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二节 山河割裂悠悠境 书院传扬朗朗声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显然与每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也与科举、刻书业、学术流派有关。书院之设立,或为私人读书之场所,或为教授子弟之场所,或为教学授徒之场所。研究朱熹的教育轨迹和教育思想,离不开对书院的研究与探讨。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书院制度的形成则在宋代,书院的命运终结于清末民国初期。朱熹所处的南宋时期,是民间书院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与朱熹等诸多理学家、教育家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努力分不开,而朱熹所起的作用尤大。书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为教育家,朱熹与南宋各地学校的关系十分密切;作为思想家,朱熹将书院作为重要的基地大力宣扬儒家的思想。因此,我们先来看看朱熹与闽浙赣湘皖各地书院的联系,以便为随后的章节中展开叙述做前导与铺垫。因为脱离书院的讲述,就不能全面地把握朱熹的教育历程、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思想和教育成果。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这是无可非议的历史定论。

光其自己在福建北部地区创建的精舍就有四所,即建阳的寒泉精舍、云谷晦庵草堂、竹林精舍和崇安武夷山的武夷精舍;在为官期间修复的书院有两所,即江西九江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中,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武夷精舍、竹林精舍 (沧洲精舍、考亭书院)占有崇高的地位,每每为人所津津乐道,也被载入各种典籍中。

除上述书院外,朱熹在书院读书、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也为人所重。由于朱熹同各地社会名流、乡间塾师保持良好的关系,也为许多教学机构题字或作诗、作记,后人修建、改建、扩建成相应的书院以纪念朱熹,特别是有些书院,其前身为纪念朱熹的庙宇,是纪念朱熹曾来访而建立的祠堂,后来将这些祠堂改造成学堂或书院,由单纯的祭祀场所转换成奉祀与教学相兼容的场所。这些书院的建制沿革,大多被收载于各地的志乘中,为后人研究朱熹的生平读书、讲学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清 ·戴铣著 《朱子实纪》、束景南著 《朱子大传》和 《朱熹年谱长编》、毛礼锐和沈灌群主编 《中国教育通史》、苗春德主编 《宋代教育》、杨金鑫著 《朱熹与岳麓书院》、李邦国著 《朱熹和白鹿洞书院》、方彦寿著《朱熹书院与门人考》、高令印和蒋步荣著《闽学概论》、陈荣捷著《朱子新探索》、陈国代著《朱熹在福建的行踪》及陈义侣等人撰文《与朱熹有关的书院》等,均有收集、考证等可观之处。

现将朱熹与闽、浙、赣、湘、皖各地有关的书院列表 1按表1 统计,与朱熹有关联的书院共有6 8所,其中福建27所、浙江18所、江西 13所、湖南7 所、安徽3 所。这也表明,在偏安一隅的南宋,作为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区域的福建、江西、浙江在教育方面得到发展,使书院之属得以广建,使更多的人接受正规的教育。也可以说,朱熹与南宋各地书院具有广泛的联系,就这层面而言,两宋时期其他教育家无一人能比。而在朱熹的眼里,这些书院与“老佛之宫遍满天下,大郡至逾千计,小郡亦或不下数十”的总体规模简直无法相比,书院又往往因得不到官方的重视而自生自灭。于是朱熹在修复白鹿洞书院后的淳熙八年登上延和殿奏事时,向孝宗皇帝赵眘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也回击了士大夫们对他致力于书院建设的讥笑。① 作为回应佛老与世俗的挑战,朱熹又先后创建了比寒泉精舍、云谷晦庵草堂更大的武夷精舍、沧洲精舍,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矢志不渝,用儒家思想教育士子、培养人才。

这些书院,大都建筑在依山面水、环境优美、远离尘嚣的地方,这是出于环境安静的考虑,能给读书、讲学提供清净的环境而不受外来的干扰,可以陶冶师生的精神情操,也便于日常的管理。就朱熹创建与修复的书院而言,其建筑物包括讲堂、祀祠、藏书阁楼、斋舍及厨房之属,有的还有亭台楼榭园圃之属,构成一个整体,成为读书、休息、游赏的好处所,如武夷精舍、竹林精舍等,无论多么简朴,都不失是个读书、讲学 、著述的好处所。书院的基本功能就是讲学、祭祀和藏书。就教学方面而言,书院具有相应的课程,教师讲授规定的课程,给学生打好基础,根据每个人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学生则自学为主,遇到疑难问题就与教师一起讨论,饱学的教师往往会将问题讲透,解决疑惑,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朱熹最常用的问答教学法,在书院里得到了尽情的发挥,成为古代教育的典范,也被西方现代大学教育所重视。由于师生之间你问我答,以我所知解彼所惑,课堂教学比较自由活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自学就能进行下去。而掌握真知的学生,也就不畏惧严格的考课,对每月三次的考课,也不会视为负担,而是作为衡量自己掌握知识多少、深浅的标尺。以道德规范正面要求学生立志、立德、虚心、敬业等,便于日常管理。朱熹所订立的学规,实际上就是正面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的箴言,于是被师生所共同遵守。

朱熹讲学于上述各个书院,但讲学时间长短不一,讲学时间长的书院,当属寒泉精舍、武夷精舍、竹林精舍、白鹿洞书院,次长为云谷晦庵草堂、岳麓书院,其他的当属短期,有的则属数日或短暂的讲座性质。故,研究者多侧重于对朱熹所创建、修复的书院的研究。就朱熹生平与上述如此之多的书院有关联,就可以反映出朱熹理学思想具有广泛的基础,其作为教育家的活动也可从此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