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李在研究

李在艺术简介

李在(1400-1487年),字以政,号龙波居士,族谱讳称春谷。李在于明建文二年(即洪武33年,1400年)农历三月初九诞生在福建莆田江口郑坂村(今蒲江村)。李在12岁之前在家乡江口韶音书院学习诗文、绘画,12岁后寄居莆田城关祖家金桥巷生活,并到莆田梅峰书院继续研读《诗》《书》《礼》《易》《春秋》等经典。青年时登仕途,官广东高要县尉,后迁云南(新编《莆田县志》载:李在官云南知县),仕云南,“行取”入都。李在常进云南沐府与画家石锐同为沐家效劳。宣德中被宣宗朱瞻基“钦取”入京,值仁智殿待诏,进画院后画作钤“金门画史之章”。李在1487年9月病逝北京,遗骸由跟随其在北京生活的长子君洋(号启东)迁回莆田江口郑坂村大宅里安葬。

李在人生三部曲

一、李在学习期(莆田)

李在(1400—1487年),字以政,族谱中讳称春谷,号龙波居士。

李在12岁之前在莆田江口家乡韶音书院研习诗文、绘画,12岁后,李在寄居莆田城内祖家金桥巷生活,并到梅峰书院继续研读。李在后登仕途,官广东高阳县尉、高要县尉,后迁云南(新编《莆田县志》载:李在、字以政,官云南知县),常进沐府与画家石锐同为沐家效力,时沐晟镇守云南。宣德间被皇帝“钦取”入京,值宫廷画院仁智殿待诏,至1487年秋病逝北京。

二、李在仕途期(广东、云南)

李在青年时期,先赴广东高阳当县尉(见族谱第14页),广东肇庆高要县尉(见李在墓碑“高要尉春谷”,县尉在唐时已有,尉以捕盗为职,官职次七品)。仕云南,行取入都。

三、李在宫廷绘画期(北京)

李在宣德年间被钦取入京,任宫廷画家值仁智殿待诏。李在历经宣德、正统、景泰、天顺直至明成化五个皇帝,成化末年(1487年)病逝于京。

李在小时候读书的韶音书院,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为郑氏宗族所建,开地方教育之先河,位于莆田江口草堂山麓。唐翁承瓒(859—932年)、明代李在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皆曾在此求学。

朱熹(1130—1200年),1153年6月到兴化拜访莆田硕儒陈俊卿、林光朝、方翥,为朱熹象数派《易》学开了先声。其后又多次来莆,并慕名游历到韶音书院,在此讲学、课徒,书院也改称为韶音草堂,所在地草堂山由此得名。韶音草堂历史上几经兴废,后来佛家弟子住锡,故改今名双林寺。

李氏宗祠位于草堂山麓郑坂村(今莆江村)内,与李在故居一墙之隔。宗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乾隆重建,民国壬申(1932年)秋因台风暴雨,宗祠后墙倾倒并再次维修,村民吓发搬只楼梯,李友光爬到天楼门,从中取出一个木箱,发现房契、乡志、洪潮通书、《郑坂李氏族谱》等,李文耀当时七岁,取走通书及族谱【系康熙辛丑(即1721年)修订,见第14-15页】,还有一本画有人物图谱(约三十多幅,应为李在绘画或所用图册,被吓发儿子北高毜取去折纸为 “飞机”把玩)。李氏宗祠内墙壁上挂有自明代起启用至今的15字“表德名”,右柱上为辈份名,第一字“谷”(族谱记载李在讳称 “春谷”),左柱上为读书名,第一字 “政”(李在读书名,字 “以政”)。开头各取李在 “讳”和 “字”中的第一字相对称,故郑坂李氏族谱中的春谷即闻名于世的中国明代宫廷大画家李在,世代相传,真实可靠。

李在生卒年考索

中国宫廷画院的繁荣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十分独特又十分辉煌的艺术现象。处在中世纪黑暗的欧洲人正忙着 “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大宋王朝出现了一个精于书画但治国昏庸的皇帝赵佶。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宫廷画院一派繁荣,英才辈出。元代画坛沉寂了近百年。到了明代画院又恢复生机,涌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

在明代宫廷画家群中,李在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巨擘。崇祯四年(1631年)出版的《画史会要》中写道:“李在,字以政,莆田人,迁云南。宣德中钦取来京入画院,山水宗李唐、郭熙,又云宗夏珪、马远。其人物八面生动。评者云‘自戴文进以下,一人而已。’有《夏禹开山治水图》传世。”当时的兴化知府岳正曾题诗曰:“草草如荒意不荒,云根老树带疏篁。摩娑二十年前墨,还有谁如李在狂? ”。

他对福建绘画史也影响巨大,《闽画史稿》作者梁桂元先生评论云:“其人物笔致苍古,八面生动,开‘闽派’之先。”然而,如此重要的一个画家生卒时间却多年悬而未决。俞剑华的《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写道:“出生年不详,去世1431年”。1988年出版的《莆田历代书画选集》只能更为笼统地写成“十五世纪”。俞氏的说法明显有误,因为李在于宣德年间入京为画院待诏,值仁智殿,与戴文进、谢廷循、石锐、周文靖等共事。

