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尽管福建农村基层政权在宋代以前并未见有准确记载,但是依据淳熙《三山志》的相关说明,我们还是可以知道,宋朝福建一般在县之下设乡,乡之下设坊(城厢)、里(乡村),里之下即户。宋神宗熙宁初年推行王安石新法后,又改行了保甲制。其熙宁三年(1070)颁布的保甲法即规定:“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但是当时的这种保甲组织主要是为建立“乡兵”而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社会治安。

元朝,福建农村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组织分为里制与社制两种。里制系沿袭唐制而来,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百家为里,里设里长。社制原为北方农民组织,规定五十家为一社。

明朝,福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实行乡、里制,“以县统乡,以乡统里”。凡110户为1里,推富户者10人为里长,轮流为首,10年一轮,里长“管摄里中之事”。每甲设甲长一人负责民政、教化、赋役等事。

清朝,福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长期沿袭明制,到清末才改为保甲制,凡10户立1牌,设一牌长,10牌立1甲,设1甲长;10甲立1保,设1保长。在市镇中称坊,市镇郊区称厢。市镇与农村一样10户立1牌,10牌立1甲,10甲立1保。这种保甲的主要任务是监视人民的言行。

据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所编《福建省志·民政志》之《明代福建省县以下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组织一览表》的统计数据表明,明代延平府南平县的基层区划共有4架、8乡、41里、93图。其中的“架、里、图”均为明清时期的地方区划名。民国《南平县志》沿袭记载明清以来的南平基层行政区划,就是先行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定“四架或四隅”,然后再按照一架(隅)设置若干“乡”,“乡”下设置若干“里”,“里”下设置若干“图”,“图”下再组合若干家编作一“甲”的编排方式逐次进行,不仅有利于方位查找,同时也有利于户籍管理。延平篁路村《罗氏宗谱》收录的《卓二公户帖》,就是依照这样的区划制度和户籍制度来进行设定的:“一户,罗卓二,福建延平府南平县罗源里二图三甲,民籍。”

为方便读者参照文献寻访罗从彦的生平踪迹,笔者特将民国《南平县志》所载的延平清代8乡41里①的地名全部列示如下,具体为:

东架(笔者补)

东隅原统图二,今并归里

1.罗源里统图四,县西南二十里,初名上团。以罗从彦祖自豫章徙此,故名。

罗地 霞地 山口 葛坪 篁路 溪当 东坑 上地横坑 陆坑 溪头 坑源 大平 北湖 路下 考坑 溪尾漈头 黄漈 南山 岭下桥 长斜 尤山头旧作尤坑。 罗源夹有塘②、市,旅店。 后塘陈统啸聚于此。 居中山 安浆坑 文田 曾坑麦坪

2.云盖里统图二,县西南四十里,旧有大盖小盖,乃诸乡总名,今删。

鸠源有塘、市。 谢坑 洋头 重洋 坑下 大坑 小坪西坑 后窟 赤坑 黄连坑 田地 裕坑 诸源 叶坑 下东 垅坪 谢丹 西洋有塘。 东边 罗坑 台前 圳田洋坑 乃洋 上漈 余罗源 白叶山

3.杜溪里统图二,县西南六十里。

龙村 蛇村 洋洧 龙门坊即垆下。 上洋 田头 小杜仁泽今名铜产,即原志之铜场。 珠山头 芹菜洋尤溪界。 岭兜尤溪界。 虎鼻山尤溪界。 官庄 前洋 坑底 大陇 大排 大磊口 连庄下井 坑柄 后洋 峡头 横坑 下洋 上儒岭 草埠头

4.寿山里统图二,县西南二十里。

徐洋有市。 下道 香岭 段树坑 横坑 洋坑 张坑邱道 麂坑 溪口 炉下 小坵 水源 大洲 柴坑

5.崇仁里统图一,县西南六十里,李侗世居里中。

畲溪有市。 张坑 堀中 漳州厂 瓦口 古长坑 学林樟岚 吴坑 后窠 水井后 陈坑

6.崇福里统图二,县东南十五里。

塔下 梨坑铺 安济有塘、市。 坑峰 半岭 漈坑 新庙十里庵有塘、市。 后溪 马窟 罗坑 上溪 洋丹 马历一名麻梨,有塘、市。 大坪 山源 邱墩有塘。 上地 土埠州有塘。 澄州源山后 长窟 黄坑源 小茶洋 箭坑 长老庄

