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新石器时代

1988年4月在莒口村南面的半月山考古发现有人类的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锛、石镞、石锥、石箭和生活用具陶釜、陶鼎等器物,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四千年前),先民已在莒口这块土地上从事渔猎、耕种、繁衍生息。

1988年4月在庵口老虎岗考古发现有人类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器物。如:石锛、石斧、石镞;玉器残件;大量类砂陶和印纹硬纹片,可辨器形有鼎、罐等,纹饰以方格纹为主;兼有蓝纹、绳纹、曲折纹等。证实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

东汉

建安十年(205年)置建平县,莒口各村属之。

西晋

太康元年(280年),建平县改名建阳县,莒口各村属之。

唐咸通中(860—874年间),邑人翁郜疏请敕建佛迹岭“圣迹寺”。该寺几经修建,至今完好。

乾符间(875~888年),熊秘在熊墩(今焦岚村樟㘵)建家塾以教子弟。嗣后改为“鳌峰书院”,为福建最早的书院之一。书院几经修建,延至民国中期,二十世纪60年代圯废,70年代中期书院遗址被改为农田。

绍兴十二年(1142年)蔡元定随父从麻沙迁居后山。

南宋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蔡元定上西山建西山精舍。

乾道六年(1170年)正月,朱熹葬母祝氏于马伏天湖,筑寒泉精舍守墓。外出寻胜,得云谷,筑晦庵草堂,并“植杉绕径”后改称云谷书院。

乾道六年(1170年)蔡元定重上西山,并在精舍内设“疑难堂”。

庆元三年(1197年),理学家蔡元定谪贬湖南道州编管。次年,卒于贬所,归葬于本镇上㘵村州头翠岚山。

宝祐三年(1255年)五月,宋理宗御笔亲书“西山”、“庐峰”大字,蔡抗刻于本镇所辖的西山与庐峰岩石上。

咸淳四年(1268年),莒口村头建步云浮桥,明清两代重建。二十世纪80年代初仍在通行,于1984年拆除,建石台墩双曲拱莒口村头大桥。

咸淳四年(1268年),莒口街尾拱圣桥落成,桥面盖屋十间。已废,后改建莒口石拱桥。

德祐元年(1275年),文天祥奉诏勤王,起兵抵抗元军,取江西宁都,途经本镇后山,拜谒蔡元定祠,并撰祭文致祭。

元代

皇庆二年(1313年),朝廷颁发政令,以朱熹的《周易本义》、《诗集传》、《四书集注》;蔡沉的《书集传》等书,作为科举考试的法定经本。

明代

洪武元年(1368年),兴建大金山庵,柱、梁所用的全是上好楠木,依山建大殿四座,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占地面积三千余平方米,庵内可供数百人宿食。该庵虽经历代修缮,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毁。

洪武十八年(1385年),崇政里丁显(今莒口镇茶㘵村人)中进士第一,为明代福建第一个状元。

永乐十四年(1416年)七月十六日,暴雨,洪水冲毁民舍无数。

正统年间,焦岚村樟㘵名医熊宗立,医术精湛,名扬海内外。日本国真长·号兰轩者与和气明亲等人,先后来随熊氏学医。其医学著作流传日本,于嘉靖七年(1528年)翻印发行,影响深远。

成化三年(1467年)六月十三日,地震。

弘治三年(1490年)在崇泰里(今莒口镇)建杭桥邮铺。

正德元年(1506年)正月朔,天裂于正北方。有红光,阔二丈,长数十丈,自下席卷而上。

正德十六年(1521年)八月初一日,午,日食既,星尽见,鸟投林宿。

嘉靖八年(1529年),除杭桥邮铺外,增设后山邮铺,各设铺兵6名,每名月银三两。

万历十八年(1590年)饥荒。本镇长埂村民抢米于市,被处死刑者22人。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二月初六夜,雨雹,大如拳头,如乱石、方砖,犹万炮齐发,来势汹猛,所过之处,屋无全瓦,山上树木枝折叶落,连宿鸟也被击毙。后山、马伏村尤甚。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八月二十三日夜地震,自东而西,屋宇摇动。

万历四十年(1612年),里人赖继倡在浑头林村建有山峡塔一座,废于二十世纪50年代。

清代

顺治四年(1647年),本镇长埂村农民军赖逢吉部,占领建阳县城,擒知县吴鼎并夺其印,后失败。

雍正年间,有两日相荡,一小而微黑。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后山、杭桥、莒口三邮铺,各设铺兵八名。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大旱。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秋冬大旱。

乾隆五十年(1785年)四月初三夜,有飞星,状如月,自南而北。所过处尽见红光。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六月十三日夜,大水,七月旱。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地震。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四月二十三日大水,田荡为溪者不下数千亩,此水灾为最盛。是年大荒。

嘉庆二年(1797年)八月廿四日夜,戍刻地震,有声如雷。

嘉庆三年(1798年)正月,众星纵横乱飞。

嘉庆四年(1799年)夏秋大旱。

嘉庆五年(1800年)秋旱。七月十四日夜大风。

嘉庆七年(1802年)夏秋旱,唯麦有收。

嘉庆十二年(1807年)夏秋大旱。

嘉庆十六年(1811年)七月,慧星见于西北至十月始灭。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四月,大水。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夏秋大旱,旱灾唯此为最,是年晚稻大荒。

道光元年(1821年)四月旱。

道光三年(1823年)天旱异常,溪域断流。

道光五年(1825年)夏大旱。

道光六年(1826年)夏旱。

道光九年(1829年)六月旱。

道光十年(1830年)夏秋大旱,是年早晚稻大歉。

道光十一年(1831年)三月,雨雹。后山村冰雹大如碗。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十九夜,有大星自东流西。大星状如巨碗,后有数小星随之。所过处,闪白光,照地如月,既过有声如雷。

道光十三年(1833年)六月十二日,崇政里溪大水。茶㘵一路,民田多荡。

道光年间,茶㘵始设社仓。

道光年间是莒口制茶业的鼎盛时期,哪时莒口制茶业十分发达,据传,盛时从事茶业者达二万余人,茶行遍布莒口各村,广东、闽南客商多从水路到本地从事茶叶交易。

咸丰五年(1855年)夏,红巾匪起,西南各乡戒严,顺昌九龙山匪首郭万忠、杨三仔率匪由仁寿桂溪蔓延入唐科,据为巢穴,其势力相继发展到徐市、茶㘵等地。村庄多被焚掠,莒口、石床、庵口筑土堡戒严。

咸丰六年(1856年)八月初十日,红巾匪窜入崇政里东坑。十一月二十七日入茶㘵、盖口、双井、桥坝、旧圩恣毁民房。

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十六日,红巾匪入社州、魏墩。八月二十九日,红巾匪党林浚、黄保等一股由兴上里陈墩入魏墩等处据为巢穴。

