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七章 妈祖信仰

妈祖信仰,始于北宋初年,莆田县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

妈祖,姓林名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她本是莆田县湄洲湾贤良港(今忠门镇港里村)的一个普通女子,幼即聪明颖悟,长大后行善济人,矢志不嫁,专心致志于公益事业。精于医理,为人治病消灾;热心助人,常为乡亲排忧解难。以生长在大海之滨,能识天文气象,熟悉水性,经常营救海难,教人趋吉避凶,被人称为“神姑”。宋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日,因驾舟出海救险没有回来,人们传说她已“升天”而去,在湄洲岛上立庙宇奉祀,称为“通贤灵女”。此后,往来经过湄洲湾的商船,“屡屡祈祷有应,大利归航”,于是谢神报赛越加隆重,灵迹越传越远,庙宇越拓越大,到处分灵建立行祠,被尊奉为海上护航女神。历代封建帝王为求庇海漕安全及政治需要,也多次给她褒封“晋爵”,经宋、元、明、清褒封达37多次,最高规格为“天后”。

国内外对妈祖信仰十分普遍。我国沿海各省及内地诸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也多有妈祖宫庙,台湾、海南、西沙群岛也早有妈祖宫庙。据1990年调查统计,世界上18个国家中有妈祖庙2520座,其中以中国2346座为最多,单台湾省就有827座,按县统计以莆田县248座为最多。其分布于各国的详见附表。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妈祖庙被作为“破四旧”的对象多被毁废。1978年后,信仰妈祖的群众纷纷加以修复,文化界成立“妈祖学术研究会”,召开“妈祖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和九月初九日,分别为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各地信仰者热烈举行庆祝活动,湄洲祖庙的庆祝场面尤其隆重、热烈。每天都有不少人来此朝圣进香。自1978年至1990年底,单从台湾来的就达20万人次。1987年,台湾省及东南亚、日本等地组织妈祖朝拜团,前来湄洲祖庙参加妈祖逝世1000周年纪念仪式。现代人称妈祖为“海峡女神”、“和平女神”,立妈祖全身石雕像于湄洲岛。

境内妈祖庙最著名的有:

一、湄洲祖庙;二、平海天后宫;三、贤良港天后祖祠。(详见本志《文物》篇和《旅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