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四,是在师徒授受中所辐射出来的真实的人格感召

传统社会里,人们普遍形成了这样一种认知:即年轻一代在接受年长一代某种类型的教育时,年长一代的学问、人品、态度、习惯等等,无时无刻不对年轻一代的思想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朱熹之所以在自己的人生过程中一直表现出对恩师李侗的尊崇和敬重,除了感激李侗倾力传授的道学正统和研习之法外,其实还有着对李侗人格魅力的高度敬仰。史料记载说:

侗既闲居,若无意当世,而伤时忧国,论事感激动人。尝曰:“今日三纲不振,义利不分。三纲不振,故人心邪僻,不堪任用,是致上下之气间隔,而中国日衰。义利不分,故自王安石用事,陷溺人心,至今不自知觉。人趋利而不知义,则主势日孤,人主当于此留意,不然,则是所谓‘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也。”

是时,吏部员外郎朱松与侗为同门友,雅重侗,遣子熹从学,熹卒得其传。沙县邓迪尝谓松曰:“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松以谓知言。而熹亦称侗:“姿禀劲特,气节豪迈,而充养完粹,无复圭角,精纯之气达于面目,色温言厉,神定气和,语默动静,端详闲泰,自然之中若有成法。平日恂恂,于事若无甚可否,及其酬酢事变,断以义理,则有截然不可犯者。”(同上)

仅此两段短短的话语,就已经清楚地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满腹经纶、品质高洁、性情率真、不为名利的乡居老人:他虽无意当世,但却伤时忧国,论事感激动人;他虽学富五车,但却绝意进仕,不为利禄之学,非一般人所及;他虽箪食壶浆,但却超然心性,如同冰壶秋月,莹彻无瑕;他虽不著书、不作文,但却相授无遗,品德醇厚,极富涵养。他用自己的人格感召,影响了一代大儒的学术成长和价值取向。他,就是李侗。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满腹的义理之见,有了极富魅力的人格感召,有了独特鲜有、澄心默坐的授受方法,李侗才有可能在教导朱熹的过程中,传授下一脉相承的理学之源,为朱熹哲学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桥梁作用。现在,只要我们仍还尊崇朱子集理学的大成之业,那就绝对不能不提及李侗对于朱子的教授之功。

(陈利华:福建武夷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