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发军(太平军)陷莒口,联首黄建章、黄开治及联丁死战御敌。麻沙失守,莒口联首黄建章等赴郡告急,请给子弹火药,飞书各乡请援,城厢各里派联兵赴莒口守御。五月二十五日黎明,发军拥至,从后龙山围攻,天大雾,对面不相见,击毙发军颇多,卒以火药告罄,遂陷。联首黄建章、黄开治知劫数难逃,遂书姓名于衣襟,赴难死。时,小溪桥用木板钉住,不准壮丁私逃,及闻发军攻入,逃命者俱跳入小溪走,互相残踏,死亡枕藉,溪水血流,计死难者不下三千人。崇文里(今将口)联首张东铭扎隔溪山头,见莒口陷,退兵将口;城内北街联丁61人往援莒口,唯黄华简、徐树德逃回,余皆亡;均亭里联丁死者四人;石床、庵口一带均遭屠戳,民房焚毁殆尽,联首翁伯绶全家死难。发军从莒口入建阳,官民逃避,城内一空,遂据城。

同年秋八月,三兴乡团假和议,计诱红巾匪首杨三仔到唐科,并与崇政里联首王树勋将其捕获,解送延平大营正法,随从匪党20余人就地戳之,三兴一带红巾之乱平。

咸丰九年(1859年)4月24日,红巾余党入魏墩,二十七日攻旧圩时,茶㘵街里路一带为匪巢穴,联首王树勋、王恩沛等带联兵扎策口等处,协同总镇林文察、马游击、吴游击兵分四路截剿,崇政里西乡一带,红巾乱平。

咸丰十一年(1861年),闽浙都庆奏请奖励平乱死难出力人员:莒口联首黄建章阵亡,从祀昭忠祠(原址在今莒口粮站仓库),子作镛,世袭云骑尉;联首黄开治阵亡,从祀昭忠祠,子某,世袭云骑尉。崇政里联首王树勋军功县丞;王恩沛军功授职训导。

光绪元年(1875年)春二月,崇政里茶㘵街被火毁。

光绪初(1875年),西班牙籍骆神父到东山村巧源购买民房办天主教堂。到宣统二年(1910年),始传入县城内。

光绪四年(1878年)秋八月,江西客民围攻莒口寻和解。江西客民在莒口河坝村购买地基架造会馆。莒口人不允,联首罗国盛等赴县,呈请谕阻,江西客民纠合同乡围攻,莒口人筑堡御击,两边均有损伤。后经各大宪派委查勘,双方解决,创造会馆之议遂罢。

光绪七年(1881年)秋七月,江西、兴化侨民在崇政里(今茶㘵村)滋事械斗。江西侨民与兴化侨民因买饼细故,酿成械斗,七月十一日在茶㘵龙津桥开战,两边各伤毙一人。联首李占春、王友臣等赴县请兵弹压,两边始行解散。管带廖得胜拿获假冒兰顶周鸿恩并正法。九月,提督曹志忠带兵到茶㘵街清理。

光绪十八年(1892年)五月,溪水涨,水深数尺或及丈。夏亢旱,秋稻大歉,中秋节后连旬大风。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大水,后山渡船覆,溺死三十余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夜,后山火灾,烧毁铺屋四十余间,上至街中保,下至清泰防溪巷。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闰四月,闹米荒,八月大旱,林竹多生虫。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茶㘵一带部分农民参加本县西南各乡农民组织五谷会。

同年,茶㘵双井村集贤书院改设第二国民学校,创办人:王宝仁、王宝玑、王赓翰、刘培基、江辉山、王钦辰。教室二间,可容40余人,教员室二间,校长室一间,自习室七间,礼堂一间,校丁室一间。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莒口街翁氏家祠创办第一国民学校,发起人张运昌、罗应辰、廖兼三。后因经费支绌停办,宣统三年罗藜青、罗纹继续倡办德心学堂,设在莒口三圣庙隔壁,至民国七年赵知事改委翁寿椿,设教室二间,可容60人,预备室二间,应接所一间。

同年五月,茶㘵五谷会会首翁曷嫩等准备起事,村人王忠标绕道赴上洋龟山徐统领营中控告,沿途控至督抚及各司道檄。六月,知县熊锡荣赴茶㘵演说解散,五谷会阳奉阴违。八月,哨官王自成抓获匪目翁曷嫩监禁狱中。八月初六日,五谷会派王曷文、王曷嫩到各乡纠集会众二千余人;洪江会匪首刘石麟与溪源徐南仔为首,率众驻扎茶㘵水东村,抢掠联董及富商。初十日,大举攻城,未克,管带蒋河清,千总朱煦光领兵登陴守御,击毙匪党数人,翌日解散。洋口统领徐镜清奉督宪电令,带兵到地清理。十二月,驻建宁府防兵擒获匪首刘石麟,翌年正月处决。翁曷嫩越狱脱逃。

同年,莒口成立高等小学堂。

宣统二年九月八日(1910年),设莒口邮政代办所,是年先后开设后山、茶㘵邮政代办所,办理邮政信票等业务,隶属福州邮务总局管辖。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6月至8月大旱,田地龟裂,粮食歉收。

同年7月,茶㘵农民自发的反封建剥削的五谷会组织,蔓延到莒口、书坊及徐市一带,五谷会头目高登云率众在书坊贵溪村起事。7月20日城中戒严,延建巡防司令徐镜清派兵围攻五谷会,会首王曷嫩、王曷文、叶华容等三人被捕遭处决。

同年,南京临时政府下令男子一律剪发,女子禁止裹足,莒口各村开始执行,但受到当时封建保守势力反对,以致执行不彻底。

民国2年(1913年),莒口各村开征印花税。

民国4年(1915年)8月,茶㘵联董王宝仁把江西侨居茶㘵经常恃众闹事的老黄捕送县公署究治。释放后,老黄于8月23日(农历七月十三日)纠集黄太和、宋告化等数百人围攻茶㘵双井村。县知事曹昭威偕警察队长徐湘臣带领警察、团丁前往茶㘵,开枪击毙5人。25日,连长俞青山下乡清理,捕黄太和、宋告化解押县城枪决。

民国5年—9年(1916年—1920年)莒口街尾兴办国民学校。这期间还兴办莒口女子国民学校。

民国6年(1917年)三月四日夜,地震,山多崩,早稻熟,晚稻歉。

民国7年(1918年)2月13日未时初刻地震,时间约一分钟。震时房屋有些摇动,悬挂的金属物发出相撞声。

民国8年(1919年)秋,驻顺昌仁寿陆军部队两个排因闹饷击毙连长溃乱,九月十三日入兴上里塘科搜抢财物,联首吴梦周飞赴至城,补充连长袁均,警察队队长徐湘臣带兵赴范墩堵截,驻麻沙长易笏丞带兵赴崇政茶㘵堵截。十七日,溃兵由積金岭入大金山。十八日黎明,由华家山绕道过界首至黄坑向联首冯有骥等索费千元,姚建屏师长驻延平闻变,派何副官同司令部陈副官由南路至茶㘵,往书坊,界首招抚至黄坑境外,与溃兵相遇遂轰击,溃兵逃往桐木关。

同年,在莒口街尾创办第九国民学校。创办人罗应辰、张登瀛、黄纪云、罗卓卿、林济川、翁桂林、黄炳章。教室二间,可容五十余人,职员室三间,接应室一间,校丁室一间。

民国9年(1920年),莒口市面停止使用铜钱(中心有方孔),交易时改用铜片(中心无孔),当时铜片1枚可抵铜钱10枚。

民国11年(1922年)7月,莒口发生特大洪水,大水进街数尺。

同年冬,连续霜冻近40天,青菜冻死,人们以盐当菜。

民国12年~14年(1923~1925年),后山兴办国民学校。

民国13年(1924年)二月晦日,顺昌土匪黄子兴抢劫金山东坑村,杀死团丁二名,茶㘵团防请兵堵御。秋七月,土匪任雄飞掠小溪村,崇政上游多有被匪迫胁挂号者。

同年冬11月11日夜,土匪老谢仔,朱喜宝等抢劫金山东际村,团民陈遂仔被杀。22日驻茶㘵排长徐文斌率队偕乡团捕获土匪朱喜宝、梁告化、卢长发等就地枪毙。12月,匪首任雄飞在华家山村被匪夥陈作波杀毙。

