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地以人贵,人以地传。刘克庄无疑是宋代莆仙历史中一位重要的人物。宋代开明的思想文化环境,开创了繁荣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宋室南渡后,文化重心南移,为莆田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良好的学风,莆仙文人在理学、文学、史学、宗教、教育等各个方面,有辉煌的成果,对莆田地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南宋莆田著名文学家刘克庄正是在这个环境中成长的,其文学对莆仙科举文化、地域文化、家族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有较大的贡献。理学家林希逸在《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说,刘克庄在南宋后期号称一代文宗。研究宋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密切关系成为学术界研究重点之一,因此研究刘克庄及其对莆仙文化的贡献对莆仙文化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一,故本文以文献史料及刘克庄文学作品为主,对刘克庄生平、著述及历史地位进行客观阐述及合理评价,分析刘克庄及文学作品内容对福建莆仙文化的主要影响,探讨刘克庄研究及莆仙文化品牌创建的意义及建议。

一、刘克庄生平及其著述

(一)刘克庄的生平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卒谥文定,莆田人。妻林节,出①原文刊载于《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9年第1期,有增改。

生福清石塘名望家族。父刘弥正,官至吏部侍郎。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诗论家、书法家,是南宋江湖派最大诗人,又是著名的辛派词人。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特除龙图阁学士。

家学渊源方面。刘克庄刘氏家族在莆田影响力大。刘克庄出身于父祖两代焜耀名世家庭,祖父刘夙,父亲刘弥正,皆进士出身。刘夙、叔祖刘朔深通理学,是“隆乾第一流人物”。“少时独步词场,引弦百发无虚矢”。叶适评其少时著作《南岳诗稿》“刻琢精丽,语特惊俗”。又尝师从名儒真德秀学,以所闻于儒于父师之教者熟也。刘克庄深受当时莆仙优秀的地域文化、家族文化和浓厚的莆田文学环境的影响,为其成就南宋文坛名人奠定基础。除刘氏家学外,莆仙地方学术也影响了刘克庄,以“南夫子”林光朝为首的林氏文学、方氏丰厚的藏书及文献学思想、郑樵史学、以陈俊卿及陈宓为首的陈氏家学等家乡文化背景也对刘克庄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重要影响,这在其作品中均有体现。①刘克庄的文学创作领域非常广泛,诗、词、赋、小品,无所不能。人们评论他“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实焉,言四六者宗焉”,可见其文学造诣之高。

南宋后期江湖派的势力在福建相当强大,这与刘克庄江湖派大诗人有关。闽籍江湖派诗人大多关心国事,敢于触忤权贵,有骨气。②莆仙士人性格特点和文人创作传统,对刘克庄文学创作有较深刻的影响。这在刘克庄诗词中表现尤为突出。当然,艾轩学派的文化精神在刘克庄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③

(二)刘克庄的著述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最有成就的豪放派词人,存世诗词近五千首。毛泽东曾圈点多首刘克庄词。刘克庄著述旧版本主要有《后村居士集》《后村杂记》《玉牒初草》《后村先生四六》《后村居士诗解》《后村讲义》《后村题跋》《后村诗话》《后村别调》《后村别调补遗》《千家诗选》《宋本南岳稿·南岳旧稿》《江西派诗小序》。刘克庄卒后,咸淳六年(1270年)其季子山甫汇为《后村先生大全集》200卷。今存《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抄196卷本、宋刻《后村居士集》50卷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50卷本等。当今比较完整的有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中华书局出版的《刘克庄集笺校》等。《全宋词》第4册录其词263首,《全宋词补辑》录其词5首。《全宋诗》卷3033至3081录其诗49卷。《全宋文》卷7487至7660收其文174卷。

《莆风清籁集》卷6存其诗41首。其作品主要有诗、词、诗话、赋、油幕笺奏、奏议、内制、外制、奏申状、记、序、题跋、表笺、启、书、进故事、上梁文、祝文、疏文、表文、青辞、乐语、祭文、神道碑、行状、墓志铭、杂记、日记、讲义、策问、字说、议等文体。其词按类型主要有政论词、爱国词、寿词、咏物词、节序词、送别词和恋情词。①刘克庄作品有很强的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对了解南宋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军事、法律、宗教、文人心态、伦理道德等有重要作用。