故作为李在的同乡,笔者感到更有责任来澄清这一事实。通过挚友陈祯辉,我们结识了李在第12代的裔孙李文耀先生。他带笔者去观看李氏祠堂、李在墓园,并提供族谱。李文耀据李氏祠堂中原李在神位牌文字及《李氏族谱》记载,书写提供下列材料:

李在生于明建文2年(即洪武33年,公元李在十二世裔孙李文耀90岁所书1400年)农历三月初九,字以政,号龙波居士,族谱中称春谷公。卒年时间是1487年,享年88岁。其遗骸后由长子君洋(号启东)从北京带回故居莆田江口镇郑坂村,安葬于大垞里。

1958年,李在墓被破坏,在迁墓的过程中,李在的墓碑被运石的村民视为普通石头作为公厕的踏脚石。后被有文史知识的李文耀发现,搬到旧屋,放在堆杂物的破屋内。但他不是很重视,从未向他人提及。2013年4月26日,宗建特请文耀带领到江口草堂山李在墓地探幽寻踪,问及为何有墓无碑之事,文耀才忆起那块废石。几经周折才找到,后经仔细辨认,方知正是李在和其子启东的墓碑。内容是:“高要尉春谷偕子启东李公墓,万历己亥冬孙男光肇华泣血立”(明代画家李在墓碑发现记见俞宗建2013年5月16日文登《湄洲日报》)李在曾任广东高阳要尉,故称高要尉。

另“李氏祠堂”左右墙柱上有自李在开始的家族排行顺序的“表德”,左为读书名,右为辈分名:

左:政(李在字以 “政”)士佳章起,哲启兆贞祥,必有可观荣,继作振家邦;

右:谷(李在族谱中讳春“谷”)君万应元,圣贤宗孔孟,忠孝绍伊周,统承先祖德。李在去世至今已有526年,之所以传到李文耀才12代,原因有二:一是李在原配卓氏未育,续娶黄氏,60岁时才生长子启东;二是李在第6代孙瑞贤64岁时才得子。李文耀年近九旬,与他同龄的另一支李在的后裔已传到16代。

至于李在的出生地在莆田毫无争议。具体地点却有分歧。墓碑的发现已确认在郑坂村。

宗建从族谱中详细列出自李渊的第二十个太子李元祥到李在33代以及自李在到李文耀12代的名单,发表在《莆田侨乡时报》上,说明传承有绪,证据确凿。

2013年4月底,笔者特邀梁桂元先生抵李氏故居验证这一重大发现。5月8日同莆田市文博办连主任,莆田市博物馆游馆长等三人抵郑坂村,取得了共识。我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陈传席教授从俞宗建所著的《闽中画派》中获悉此悬案已经解决,十分振奋,称此乃“学林之盛事”。福建省美协主席翁振新说:“这是一个突破性的发现,可喜可贺。”

时光的流逝往往使历史人物逐渐被淡化,而李在身名后却更辉煌。

鲁迅在《小说旧闻钞》(鲁迅校录)中谈及《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对李在的画技赞叹不已,写了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开头四句是:李在惟闻画山水,不谓兼能貌神鬼。

笔端变幻真骇人,意态如生状奇诡。

1982年4月明代淮安名士王镇墓出土的随葬品中有二件李在的作品,一件是《米氏云山图》。纵28.2公分,横116.2公分,用米点画风以积墨法表现丛树与云山,用笔大胆老到,墨韵浓淡相宜,意境深远。另一件是《萱花图》。纵28.2公分,横51.2公分。以粗笔写叶,细笔点花,把萱花盛开之美姿和花蕾含苞欲放之生机刻划得十分生动精到。图左上方还题一诗:“帘卷薰风夏日长,花含鵠嘴近高堂。筵前介寿双亲乐,颜色辉辉映彩裳”。画史上均记载李在以山水见长,兼擅人物,从未提及花鸟。此作出土弥补了画史阙佚,原来他是个山水、人物、花鸟俱佳的多面手画家,因此专家学者称此图实为 “贵中之贵,珍中之珍”。

画僧雪舟(1420—1506年,俗姓小田,名等扬,法号雪舟)乃日本的汉画。山水画之集大成者,在日本被尊为 “画圣”。1956年在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被推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1467年随遣明使天舆清启来华,先到宁波天童寺,翌年到北京,曾拜李在为师。他在一幅破墨山水上题曰:“余曾入大宋国,北涉大江..于兹长有声、李在二人得时名,相随传设色之旨兼破墨之法。”2002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与每日新闻社联合举办“日本画家雪舟逝世500周年艺术展览”时,向中国政府申请提供李在的作品参展。中国政府提供了四件作品:上海博物馆藏的《琴高乘鲤图》、辽宁博物馆藏的《临清流而赋诗图》以及上述的《米氏云山图》和《萱花图》。人们在参观日本画圣作品的同时,又可欣赏到其恩师山水,人物和花鸟之佳作。李在若在泉下有知当含笑矣!