民国14年(1925年)春正月,先是土匪吴毛四见各乡捕匪严急,于旧腊率众来东坑投顺,元日带同乡团趁雪夜攻破欧下仔、下山坊各匪穴,捕获匪首李金生等就地枪毙,崇政西南各村匪患遂戢。

民国17年(1928年),莒口各村实行地方行政建制与武备建制相结合,编组民团,每团4保,每保三甲,每甲三牌,每牌团丁10人;团置团总,保置保长,甲置甲长,牌置牌长。

民国18年(1929年)夏初,洪水泛滥,大水进街。

民国19年(1930年)春夏之间,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领导的建阳特别支队在莒口发动组织群众。

民国19年(1930年)农历六月二十八日,古田籍陈良明股匪400余人攻打莒口,莒口民团奋起抵抗,终因武器装备差,寡不敌众,被匪攻入,惨遭浩劫。从上午八时到傍晚退去,持续近一天。事后据不完全统计:市心街繁华店屋被烧毁40余间,村民被枪杀达100余人,全家死亡者达17户,妇女被奸淫者无法统计,股匪临走时掳去男女200多人,损失财物无法估计。遭此浩劫后,莒口元气严重受挫。

同年,民众组(一种兼有农民协会与农民武装的组织)发展到莒口。

同年10月,中共建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成立,莒口、焦岚、樟㘵、翁山等苏区皆归管辖。

同年,莒口各村闹盐荒,实行计口供盐,每人每月2~3两。

同年,中共建阳特别支队工作发展至莒口巨源一带。

1930年~1935年间,成立中共莒口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和党支部,乡苏维埃政权。华家山区委、东徐的共产党组织及赤卫队也在此期间先后建立。

民国20年(1931年)年底,兴田、长埂等地民团攻打澄浒,烧毁中共建阳县委、县苏维埃驻地八字门。中共建阳县委、县苏维埃迁往田头埂。

民国21年(1932年)2月,莒口一带苏区进行土地改革。至10月,国民党调兵进驻焦岚村,对苏区进行围剿,火烧了樟㘵村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熊子曹家。

同年12月,邱有贵率县独立营及部分苏区游击连、赤头连攻入麻沙,群众张贴标语热烈欢迎。次日,民国政府驻建阳部队及莒口民团反扑,红军撤出麻沙。

同年,福建省颁行《保甲规程》编组保甲,以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以上设联保,莒口各村按此执行。

民国22年(1933年),建阳至邵武公路修通,途经马伏、堳㘵、后山、杭桥、莒口、东峰、金鸡岭至麻沙。

同年冬,建阳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邱有贵带领独立营到焦岚村的楼下窠、际下、翁山等地开展游击斗争。

民国23年(1934年),莒口乡绅建立“手巾会”、“童子会”,以对付红军。

同年,建阳天主教活动的范围从城关扩大到莒口等地。

同年5月,邱有贵、江天文、刘营长等人在樟㘵、翁山、焦岚发展共青团组织,樟㘵建立团委会。

民国24年(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独立营留下12人在莒口一带坚持游击,其余编入西南战区。

同年3月,苏区在“左”倾路线束缚下,不准地方游击队离开驻地,以劣势抵挡强敌。建阳县苏区遭受严重损失,只剩下麻沙、莒口、竹鸡笼3个区。

同年4月,中共邵(武)顺(昌)建(阳)县委成立于莒口南部的华家山。不久,迁书坊南门丁厝村,县委下辖6个区党委。即:丁厝、花园岭、贵溪、岭根墙、蔡墩、华家山,均建立赤卫队。

同年4月,以邱有贵同志为首的建阳县委和一个班的战士在莒口大路截击了一部军车,缴获一批现金,又攻入莒口街,抓了十多个土豪。

民国25年(1936年)7月,闽北各地闹粮荒,米价暴涨。

民国26年(1937年)7月,国民党政府颁布《兵役法》,规定壮丁分甲、乙级,凡年满18~35岁为甲级,36~45岁为乙级;还规定独子免役,公教人员缓征,“三丁抽一五抽二”。莒口各村执行抽签入伍办法。新兵入伍后,备受虐待,故壮丁皆逃避,逐渐演变成抓壮丁入伍。

同年秋,莒口深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民国27年(1938年)1月,建阳县苏区由三个区扩大到五个区,即麻沙、莒口、将口、黎源、大南。

同年,中共领导的莒口、麻沙、长坪等地抗日青年组织成员30多名和当地青年100多人,在邱有贵发动下参加抗日义勇军,开赴江西石塘集中,与闽北各地游击队组成新四军三支队第五团。

同年4月17日凌晨,莒口区委书记刘家只在“建阳事件”中遇害。

同年,成立建阳县垦务所,经费由省赈济会拨给。垦民先后来自永泰、莆田、福州、长乐、尤溪与宁德等县,计1500人,也有分配到后山垦荒。

同年秋冬,中共福建省委为加强建阳城区的抗日救亡工作,先后成立了“抗敌剧团”和“抗敌歌咏队”,剧团除在城区演出外,还时常到马伏、后山、莒口宣传演出。

民国28年(1939年)3月,建阳县政府为“绥靖治安”之需,首先开通莒口至茶㘵10杆程公里,线径1.6毫米的电话线路。

同年8月,福建省令建阳县实行计口售盐,每人每月供盐3~4市两。人民食盐短缺,购买私盐补充,食盐走私益加猖獗。

民国29年(1940年)12月,中共邵顺建县委在莒口樟㘵等地发动广大农民开展反对苛捐杂税,实行“二五”减租的斗争。

同年,福建省银行发行纸币,面额有1分、2分、5分三种,开始在莒口市面流通。

是年,莒口执行田赋改征实物。

民国30年(1941年)2月,国民政府成立闽浙赣边区“剿匪”指挥部,对莒口一带苏区进行围剿。

同年9月21日(农历八月初一)中午,莒口、后山、茶㘵等地均有见到日全蚀。11时左右开始初亏,天色逐渐昏暗,鸡入笼,鸟投巢,瞬间蚀甚。12时天色全黑如深夜,历时三分多钟,天渐明,公鸡出笼报晓,雀鸟在巢争鸣。

民国31年(1942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自上饶迁建阳。司令长官顾祝同驻后山乡的塘源村,长官部直属各厅、处、局驻后山到考亭公路沿线。