(三)刘克庄在历史上的地位

刘克庄既是文坛名人,又是政坛政要,历宋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四度立朝,五度罢官,在朝直言极谏,出仕为官有政声。生平事迹在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中有较完整体现。其一生忠君爱国,历尽坎坷,视富贵如浮云,宠辱不惊,以吏能、直身、文名而著称。刘克庄一生九次遭言官论击,犹能“纳禄于显荣,乞身于疆健”,谓之“结里全人”,当不为过。②刘克庄处于外部敌人入侵,内部奸邪擅权环境中,挺然不为所屈,表现强烈民族气节以及刚正不阿的直臣风范,并融入诗作中。深刻揭露史弥远、史嵩之、丁大全等奸相专擅朝政,虽深受迫害,但立场坚定,难能可贵。

刘克庄晚年为权相贾似道出山及诗文谄谀贾似道,使刘克庄受到后人指责。黄仲昭在《兴化府志》中评刘克庄“晚年为贾似道一出,君子惜焉”。清代王士祯批评刘克庄贺贾之作以来,后人多承其说,钱仲联感慨贺贾是刘克庄晚节的污点。王述尧则认为刘克庄去世前,贾似道之奸并无暴露出来说法。但从各种史料上看,刘克庄在政治上并没有依附贾似道乱政种种罪恶的表现,仅仅写下某些过当的文辞而已,也就不应该对其加以苛责。①刘克庄文名久盛,诗词精神继承陆游、辛弃疾传统,伤时念乱。批判现实,笔力雄健,风格豪迈。尤以诗歌影响为大,与陆游、杨万里并称“渡江三大家”。张谦宜《线斋诗谈》指出“刘克庄诗,乃南渡之翘首,读之忘倦。”其作品多忧时忧世之作,《戊辰即事》《苦寒行》《军中乐》《国殇行》《北来人》《梦丰宅之》《贺新郎》《满江红》等,感情慷慨悲壮,笔锋沉雄犀利,最为精彩,其诗词亦不乏现实意义。刘克庄在南宋辛派词人中,与刘过,刘辰翁齐名,号称“三刘”。其诗论的内容是十分全面深刻,对历代文学的总结和批评,对当代文坛的批评和指导,以及对诗歌风格的全面总结。②刘克庄是文学全才,其《杂咏二百首》即充分地展示了刘克庄的史学才能,《观社行》五首体现着其七古长篇的创作能力,《梅花百咏》《观物十咏》及和诗二十首,《禽言九首》等则体现着他的咏物本领。③近代范文澜在《中国通史》评价刘克庄在词上继承辛派词人豪放风格,是南宋后期能独树一帜的重要词人。称其是“开辟门庭,前无古人”。胡适先生《白话文学史》评价刘克庄“有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

二、刘克庄对莆仙文化的贡献

南宋文学家地域观念强,倾向于归老故园。考刘克庄履历,八十三年的生涯中,有近五十年时间里居莆田,其为官思想、文学创作含有丰富的莆仙文化内涵。莆田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壶山兰水,良好的自然景观及莆仙自古习儒成风、人文蔚起,俊杰辈出、人物荟萃,良好的人文环境、地域文化,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对刘克庄影响甚大,塑造出刘克庄游历时期、为宦时期、立朝时期不同的文学风貌。④莆仙“文献特盛”,诗书礼乐为八闽之甲。莆仙名山名水、传统纯朴的民风民俗及宗教信仰对其文学创作产生积极影响,其诗词中仍有莆仙方言成分,时称“莆体”。宋代莆仙人重视教育,名儒名家多,优良的学风教风、丰富的士人藏书、重视修志的文化传统、士族世家的家学渊源铸就了莆仙知识分子传统的人文性格。①莆仙方言文化、民间信仰、戏曲文化、山水文化等也对刘克庄文学创作的影响。刘克庄对莆仙文化的贡献表现在其为官经历和文学作品对后代的影响。刘克庄作品知识含量高,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其中还涉及典故历史、掌故杂谈、典章制度,是研究莆仙历史文化的重要题材。

