路至毛处9公里。

官巾线 从官路庙王线起,至上巾竹村与浙江省江山市下巾竹公路相接,全程13.1公里。桥梁2座,长27米,涵洞64道,长386.5米。这条公路是浦城通往浙江省江山的另一条公路。可从下巾竹至浙江省江山溪口与国道205线连接。1971年1月动工,同年竣工,自筹资金5.74万元,县交通局补助0.3万元。

临山线 从国道205线临江至山下村,全程21.2公里。1959年动工,1961年7月竣工。桥梁4座,长83米,涵洞101道,长739.8米。这条公路开通有利于山下毛竹、土纸、笋干外运。

洋古线 从花崇线洋溪分出至古楼11公里。其中洋溪至管查5公里,1969年铜矿修建;管查至古楼6公里,1971年林业部门补助6万元,同年竣工。全线有桥梁3座43.6米,涵洞63道、长455.5米。支线有古楼至叶山10公里,古楼至里山4.9公里。

九古线 从国道205线九牧经蒋坑、湖山、石坑至古楼,全程34.7公里,其中九牧至湖山15.4公里,1976年动工修建,系供销部门投资35万元,交通部门补助2万元,1978年12月竣工。1981年由交通部门补助11.2万元,林业部门出17.21万元,修建湖山至古楼19.3公里,次年竣工通车。全线有桥梁9座,长238米,涵洞194道,长1430.8米,这条公路的修通,有利于山区资源开发,使古楼至九牧缩短经浦城、仙阳国道线的60公里路程,可以从古楼至洋溪与花崇线连接。

王胡线 从山下王口临山线至枫溪胡推村24公里。1972年,林业部门投资16.5万元修至枫溪11公里。1974年4月,商业部门投资22万元,从枫溪路口修通至胡推13公里。1985年进行改线整修,全线涵洞75道,长382.5米。

临观线 从国道205线临江经裴墩至观前10.5公里,与小浦线连接。交通部门投资27.5万元,1984年动工,1986年6月竣工通车。桥梁5座,长76米,主要桥梁有观前桥。涵洞58道,长382米。这条公路的修通,使临江至松溪比绕道县城缩短34.5公里,同时解决浦城至临江因冬季冰冻天气樟元山岭不能通车的困难,从城关经小浦线绕道观前至临江只多走10公里,公路平坦。

番百线 从番薯铺国道205线1918K+435处经阳墩、枫处亭至百丈村14.8公里。1965年动工,1969年竣工。桥梁1座,长28米,涵洞76道,长380米。支线有枫处亭至永建21.4公里,阳墩至柏山12.8公里。这条公路的开通,便于粮食、木材、毛竹向外运输。

富帽线 花崇线富岭小溪桥起经浮流至管厝帽安与仙(阳)王(二仰)线林业公路相接,全程13公里。桥梁3座,长74米,涵洞48道,长265.9米。通车后方便木材、桐油、厚朴等土产运输。

富莲线 从富岭街经余塘、店亭、双坑至莲塘坂21公里。1974年动工,1979年建成。桥梁5座,长142.4米,涵洞48道,长244.2米。这条公路的开通,便于粮食、木材运输。支线有莲塘坂至塘袋支线3公里、双坑至九际4.6公里。

(五)林业公路

县内林业公路10条,均为林区四级公路,采用泥结碎石路面和永久性建筑,总投资553.58万元。

南靖线 从花崇线富岭南口塘至靖坑村3.9公里。1958年,由林业部门投资15.6万元修建,同年11月竣工。涵洞28道,长171米。这是浦城修建最早的林区公路。

仙王线 从国道205线仙阳过后村桥(又称工农桥),经官田、溪南、管厝、登俊、叶坞、庆元、青草洋至王二仰,全程42.6公里。含仙(阳)党(溪)线和登(俊)王(二仰)线,分三期修筑,1958年动工至1964年竣工,林业部门投资191.7万元。桥梁8座174.9米,涵洞217道169米,全部永久性建筑,连接乡村公路有村头至里林11.7公里,叶坞至珠墩10公里,并在帽安与富帽线相接。

岩水线 从小浦线岩鼻起经水北街、桥亭、石埠后到水尾丘20.7公里。1969年动工,1972年竣工,总投资93.15万元。桥梁3座94.2米,涵洞88道,长623米,均永兴性建筑。

罗大线 从小浦线罗源起经洙溪至大河伐木场8.7公里。1965年林业部门投资39.15万元修建,次年4月竣工。涵洞38道,长213.5米。

太官线 从小浦线太平桥起经大口窑、樟墩、双峰至官司坪16.8公里。分两期施工,总投资73.08万元。第一期1958年修至樟墩9.3公里,第二期1972年动工,从樟墩再修至官司坪7.5公里,涵洞74道,长517.05米。1973年竣工。

蒋北线 从国道205线蒋溪口,经仑下、濠村、禾垄伐木场至北坑14.5公里。1970年动工,次年6月竣工,林业部门投资72.5万元,桥梁6座,长243.3米,涵洞90道,长548.4米,支线有北坑至后濠3.5公里。

(六)厂矿专业公路

洋屏线 从洋村至屏峰山矿区7公里。此路为越岭线,1970年硫铁矿所建。

附 铁路勘测

孙中山《建国方略》提出,入闽铁路应取道浦城。民国6年(1917)《浦城县志·交通》(稿)

载:“近年测勘铁路浙赣通闽久有成议。”民国36年,国防交通部实施修筑赣闽铁路计划。民国37年春,南平入赣路线开始勘测。当时分三线试测:第一线由上饶经广丰过浦城、水吉、建阳、建瓯到南平;第二、第三线不经浦城。自同年4月15日至7月底,三线全部勘竣。勘测结果:第一线全长350公里,经浦城境须在毕岭开山洞1座,其余沿河岸坦地达南平;第二线全长300公里,须开山洞61处,山道险阻,工程艰巨;第三线全长460公里,须开山洞50处,耗费耗时。据负责勘测工程人员称:初步勘察结果,实以上饶入浦城经建瓯至福州最理想,具有绝大可能性。同年6月29日,县参议会举行会议,提出争取铁路线经浦城议案。同年7月14日,浦城县政府批准参议会议案,函送层峰,争取铁路取道浦城,并从“戡乱”经费内先垫付一亿五千万元作经费,由县党部书记长章复心赴南京进行请求活动。后因局势紧张,经费不足,闽赣铁路未付实施。

1958年8月4日,铁道部第四设计院第六总队第十五分队到达浦城,进行江西玉山至福州铁路(简称玉福铁路)草测。浦城县人委会奉命配合工作,草测指挥部设在人委会大院内。同年底草测结束。草测线路由玉山经广丰,从二渡关入浦城境内,过盘亭、官路、忠信、金樟、管九、仙阳、马洋、玉树林、连墩、浦潭、观前、罗源,从际岭出境,经松溪、政和、平潭,达福州。县境内线路,北避梨岭、渔果岭,南避樟元山、大湖岭,沿河流,走坦道。浦城火车站设计在西部玉树林,为三级车站。当时,经草测沿线树木被砍伐,新建设施(如县磷肥厂、方井粮仓)也因考虑交通便利而建在草测沿线。后因诸多因素,玉福铁路没有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