同年成立莒口乡国民党区党部。

同年冬,撤区署,乡镇直接由县管辖,实行县乡两级制,莒口、后山、茶㘵按此实行。

抗日战争中期,国民党第十三补训处(即各地新兵送入补训处受训,需要补员的部队就来接去补充)设于莒口,一个营部设铁场下张象乾屋内,另一营部设街尾魏炳霖屋内。补训处医院设在巷头陈厝茶行(现莒口粮站仓库)。补训处官兵毫无军纪,在市场买东西不公平交易,只给半价,或全数不给,还乱拿百姓的家禽、衣服、蔬菜,弄得地方鸡犬不宁,民不聊生。大条岗(即磨床厂区)有一片松树风景林,也称风水林,自古以来不许人们砍伐,禁令森严,毋敢违犯。而补训处的新兵初则把松树砍为柴烧,继则大量砍伐,卖柴于市,作为新兵零用钱的来源,遂至整片树林遭其破坏。树木砍光后,就把百姓堆放柴薪的破茅楼擅自撤去当柴烧。至1942年间,浙赣前线失利,第三战区司令部退迁马伏塘源,司令部高级官员眷属进驻莒口。第十三补训处奉令撤离他处,乡民如送温神,拍手称快。

民国32年(1943年),莒口、后山、茶㘵开始架设乡区电话。

同年,天主教活动范围发展到后山、东山、长埂、茶㘵、东田等地,以后逐渐走下坡路,到解放前夕,建阳天主教乡村的礼拜堂只剩下莒口的巧源村、黄坑九峰街。

民国33年(1944年),建阳整编乡镇,全县由17个乡镇缩编为14个乡(镇),其中莒口和后山合并称“莒口乡”,茶㘵乡保留。

同年,建阳县政府制发国民身份证,凡15~50周岁的男女均应领佩国民身份证,莒口照此执行。

民国34年(1945年)春,华家山李进奴偷种烟苗(罂粟),建阳县政府诬指为红军游击队所种,报省卸责。

同年夏,莒口流行鼠疫,在两个月之间,仅莒口街就死亡130多人,有的整户死绝。哪时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好女不嫁莒口人,好男不上莒口门,谁人到了莒口街,一

世只做半世人”。

同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10日,莒口、后山、茶㘵等地均隆重举行庆祝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各项活动。

同年9月,中共闽北特委两个分队在华家山会合后,于麻沙周家路口截击一辆国民政府银行运钞车,缴获大量现金,顺利转移。

同年9月,流通使用新法币,旧法币与新法币的比值是二百比一。

民国36年(1947年)2月,莒口市面开始流通关金券,与法币比值是1比20。

同年,莒口发生螟蛾灾害,稻穗皆空,减产六成。

民国37年(1948年)4至6月,建阳县政府又续建建阳至莒口,莒口至麻沙1.6毫米线径的电话线路35杆程公里。先后还安装了后山至长埂的电话线路。

同年5月30日,成立民社党,莒口、后山、茶㘵设有区分部。

同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发行金元券。规定金元券1元折合法币300元,莒口市面照此执行。

民国38年(1949年)3月,中共闽北游击队第二支队由队长赖求兴率领,在莒口华家山一带开展游击活动,牵制国民党军一个保安队兵力。同时四面出击,张贴标语,宣传人民解放军南下消息。

本年物价1—8月份上涨49.5倍,9—12月份用金元券购买商品上涨24倍多。物价暴涨,法币贬值,市场交易纸币已难计算,买卖多以大米流通,盛行等价物物交换。

1949年1—5月份物价上涨指数为:1月份涨3倍;2月份涨7倍;3月份涨13倍多;4月份涨27倍;5月份涨84倍。

1949年5月11日建阳解放,闽北游击队第二支队奉命,于五月十三日,在赖求兴的率领下,出华家山,沿途摧垮了国民党茶㘵、莒口、后山乡公所,缴获了八、九十支枪,抓了七、八十个俘虏,宣告莒口解放,傍晚直抵建阳县城与解放军胜利会师。当时,茶㘵、莒口还有开仓赈粮,莒口各户、各商店挂三角旗庆祝,还挂出“欢迎解放军”等标语。

同年5月,麻阳溪涨大水,水淹至街上。

同年尚未成立新政权时,东坑、岩前一些人纠集土匪约二十余人,利用土枪、长矛、木棍抢劫茶㘵街40余户商店及民舍。土匪闻讯茶㘵十余青年准备抗击时,便用抢到的鞭炮放在铁箱内燃放,使人误认为是机关枪声,不敢抵抗。

1949年6月成立莒口区公所,区公所设在村头张厝吴海澄屋,段文华任区委书记,骈守和任区长。

同年夏,位于莒口街尾的拱圣桥始建于宋咸淳四年(1268年),因年久腐烂倒塌。后由乡人架设木结构便桥,桥面宽约二米。至1952年,由县建设科派员设计,建造石台墩木结构小溪桥。

同年秋,土匪抢劫茶㘵街,被抢劫40余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全国普天同庆,莒口也举行各项庆祝活动。

1950年初,莒口建立共青团组织,第一批团员有20余人,杨水根任团委书记。

同年5月发生水灾,大水进街。

同年10月,本镇共有66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抗美援朝前线。

同年10月,莒口地区连续30余天无雨。

1951年2月14日,召开第四区首次农民代表会议,参加会议人员115人,其中男93人,女22人。

同年12月,区乡进行调整,第四区辖莒口乡、后山乡、长埂乡、马伏乡、上周墩乡、下周墩乡、庵口乡、策口乡、新桥乡、双井乡、社州乡、陈㘵乡、焦岚乡计13乡(镇),3869户,12881人。

1952年10月,设莒口粮库,归县粮食局管辖。1955年,莒口粮库改为莒口粮食管理站,并规定站长由副区长兼任。

1952年11月,建阳县在马伏寒泉林山上筹建良种场,是建阳县农作物良种引种、繁殖、试验的重要生产基地。1952—1958年称国营农场;1959—1963年改为县农科所;1964—1993年为国营良种场;1994年至今为建阳市良种繁育场。

1952年底至1953年,根据中共建阳县委部署,四区全面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全区集中区、乡干部到县学习,通过学习,揭发批判了有行贿、受贿及其他严重经济问题,作风立场问题的干部。

1953年3月至7月,建阳县水利局聚集了许多工程师和20多个实习生汇战于马伏龟山,用四个多月时间,建成了全省第一座小(二)型水库。蓄水量为23万立方米,灌溉面积88.6公顷。

9月,全县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四区总人口为13646人。

10月,莒口区公所搬至后山。

1954年8月,全县发动民工参加兴建鹰厦铁路,后山区出民工一百余人。鹰厦铁路所用木材有百分之三十系本镇东山村供给。

同年秋,因福建前线备战,福清高山镇有百余户移民分别安置在本区各村落户,由于不适应本地环境,后渐回原籍。

同年9月,国家实行棉布计划供应,我区按每人每年发布票供应棉布8~12尺。

1955年7月,成立后山采购站,1969年7月并入麻沙采购站,1975年从麻沙站分出,恢复莒口采购站。

1956年9月成立后山林业站,1959年改为莒口林业站。

本年,在县委部署下,全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媒,进行抗复发免费治疗。

1956年12月4~6日,茶㘵发生重大山林火灾,连续烧山60多小时,受灾面积1000多公顷,大小林木损失惨重。

本年,全区试种双季稻面积5218亩。

1957年:

本年夏,全区开展整党整风运动,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示,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后期运动扩大化。

6月下旬,我区发生松毛虫害极为严重,树叶被蚀光,远视似火烧赤地。

初秋,开展反右派斗争,运动中出现扩大化,把一些知识分子和党政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不良后果。1980年全部复查改正。

