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三一教

三一教,亦名夏教,明嘉靖三十年(1551)邑人哲学家林兆恩(字懋勋,号龙江)所创立。至17世纪中叶渐致完备。最初流行于莆仙方言区,全盛时流行于福建、浙江、湖北、安徽、河南、陕西、山东、南京、北京等地,至清康熙末年和乾隆年间,两次遭清廷的禁止而衰落。近代三一教随海外移民的足迹,从台湾、东南亚传入欧美。

三一教以儒家纲常伦理为“立本”,以道家的修身炼性为“入门”,以释家的虚空本体为“极则”,主张用儒术治世,道术治身,释术治心,融三教于一体。

信徒入教,称为“入门”,必须履行入教仪式。由老教徒3人介绍,入教者须是“伦纪无亏品行端正”而有恒业(士、农、工、商)者,经掌教师认可后,呈“誓戒启章”,检讨自己“心病”,然后斋戒沐浴,在教主像前焚化“入门启章”和“誓戒启章”。掌教师宣读“入门规则”,并授以“艮背心法”。入门者履行上述仪式,并交纳少量“贽仪”(教费),即为教徒。

入门教徒必须严守教规“明训”:(1)以三纲五常为日用;(2)以入孝出悌为实履;(3)以士农工商为常业;(4)明义利之辨;(5)戒饮过量之酒;(6)戒斗气之勇;(7)戒淫邪之行;(8)日搜己过,痛自忏悔;(9)每日素食一餐。女教徒诫条同,惟其(2)为“以三从四德为实履”;其(3)为“以勤治纺织为常业”。

由于三一教反对道、释二教的出世观和修行法,提出简单易行的在家修行法,宣传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劝人勤业行善,要求教徒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明代倭祸中,三一教为被害群众收尸二万多具就是一例),所以,当时广为群众所信仰。

1949年,县境内有三一教堂祠523所,教徒11820人。

建国后,教徒多在家修身。“文化大革命”中堂祠被毁,一切停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恢复。近年来台湾省和海外的三一教徒很多来莆田东山祖祠和“先生墓”(在华亭镇后角村)朝拜。1989年4月24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市政协、东山祖祠联合主办“林龙江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福州、厦门、泉州和美国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共同讨论并交流了中国、美国、西德、日本、马来西亚和台湾学者研究三一教的成果,同时成立了“林龙江研究会”。1990年全县有堂祠490所,教徒148488人。

二、摩尼教·明教

13世纪时,摩尼教曾流行于泉州与莆田,现在世界上已经绝迹。摩尼把基督教、佛教、诺斯替教(早于基督教的希腊、罗马世界性的秘传宗教)和琐罗亚斯德教(伊朗的国教)的思想揉合成为新的教派。教的主神称摩尼光佛,旧译为光明使者,全称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

摩尼在唐武宗灭佛时期,同外来宗教一道被厉禁之后没有得到恢复。此时洪州、越州的摩尼师逃难进入福建隐蔽下来,当时这些阴阳人以佛教为掩护,摇身一变成了法师,保存了许多摩尼教经典,以合法宗教的面目吸收教徒,称为“明教”。

1987年,涵江扩展公路,发现有块半截碑石,二行文字为;“大力智慧”和“真”字约三分之一,还有“摩尼光佛”四字。1990年,又从涵江区政府礼堂前发现盖水涵的一块略呈三角形的残石,有“清净光”3个完整的字和“明”字的上半,断处恰好与前者吻合。碑的主文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它说明摩尼教后身的明教到明代还在莆田涵江地方流行。

三、金堂教

明天启二年(1622),金堂教由邑人蔡文举和陈直斋传入兴化府。

清初,金堂教流行于境内。莆田民间以其教门法事活动一向是关门举行,俗称为关门教其在莆田的传教祖姓蔡,俗称蔡阿公教;以其入教终身吃斋,称它为斋教,也称菜教。教堂中男的称菜公,女的称菜婆。建国前,莆田有金堂教斋堂130处。在一个村里斋堂最多的是黄石龙华(今黄石镇桥兜村龙华),不大的村子,有斋堂10多所,全村老幼男女都是吃斋教徒。解放后,金堂教逐渐消失。

四、先天教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境内出现青莲教,其创始人,系康熙年间(1662~1722)江西省饶州府人黄德辉。由其教徒莆田县西门外安福村人,欧阳德元传入兴化。所奉教义和经典大都是道教的东西。其教自称来自禅宗,奉达摩为初祖。张琴的《莆田县志稿》载:“其教(指先天教)介在道、释之间,本奉达摩初祖,达摩东来后,参中国道教之旨创为禅宗,遂为道、释会流之始。先天二字,道家言也”。

先天教在莆田极盛时,有教堂42处,教徒数千人。斋堂祀观世音菩萨,教徒皆在家修行,守素食,神职人员禁婚娶,已婚嫁的另室别居。经济收入除自给之外,有余则舍之教中为公财。境内现存先天教的斋堂已甚少,秀屿镇尚存6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