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一节 镇驻地

富岭街

富岭街为富岭镇驻地,在县城东14公里,海拔354米。富岭街东有珍珠潭,产石灰岩似白玉,因此誉富。街中段有石阶,名湾岭下,因名富岭。

宋至清属泰宁里。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高泉巡检司由官庄迁此,至道光三年(1823)裁撤。同治二年(1863)在此设县丞署。民国期间为区、镇驻地。解放后为区、乡、公社、镇驻地。现设富岭村委会,有15个村民小组,607户2656人。

街舍沿东溪左岸建筑,呈长带形,龙浦公路穿越其间,成为主要街道,1984年铺水泥路面。富岭是县东重要集镇,清称为富岭市,每月农历逢四为墟日。1988年,商业有国营、集体、个体网点95个,农贸市场面积4000平方米。

经济以农业为主,以粮食为大宗,耕地3487亩,年产粮食1786吨。工业企业有饮料厂、副食品加工厂、榨油厂、石灰矿等。

民国期间,仅龙浦公路经过境内。1988年,与镇内26个村委会公路相通,每日过往富岭的客运班车达34班次。

石陂街

石陂街为石陂镇驻地,在县城西南45公里,海拔200米。因古代居民在此砌石陂偃水,故名。

宋至清属仁和里。清在此设人和驿。民国期间为区、乡、示范乡驻地。解放后为区、镇、公社驻地。现设石陂、申明2个村委会,共22个村民小组,824户3748人。

旧街道东西走向呈条状。1961年在村北官山建石陂工委办公楼,后改为中学。1971年,石陂公社从旧街迁到官山,新建办公楼。随后,又建大会堂、招待所、邮电支局、卫生院、小学、粮站。村民也在此建房,遂成新村。1983年拓宽旧街,铺水泥路面。1988年4月29日,旧街失火,受灾72户,烧毁房屋323间。灾后重建,并拓宽205国道线到旧街的机耕道为新街。

石陂街为县南大墟集,农历每月逢三、七为墟日。民国21年(1932),中共闽北分区委在此建立秘密贸易处。1986年建成4000平方米农贸市场,有来自浦城、建阳、崇安、广丰的商贩,人流量1万人次以上,日成交额6万余元。

地处河谷盆地,土地肥沃。经济以农业为主,耕地5548亩,年产粮食3247吨。特产以莲子、泽泻、薏米著称。石陂黑猪在建阳、崇安、建瓯、松溪颇有影响。205国道线穿村而过,有直达建阳县的客运班车。

临江街

临临江街为临江镇驻地,在县城南23公里,海拔230米。据传,永兴和山下溪汇合后曾经过麒麟山,到水尾丘、旮旯隈汇入南浦溪,因名麟江。后来河流改道,从村中经过,流到观前与南浦溪汇合,村民架桥横跨东西两岸,房屋沿溪两岸建造,而名为临江。

宋设清湖驿,至清均属清湖里。民国期间为区、镇、示范乡驻地。解放后为区、公社、镇驻地。现划为新街、水东、水西3个村委会,共32个村民小组,901户4059人。

街道有新街、水东街、水西街。1986年将长仅200米的水西街拓宽和延长到公路旁,达500米,并铺水泥路面,长350米的水东街及新街村3条街巷也都铺水泥。清设临江市,民国期间有商店30余家。1984年11月26日起,农历每月逢四、九定为墟日。1988年,商业户达195家。

农业以粮食为大宗,耕地7068亩,年产粮食3522.77吨。1958年创办水电站。1973年在

水东花园村建县合成氨厂,后改为针织厂和化工机械厂。镇企业有造纸厂、化纤织造厂、罐头厂等10余家。1986年列为红土壤开发点,种植茶果。

公路未通前,山下乡盛产的笋干、顺泰纸挑运到临江转运行,改用竹筏经观前转运城关。民国23年江瓯公路通车后,在此设车站。1957年,修通临江至永兴的公路,为解放后群众自办的第一条公路,其后使临江成为县南的交通中心。1986年临江到观前公路修通后,东可直达城关,南至观前到达松溪、政和,西至石陂通建阳、建瓯、南平,北至永兴到崇安。现每天过往的客运班车有48班次。

村中镇安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仙阳

仙阳为仙阳镇驻地,在县城北16公里,海拔278米。村南有揖仙桥(古名裴通桥,又名葡萄桥),地处渔梁岭之南,山南为阳,故名,又称迁阳、车阳。

唐朝设镇,县尉驻此。宋至清属长乐里,民国期间为区、镇驻地。解放后为区、公社、镇驻地。现设仙阳、仙南2个村委会,共22个村民小组,729户3150人。

镇东有百向山,南有荣华山,北有廒山、千家山。南浦溪沿镇东经过,下洋溪至荣华山注入南浦溪。聚落沿南浦溪两岸分布,南北延伸,呈“丫”字形。原有仙东、仙西、仙南(又称管下街)3条街,13条小巷。街长1500米,宽3~4米,卵石路面。民国22年江浦公路开通后,辟一新街,定名中山街。1981年扩建街道,从西山故居门口至仙东、仙南叉路口,共长290米,扩大为宽10米,定名汉阳路。至1987年,街巷共有1023米铺水泥路面。沿街两旁建有砖木结构2层楼房38座,3层1座,混合结构2层楼房39座,3层12座。民国期间有商业网点50余家。1952年举办物资交流会。1960年起规定农历每月逢一为墟日,1985年改为公历每月逢1、6为墟日。墟日有1万余人,成交额3万余元。1988年建成275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商业网点140多家。

仙阳为全县主要产粮区,耕地面积5731亩,粮食总产2654.57吨。主要特产有大湾洲柑桔和白萝卜。镇办工业有皮鞋厂、农机厂、化工厂、玻璃钢厂、地木板厂、饲料加工厂、火柴盒厂。1957年,在后村建成全县第一个农村水电站,1986年与团结、百丈等电站联网。

仙阳古为出入福建的要道,民国22年江浦公路建成途经仙阳。解放后建成以仙阳为起点至忠信、王二仰、永建、柏山的公路,成为县北的交通中心,日中转客车达50班次,日车流量2000余辆。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飞机轰炸仙阳,炸死100余人。镇内鼠疫流行,死亡174人。1952年,设卫生所防疫治疗,鼠疫、霍乱、天花等传染病绝迹。1988年县精神病院设此。

仙阳为宋理学家萧(朱松的老师),宋理学家、参知政事真德秀的诞生地。有西山故居、衍义亭等遗址。1986年辟有荣华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