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二、与朱熹和李侗有关且与九峰胜迹有关的正确解读

1、“磐陀石”和“盘陀石”并不是位于不同地方的两块石头。所谓的“磐陀石”,其实就是“盘陀石”,它不在九峰山的闻猿洞或育德泉边上,也不是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等四大名儒都曾研学憩息的地方。它位于距府城东南四十里的杜溪里天趣园内,是朱熹到延平求学李侗时二人常去、且距离李侗家乡崇仁里较近的一处风景幽雅之地,明代诗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曾作诗称赞该地:“延平山水称绝奇,攒峰峭壁争崔巍。磐陀巨石坐其上,势脱险阻成平夷。源泉万斛出汨潏,曲水百折行逶迤。大者可以通园畦,小者可以流杯匝。青停黛蓄动复定,树影倒浸清冷池。殊形异状非一类,或有天巧非人为。居民乘流作水碓,却以人力裨天机。临矶钓鱼鱼亦乐,天也人耶两不知。”(《南平县志》卷十八)

2、延平书院是由郡守陈宓仿白鹿洞规制在九峰山所创,它因为供祀延平先生李侗而得名为“延平书院”,并非如《南平市志》、《南平地区志》所载的那样是由李侗创办。有关这一事实的相应记载,我们不仅可以在《八闽通志·卷之四十五·学校·延平府条》、《八闽通志·卷之三十八·秩官·延平府条》、《南平县志·卷八·学校志第十二》、《南平县志·卷十三·艺文志》中得到相互印证,而且《南平县志·卷十三·艺文志》还保留了明朝文渊阁大学士刘健的《重修书院记》,明确说明:“延平闽名郡也,出郡城南九峰下,有延平书院,故为宋李先生侗讲道地。书院则郡守陈宓创于嘉定己巳,继坏,端平乙未守董洪修,元季兵毁。国朝洪武庚辰,守俞廷芳创祠,隘陋弗称。天顺癸未,监察御史尹仁改复旧规,久而圯。今澶渊王公范守郡重修之,起其仆,易其敝,而饬其漫漶者。中为祠,祀先生像。后为讲堂,左右为两庑,前为仪门,又前为濯缨亭,直风雩桥临溪为门,揭延平书院额,缭以周垣。工始于成化癸卯春三月,秋八月吉告成。规制洪丽,视昔有加焉。”由此可见,延平书院创建者为宋代郡守陈宓已无可置疑,《南平市志》、《南平地区志》硬要自说自话将此功争给李侗,最终只能是笑料一则。

3、延平书院创建时,为纪念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等“延平四贤”的过化之功,特选址在城南九峰山下李侗讲道地兴建,其原址中的育德泉,只有罗从彦、李侗、朱熹三先生讲道于此时饮用过,并无关杨时之事。《嘉靖延平府志·卷二·地理》、《南平县志·卷三·山川志第四》也印证了这一点,称:“育德泉城南九峰山麓,宋罗、李、朱三先生讲道于此,常饮此泉,取蒙卦象词名之。”但《南平市志》、《南平地区志》却在所有涉及“四贤”的记载中,不仅时刻不忘将这四人“捆绑”出场,而且还硬生生地将位于杜溪里的盘陀石及天趣园搬挪到九峰山,与山中的闻猿洞、育德泉、延平书院等搅和在一起,让四贤们相继研学于盘陀石上、相继品尝着位于盘陀石旁的育德泉水,甚至还让朱熹游嬉了那个在他仙逝之后才建成的延平书院和书院附近的“天趣园”,却一点也不曾仔细思考:盘陀石究竟在哪里?天趣园究竟在哪里?育德泉由谁命名而得?延平书院到底是谁创建?“四贤”们又和九峰山有多少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