(一)对记载妈祖等民间信仰文化的贡献

1,妈祖信仰

宋代有关妈祖诗词等资料极少,不足20首,其中有刘克庄《白湖庙二十韵》《即事十首》《谒圣妃庙》《风亭新建妃庙记》《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等提及湄洲海神妈祖,资料极其珍贵。②如《白湖庙》中描写妈祖的经典诗句:“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独于民锡福,能使岁有秋”,指出妈祖信仰发源于兴化军城东南海中的湄洲屿。《白湖庙》中“今仰白湖香火,几半天下”,指近郊的白湖顺济庙,已是南宋时期莆仙地区香火最鼎盛的分香庙宇之一。根据这些记述,看出莆田地区的妈祖信仰影响已经非常广泛,其中尤以白湖顺济庙等甚为著名。对妈祖祭祀的状况,《白湖庙》诗:“封爵遂綦贵,青圭蔽朱旒。轮奂拟宫省,盥荐皆公侯。”大意是:妈祖由于有朝廷的褒封,其身份和地位已甚为尊贵;妈祖的神像,是头戴冕旒,手执玉圭;妈祖宫庙的房屋建筑高大宽阔,而参与妈祖祭祀的不仅有平民百姓而且还有众多的“公侯”包括官方的人。从这些记述中可见当时对妈祖的祭祀已有相当的规模和档次。《谒圣妃庙》曰:“某持节至广,广人事妃,无异于莆,盖妃之威灵远矣。《风亭新建妃庙记》曰:“妃庙遍于莆,凡大墟市、小聚落皆有之”“妃以一女子,与建隆真人同时奋兴,去而为神,香火布天下。”描述南宋莆田地区,妈祖香火已经分布广,妈祖宫庙多,不管是大墟市或小聚落都有妈祖庙。也指出妈祖信仰与宋太祖建立宋朝同步兴起,说明妈祖信仰实自北宋初就开始兴起了,妈祖的事迹已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影响不断扩大。“非但莆人敬事,余北游速,南使粤,兄承、楚、番禺之人祀妃尤越,而都人亦然”。《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云:“湄洲屿隔雪涛中,闻此山川仿佛同。但是至今游息地,教育,名儒名家多,优良的学风教风、丰富的士人藏书、重视修志的文化传统、士族世家的家学渊源铸就了莆仙知识分子传统的人文性格。①莆仙方言文化、民间信仰、戏曲文化、山水文化等也对刘克庄文学创作的影响。刘克庄对莆仙文化的贡献表现在其为官经历和文学作品对后代的影响。刘克庄作品知识含量高,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其中还涉及典故历史、掌故杂谈、典章制度,是研究莆仙历史文化的重要题材。

(一)对记载妈祖等民间信仰文化的贡献

1,妈祖信仰

宋代有关妈祖诗词等资料极少,不足20首,其中有刘克庄《白湖庙二十韵》《即事十首》《谒圣妃庙》《风亭新建妃庙记》《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等提及湄洲海神妈祖,资料极其珍贵。②如《白湖庙》中描写妈祖的经典诗句:“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独于民锡福,能使岁有秋”,指出妈祖信仰发源于兴化军城东南海中的湄洲屿。《白湖庙》中“今仰白湖香火,几半天下”,指近郊的白湖顺济庙,已是南宋时期莆仙地区香火最鼎盛的分香庙宇之一。根据这些记述,看出莆田地区的妈祖信仰影响已经非常广泛,其中尤以白湖顺济庙等甚为著名。对妈祖祭祀的状况,《白湖庙》诗:“封爵遂綦贵,青圭蔽朱旒。轮奂拟宫省,盥荐皆公侯。”大意是:妈祖由于有朝廷的褒封,其身份和地位已甚为尊贵;妈祖的神像,是头戴冕旒,手执玉圭;妈祖宫庙的房屋建筑高大宽阔,而参与妈祖祭祀的不仅有平民百姓而且还有众多的“公侯”包括官方的人。从这些记述中可见当时对妈祖的祭祀已有相当的规模和档次。《谒圣妃庙》曰:“某持节至广,广人事妃,无异于莆,盖妃之威灵远矣。《风亭新建妃庙记》曰:“妃庙遍于莆,凡大墟市、小聚落皆有之”“妃以一女子,与建隆真人同时奋兴,去而为神,香火布天下。”描述南宋莆田地区,妈祖香火已经分布广,妈祖宫庙多,不管是大墟市或小聚落都有妈祖庙。也指出妈祖信仰与宋太祖建立宋朝同步兴起,说明妈祖信仰实自北宋初就开始兴起了,妈祖的事迹已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影响不断扩大。“非但莆人敬事,余北游速,南使粤,兄承、楚、番禺之人祀妃尤越,而都人亦然”。《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云:“湄洲屿隔雪涛中,闻此山川仿佛同。但是至今游息地,刘克庄的一生游览过许多道观,有与道教人物交游的诗词,赠道士诗及描写道观的诗词约有70首。其中描写莆仙家乡宫观作品,这对研究莆仙道教作用大。如《馆驿题诗见方云台题壁》:“不论驿亭僧寺里,有山水处有君诗。”《协应钱夫人庙记》《协应李长者庙》《义勇普济吴侯庙记》等对研究莆仙宗教文化、道教、宫观等历史演变等提供重要素材。