李在身后之殊荣以及在中日艺术交流史上的独特贡献在历代画家中恐无人能及。

李在世系及出生地考辨

明代宫廷著名画家李在(1400—1487年),其生卒年考略内容已在笔者2012年11月出版的《闽中画派》专著中阐述,但李在的出生地还常有出错,网络媒体莫衷一是,令专家学者困惑。

著名画家、诗人陈鹤先生是莆田涵江人,1982年陈鹤为方纪龙爱子方鸿赋诗一首《贺方鸿获奖》,其中有 “锦江(江口)昔日传李在”。

据莆田江口郑坂有关记载李在的族谱《李氏世系通考》:李在为族谱中第33世。第1世:元祥;第2世:皎;第3世:藂;第4世:万康;第5世:楚珪;第6世:尚灵;第7世:晋延;第8世:保;第9世:撮;第10世:岑;第11世:杭;第12世:伯休;第13世:格;第14世:伯玉(子二,长子:安上,次子:慧);第15世:慧;第16世:明(子四:洄、泮、馨、谠)。据笔者查对《白塘李氏族谱》,李氏至16世“明”共有四子:洄、泮、馨、谠。与江口《李在世系通考》完全一样。

据《白塘李氏族谱》考知:

白塘李氏族谱(此“在”为元祥二十三世孙)白塘李氏17世:洄,为明长子。

18世:节。

19世:晖。

20世:大用。

21世:崸。宋庆元五年己未(1199年)特奏名进士(注:1279年为宋末年,元代为1280—1368年,即使崸于1199年20岁时获进士)薄寿五十五(那么崸寿终55岁那年是1234年),,子二:运飞,连飞(注:见下图连飞为宋乡贡进士),遂飞。

22世:遂飞一名宗杜,子一,在。

23世:在,就暂算崸1234年生三子遂飞,遂飞才1岁,距明朝有134年,遂飞不可能生出明代的李在,而且其二哥连飞族谱中也显示为宋乡贡进士,故涵江有《白塘李氏族谱》此位善画的在,并非是中国画史上所讲的明代宫廷著名画家李在,其是宋代的李在,同名巧合而已。

而查《李氏世系通考》可知江口李在,世系及出生地:

第16世:明。

第17世:泮。

第18世:富(富有三子:长子:廷辉,次子:廷耀,三子:廷璘)。

第19世:廷璘(廷璘有子三:子:肃)。

20世:肃。

21世:泰。

22世:畲孙。

23世:君举。

24世:佛生。

29世:渡。

30世:塘来(子二:长子子善,次子子良)。

31世:子良。

32世:珠。子良和其儿子珠原居待宾里,靠近山麓,老虎经常出没,故珠公搬迁至郑坂村,为郑坂村始祖,过一年而生李在于此处,故起名李在。李在登仕后,房屋建为七间厝府第(即李在故居),可惜于1993年村改时,被视为危房拆迁改建,只剩旁边小厅的一间明代建筑(见第17页左下图),门楣上还存留四个字“爰居爰处”。李氏宗祠内供有李在神主牌,牌背面盒中记有李在生卒年,字以政,讳春谷公、号龙波居士(见第17页右下图),旧神主牌“文化大革命”被毁。珠有子三:渭谷、春谷、居谷。次子春谷名在,字以政(字以政为读书名,李在系出生时所起用的名,俗称小孩名。故李氏宗祠内右边辈分第一字是族谱中李在讳春谷的“谷”开头。左边读书名取用李在,字以政中的“政”字开头)。33世:在,在公子二:长子君洋号启东居士,次子君知号怀东。李在1487年病逝北京,享年88岁。故明代宫廷著名画家李在为江口郑坂村人,李在为李元祥33世裔孙。

注:李氏后人据《白塘李氏族谱》制表发布网上的第22代遂飞所生善画的“在”,与江口郑坂村明代宫廷著名画家李在(1400—1487年),相差近200年,隔10代,是宋代与明代两个不同朝代。此涵江白塘“李在”还是属宋时期。还有新编《莆田县志》曰李在为江口李厝村人,均有差错,希各位能鉴正。

原载:2013年5月9日《莆田侨乡时报》

江口郑坂李氏宗祠春谷公李在及李氏列宗

李在故居(局部)

江口郑坂李氏宗祠李在神主牌

李在存世作品汇编

(共计 43幅:其中序号 28十三轴为十三幅)

1.《琴高乘鲤图》上海博物馆藏。

2.《阔渚晴峰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渚畔晴岚图》台北 “故宫博物院 ”藏。

4.《山庄高逸图》台北 “故宫博物院 ”藏。 《圯上授书图》台北 “故宫博物院 ”藏。

6.《溪山云阁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藏。

7.《米氏云山图》江苏淮安楚州博物馆藏。

8.《花图》江苏淮安楚州博物馆藏。

9.《临清流而赋诗图》辽宁博物馆藏。 《抚松盘桓图》辽宁博物馆藏。

11..《云无心以出岫》辽宁博物馆藏。

12.《山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3.《拟郭熙笔意写山水图》 39cm×83. 3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

14.《山水图》 83. 2cm×138. 8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 《山水图》 84. 2cm×140. 3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

16..《山水图》 59. 6cm×121. 1cm日本小川广已藏。

17.《山水图》

60. 1cm×120cm日本小川广已藏。

18.《雪景图》尺寸不详日本小川广已藏。

19.《山水图》 60cm×120cm日本小川广已藏。 《夏禹开山治水图》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二郎搜山图》吴承恩记载吴礼泉家藏。