8月,全区干旱,各村稻田不同程度地受旱。

10月底,建阳县第一座水轮泵站——莒口湖桥九美际60型水轮泵站竣工。同时还修通十华里长的洋墩大水沟,消灭旱田面积2700亩。

12月,福建师范学院部份干部、教师,下放到莒口锻炼。

1958年:

1月,我区召开三级干部大会,贯彻县委“大跃进”会议精神,号召全区干部要有决心不保守,有行动不等待,投入“大跃进”运动。

同月,全区开展消灭蝇、蚊、鼠、雀(后改臭虫)四害运动。

同月,区委要求各村推广新式秧田,盐水选种,合理密植等农业技术。

4月,魏墩伐木场成立,场部设在社州魏墩村。1996年1月,迁至莒口甲子山办公,原场部仅留退休职工。

4月1日,创办莒口农业中学,有学生24人。

7月,莒口创办幼儿园,入园幼儿达105人。

同月,响应县委号召,全区组织各村青壮年劳力投入大炼钢铁热潮,大量砍伐森林为燃料。

8月,在“大跃进”影响下,提出解放劳动力,全区以生产队为单位大办集体食堂,集体吃饭,统一出工时间。

9月15日,成立莒口红旗人民公社(由3个乡,14个高级社合并组成)。17—18日,召开莒口红旗人民公社首届社员代表大会,工人、农民、手工业、机关、学校、卫生、商业、武装等各界代表共155人参加。

同年,建阳县良种场在石庵村的外墩建立一个作业区,开垦荒山350亩,发展水果生产。

同年秋,全社开展大“献宝”活动,凡个人拥有的金、银、铜、锡、珍珠、玛瑙、玉器等饰物器具一律要捐献,仅罗英一户就捐黄金数斤,还有银元、银子、象牙筷子等财物。

同年冬,成立莒口公社敬老院,收容孤寡老人14人。

1959年:

1月底,全社开展“反右倾”运动,提出要反掉“右倾保守思想”,批判条件论,习惯论;驳倒“观潮派”、“算帐派”、“怀疑派”;开展“共产主义大协作”。提出大干农业的口号是:“苦干、猛干、日夜干;谁英雄、谁好汉、月亮底下比比看。”

3月23日,召开莒口红旗人民公社五级扩干会,出席343人,其中公社干部11人,大队干部38人,小队和小组干部226人,五好社员43人,观潮派25人。

同年夏,全社五十多天无雨,受旱农田面积达数百公顷。

同年6月2日~3日,召开莒口红旗人民公社群英会。

8月15日,召开中共莒口红旗人民公社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45人,其中女代表3人。

同年,建成莒口至茶㘵布公路。

1960年:

3月28日,成立莒口红旗人民公社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22人。

6月李凤芝同志被评为全国教育、卫生、体育、新闻战线的积极分子,并出席全国群英会。

6月,全社开展以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贪污盗窃、反对铺张浪费为主的新“三反”运动。

11月12日,开始在工业、农业、财贸三条战线开展反对和克服“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强迫命令风”、“浮夸风”、“生活特殊化风”、“瞎指挥风”。

同月,县委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大军,广泛开展贯彻中央关于人民公社政策问题《十二条》紧急指示和以农业为基础的宣传教育活动。

本年冬,因人为和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大减产,秋后农民就无口粮,用野菜、盐水充饥,许多人患水肿病,酿成全社饿死数百人。

本年底,福建省委书记叶飞,省委秘书长赵毅及随行记者等十余人,在建阳地委书记王文波、县委书记郭志山、公社党委书记陈德才等陪同下,视察了莒口公社,叶飞对大办食堂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细致了解,并深入到河坝生产队与社员罗迎通进行了交谈。

1961年:

同年推广间作稻耕作法,早晚稻相间插秧。

同年冬,召开莒口公社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时2天,出席代表91人。

1962年:

上半年,我社引进双早矮南特、珍珠矮、双晚鸭子矮等水稻良种。

12月,古田县吉巷镇高坑村及古田县城一、二、六保区移民59户,397人迁来莒口公社,分别安置到马伏新村35户,256人;莒口溪滨24户,141人。马伏、莒口分别按人均1.5亩土地划给移民耕种,政府为移民盖好房子,并发给补偿费计196819.13元。

1963年:

8月1日1时25分,莒口林场江源工区失火,计烧毁宿舍4座,建筑面积达679平方米。

9月,全社四十多天无雨,农田受旱面积达数百公顷。

10月26日,华家山发生森林火灾,烧毁森林面积3000多亩。

12月,贯彻县委部署,开展“小四清”(清帐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运动。

12月15日,东山大队云谷山发生森林火灾,历时19小时,烧毁大小林木14.8万多株,面积达700多亩,当时由两县劳力(建阳、崇安)将火扑灭。

同年,第二批古田县大桥镇横洋村移民23户,120人,安置到焦岚村杭下。

1964年:

本年,自4月春旱之后,夏旱接踵而来,久睛无雨,气温高,风力大,全社旱灾面积达14600亩。

同年开展第二次人口普查,全社有4153户,总人口为17045人。

同年,莒口会场(现影剧院)兴建竣工。

同年11月,我社徐墩大队(现金山村)的华家山近三万亩毛竹林山场被省供销合作社划拨为省社属经营区,并设“华家山毛竹采育场”。

1965年:

6、7两月,我社连续接收安置两批莆田县忠门人民公社移民234户,1151人。采取插队形式分别安置在后山、庵口、中㘵、上㘵、长埂、东山、湖桥、焦岚、茶㘵、策口、社州等11个大队。

7月,我社首批接待安置福州上山下乡知识青年61人。

8月8日,安置福州市鼓楼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37人,分别由各大队接收插队落户。

8月,动工兴建茶㘵至华家山公路,途经茶㘵、社州、江墩、碗厂、中窑等村,全长24.55公里。

冬,总投资六十一万元的范墩坪水利水电综合工程开始兴建,于67年竣工,后扩建,安装机组两台,装机容量为250千瓦,于1971年正式发电。

同年九月,我社“四清”运动开始,工作队进驻各大队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到1966年秋,因“文革”(文化大革命)工作队撤离,“四清”运动草草结束,历时一年。

同年,开展学习毛泽东著作《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的群众活动。

1966年:

1月24日,召开全社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大会,191位知识青年参加会议。

5月,开始对“三家村”(吴晗、邓拓、廖漠沙)进行批判。

8月,中学开始成立“红卫兵”组织。全社掀起所谓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运动,全社各地的文物古迹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大量经典古书被焚毁。

9月动工兴建莒口大桥,1967年因武斗停工;1969年复工;1970年9月竣工,造价40万元。系莒口连接水杉线和通往华家山毛竹基地的重要桥梁。

9月8日~12日,召开莒口地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交流讲用会,到会代表556人。

9月,各学校,各单位的造反组织,如:“东方红”、“造反军”、“造反派”、“新建阳毛泽东公社”等名目繁多的“战斗队”开始“炮打司令部”、“揪斗走资派”,全社政治上陷入一片混乱状态。

10月18日,我社学生代表赴京,参加毛主席第五次接见红卫兵的检阅。同时,开始外出串联。

同年,全社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热潮,乃至过路或商店购物须先背诵一条毛主席语录。同时,有许多人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

