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以现存而论,李侗的画像遗存不会早于清初。明孙承思编纂《集古像赞》一书,虽然问世于明嘉靖间,但上海图书馆所存为清影抄明本,日本内阁文库所存则是日本抄本。此书中有《李延平愿中》半身像,头向左侧(图1)。因系抄本之影印件,画面不够清晰,面目模糊。图上方为像赞:

早岁豪迈,中更纯粹。造诣既深,涵养亦至。

冰壶秋月,表里莹然。考亭雅范,濂洛正传。

既然上海和日本所存均为抄本,何以判断此书最早系出自嘉靖?除了此书卷首《集古像序》系孙承思撰于嘉靖十五年(1536)之外,图像上方的“赞”也全部出于明嘉靖间史馆编修孙承恩之手。在孙承恩的文集中,有《集古像赞》一书所有的赞文,名为《古像赞》。内容从盘古、伏羲、神农、黄帝,一直下延至元代的许衡、虞集共205人,人各一篇,共205篇。其中就有《李延平愿中像赞》:“早岁豪迈,中更纯粹。造诣既深,涵养亦至。冰壶秋月,表里莹然。考亭雅范,濂洛正传。”

孙承恩(1485—1565),字贞甫,号毅斋,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其文章深厚古雅,工书善画,尤善绘人物。据其自序,这205篇四言八句像赞,系模拟朱熹“赞六君子”,“取文公之意,或摘用其语之他见者缀辑成章”。所谓“赞六君子”,即《六先生画像赞》(《朱文公文集》卷八五,六先生系周濂溪、程明道、程伊川、邵康节、张横渠和司马光)。由此可知,孙承恩撰此像赞,写作态度极为认真。他所写的李延平像赞之四言八句,将李侗的生平及其历史地位概括得十分准确。与元林兴祖内容空泛的像赞相比,可谓天壤之别!此书之外,孙氏还撰《历代圣贤像赞》六卷。

在李侗本人的著作刻本中出现李侗的画像,最早的可能是清顺治十一年(1654)李孔文在延平刊刻的五卷本《李延平先生文集》。此书卷首有题为“追赠太师越国公谥文靖延平李愿中先生遗像”(图2),左为题后学元三山林兴祖撰《延平李先生赞》:

洒然洒然,知在何处。问之双流,双流长去。

问之九峰,九峰无语。天地万物,各得其所。

此图系李侗后裔根据“追赠太师越国公谥文靖”这一封赠地位想象而创作的,画面中的李侗身着朝服,手捧朝笏,头戴王侯之冠,俨然一幅民间素王的气派。与朱子笔下的“退而屏居山田,结茅水竹之间,谢绝世故余四十年”的隐者形象大相径庭。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延平府府署刻印的《延平李先生师弟子答问》一卷、《延平答问补录》一卷,卷首也有李侗的人物画像和插图(图3),内封面镌“紫阳朱子辑,延平李先生答问,杨罗李朱四先生年谱附,李先生特祠后御书阁藏版”。画像题为“文靖先生遗像”与顺治刻本画像略有不同,此图中的李侗,已从右倾转为正面居中的标准相。

这一部由延平府府署刻印的《延平答问》,后历经乾隆、光绪多次重修重印,此李侗的画像基本保留,一下载到光绪五年(1879)延平知府张国正刻本为止。

刊于清乾隆八年(1743),由福建长汀画家上官周创作的《晚笑堂画传》,为中国古代120多位历史人物绣像,每幅图像皆附有像赞文字。此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圣贤画册,儒学圣贤人物的画像只占全书很少的一部分,但对后来的圣贤画作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图绘制细致生动,人物表情细腻传神,堪称版画中之精品。尤其是艺术上的成就,曾得到鲁迅和郑振铎先生的高度评价。

上官周(1665—?),字文佐,号竹庄,清代著名画家,终生布衣。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擅长诗文、书法、篆刻,尤精绘画,善画山水和人物,是清朝著名的民间画家。上官周笔下的“李延平”(图5),为立式图像,形象生动传神,眉目之间洋溢着一股喜气,衣着线条自然流畅,与面部表情相互衬托,浑然一体。图题下有一段赞语:

先生喜黄太史,称濂溪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为善形容有道者气象,常讽诵之而顾谓学者曰:存此于胸中,庶几遇事廓然而义少进矣。时沙县邓迪夫亦谓先生冰壶秋月,莹彻无暇云。

背面有一段文字(图4)介绍其生平事迹,大体节选自朱子撰《延平先生李公行状》:“先生讳侗,字愿中,号延平先生剑浦人朱子师事之。于祭先生文中述其从游十年,诱掖谆至又尝曰先生少游乡校有声,已而闻郡人罗仲素得河洛之学于龟山之门遂往学焉罗公清介绝谷,里人鲜克知之,见先生从游受业,或颇非笑。先生若不闻,从之累年,受《春秋》、《中庸》、《语》、《孟》之说,从容潜玩,有得于心,尽得其所传之奥。罗公少然可,亟称许焉。于是退而屏居山田,结茅水竹之间,谢绝世故余四十年,箪瓢陋巷,怡然自适。中间郡将学官闻其名而招致之,或遣子弟从游受学,州郡士子有以矜式焉。”此书另有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印本。

上官周创作的这幅李延平像,可能是李侗画像中流传最广的一幅,早在清道光年间,就已被长洲顾沅收入《圣庙祀典图考》一书中,改其名“先儒李子侗像”(图6)。背面有也一段文字,介绍其生平事迹:

李子侗,字愿中:南剑剑浦人:少游乡校有声,年二十四闻郡人罗从彦得河洛之学,遂往从焉。年,受《春秋》、《中庸》、《语》、《孟》之说,从容潜玩,久之,尽得其奥。于是退居山田,谢绝世故余四十年,饮食或不充而怡然自适时,新安朱松与侗为同门友,雅重侗,遣子熹从学,熹卒得其传,卒年七十一,学者称延平先生,熹尝称侗资禀劲特,气节豪迈而充养完粹,无复圭角,色温言厉,神定气和,乎日恂恂于事若无甚可否,及酬酢事变,断以义理,截然不可犯,早岁闻道,即弃场屋,若无意于当世。然忧时论事,感激动人,其语治,必以明天理、正人心、崇节义、厉廉耻为先本末备具,可举而行,非特空言而已,又谓自从侗学,辞去复来,则所闻益超绝,其上达不已,日新如此明万历四十七年从祀称先儒李子西庑第五十一位。

近代知名画家王云(1887—1938),字梦白,江西丰城人,曾将《晚笑堂画传》中的李侗为底本,在二十世纪30年代创作了“延平先生李侗”扇面画(图7)。

在当代人所编的不少图籍中,此图先后又被黄全信主编的《中国五百名人图典》,郭磬、廖东编《中国历代人物像传》,李典编《中国历代名人图典》,王军文编《中国历代名人图谱图文经典》所收(见图8、图9、图10)。在南平李侗文化研究会修建的“宋儒亭”中,这幅画像被刻石立碑(图11)。并且见于小册子、宣传片中,等等。由此可见,这幅画像,早已得到延平先生后裔的认同。

最后,向大家介绍一张诞生于晚清的李侗画像(图12)。这是一部题目为“孔圣宝卷”,扉页又题“圣像全图十忠十孝经”的图书。出版于清光绪辛丑年(1901年),现存1927年石印本。

李侗画像为坐式,图左上方题“宋儒李侗字延平朱子师”数字。图后有一版文字介绍李侗的思想(图13),称其“侗公李夫子曰,世人多有求道问德者,岂知道德之缘非易也。有志之人诚求则易,不诚求者则不易。孰能比上古圣人好道尊德”云云。

宝卷是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讲”演变而来的一种说唱文学形式。作者大都是出家的僧尼。内容则以有佛经故事、劝事文、神道故事和民间故事为主,而以历代儒者为主角,则甚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