22.《仙人飞升图》清代珂罗版印制。

23.《村居图》明岳正题诗莆田诗人苏之琨家藏。

24.《春居图》明代广东右布政使方良节家藏。 25.《水墨山水戏笔》张丑《清和书画舫》卷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6《山水十三轴》汪砢玉《珊瑚网》卷四十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7.《水墨戏笔》《御定佩文齐书画谱》卷九十八。

28.《山水十三轴》《水墨戏笔》《式古堂书画汇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9.《松下对弈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水墨山水图》式古斋名画汇编。

31.《山水图》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李在研究资料汇编

文/俞宗建整理

1.莆田人宋·郑樵《通志·氏族略》第四/明汪刻本。《孔子家语》:仲尼弟子琴氏,名牢,字子开。《列仙传》:琴高,赵人,得水仙,尝于汉上乘亦鲤,望出天水。宋·方杓《泊宅编》一卷七/明秦汝立翻宋本。《唐律》:“禁食鲤违者杖六十。岂非‘鲤’‘李’同音,彼自以为裔出老君,不敢斥言之,至号鲤为‘赤鯶公’,不足怪也。旧说鲤过禹门则为龙,仙人琴高、子英皆乘以飞腾,古人亦戒食之,非以其变化故耶”。

2.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九·诗文类/清刻本,“琴高骑赤鲤,随水到龙门”。明代院画李在《琴高乘鲤图》,设色简淡,格调爽朗明快,融郭熙细润与马远刚健。款“李在”、钤“金门画史之章”,朱文方印。3.李在画《村居图》,明兴化知府岳正(1420—1474年)为叶与中家藏李在《村居图》作题画诗,诗内容收入岳正著作《类博稿》中。

3.李在画作与岳正题画诗明末清初时传到莆田诗人苏之琨家中珍藏,苏之琨在其《明诗话》初编卷二·盛明之岳蒙泉条中载:予家藏有李在画村庄一幅,因乱失之,李在裔孙李文耀(时年90高龄)拜谒李在墓园至今惘然。上有岳公题诗一首云:“草草如荒意不荒,云根老树带疏篁。摩挲二十年前墨,还有谁如李在狂?”在,莆人也。见2012年5月福建人民出版社《明诗话》,32—33页。

4.明苗增《续编图绘宝鉴》中说:“李在,字以政,莆田人,迁云南,行取(明制,地方官知县、推官,科目出身三年考满者,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和考选,由吏部、都察院协同注拟授职,称为行取。科目出身是吏部为使一些有才华的人,尤其学有专长的人早日脱颖而出所设立的一项打破选格限制的考试制度。)来京。山水细润者宗郭熙,豪放者宗夏圭、马远。其人物,评者谓八面生动,故四方重之。”明代正德十四年(1519年),苗增翻刻元代夏文颜所著的(图绘宝鉴)时,请人撰《续编》一卷,合原著五卷刻六卷。《四库全书提要》称为中国古代 “画史中之最详赡者”。《续编》卷端题署为 “玉泉韩昂孟口续篡”。

韩昂,号玉泉,山东济宁州人,原籍云南,明成化七年(1471年)举人,十四年进士,仕至钦天监副,完成《续编》时已年逾花甲。

5.清 ·徐沁《明画录》卷二 /读画斋丛书本。

李在,字以政,莆田人,迁云南,宣德间被征。精工山水,细润者宗郭熙,豪放者宗夏马。人物气韵生动,名倾一时。商喜字惟吉,工山水,兼写人物,笔致超逸,尤善画虎。宣德中征入画院,授锦衣卫指挥。孙祚字天爵亦传家法。周文靖,莆田人,山水堪配谢环。

6.清 ·徐沁《明画录》卷二 /读画斋丛书。

陈玑字天器,海盐人。山水一派,初授业景初,后游钱塘,见戴进笔法,湛思入悟,自变成家。兼能写照。林广,江都人。山水人物,宗李在,笔力潇洒多生趣。

7.《圯上授书》为《史记》卷五十五之二十五篇《留侯世家》。

8.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山庄高逸图》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阔渚晴峰图》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内府朱洛抄本,错定为 “郭熙”,后来人们在画面上见有 “李在图章”印痕,重新更正为李在作品。

9.嘉庆(1760—1820年)皇帝于十九年甲戌(1814年)为李在《圯上授书》御题。

10.戴纶,高密人。永乐中,自昌邑训导擢礼科给事中,与编修林长懋俱侍皇太孙说书。历中允、谕德。仁宗即位,太孙为太子,迁洗马,仍侍讲读。始成祖命太孙习武事,太孙亦雅好之,时出骑射。纶与长懋以太孙春秋方富,不宜荒学问而事游畋,时时进谏。纶又具疏为帝言之。他日,太孙侍,帝问:“宫臣相得者谁也?”太孙以纶对。因出纶秦付之,太孙由此怨纶。

长懋者,莆田人。以乡荐历青州教授,擢编修。仁宗初,进中允。为人刚严,累进直言,与纶善。

宣宗即位,加恩宫僚,擢纶兵部侍郎。顷这,复以谏猎忤旨,命参赞交阯军务。而长懋自南京来,后至,亦出为郁林知州。无何,坐怨望,并逮至京,下锦衣卫狱。帝临鞫之,纶抗辩,触帝怒,立箠死,籍其家。诸父河南知府贤、太仆寺卿希文皆被系。而长懋在狱十年,英宗立,乃得释。复其宫,还守郁林,有惠政。其卒也,州人立庙祀之。