以上六里,旧属归善乡。

7.演仙上里统图一,县东北三十里。

高桐有塘、市。 茶坑 岩后 陈墩 吴历 大块 大高桐山头 圳后 大坪 岩面 更古 漈头

8.演仙下里统图三,县东北十五里。

常坑 江道 坝头 洪溪 高山 黄泥坪 小湆 磨下洋群仙洋俗名鸡心洋。 底坑 杨厝 庙口后 垅口 大源 下瓦黄墩即黄丹。 罗家厂 小作 大湆 朵云坑 安丰桥 戴家厂作滩 湖尾 上瓦 小常 万家厂 大作

9.仁州里统图二,县东北三十里。

西坑 垅尾 坑水尾 北墩 上楼 上源 外岐 坵墩延安 上京有塘、驿、市。 坪尾 赤袅 马腰 下源 黄墩 坵坑 大均尾 康石 岐头 旧南山一名殷南山。 窠家 埂埕有塘。洋墩 坑傍 傍垅 大墘头

10.汾常里统图二,县东北五十里。

大横有塘、驿、市。 岩角 白砂 赤陇 大马山 黄泥墟二、七期,建安界。 平洋即汾常、建安界。 李子园 大横头 赴树 横坑 八仙建安界,有塘、市。 西历今名细历。 上坝 洋头建安界。 石门 瀛州 移村即中各,今名伊关。

以上四里旧属富沙乡。

西架

西隅原统图一,今并归里。

11.太平里统图六,县西九十里。

垅后 官甲 尤地山 邓墩 吴地 上洋坑 罗墩 谷溪下洋坑 峡头沙县界。 灯火墘 罗源 王泽尾 楼前 后洋源郑坑 张墩 车窠 后坑 黄泥头 湾田 水尾 井窠 新坑 王源墟 房头 东边 王泽墟 墩后 山尾 焦坑 大墘头 阁下 乌石 大洋尾 东山 黄田 折坑 刘坑 后溪 赤陇 溪仔边 禾村

12.资福里统图二,县西八十里。

茶上 漈根 岩后 浪边 坵坑 黄墩 墩坑 石陇坑沙县界。 新树岐 前宅 吴坑 高埠头 梭坑 百丈漈 村尾

以上二里旧属上阳乡。

13.梅东里统图二,县西北五十里,原名梅岐东。

菜州即麻州, 东山坪 林宅 前村 蒲团 后坪 坑尾浆隔 前塘 高梧 前山陇 蛟湖 前洋 狮井 山腰 牛髻头 圳头 后洋 马坑 林坑 刘宅 王埠 前坪 洋坑山居陇 十二丈

旧属芹哨乡。

14.天竺里统图六,县西六十里。旧志有溪后,系总名,今删。天竺、资福、大平三里,旧多山寇啸聚。

王台有驿、市。 山坊 前埔 乾头 漈头 上里 长谷坑山腰 邹墩 茶坑 河瑶 洋培 山后 江口 路口 洋坑岭后 尾坪 下坑 宋墩 溪尾 吉坪 塘后窠 东坑 后田 上坊 垓瑶窠 东坋 天竺山 东山 馆后 榔树坑 岩溪 南山 下楼

15.长沙上里统图二,县西南四十里。

洽湖桥上沙县,桥下南平。 矮坑 绿水坑 金砂 砂溪有塘、市、旅店。苦竹口 水坋头 吴侍郎坑 鱼船窟 凿坑头 槐树下 上福坑

发竹有塘、市、旅店。 前村 张坑 长窠头 张坑 禾村 禾树下坑底 吴坑 立墩 中漈 吴司 坂后 温州头 外村

16.长沙下里统图一,县西南二十里。

西芹一名三芹,有塘、市、旅店。 卢溪 三门 长沙尾 长沙 澭洲

17.大内里统图一,县西南八十里,原名大源内。

上坑 陇头 棚下 龙泉坑 小地 上场尤溪界。 垅坪石城 漈上 半山 大溪源 隔头 永济堡 寺兜 菖蒲洋尤溪界。 乾山 白塔 石伏坑 岭兜 潼关旺 坑边 大地岩兜 下场 塔前 城口 叶树坪 路前 里坑 朱池坑

