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莆田人除在婚丧喜庆、岁时节日中讲究礼节外,在一般人际交往中也十分重视礼节。

一、称呼礼节

对知识界男长辈礼称“先生”;尊称有某种技术的人为“师傅”。问路时,尊称男性老人为“叔公”或“叔爷”。称呼男性中年人为“阿叔”或“朋友”;尊称女性老人为“婶妈”,称呼女性中年人为“阿婶”或“阿姨”,称呼已婚青壮年女性为“大嫂”,对姑娘统称“阿妹”。力求准确有礼,以便得到善意指点。

二、见面礼节

熟人相见,总要打招呼或行礼致意。民国前,下辈见长辈,要行跪拜礼;平辈相见行“作揖”礼;女性对人行“万福”礼。民国时,跪拜作揖礼改为“鞠躬”礼。建国后,相见时统称对方为“同志”,统用点头或握手礼。

三、待客礼节

对待客人,主人先敬茶烟,之后,请吃“甜蛋汤”或“点心”(一般为线面或兴化粉,山区多用自制“白粿”)。如果客人中有第一次来作客的小孩,临行时,主人要用红髻线扎上一些钱币,挂在小孩脖子上,作为见面礼,俗称“挂脰”。客人辞行,主人应送至门外。

建国后,人际交往礼节大部分保持,但不似旧时那样拘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