注:详见明史(四)卷一四六至二一〇,[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99年12月。

11.新编《莆田县志》载:李在,字以政,官云南知县。中华书籍出版社,1994年10月。

12.杨仁恺《淮安明王镇墓出土古书画考》1986年4月,文章收录《中国书画研究》。见第137页李在条内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3月版。

13.《浅谈淮安明王镇墓出土的李在的两幅画》文章收录《大众文艺》2011年第1期,作者吴云峰。

李在少年时期学习的韶音书院(现为双林寺)

李在与梅峰书院

宋徽宗御题 “梅林佛国 ”(图中四个字系当代书家所作)

宋徽宗御赐匾 “梅林佛国”

梅峰书院坐落于梅峰寺内,位于莆田市区胜利路中段。梅峰,古代又称梅子冈,因此山遍植梅树而得名。隋唐时,梅峰仅有座观音亭。梅峰寺所在地物产原为涵江白塘李泮所有,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李泮因中年喜得贵子(李富),便舍出梅峰百亩之地将亭扩建为寺,以谢神庇佑,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宋徽宗御书赐匾“梅林佛国”。翌年,又赐额“崇宁禅寺”。宋政和元年(1111年),敕改为“天宁万寿寺”,即后来的梅峰光孝寺,也称梅峰寺。1983年梅峰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李泮在梅峰寺西边筑 “卧云轩”作为居所,又在寺院后面修了讲经书院,供附近士子学习。

李泮长子李富,自幼居在卧云轩,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聪慧敏智,用心研习古籍经典。书院还经常邀请到如刑部员外郎徐确等一批莆田显达名贤前来讲授书经和为文之道。李富因聪慧又虚心好学,故颇受徐确等老师的喜爱和栽培,青年时很快成为书院的讲师。

李富是一位理学家,在书院边讲学,边著书立说,著有《春秋集注》《澹轩集》等。状元黄公度曾写《梅峰书院碑记》一文,称赞他为 “一代元良,百世师表”。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南侵,宋高宗下诏讨伐。李富积极响应,广散家财,亲自征招三千兴化义兵北上抗金,归韩世忠领导,因战功卓著被封为殿前统制司干办公事官,简称“制干”。故莆田人世称这位抗金英雄为“李制干”。李富三个儿子廷辉、廷耀、廷麟皆随军出征,后均受封官职。李富因不满秦桧卖国,愤而辞官回乡。

李富回乡后开始全身心投入家乡的慈善事业,他捐家财在县内修海堤,又捐建大小桥梁三十四座。同时,李富亦捐巨款修建兴化郡学,他重归卧云轩,重整梅峰书院,聚众讲学。李富体恤士子,贫家子弟学习书本及食宿全部免费,培养出黄公度(状元)、刘孔修、龚遂良、黄庚、林观等一批名士。

李在系李富(1085—1162年)三子廷麟后裔,是李富第15世裔孙。李在12岁时,自江口郑坂韶音书院转到莆田,寄住在莆田城关金桥巷李家所置房屋,到先祖李富创办的梅峰书院学习。

李在则是李泮、李富父子创办梅峰书院的受益者,也是梅峰书院创办二百多年后培养出来的一位中国杰出的大画家,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人。李富乐善好施,热心于公益事业,莆田人世世代代认为“乐善之士”必推李富第一人。其母寿九十八终,后人认为是李富多做善事福报也。

明成化年间,兴化府太守岳正(1420—1474年)在府域特建五贤祠,崇祀兴化历代名贤,将李富奉祀祠内,其创办梅峰书院业绩亦名垂青史。

另,笔者考证族谱过程中,除考证出明宫廷画家李在是李元祥第33世孙(是元祥18世孙李富的第15代裔孙),还考证出亚洲首富李嘉诚是李元祥第46世孙(是元祥18世孙李富的第27代裔孙)。

《山庄高逸图》赏析

这幅画中部有一座乡村小酒店,可清晰地看到有客人骑马路过,马在低头吃草,老板娘在厨房忙活,老板在大厅招待客人,店小二在靠右那个房间备料。店后面有座塔耸立,塔的右下方有座大型庙宇楼阁,通往庙宇的小路上有二位行人一前一后蹒跚不前。店左前方有个土台阶可直通凉亭,凉亭附近山间瀑布层帘挂珠,可谓世外桃源,人间胜境。

画面右下边屋内有位雅士坐在门口抚琴,其身后有书法屏风,仆人侧立在旁侍候,最左边屋内有位文人在看书,篱笆围墙门口一书童、一条小狗刚要进门,似去报告主人有客人来访,因为图的右下角有一个引领者正转过身,向后面的老者比划着,好像在说某某人就住这里。

在酒店和民居中间的路上连接一座木桥,只见一位老者骑在驴子上面悠然自得、缓缓而动,书童挑着行囊跟随其后慢行。桥下面的河里有一只渔舟,渔夫正撒网捕鱼。山庄高逸图将行旅、客舍及田园村居生活融入一幅画,构图采用三个层次布局经营,山头主峰主轴,布满浓密的苔点,用云头皴来描绘山石的质理层层叠叠,恰到好处。树木与树叶用 “蟹爪枝”来表现老树槎枒,效果特别。

