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一节 元以前经济

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000年以前),浦城土著先民磨制石斧、石刀、石〓、石箭镞,伐树砍薪,射猎捕鱼,以刀耕火种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并开始生产红色灰砂粗陶、红色与灰色印纹软陶为主的陶器。

商周时期,从采集、渔猎经济转变为农业经济为主,开始使用青铜器,生产原始瓷器、印纹硬陶,制造陶纺轮,进行纺织。农业生产仍以刀耕火种为主。

秦、汉、三国期间,浦城居民大量生产印纹硬陶,普遍使用青铜器制作的工具和武器。建筑业发展,东越王馀善在境内建行宫,夯土筑浦城、汉阳城、临江城。汉元封元年(前110)汉王朝统一闽越后,中原的水利、牛耕、冶铁等先进技术传入浦城,手工业也得到发展。纺织品的质量提高,还能制造厚1厘米、长宽各30厘米的绳纹板瓦。五铢钱在境内流通。建安元年至五年(196~200)间,浦城置县,成为当时福建5个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两晋南北朝时期,西晋永嘉之乱(308)前,就有一批士大夫定居浦城,带来生产技术和工具,促进浦城经济发展。纺织生产开始使用铁柱心的纺锤;建筑技艺和制砖技术达一定的水平,能生产37×18×15厘米的墓砖,并有铭文和花纹。晋陆迈在浦城任县令时,西岩岭得到开辟。从江淹的诗赋中,可知浦城物产丰富,称浦城有“碧水丹山,珍木灵草”,赞叹:“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兹赤县之东南乎,何其多异也!”其时,浦城已不是荒凉的地域。

隋唐五代时期,浦城是福建进出中原的要道,经济得到发展。唐开元八年(720),浦城列为福建道3个紧县之一。山区得到开发,砌筑梯田,水利灌溉器具有翻车(水车)和筒车。瓷业也得到发展,在今石陂珠塘、水北街罗源均发现唐窑。唐中叶以后,土地兼并日甚,自耕农的耕地不断丧失,赋税增加,加之官吏贪污,人民更加痛苦。五代乱离,又有大批衣冠大族进入浦城定居。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经济作物也有发展,在茅洲一带种籽瓜,对开发浦城起推动作用。王审知治闽期间,浦城经济有一定发展,但他崇尚佛教,把肥沃的土地分给僧、道。晚期,为

维持官僚阶层的浩大开支,又巧立名目增加赋税,亦非善政。

宋代,浦城地方官鼓励开垦荒地,扩大耕地。绍兴间知县朱藻“约民垦荒田,满三岁乃征”,“在任三年,户税倍增”。重视兴修水利,全县有陂坝520座,仅次于莆田、仙游。矿冶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元丰(1078~1085)间,开采的银、铁、铜矿有10处。瓷器生产以大口窑、碗窑背为最,产品工艺精巧,釉色泽丽,销往邻省及海外。浦城僻处东南,社会经济在五代的基础上得到持续发展,但是土地集中,自耕农只有少许土地,加上赋税繁重,农民要承担两税(按土地夏秋两季征收)、丁口、杂赋,再加上地主除收租放债外,还囤积粮食,人为造成粮荒,百姓生活相当艰难。

元初因战乱,社会经济受到一定的破坏,中期以后,经济有所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