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四节 侨居地建设

莆田侨胞在侨居地从事工农业、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工商服务等业,他们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为侨居地各项建设作出贡献。

元末,仁德里台谏坊俞良甫,在日本经营雕版业,刊刻佛经和中国文学作品,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为繁荣日本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9),江口镇姚为棋在吉隆坡开设福隆兴脚车修理铺,先后提携亲友多人,到30年代,形成“兴化帮”、“福莆仙帮”。80年代,“兴化帮”的汽车公司、复新汽车轮胎公司、摩托公司、公共巴士公司等,分布于大半个东南亚,有力地推动所在地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0世纪初叶起,莆田侨胞先后几批到沙捞越和沙巴洲,创建兴化垦植场种植橡胶、胡椒;设立渔寮、开办渔行,经营渔业,并有个别同乡到南洋执教。其后,去执教的不断增加,仅新、马两地就有莆籍教师100多人。40年代,南洋各地又创办华校进行华文教育。

60年代以来,侨居海外的莆田人随着从业领域的拓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其中有的成为有世界影响的企业家。70年代末,黄文华在雅加达、棉兰等地设厂,引进日本生产线,用日本零件组装家用电器,职工总数达3000人。李文正先生与内弟李文光、李文明等于1972年创办泛印度尼西亚银行,是印尼最早参加国际金融市场的华资银行,与世界十大银行建立业务关系,李文正也因在金融经济方面表现了极为卓越的才能而被香港《亚洲金融》(杂志)选为1983年度最杰出的银行家。黄廷方在新加坡经营远东地产置业有限公司、远东工程投资有限公司、远东发展工程有限公司、远东金融机构等,80年代初,他又在香港设立信和置业有限公司。旅外莆人在侨居地的事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侨居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