整幅山水画中共有十八位人物形象,是一幅被评为中国古代经典的国画精品。该作现藏台北 “故宫博物院”。

画上款署 “李在”的原款被人挖掉,添上郭熙的伪款。故清代《石渠宝笈》将其错列为郭熙的作品,后在画作上发现有李在的印章痕迹,经专家重新鉴定后更正为李在作品。

《渚畔晴岚图》赏析

李在博学嗜古,精通易学。李在妙写山水图在画面中上部画只爬山老虎(第26页)。画面山头中景衔接右侧庙宇殿堂。左侧画有楼阁庭院,只见屋前一农妇小心呵护小孩学习走路,小狗躺在地上悠闲自在。画中右下角处画好多老树槎枒,树下一水榭,从窗户可见屋内墙上挂有字画,此景此境,构成一幅中国式的田园神话图卷。整幅作品主要取法郭熙,兼带马、夏笔意,但李在显略温和、柔静。李在山水画从此图布局、设色、笔墨诸方面皆有自己的开创样式,富有新意,独具家法。本幅与右图题目因之前记载混淆不清,为今后便于分清记忆,故笔者分别为之起名,即在题目后面各加括号(虎身、狮身)以便区别。《阔渚晴峰图》中上部是画只猛狮,朝左前方嘶吼,形象逼真。

李在名画暗藏玄机画中有画

前不久,两位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梵·高(1853—1890年)和毕加索(1881—1973年)受到世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推崇,皆因这二位大师的名画被发现 “画中有画 ”。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2014年6月18日,美国一家艺术博物馆第一次向外界透露,他们使用红外线成像技术扫描一幅毕加索早期作品《蓝色房间》时,惊喜发现图像之下还有一幅系着领结的男子肖像画。

《蓝色房间》完成于1901年。

无独有偶,2007年8月3日,荷兰阿姆斯特丹梵 ·高美术馆表示,艺术历史学家通过 X光透视发现梵 ·高作品《峡谷》 “下面”隐藏着他的另一幅名画《野生植物》的真迹。该作完成于1889年,梵 ·高在完成这件作品4个月后,又在同一张画布上完成了《峡谷》的创作。《峡谷》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以上二位世界级的绘画大师均有超常的绘画智慧和掌握高超的绘画技能,抑或是不经意而为,总之,名作下面暗藏玄机,画中有画。

其实,这种名作隐藏“画中画”技能,笔者细究探索,发现中国明代宫廷大画家李在早已娴熟掌握,熟谙于心。其在二幅山水图《渚畔晴岚图》和《阔渚晴峰图》中分别隐植“爬山老虎”和“猛狮上山”等动物图像(见第26页)。

李在学画越过元代,直追北宋山水宗师郭熙和南宋马、夏等名家。李在博取南、北两宋之精华,自成一家。本书也选录以上几位李在 “老师”的名作数幅,供学习研究之便。

郭熙作品《早春图》中上部绘两只动物头部,略显具象,李在绘《山庄高逸图》时大胆模拟,并强化两只动物头部特征。郭熙绘《树色平远图》时,把树干、树枝绘成典型的郭氏之“蟹爪树”,故李在借鉴郭熙画学创意之举,并独自创新,在宫廷任职期间,用同一尺寸绢本设色,在同一时期经意所作两幅山水画《渚畔晴岚图》和《阔渚晴峰图》,画中有画。

李在名作暗藏玄机,画中有画。似中国修辞手法的隐喻;而梵·高和毕加索所作名作,画中有画似暗喻。但中国画开派宗师李在掌握这种技能比海外两位油画大师要早整南宋马远《踏歌图》(局部)整四百多年,足见李在的绘画智慧和才能。

“浙派”创始人戴进在中国绘画史声名显赫,李在与戴进同为“浙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且是开“闽派”和“闽中画派”之先的开派宗师,但中国绘画史专家学者目前对李在的研究明显不足、或谓重视不够。盼中国绘画史专家、学者能深入探索和研究,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琴高乘鲤图》赏析

李在《琴高乘鲤图》在人物构图、技法等皆能依韵马远《踏歌图》笔意,而设色、格调系李在自家意思,整幅场景气势磅礴,《琴高乘鲤图》实为明代人物画中的上乘之作。

马远《踏歌图》(左下图)的近景部分,绘石桥溪水、翠竹垂柳,几个农民正醉酒踏歌而行。作品在表现人物方面技法简洁,衣纹采用十八描之钉头鼠尾描,刚健有力,脸部五官等细部则用点画表达,表情生动、诙谐拙趣。乃宋代人物画中上乘之作。

《列仙传》载:琴高为战国时赵国人,善鼓琴,曾为宋康王舍人,有长生之术,后遁入涿水中取龙子,临行与诸弟子约期相见,嘱在河旁设祠堂,结齐等候他复出。届时,琴高果然乘赤鲤从水中出,留一月余,又乘鲤入水。此图表现琴高辞别从弟子乘鲤而去的情景。款署“李在”钤“金门画史之章”(朱文)。为李在宫廷供职时所绘。该作山水中含南宋院画的洒脱凝炼,人物兼有梁楷《六祖撕经图》笔意。场景气势磅礴,格调爽朗明快,设色简淡,实为中国明代绘画的一件优秀经典之作。