同年,福建省供销学校由福州迁入我镇,并在莒口村大条岗(即磨床厂区)新建校舍,后于1970年迁走。

1967年:

年初,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莒口公社党政机关、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相继开展所谓的“夺权斗争”,掀起“踢开党委闹革命”浪潮,学校停课,工厂停产,机关不正常上班,到处贴满了“打倒×××”,“揪斗×××”等标语、大字报,领导全部“靠边站”,公社机关瘫痪。

本年连续三次大水(分别为5月29日、6月16日、7月×日)沿河稻田,房屋损失惨重,尤以6月16日大水为甚。

8月21日,麻沙帮派组织“东方红”攻打莒口“造反派”,当天攻克,死亡二人。

9月8日,在“文革”中,茶㘵大队民兵副营长林毛咕,共产党员沈尚青从后山回茶㘵途经水东桥头被“造反派”抓走,并于当晚被黄旭峰、张恩赐枪杀于茶㘵街尾田垅口。

9月10日,华家山“造反派”驻莒口,凡是路口均有埋“土地雷”,当日在莒口甲子山四坵田处炸死过路村民黄美生。

9月14日,“造反派”组织的林曷嫩、张小姆、罗泉茂等三人在莒口甲子山四坵田处埋设“土地雷”时,林曷嫩、张小姆二人被当场炸死,罗泉茂被炸伤。

9月29日,因武斗,造反派组织炸毁省道莒口段龙门桥,1968年才修复。

9月30日凌晨,建阳“东方红”再次攻打莒口“造反派”,10月1日凌晨攻克,双方共计死亡7人。

12月6日,莒口大队溪滨生产队社员刘冬梅因火笼放在楼上引起火灾,烧毁房屋28间,稻谷、地瓜、棉被衣物、农具、家禽家畜等全部被烧,6户40人受灾。

1968年:

春,全社人民开展“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活动,各机关单位均举行向毛主席像鞠躬敬礼,“早请示晚汇报”。到处搞“红海洋”(即手捧红皮毛主席语录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从念“语录”到大唱“语录歌”,形成庸俗机械的公式化活动。

10月,正式成立莒口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并召开庆祝大会;15日,公社召开“庆祝全县山河一片红”大会;18日,正式启用“建阳县莒口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新印章,发出第一号公告,20日,发出《告全社人民书》。

1969年:

春,全社中小学出外串连的师生全部回校“复课闹革命”。

4月,莒口公社办公楼及宿舍楼(现镇招待所)正式破土动工兴建。

9月,马伏大队党支部书记周进财被选为返乡知青代表,到北京参加廿周年国庆观礼。

9月,开始筹建创办莒口中学,10月22日正式上课,校址设在原省供销学校(现磨床厂)。

1970年:

本年6月,省属地管的建阳磨床厂在莒口村头大条岗新建厂部及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工具磨床。1995年12月厂部及大部分生产车间撤迁建阳水东,仅留一铸造车间至今。

上半年,全社开展打击现行反革命和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的“一打三反”运动。同年,动工撤除位于莒口街尾的石台墩木结构小溪桥,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莒口小桥。此后,分别于1980年、1991年两度拓宽桥面。

同年,全社抓“路线斗争”,批判农业“三自一包”(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包产到户)。“以钱为纲,重副轻农,工分挂帅,物质刺激”。进行“割资本主义尾巴”。

同年,全社各大队先后创办合作医疗站,医务人员称“赤脚医生”。

同年,全社开展推广蒸气育秧。

1971年

3月,撤销“莒口公社手联社”,并入莒口公社农业机械修配厂。

5月起,遭受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连续2~3个月无雨。溪水断流,素有永不干枯的莒口牛鼻井也被旱涸,深冷烂泥田裂缝达十至二十公分,绝大部份晚稻绝收,粮食大歉。冬季就开始到处借粮济荒。

同年,建阳县国营苗圃迁驻本镇东峰,并征用土地50多亩。

9月,粮食征购由1965年实行的“一定三年”改为“一定五年”。

1972年:

5月,福建省地质三团(1976年3月改称福建省地质三队)团部机关迁驻莒口范墩坪境内,设有修配车间、化验室、农场等机构。1986年8月起开始分批撤离莒口,至1990年3月撤迁邵武,尚有数人留守至今。

10月24日,经统计,莒口公社共有省、地、县下放干部32人。

1973年:

3月8日,长埂大队石坝耕山队发生火灾,烧毁房产财物共计损失16288.85元。

7月,动工兴建莒口至岗头四级公路,途经长埂、东山、富墩,全程10.7公里,1978年11月竣工,造价24.5万元。

11月23日,策口大队镜山水轮泵工程竣工。

12月5日,莒口公社举办首批手扶拖拉机手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共有22人。

同年,受高考交白卷的张铁生(被吹棒为反潮流典型)的影响,中小学正规考试停止,实行开卷考试,打乱教学秩序。

本年,春旱连夏旱。

1974年:

1月15日,莒口公社投资十万余元,办起了农机供应站。

10月20日,全区农业机械化表演现场会在马伏大队召开,参加会议的省、地、地直及各县市领导共146人。

11月21日,共有1945人参加樟㘵水库工程大会战。(其中:城关镇37人;将口公社191人;崇雒公社141人;麻沙公社321人;书坊公社115人;黄坑公社129人;水吉公社324人;小湖公社187人;莒口公社500人。)于1978年12月竣工,有效灌溉面积800公顷。

同年,莒口食品站实行“生猪统一收购,屠宰一把刀制度”猪肉凭票供应。

1975年:

本年夏,莒口中学在现校址筹建第一座教学楼,1976年9月完工交付使用。

夏秋,1180名以民兵为主体的农田基本建设大军及机关单位干部、职工,赴上,大队参加茶山大会战,共开茶山近千亩。

11月中下旬,莒口公社举办批判“资本主义”、“修正主义”、“资产阶级派性”和不符合毛泽东思想言行的学习班,扫除所谓“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绊脚石”。参加学习的是各大队,各单位的所谓“重点”人员。

1976年:

1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全社人民无限悲恸,自发地以各种形式进行悼念。

1月16日,从莒口大队划出河坝生产队,建立公社良种场,直属公社领导。

3月19日至4月6日,出现历史罕见的倒春寒,早稻种仔三播三烂,最后无种可播,只好从粮站调出菜谷补播,造成早季收割期推迟,秋粮大歉。

6月5日,恢复建立莒口木材收购站。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机关、单位、学校及各大队陆续设灵堂致哀吊唁。

9月中旬,集中全社基干民兵650多人于樟㘵水库工地实行劳武结合的军事训练,完成挖、填土1.2万立方米的水库副坝建筑工程。

10月,全社一万三千多人参加庆祝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的游行。

同年,莒口东山出土一具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的墓葬女俑。现为省文物单位所收藏。

1977年:

12月6日,正式成立莒口公社社队企业管理站。后于1978年4月改为“莒口人民公社企业站”。

1978年:

3月10日,莒口公社“五·七”农业大学正式开学。

8月3日,建阳县革委会批复同意兴建外墩大桥。

8月24日,动工兴建莒口龙门水轮泵综合工程,后因资金不到位,于1979年上半年停工下马。

10月,动工兴建外墩大桥,1979年12月竣工,造价41.13万元。桥长136.8米,宽9米,可载13吨重车通行。此桥建成接通水杉线,沟通沿河两岸,促进工农业生产和物资交流。

