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1)刘将孙(1257—?),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尚友,约元成宗大德中前后在世,曾于公元1300年前后出任延平教授②。其就任时,虽正适兵革之后,乱局未定,但还是多方走访耆旧,搜寻“延平、豫章之遗言绪论”,先后得到《延平答问》和罗从彦亲兄弟之孙罗鄞叔所收藏的《豫章家集》。为此,他特在《豫章先生遗稿跋》中记载了此事:

学记曰:“三王之祭川也,先河而后海,此之谓务本。”至哉言乎,此师友之定论也。考亭朱氏出延平李氏,延平出豫章罗氏,今朱氏之书满天下,延平、豫章之遗言绪论未有闻者。将孙一来延平,适兵革之后,慨然求之耆旧间,久乃得《延平答问》,其词语浑朴,皆当以三隅反者,且自谓不能发挥以文。又久之得《豫章家集》,所传者寥寥仅见,又非延平比。愚于是益信二先生之所以上接伊洛而下开考亭者,初不在于言也(此句缺,笔者据《闽中理学渊源考》《南平县志》所记补)。……世之求道者,往往必求之言也。则吾为斯道,慨然于此久矣!此集鸠集劳矣,宝守犹不易,正亦不必他求而附益之。先生之所为先生者,不在此。盖尝拜先生之晬容矣。光风霁月,玉色金声;剑山青青,剑水流清。徘徊瞻极,何往而不闻金石丝竹之音也。元贞第二春(1300)廿有二日,庐陵后学刘将孙拜手书先生从孙鄞叔所藏家集后。③

此文虽然没有明确点明罗从彦的延平人身份,但文中言称“将孙一来延平”以及“剑山青青,剑水流清”所透露出的有关罗从彦的地籍信息和“先生从孙鄞叔所藏家集”的版权信息,已然是清晰明了,无需赘言了。

(2)揭祐民,江西广昌人,后寓居旴水,自号旴里子,晚号希韦子,元泰定帝泰定中(1326)前后在世,曾出任邵武(今南平市邵武市)经历①。其就任期间,应了南平县(元朝名,今南平市延平区,全书同)教职许源的约请,为《罗豫章先生文集》撰跋云:

……其(罗从彦)书初也散亡灭没于乡里中,莫知所求。惟天不泯斯文,后死者有幸!许氏乃密购遗本于欲燔未燔之际,豫章之美采,干将之宝气,有藉而存。许源以儒学任南平教职,亟锓诸梓(刻板印刷)。适予过揲之年,切朝闻之念,辱举示教,读而忘(原文为“志”,此处笔者仅据文意改)餍,知乞原为重起也。源复吾,予以是书,当以延平先生文集并行,遂决意藏诸书院之古牺洞,庶托永久。②

此文特别使用了延平著名的“双剑化龙”典故③,将“豫章之美采”与“干将之宝气”进行并列说明,这是非为延平当地人所能冒用的高度赞誉。

(3)曹道振(生卒不详),字伯大,福建沙县人,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进士,任福州路判官。元至正三年(1343),可能还未进入仕途的曹道振,就对“邑人吴绍宗”(生平不详)所提供的罗从彦文稿进行了编辑出版(十八卷)并作《后序》:

先生著述最多,兵火之馀仅存什一于千百。世所共见者,郡人许源所刊遗藁五卷而已。道振不揆浅陋,尝欲搜访为文集,其年月可考,则系以为年谱,久之弗就。邑人吴绍宗,盖尝有志于是,近得其藁,乃加叙次,厘为一十三卷,附录三卷,外集一卷,年谱一卷,凡一十八卷。先生五世孙天泽遂锓梓以寿其传。因识其梗概于此。若夫订其误而补其遗,不无忘于君子也。至正三年(1343)岁在癸未二月甲子延平沙邑曹道振谨识。④

这里曹道振所编的《罗豫章先生文集》,主要是在南平县教职许源所刊刻的五卷本的基础上重修而成。其序虽然没有明确提及罗从彦的生平信息,但它却是《罗豫章先生文集》在历代版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因此一并照录于此,以鉴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