《临清流而赋诗图》赏析

辽宁博物馆藏据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诗篇所作《归去来兮辞》画卷共九幅,其中第一、八幅原画已佚,现为清代宫廷画家补绘。后有无名氏书 “归去来兮辞”,见《石渠宝续宁寿官》著录。

画卷九幅分别为:一、舟遥遥以轻扬;二、问征夫以前路;三、稚子候门;四、云无心以出岫(李在);五、抚松盘桓图(李在);六、农人告余以春及;七、或命巾车;八、怀良辰以孤往;九、临清流而赋诗图(李在)。

其中第一、二、三、六、八幅为马轼画,分别自识 “马轼” “敬瞻”,钤印 “练川马轼”。

第四、五、九幅为李在画,分别自题 “李在图书” “甲辰秋,莆田李在写抚松盘桓图” “李在”,钤印 “李在图书”;第七幅夏芷画,钤印 “夏芷”“庭芳”。

李在画陶渊明“临清流而赋诗”诗意,为《归去来兮辞》画卷中的第九幅。此幅作品写两棵古松下,诗人席地而坐,古松为屏,溪水三面萦绕,缓缓流去,似闻水流之声。诗人凝视远方,深思冥想,面对残秋的肃杀,展卷命笔,左手扶膝,右手执笔,书童研墨于身后。

本幅人物笔法方折有力,简约如梁楷“撕经”“劈竹”。对岸的白鹭似乎被诗人某种情感触动,似亦入情思,场景和谐至交融之境。行书款署 “李在”,钤印 “李在图书”。

另有钤印: “乾隆鉴赏” “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鉴章。

《抚松盘桓图》赏析

本幅为九幅图卷中的第五段,取《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图”诗意:日落西下,夜幕将临,诗人右手抚着一棵苍老孤松,转身侧向书童,神情依依,似乎在对着侍童说:等等,不要催,别急回去,再待会儿吧!而侍童抱琴,微躬身躯,显带倦态,又晚风秋意,拂起衣带,微凉急回。人物内心特征瞬间呈现得淋漓尽致。孤松傲然,苍劲耸立,刻画了诗人真实的人格,形象跃然纸上,令人遐想。作者描绘了诗人眷恋大自然锦秀河山的生活情怀。

款署: “甲辰秋,莆田李在写抚松盘桓图”“李在”。

《云无心以出岫》赏析

本幅为合作图卷中的第四段,取自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兮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诗意而作。诗言志,此诗喻诗人决意隐归,无心出仕,厌倦官场。借云朵都已经无心出山,鸟儿飞累了还懂回家,流露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追求归隐后,过着田园生活的愉悦情感。

李在描绘诗人归隐陶醉大自然的画面;诗人静静坐在山峰石坂上,仰望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归鸿和锦绣山川的自然美景,神情惬意,悠然自得。一侍童携杖侍立其后静观等候。诗人、侍童、山景、归鸿、云雾,静动和谐,天人合一,极好地烘托了诗人的内心情操,艺术再现了诗人原文的归隐情愫。

自题 “李在图书”。

《圯上授书》赏析

本幅为李在晚年据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事迹而作的一幅经典名作。描绘秦末张良得黄石公传授兵法的故事:张良椎击秦王未遂,被悬榜通缉,不得不埋名隐姓,逃匿于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静候风声。张良曾闲步桥上,遇一老人故意将鞋丢到桥下,要求张良为其拾回并穿上。良敬其老,勉强为之,老人微笑,去而复返,要求张良于五日后破晓再会于该地。

良依约前往,老人已先在,并怒斥他迟到为无礼。如是者三,良不断提前到,终于比老人早,老人喜,送他一册《太公兵法》,要他好好研读,读懂这部书,将来可以辅佐帝王,十年之后事定成,十三年后你将再到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即离开。(后人不知那位老者的姓名,遂称 “谷城山下的黄石 ”为 “黄石公 ”)。

水墨24.8cm×26.5cm台北 “故宫博物院”藏谦抑敬老的张良得此秘笈认真研读,后证实张良终能辅佐刘邦助其灭秦,其举开国兴汉霸业。

本幅画中作瀑布于留白中写数条颤笔表达水纹拱置于幕前,后面的小山石以侧锋大笔皴染,树叶则用浓淡的墨痕苔点衬托。画面可见黄石公殷殷指点,张良则恭谨跪聆,人物衣纹用笔恣肆豪放、提顿转折流利刚健,技法老棘,不拘细节,为李在晚年所作。李在迁云南时在沐府见石锐嫉妒他人不可越己;入画院又亲睹谢环排挤戴进出宫;“宣宗皇帝棒杀自己的恩师戴纶至死、同为莆田人的皇帝恩师林长懋也受株连入狱十年”。李在深知《素书》 ——人懂隐忍事易成,故所作《圯上授书》获嘉庆皇帝赋诗御题:“进履礼贤才智全,敬聆治世宝书传。一时能忍大谋定,炎汉基开四百年。甲戌孟夏月御题。”