同年,建阳县良种场将莒口公社后山大队的芦林生产队划归良种场,作为一个农作物作业区(集体所有制),以生产商品粮为主。

1979年:

5月1日,原“莒口公社教育革命委员会”改称为“莒口学区”,统一了全社中、小学校名称并正式启用“建阳县莒口学区”新印章。

6月27日,经公社党委研究决定:莒口公社农具厂的建筑队划出,成立莒口公社建筑社。

8月1日,莒口公社林场洋墩育林一队宿舍发生火灾,因救火受伤11人。

11月30日,原莒口公社知青农场(马伏伏龙岗)的土地、房产等均被县政府划归县农科所经营,并补偿莒口公社人民币4万元。

冬,中㘵水轮泵工程由中㘵村自行开工清理机房基础,动工后因资金无着落就停工弃建。直至1983年由莒口公社正式动工兴建,于1984年投入使用。整个工程投资为124万元。

1980年:

4月5日,莒口公社正式启用“建阳县莒口公社工农教育委员会”公章。

4月25日,莒口公社以基本实现无文盲社向县委、县革委会报喜。

4月29日,连续大雨,山洪暴发,全社稻田受淹面积14210亩。

5月9日,县医药公司在莒口公社正式设立“莒口医药商店”。

5月,莒口中学正式迁到现校址。

8月17日,莒口公社对全社地名进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面普查,部分地名变更,并决定于1983年1月1日起付诸实施。

同年,全社贯彻中共中央《对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农业责任制问题》的精神,开始实行包产到户或联产承包责任制。

12月30日,徐墩大队(现金山村)寺后队东际村张永贵家发生火灾,仅十分钟就烧毁房屋二幢半,计12间,受灾三户十余人,烧死三岁女孩一人,粮食、衣物等均被烧毁。

1981年:

3月29日,公社管委会决定恢复莒口五天一墟,定农历四、九为墟期。

6月15日,范墩坪至马伏高压线路整改为水泥杆三线制线路,工程总投资为7.5万元。

6月20日,成立建阳县公安局莒口暂住人口管理站,地点设在莒口公社招待所。

7月11日,由原公社文化站、电影队、广播站、摄影室等组合成立莒口公社文化中心站。

同年,在县委的部署下,莒口公社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是: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讲卫生、讲道德;四美是: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环境美;三热爱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活动,传播文明新风。

1982年:

2月1日~2日,召开莒口公社第一次劳动致富表彰大会。出席287人,会议表彰先进集体28个,先进个人92个。

春,我社全部完成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5月,动工兴建莒口村头双曲拱石台墩水泥大桥,造价24.49万元,于1984年4月竣工。桥长110米,宽8米,载重13吨。

6月12日~18日,接连下大雨、暴雨,18日尤甚,6小时内降雨量165毫米,山洪暴发,尤以茶㘵、书坊溪为最。书坊溪水势凶猛,数分钟就包围了莒口,造成了一场自光绪壬辰年(1892年)以来9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全社山体滑坡随处可见,仅茶㘵路线山体滑坡达百余处(群众称:山体挂画),全社人民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据统计:全社因水灾造成死亡4人,重伤4人,轻伤17人,经济损失达4930121元。

同月,福州军区炮训大队派出百余官兵支持我社救灾。公社采取紧急措施,调出大量财力、物力、人力与解放军迅速修通了莒口至茶㘵路段。

7月27日,经建阳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正式成立“建阳县公安局莒口派出所”。

10月10日,柴炭站改为“森林管理站”,其任务是对竹、木、柴、炭的生产、运输进行检查,查处乱砍滥伐,搞好森林的保护和管理。

10月20日,成立建阳县莒口公社水利水电技术工作站,并启用新公章。

同年,莒口南部华家山发现烧制白瓷、青白瓷为主的宋代窑址。

同年,后山大队的堳㘵村与庵口大队(现石庵村)的下外墩村由于受6·18水灾的摧毁。堳㘵村迁至现庵口大桥头;下外墩迁住今外墩村。

1983年:

4月10日,成立莒口公社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莒口公安派出所。至11月1日,更名“市场管理领导小组”。

4月11日午后,东徐大队全部,茶㘵、社州、金山等大队的大部分地区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暴雨、冰雹、龙卷风三灾齐发的袭击。该次降雹区域广,时间长(约十余分钟),冰雹最大口径达15公分,且密集、冰雹过后,地上罩雾一米多高,冰雹堆积地面约25公分厚。雹经的大小树木枝叶及皮全被打光,拦腰折断不可胜数,几抱大的古树连根拨起,雹区农作物全毁。据统计:全社受灾十个大队,111个生产队,45个自然村,813户,4976人口。房屋倒塌10幢,39间,641平方米,粉碎性砸通屋瓦的房屋671幢,4242间,69813平方米。因灾死亡4人,(其中男3人,女1人)重伤13人,轻伤151人,造成经济直接损失数百万元。

8月5日,莒口公社成立社队信访网。

9月19日,成立莒口公社抗灾指挥部,办公地点设在公社管委办。

本年秋,莒口中学普通高中停办,改办职业高中,开设畜牧兽医专业班。

本年11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外交部副部长何英一行在福建省委副书记伍洪祥的陪同下视察了莒口公社,建阳县委副书记刘世泉代表县委到莒口迎接。

同年,全社同时开始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第一战役,此后相继开展第二,第三战役。

同年,公社投资十万余元建成了全省公社级第一座农贸市场,建筑面积3792平方米,摊位246个。同年,省建设厅副厅长范文瑞带领全省各县(市)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县(市)长百余人在地区建委主任黄得明及县委领导等的陪同下,参观了莒口农贸市场,并给予高度赞扬。

同年,莒口粮站仓管员吴义超同志被评为“全国商业系统劳动模范”,先后还于1981年、1984年评为省“劳动模范”。

1984年:

5月22日,成立莒口公社教育基金委员会,发动群众集资办学,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充实教学设备。

6月,撤销公社,建立乡政府。

9月,将“莒口人民公社企业站”改为“莒口乡经济联合委员会”。

本年,后山村的鸡公石小山上建敬老院一座,占地面积236.8平方米,建筑面积440平方米。

1985年:

1月18日,取消木材统购,实行木材议购议销,持有销售证者可在市场自行交易。

3月19日,成立莒口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委员会。

9月10日,我乡教育界开展第一个教师节庆祝活动。

9月23日,成立莒口乡普及法律常识教育领导小组。

1986年:

1月10日,成立莒口乡体育协会。

3月12日,成立莒口乡广播电视工作站。

本年夏,莒口中学幼师班毕业62人,大部份走上工作岗位。

1987年:

7月15日,启用“建阳县莒口乡土地管理所”印章。

7月31日,启用“建阳县莒口乡颁发居民身份证办公室”印章。

11月,建阳县中小学田径选拨赛在莒口中学举行。

本年,全乡进行办理居民身份证,对18周岁以上男女人口一律给予登记、发证。

1988年:

1月26日,河坝良种场更名为莒口乡河坝村民委员会。

5月21日,洪水泛滥,全乡均受灾。东山村尤甚:受灾户214户,人口1018人。房屋倒塌13间,216平方米。淹没水田2597亩,大量泥石、杂物堆集田中。冲毁大小水沟五百多处,三万余米长;冲毁水坝、堤岸85处,五千余米长;毁坏桥梁8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0余万元。