18.大外里统图二,县西南八十里,原名大源外。

朱地沙县界。 泗坑 西岩 湖头 深坑 洋墩 杉州坑三峰 吴坑 梨坑 药村 榜山 南州 洋地 福溪 乾山塘下 水南坑 横坑尾 小溪 鱼田坑 上洋 漈头坪 峡头东山头 隔外

19.开平里统图四,县西南四十里。

村头 禾村 洪溪 深溪 刘墩 洋尾 大柳源 中坪权山 楮兜 叶坑 岩头窠有塘。 长建 康布 下坑 坑底小米岩 东山沙县界。 归荣坑 中堡漈 康甲 深坑 清窠枧坑 院口 洋头 外窠 余师坑 刘坑尾 后塘 桔树湾槐树坑

20.剑津里统图一,县西南五十里。

上洋 叶洋 下村 尤坑 乃洋 南庄 磨面坑 溪源西浴 秋竹有塘。 官沙田 龙坑 书院 鱼塘坑 后路 上村 下漈 蛟坑 上漈 大横坑

以上七里旧属延平乡。

南架

南隅统图二,今并归里。

21.普安里统图三,县东南四十里.

大坝有市,旅店。 后〓 前坑 凤池坊 铁场 桥门 岭后江埠 纸坝 厚德 岩溪 王坑洋 岭兜 明洋 下楼 黄坑头 黄早坑 杉口尾此处南平,建南分界。 池墩 石坑 东门 店口 龙湾 浆边 九晶 后岐 漈头 杜嵩岭 双漈坑 白源 红草 大坑 折竹 野猪 芹山 上庄 齐坑 斑竹岐王坑头 小进溪建安界。 角芜

22.迁乔里统图一,县东南五十里。

桔溪有塘、市、旅店。 衢村尾 衢村 剧头 坑口 后洋 漈头水垅 麦坑 小坑头 白果树下 官坑 小溪 五坝后 黄田南山 牛栏窠 衢后 枫树坑 院口

23.保福里统图二,县东南八十里。

漈头 下庄 东墙有小市。 蔡家 程岩旧作仁岩。 后垅 岩底 曾源 吴山 连坑 上庄 大城池 上篷 象湖 东山七邱 中洋 四斗坪 黄坑 油坑 西山 古竹洋 可坑赤门 新元 椒坑 后寨 谢家庄 前湾 前坪 良坑

24.遵教里统图二,县东一百二十里,南平、古田、建安三县交界。

童坑 路尾 半岭 后楼 大禄 大坝洋 桥下 中洋前村 西坑 南山 下坑 田丹 岭上 连坑 西边 村尾大洋坋 大演有塘。 新庄 卑头 中村 黄权 炉下 后坪东坑 高村 堀丹 殿下 浮山旧作普山。 油坑 后井 吴厝前 伏岭 大院

25.金砂里统图一,县东南六十里。

赤埔 梨铺 魄礧 白砂 清风有驿。 野猫坑 漈头长岭 樟坑 金砂茶洋驿移驻,原有塘,今设葫芦山。 茶洋驿移金砂。 葫芦山有塘。 龙源有塘。 窑上 谢坑 早兜 韦坑 岳溪有塘。 九里潭 上陈坑 尤山头 南山

26.余东里统图二,县东一百里,原名余庆东。

九龙古田界。 宝积坑 苏墩 吴墩 上埔 赖墩 洋丹存井头 半岭 坑边 东坑 南坑 南元 横坑 村头 焦坑豁墩 大地昔寇周文璋啸聚于此。 叶墩 玉坑 横岭 田溪洋 黄蚌厂

27.余西里统图一,县东一百里,原名余庆西。

墓坑 岭兜 蓝峰 洋尾 长漈 井西 巨口 詹坑长濑 浴洋 谷园 施坑 北坑 赤岭 后面窠

28.泰平里统图一,县西南八十里。

上坑 大寮 余墩 小坑 津头 下坑 大寨 西山 后山 杉岭 桐岚 陂兜 后坪 长宦原名长望。 山后 村尾横坑 菩萨坑 中寨 蛟坑有塘。 后山 南平岚 蛟洋 山岭 大坂 桐林后 刘家寨有小市。 马头 蛟坑底 横坑尾长堀 湄洋丹 上寨 埔头 赤岭 罗汉阁 龙窟