(三)对地方戏曲音乐文化的贡献

1.莆仙戏

以莆仙戏演出庆祝节日、喜事,是莆仙地区独特的文化习俗。莆仙戏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现存传统剧目5000多个,8000多本,约占全国各剧种传统剧目总数的三分之一。刘克庄诗中有描写莆田戏曲形象形态,如“鸿门会”“霸王别姬”“昆仑奴献宝”“夸父逐日”“东晋西都”故事,也说明宋代时莆仙戏的繁荣景象。诗中诸如“儿女相携看市优”“抽簪脱袴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儿女不知世事艰,相呼入市看新场”“且随儿女看优棚”,其他还有“市优”“优戏”“社行”“戏场”“村乐”“新场”“优棚”等描写莆仙“杂剧”演出场所及演出情况。这些对研究莆仙戏曲及莆仙宋代民间百姓休闲生活、信俗文化等提供珍贵资料。《即事三首》其一“抽簪脱袴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足见当时莆仙戏的演出盛况。刘克庄曾看过“谬以脂粉涂”的社火表演,说明古老的莆仙戏仍以“净”为“靓装”。这些资料对了解宋代莆仙戏曲内涵提供独有的详细资料。

2.傀儡戏

莆仙宋代百戏、傀儡戏很盛行,其诗《闻祥应庙优戏甚盛》“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山中一老眠初觉,棚上渚君闲未知,游女归来寻坠再,邻翁看罢感牵丝,可怜朴散非渠罪,薄俗如今记偃师”。描写对神庙演出悬丝傀儡戏的感受。这些珍贵资料为莆仙古代傀儡戏等民俗研究提供丰富的题材,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3.民间音乐

刘克庄诗词中不乏描写莆仙民间音乐,主张以音乐的协律和风格作为词体。乡居诗记载莆仙戏曲音乐:“棚上鼓笛姑同乐”,“哇淫奇响荡众志”。《神君歌十首》(其六)中写道:“村乐殊音节,蛮讴欠雅训。”《观社行》“边头刁斗幸小休,棚上鼓笛姑同乐”。《观社行·和实之韵》诗中记载故事、人物,音乐“淫哇奇响”,动作粗犷滑稽,有歌有白。诗云“黄童白叟往来忙,负鼓盲翁正作场”,描写的正是盲人老艺人背着竹筒鼓演唱的情景。民间音乐的成熟刘克庄乡居诗中,还有渔歌、樵歌、秀麦歌、山歌、饮牛歌、村歌、拾穗歌、村田乐等丰富内容。

(四)对莆仙民俗文化的贡献

刘克庄作品中民间俗语和谚语及所描写宗教性、民俗性节日对全面了解南宋社会和南宋文化以及莆仙民间习俗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光是与华亭的方信儒诗赋应答就有三十几首,诗文中有莆田当年的风、俗、景、胜概况,皆为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节庆风俗。莆仙民俗中巫觋是中国民间信俗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社会群体之一,刘克庄作品中的不少咏叹民俗活动及巫觋。《即事十首》诗描述了民间海神崇拜的盛况:“香火万家市,烟花二月时。”《观社行》记莆仙民间社火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扮演。莆仙“扒龙船”历史悠久,刘克庄在《甲子端午》描述了城郊龙埔社端午“扒龙船”的盛况:“头标夺得群儿喜,向溪边,旁观助噪。”这与莆田独特的民俗乡约活动和海洋文化有关,形成莆仙独树一帜的龙舟文化。