11月27日下午3时,莒口乡党委、政府组织各界人士及广大群众数百人敲锣打鼓,飞舞巨龙欢迎华东地区体育记者团莅临我乡检查指导。

1989年:

11月5日,建立莒口乡治安防火联防队。

1990年:

2月5日,马伏新村高友兴无证驾驶柴三机,超载八人,九时五十分行至水杉线黄墩(毛坪)路段翻入河中,酿成死亡三人,重伤五人的特大交通事故。

6月18日,莒口学区后山初中班并入莒口中学,更名为“莒口中学后山分校”,为莒口中学职业高中部及农业技术培训基地。

6月29日,召开“邓兴旺同志见义勇为先进事迹表彰大会”。由县人武部、县公安局、团县委和莒口乡政府分别授予邓兴旺“见义勇为”、“治安积极分子”、“新长征突击手”的模范村民等荣誉称号。

8月24日,莒口乡政府所在地,开始集资兴建有线电视工程,91年1月竣工,总投资18万元。

1991年:

3月27日,成立莒口乡环境保护管理所、莒口乡老龄工作委员会。

5月9日,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到社州指导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

7月,全乡遭受大旱灾,大面积农田受旱。

8月3日,成立莒口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

8月,莒口综合厂被省政府授予“省级先进乡镇企业”称号。

12月28日,莒口乡境内降大雪,积雪厚度13~20厘米,最低气温达摄氏零下7.7度,大面积柑桔被冻死。

1992年:

1月,动工兴建财政所业务综合大楼,总造价44.5万元。

4月29日下午,我乡局部地区遭受特大暴风雨加冰雹的袭击。

5月19日晚,莒口竹木制品厂(原农具厂)烘干炉发生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

6月1日,省民政厅批准:莒口撤乡建镇,于9月1日正式挂牌。

9月3日,正式启用莒口镇党委、政府及所属各村、各单位新印章。

9月,文化部代部长周巍峙在建阳县委书记张阿〓等的陪同下,参观了莒口有线电视机房及文化站图书室、莒口程控电话机房、莒口中学等单位。并为文化站挥毫题词:“文化兴旺,经济腾飞”,为莒口中学题写了校名“莒口中学”。

10月,金山村荣获首批全省“明星村”称号。

10月16日,经县政府批准,开放莒口圣迹寺。

同年,莒口中学兴建综合大楼,于1993年8月竣工,同时学生食堂膳厅由原址(综合大楼现址)迁往综合楼后。

同年,成立莒谭街道居委会。

1993年:

2月12日,华家山竹木采育场西坑工区发生火灾,烧毁林地400多亩,直接经济损失约15万元。

6月1日,国家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孙隆椿在省卫生厅厅长计克良、南平市副市长周继红、南平市卫生局局长金文钦、建阳市市长胡祖林等陪同下,视察了莒口卫生院。孙隆椿副部长为莒口卫生院挥毫题词“巩固改革成果,提高医疗水平,为人民健康服务。”

6月20日,本镇各村遭受不同程度的水灾。

同年,上㘵村余礼良因怀疑吴××偷其砖块导致多次争吵打架而结怨。于9月13日下午4时40分许,余手持锄头在上㘵茶场路段将吴放学归家的儿女俩(吴晶津,11岁,吴小花,7岁)当场砸死,在法律的威慑下,余自首伏法。

10月6日,成立莒口科技咨询服务部。

12月15日,成立莒口镇职业初中校务委员会。

1994年:

1月20日,成立莒口镇公路管理站。

4月21日~25日,本镇各村遭受龙卷风袭击和水灾,损失达226.4万余元。

6月2日,成立莒口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6月12日~14日,本镇各村遭受水灾,损失达145.1万元。

7月17日,湖桥村遭受龙卷风袭击,损失达57.2万余元。

10月,国家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在省卫生厅厅长计克良、南平市卫生局局长董海仙、建阳市市委书记刘昌霖等陪同下,视察了莒口卫生院。胡熙明副部长为莒口卫生院挥毫题词“大业功成”。

同年,南平市教委主任魏端建到莒口中学视察,称莒口中学为闽北最漂亮的农村中学之一。

1995年:

3月14日,成立莒口镇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7月10~20日,市环境监测站对莒口镇污染源进行调查监测和申报登记。

10月4日,莒口中心小学“恩美楼”破土动工,于96年9月6日验收交付使用,占地面积558平方米,建筑面积2233平方米,共有教室18间,其它各室13间,总投资96.6万元。爱国华侨沈炳麟先生为该工程捐助人民币31.68万元,为铭记沈先生的恩情,学校把教学楼命名为“恩美楼”。“恩美”即沈先生之母名。

11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湛文、省教委主任马长斌、南平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厚增、建阳市副市长张仲甫、教育局局长郭侃一行到莒口中学视察。

12月,莒口镇政府出资90万元人民币购买原建阳磨床厂,开辟莒口企业工业小区。

同年,莒口卫生院被国家卫生部、人事部、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

1996年:

2月8日,莒口村十一组村民王华威屋失火,损失四万余元。

1997年:

元月23日下午2时30分许,建阳市公安局围捕逃犯的战斗小组,在社州村石坝头路段的汽车上当场击毙抢劫、杀人在逃达五年多的案犯张忠斌(焦岚村巨源人),为社会铲除一大公害。

4月2日,莒口镇人民政府清理“水杉”公路沿线乱建坟墓。

6月至12月,镇政府拓宽扩建莒滨路街道水泥路面全长564米,宽20米;柏油路面长340米。同时新建配套设施有:改造电路、制作精神文明、商业广告两用灯箱30个,种植白玉兰、桂花树140株,绿化草地2200平方米,总投资近70万元。

6月至1998年8月,上级补助80万元,社会集资100万元,合计投资180万元铺设莒口至茶㘵柏油公路10.7公里。

10月至1998年8月市教委、镇政府、茶㘵村共投资80万元新建茶㘵恩美楼一座,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其中爱国华侨沈炳麟先生捐助人民币29.97万元)。

1998年:

6月12~22日,连降暴雨,山体多处滑坡,洪水泛滥,22日大水进街,水深二尺余,多处水利设施被毁坏,大片农田受淹。

6月22日傍晚,长埂村大源后门山裂缝,山体滑动约一米,推动地面,全村多数房屋倾斜。

同日,金山村寺后后门山山体裂缝约十公分,有的房屋地面裂缝。

9月至12月底,投资30余万元新建农贸市场2752平方米,增加摊位325个。

同年冬,为解决教师住房,莒口中心小学建成园丁楼一座20套,约2600平方米。

同年冬,焦岚小学建成学生宿舍楼一座。

1999年:

本年夏、秋,全镇范围内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稻瘿蚊”虫灾,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同年,莒口中学初中毕业生中考,在全市农村14所中学名列第二。

2000年:

本年,省农学会将莒口镇马伏村列为科技兴村的示范村。由省财政投资100万元资金进行客土改造,修建机耕路,新建低改沟,疏浚沟渠,达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地平整,土改良,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的标准田园化格局。

同年,莒口中学初中毕业生中考,在全市农村14所中学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