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武夷精舍的创建背景与讲学时间

淳熙九年十月之前,朱熹在浙东提举任上,一边巡察赈灾,一边弹劾贪官污吏,得到广大百姓的拥护,却得罪豪右与官宦人家,特别是六上奏章弹劾前台州守臣唐仲友的劣迹,牵动朝中当轴王淮的利益,而招惹巨大的麻烦。九月十二日,朱熹改除江南西路提刑,被意外调离岗位,顿时失去浙东提举的权力,这便宣告朱熹浙东之任的草草结束,具有道学铮骨的朱夫子只能以弃官归隐表示最后的抗议。

朱熹回到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的紫阳楼,随之而来的是朝廷当政者王淮及其党羽掀起的一股反道学的狂浪,将朱熹所尊奉的程氏之学诬为伪学加以诋毁。王淮提拔的林栗、徐诩、京镗、许及之、郑丙、陈贾等人奏章连上,对清议之士进行攻击、排斥,朱熹、彭仲刚、王希吕、袁枢、王自中、刘清之、陆九渊、张构等人成为打击的重点对象。 《宋史·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年》中有言: 王淮以唐仲友故怨朱熹,欲沮其见用,于是吏部尚书郑丙上疏,言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帝已惑其说。淮又以太府丞陈贾为监察御史,贾因首论曰:“臣窃谓天下之士,所学于圣人之道者,未始不同。既同矣,而谓己之学独异于人,是必假其名以济其伪者也。邪正之辩,诚与伪而已。表里相副,是之谓诚;言行相违,是之谓伪。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其说以谨独为能,以践履为高,以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为事。若此之类,皆学者所共学也,而其徒乃谓己独得之;夷考其所为,则又大不然,不几于假其名以济其伪者耶!愿陛下明诏中外,痛革此习,每于听纳除授之间,考察其人,摈弃勿用,以示好恶之所在。庶几多士向风,言行表里一出于正,无或肆为诡异,以干治体。”帝从之。

《宋史纪事本末》也有相同的内容记述。

因此,本来不愿出山为官的朱熹,在巨大的皇权、特权面前处处碰壁之后,“知道之难行,退而奉祠”。淳熙十年正月,朱熹请求奉祠得到批准,以直徽猷阁的身份主管台州崇道观。而五十四岁的朱熹“忧世之意未尝忘也”,寻找到的出路还是在于铸造人类的灵魂。

于是,朱熹在武夷山中建成武夷精舍,开展讲学活动,前后时间约有八个年头,培养了大批学者,形成了武夷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