(五)对莆仙书画艺术的贡献

1.书画作品收藏、题跋

莆仙古代书画文化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刘克庄艺术修养极高,对书法、绘画、音乐题画诗作品数量较多,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审美及鉴赏眼光,生动记载古代早已失传的古画情景。刘克庄题跋莆仙书画有《朱文公帖》《听蛙方氏墨迹七轴》《郑西恩家陈复斋遗墨》《蔡忠惠家观墨迹》等。

2.刘克庄书法及鉴赏才华

莆仙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山水自然景观留下历代莆仙书家名士的书法墨迹,如刘克庄、陈宓、蔡襄、方信儒、陈谠、林济深、方左钺等一批书法作品石刻、碑刻,对书法艺术传承及民间工艺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刘克庄是一名书法家,所书《林儒人墓志》碑刻楷书,结构严谨,行笔腴秀、内紧外松,落笔收笔有藏有露,线条颇有质感,既有晋人的韵致,又有魏碑的遗风,两者巧妙糅合,成为刘克庄书法艺术的突出特点。刘克庄也是书法评论家,多有书法鉴赏评论,曾云“余闻古之善书法者,由楷法而入行草,非由行草而入楷也,羲、献、虞、褚皆然”。酷爱蔡襄的书法作品,收藏不少蔡襄的书帖真迹,对其书法深刻品评。如评价《蔡忠惠家观墨迹》:“忠惠蔡公书法为本朝第一,然二王,真草《千文》《乐毅论》,皆有临本,而《千文》尤为妙绝,岂非备众体而后能成一家软!”刘克庄评价陈宓的书法“端劲秀丽”“老气森严”。刘克庄书法作品鉴定实践,逐步推导到其诗文创作观念与艺术品鉴赏标准的关系。

(六)对莆仙家乡山水文化的贡献

1.莆仙山水胜迹吟咏

莆田壶山钟灵毓秀,理学大师朱熹途经莆田,望见壶公山时,也不得不赞叹日:“莆人物之盛,皆兹山之秀所钟也。”刘克庄作品中不乏描写莆仙山水文化、文化名山。如莆仙名岳乌石山(今东岩山)、壶山、九华山、九座山等描述家乡的背景。如《九座山》《壶山一首》《与客登壶山绝顶》《与客送仲白葬回登石室》《次方武成壶山韵》《程公岩》《蒜溪》《夹漈草堂》《麦斜》《鲤湖》《蔡溪岩》等。

2.莆仙山水吟咏唱和

《同郑君瑞出濑溪即事十首》,刘克庄又不断地赋予莆仙山水文化以新的意义,如莆仙自然山水中的“乌石山”和“徐潭”象征意义的变化即反映出刘克庄心态转变的轨迹。①莆仙山水文化研究对开发莆仙旅游文化、水利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作用大。

(七)为莆仙科举文化留下许多史料

刘克庄是一名史学家,曾任秘书监、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史馆同修撰。诗词用典能力强,体现其史学才华。虽对自己非科第出身一生耿耿于怀,但也为莆仙科举文化留下许多珍贵史料。莆田状元陈文龙参加进士考试,作《送陈德刚舍试》:“不消负笈趁槐黄,解褐惟于孔庙堂。士子堵墙观矍图,公卿缙笏诵阿房。里中巨擘推吾子,阙下诸生有此郎。鹤发慈亲倚门待,锦标夺得早还乡。”而后,陈文龙廷对第一,大魁天下,八十二岁的刘克庄率全乡男女老幼为之庆贺,号称“为壶山唤回百年英灵之气”,作《咸淳龙飞大魁之归卿大夫以某兄弟有一日之长》:“射策人如射利忙,岂知世有古来妆。汉庭儒半坏科举,天下士宁论国乡。但诧高标广寒殿,谁能更读善和坊。观君毛羽真鸾凤,羞杀粗豪白面郎。”刘克庄诗词总能体现对家乡乘兴①侯体健:《刘克庄诗文中的地域印记及其精神归宿》,《文艺研究》2010年第8期。

充满自豪。作《城山三先生祠》:“由熙宁桥南行可二十里,城山在焉。望之紫翠举岩,欲与壶公差肩。其下平畴沃野,清泉茂树,环而家者千数。百年之旧族,当世之显人,不在东家在西邻也。其父兄隆儒而严于教,其子弟者力学而攻于文。立声明,取科级,榜不绝书。有贵为柱史者,魁多士者,人徒见其人物之极盛....”。这些史料,体现莆仙科举文化昌盛。

