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序一

八闽要冲浦城的新志,在县党政关怀下,编辑同仁黾勉从事,积九年之力而告成,征序于余。余惟浦城县在汉为冶县地,后汉属侯官,建安初置县称汉兴,唐天宝元年改名浦城,延用至今。因地居闽北群山中,林木繁茂,造纸业甚盛,为建安雕版印书提供了自然有利条件,也为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书籍为传播文化之工具。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兼用缣帛。魏晋之际,犹用缣帛,至南北朝时,始通行用纸。闽北盛产竹木,皆图书资材所需,故文化斐然可观,而郡县志乘亦有悠久的历史。远在东晋太元间,晋安郡太守陶夔初创《闽中记》,萧梁顾野王撰《建安地记》,唐太和中林壻亦作《闽中记》,宋庆历时,林世程重修,是福建通志之权舆,淳熙间郑杰又撰《闽中录》,惟皆不传。闽北之志,宋代有韩元吉绍兴《建宁府志》,有林光庆元《建安志》,惜亦未见传本。郭天源同志已言之。今就浦城旧志而论,传世者有万历、顺治、乾隆、嘉庆、光绪诸本及民国县志稿。

浦城自新石器晚期起,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三世纪,即为闽越族活动地区。置县以来,“碧水丹山”,地利大开,物阜民丰,号称“闽北粮仓”,“桑麻披陇”,有茶、烟、竹木、纸、瓷、药饵之利,以故商贾辐辏。且名贤辈出,文物称盛,山川壮丽,文士莅止。复有民族英雄、革命战士,皆为人民事业做出了辉煌的业绩。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谱写了新篇章。浦城新志凡分39卷,以叙录、总述、大事记弁于端,附录殿于后,铨次得当。举凡浦城一邑的建置沿革、行政区划、自然环境、经济、政治、军事、教科文、社会民俗、人物等以及古今文献,总汇于一编之中。且篇目设计颇具匠心,设经济、政治两综述,以重宏观记述。浦城人物著作亦丰,特设著述卷,列其著作目录,并收录唐至当代有关浦城的诗文,以示“文献名邦”之实。人物以记其一生或其一事,分为人物传、人物事略、人物表、英名录,繁省得宜,而人物功绩皆不泯灭。浦城籍在外地工作或外地在浦工作县团级以上干部、高级知识分子,获省级以上的先进人物、革命烈士载于册,都显示一方人文之盛况。

方志主要功用,首贵存储资料。浦城这届修志,重视资料工作于始终,搜罗宏富,资料达五千万之巨,经反复考证,实地调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始蔚然成兹巨制。其志富于资料性,各分志均以资料取胜,令人赞叹。《附录》有闽越族、闽越国都冶及泉山资料辑录,浦城建县及定名浦城时间考略,旧志序选。史料文征,可以考古验今。人口卷中,据156部家藏谱谍,记其迁徙历史,更广泛调查,统计当今居住浦城377456人中367姓,叙其分布现状,翔实难得。

此外,浦城新志记述本县政治得失。总述及有关各卷,以详细资料,探求各方面的利弊,可使当政者知所借鉴,科学研究亦有所取凭。乡人读之得以感发起兴,而为建设浦城再立新功,实有益于教化,此浦城新志之所以为可贵也。

傅振伦

一九九三年冬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安贞里宿舍

(本文作者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地方志协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