29.乔保里统图一,县东南百五十里,上下七甲。

安宁古田界。 马林坑闽清界。 高州尤溪、古田,闽清界。 前洋古田界。前村闽清界。 寨头尤溪界。 三洋闽清、尤溪界。 长元山闽清、古田界。

以上九里属积善乡。

30.长安南里统图四,县东南一百里。

溪口 岭兜 剧头即极头,古田界。 罗源 高洋 大王埔 尤溪口入口七里尤溪界。 下垆 洋堀 碓头 龙湖 石壁尤溪界。 西家塘 新村 元头 漳湖坂有塘、市,内分坂头、坂中、坂尾、上坂。坂尾即下塘尾。 寮坑 秋竹坪 南洋 东山 半山 坑坪 夏洋坑 兴洋 翠竹洋 前洋 黄宅 新泽 龙池 青定州 后洋山 黄竹坑

31.长安北里统图二,县东南九十里。

武步有塘。 下清风 南溪 中峰 嵢峡有巡司塘汛,古田交界。 乔坑 上坑 竹夹尤溪界。 茅安 坵墩 上陈坑 下陈坑 大坵头 小地坑 牛峰山 下田坑 黄龙桥

以上二里旧属垂裕乡。

北架

北隅

32.梅西里统图三,县北六十里,原名梅岐西。

鸭兜 黄畲 芦思 谢地 溪坪 山方仔 溪尾 横坑坂坑 大坪 北山 乐家窟 半山 思畲 丁岩 上边 宝龟山

33.梅南里统图三,县北四十里,原名梅岐西。

蓼地 大作 梅岐 茶坪 半岩 里岩 漈头 张坑大坑 继根 赵州 潜口 山腰 漈头坪 前冲 汶浆 天堂 外岩 重溪 乐口 里村 小南坪 后冲 召口 鹿坑下瓦 前坑 延安 石笋坑 葛延

34.新兴里统图四,县东北六十里。

骆源 渎溪 大历 仙谷 洛托 山后 霞坑 盖头 山角 中漈 下楼 范坑 严墩 上楼 岩角 漈头 陈墩谢墩 江墩 流墩尾 葱坑 东坑窟 张墩 折竹坪 大上漈古同山 高坝 喉咙坑 上漈 小演坪 金竹坪 范墩 渎溪庙后 绵竹陇 后埠 猫儿头 大洋坋 远山 百丈漈 先后坑 小岩头

35.峡阳里统图四,县西北六十里。

峡阳街内分东隅、西隅、左隅、北隅、前南隅、后南隅、中后隅。 高地 曹畲 大窠碌坑 叶坪

36.塘源里统图二,县北八十里。

江汜 樟边 浪石有塘。 上瓦 小前 太洋 漈头 谷坑 吴墩 鸬鹚口有塘。 陈坑 麦原 杨梅坑 上洋头 赤埂 邓坑 李子坑

37.寿岩里统图二,县北一百十里。

黄历 翁墩 白沟 大历 丁历 大山头 吴地瓯宁界。下房 黄历口二村相连总名大历口,一、六日墟。 下店瓯宁界。 梨墩 上崇范地 小吴墩 下黄地 涂墩 大吴墩 历墩 黄源 东坑上黄坑 洋后

38.吉田里统图二,县北一百二十里。

夏坑 殷坑 观上 〓下 横坑 官墩 官墩 上〓田后 大坪 漈面 畲坑 小坑

39.梅北里统图二,县西北七十里,原名梅岐北。

高源 〓浆 洋〓 小渎 河东坑 村尾 鳀潭尾

以上八里旧属芹哨乡。

40.安福里统图二,县西北一百里。

高坑 林坑 溪口 埂尾 吴墩 皂树 七里 水南坋当 樟槎 溅头 张坑 瑶下 埂下 后垞 梨坑旧志作小梨坑。 莒坑 素坑 林坝下 叶源头 樟坑口 西坑窠 泗坑口 黄麻坑 后洋源 游墩桥 凿埠

41.建兴里统图一,县北一百里。

大源 西坑 埂头 下垞 樟树根 埂上 黎坑 祭下三连埂有塘。 坑田 蔡原 安窠 潜溪口

以上二里旧属上阳乡。

自峡阳里至此七里十五图,乾隆十五年(1750),县丞移驻峡阳,归其分辖征收。

普顺图县西南二十里,乾隆五年,以畲民雷起元呈请,并钟、蓝二姓俱编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