(八)与莆仙文人交游,为莆仙许多历史人物树碑立传

1.与莆仙文人交游

莆仙地域有文人交游的文化传统,有浓厚的尊师重教思想传统。刘克庄与莆仙文人群体交游主要有挚友亲人、江湖之士、学子晚辈、各级官僚和游士僧道,推动莆仙文化的辉煌繁荣。其成长、为学、为官方面都与交游有关,最终造就成为具有渊博学识的一代文坛宗师,所交之人多是才华横溢、性情豪迈之人,与南宋各学术学派、学者交游频繁,如真德秀、叶适、陈韡、曾极、罗必元、吕祖谦、郑清之等有深入的学术交往。叶适是刘克庄文学才能的发现者,真德秀文学上的奖掖与推崇,使刘克庄得以展现其文才。①刘克庄与莆仙王迈、方大琮、方蒙仲、李丑父等交游频繁,他们彼此唱和、赠诗表意、谈论作文、互送诗文祝贺、游山玩水、宴饮品茗、互赠礼物、互诉衷肠、为书法作品及友人书斋题诗以及为文集作序、题、跋,这些对研究莆仙名人交际及其传统文化提供重要资料。

2.为莆仙许多历史人物树碑立传

《后村大全集》中有行状7篇、神道碑14篇、墓志铭156篇、祭文94篇。其中不少是为莆仙历史人物树碑立传,为研究莆仙交游文化、历史人物研究提供重要材料。刘克庄所写碑志影响很大,求铭者甚众,“达官显人欲铭先世勋德,必托公文以传”②。作品中有大量莆仙名人墓志铭如《赵仲白》《方武成》《方子默》《方世京》《丁元有》《方子约》《铁菴方阁学》《审渊弟》《臞轩王少君》《方潜仲》《李艮翁礼部墓志铭》《方揭阳》《古田弟》《工部弟》《惠州弟》《顾监丞》《方采伯》《林韶州》《方岩仲》《方景楫》《方清卿》《薛潮州》《宋经略》《六二弟》《宋通判》《方教授》《林户录》《方稳君》《方秘书蒙仲》等等。也与在莆履职的官员多有诗词唱和、书信往来。如《莆田仙游两宰》《兴化张宰》《陈司理仙游黄尉》《莆田翁县尉》《兴化周簿》《仙游林尉》《仙游邓宰》《莆田谢宰》。

为莆田奇才方信孺作《宝谟寺丞诗境方公信孺行状》等。研究莆仙名人行状、神道碑、墓志铭、祭文对莆仙古代名人研究、莆仙名人在政治、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提供系统全面的资料。

三、刘克庄研究对传承莆仙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刘克庄文化品格、价值取向、思想意识是宋代士大夫颇具典型性的代表,也是宋代莆田学术思想、人文精神的典型代表,其丰富曲折的社会实践,深邃的思想和理论,对宋代莆仙社会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作为文坛领袖,研究刘克庄对传承莆仙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

(一)弘扬莆仙士人的爱国主义传统精神

宋代兴化军自古有浓厚爱国主义传统,这也影响刘克庄爱国爱民价值观的形成。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评论说,刘克庄“有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因性格耿直,不畏权贵,在任职间平反冤狱,弹劾贪官,而屡遭人上书弹劾,导致多次落职。其治学、修身、忧国忧民,兼善天下等文化品格表现最为突出。刘克庄《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满江红·夜雨凉甚》等作品体现了诗人立志收复中原的气节与爱国的思想。莆仙是“御史之乡”,宋代出现如刘政、陈俊卿、龚茂良、林冲之、方信儒等爱国义士及后来抗元名士陈文龙、陈瓒等。刘克庄文学作品中一直贯穿于莆仙人民在与历史抗争中体现的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品质。

(二)做好刘克庄文化品牌建设

刘克庄是一个历史人物,是莆田的一张名片。挖掘其文学作品丰富内涵及涵盖范围广泛的文化史料,是建设莆仙文化的一件大事。做好刘克庄文化品牌建设,将刘克庄文化产品及诗词推广出去,共建一个围绕刘克庄文化灵魂的生态文化圈。挖掘研究刘克庄文学思想及文学作品的内容,对丰富优秀文化产品,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升莆仙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