《米氏云山图》赏析

本幅是1982年4月在江苏省北部的淮安附近发现的王镇(1424—1495年)夫妇合葬墓中的陪葬品,这次出土中有两卷书画共计25幅(24幅画,1幅字),其中《米氏云山图》是李在宫廷绘画之余为朋友所作。作者尝用米氏画风,以积墨法绘云山与树丛,用笔大胆精到,最高峰山头用墨大而浓,各小山处墨韵淡淡相宜。树丛树不见叶,树枒势犷,用粗笔简括挥就,树林茅亭、山间小桥、河里片舟、渚畔岚烟、云雾山绕,成一幅意味幽远、人间胜境的美好河山画卷,贻赠友人,心旷神怡。自识: “莆田李在为景容契家写 ”,钤朱文 “妙在化机之先 ”之印。

【附:据尹吉男先生在《明代宫廷画家谢环的业余生活仿米氏云山绘画》一文考证认为,谢环(1377—1452年)亦在宫廷业余仿米氏云山图,1982年4月淮安出土也发现有一幅谢环所作《云山小景图》,赠上款人墨笔28.2cm×116.2cm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也是景容,有完整的款印和诗跋,还有一个间接性的纪年咨讯 ——创作时间为“逾七翁”后作。查悉正统十二年,即1447年,谢环此时70岁。据此可知谢环为景容所作《云山小景图》时间上限是1447到1452年之间,创作地点在北京。上款人景容居于北京,谢环于永乐年间进京入官,一直居住在北京直至1452年病逝,埋葬在北京城外】。

李在明建文二年(1400年)农历三月初九出生于莆田,宣德年间晋京入画院,1487年秋病逝于北京。李在与谢环自宣德年间起同朝,同系宫廷画家身份,在同一地点(北京),并同为一个人(景容)所画,同用米氏画风、画同一题材《米氏云山图》,故笔者依此分析推测;李在所画的时间也在这一时段(即1447至1452年)的可能性最大,李在时年五十岁左右,此系其业余时间所绘的两幅遣兴之作,另一幅为《萱花图》。

《萱花图》赏析

《萱花图》上款人为郑仪,笔者认为其为郑钧(字景容,号竹窗)宗亲、族亲,理由是李在为景容画《米氏云山图》上款称其为契家(即二者关系情趣相合、相投挚爱)。故郑仪可能因与郑钧有亲戚关系而获得莆田李在为其写《萱花图》。李在宫廷绘画之业余时间,乐于遣兴潜作乡间山村和花草虫卉等轻松简易作品,并与挚友交流分享,淮安出土的这些书画承载着明代宫廷画家业余生活的心情,脾性和态度。

《萱花图》画萱花一枝,大小叶六七片,一茎伸右上方,茎梢带有萱花数朵,水墨渲洗,自题七绝一首: “帘卷薰风夏日长,花含鹄嘴近高堂。筵前介寿双亲乐,颜色辉辉映彩裳。莆田李在为郑仪写。 ”下钤白文印

“自家意思”“海天秋月”。作者墨笔画萱花,以阔笔写叶,细笔点花,把萱花含苞待放的姿态描绘得极其生动传神。题诗对仗工整,书画遒劲娴熟,印章上下两枚,刻写笔法有异,金石韵味十足。

此幅作品诗、书、画、印争奇斗芳,令人过目不忘,是件精品佳构。画史上均记载李在以山水见长,兼擅人物,从未提及花鸟。故此作出土打破原画史尺规,也弥补了墨笔 28.2cm×51.2cm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藏

画史阙佚,为我们重新认识李在绘画风格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宝贵实物史料,被专家、学者称之“贵中之贵,珍中之珍 ”。

徐邦达评其“笔墨苍逸”。学界画史重新确认李在原来是位诗、书、画、印学养修为全面;人物、山水、花鸟样样俱精的丹青高手、国画大师。

李在与日本 “画圣”雪舟的艺术交往

李在与日本画僧雪舟的艺术交往成为中日文化交流活动的一段佳话。“李在在画院时曾指点过日本画家雪舟,之后成为室町时代——可以说是日本水墨画的开山鼻祖。”

2002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与每日新闻社联合举办“日本画家雪舟逝世500周年艺术展览”时,向中国申请提供雪舟老师莆田李在的作品参展。中国提供四件精品:《琴高乘鲤图》《临清流而赋诗图》《米氏云山图》《萱花图》。观众在参观日本“画圣”作品的同时,又能欣赏到其恩师李在人物、山水、花卉佳作。李在已逝世500多年,其身后名和殊荣,以及在中日艺术交流史上的独特贡献,名垂画史,永载史册。

雪舟(1420—1506年),俗姓小田,讳称等扬,法号“雪舟”,僧名“雪舟等扬”。雪舟乃日本国的汉画,山水画之集大成者,在日本被尊为 “画圣”。1956年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推举其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雪舟生于日本备中冈山县都窪郡赤滨村,为武士小田氏的儿子。1464年他离开京都相国寺,迁到本州最西部,于中国最易传入文化的山口保寿寺云谷轩,居所画室取名 “云谷庵”。

雪舟的艺术道路发生巨大转变是自访问中国起,雪舟访问中国直接观赏大自然景物,又拜明宫廷画家李在为师,画艺突飞猛进,载誉而归。

雪舟1467年3月从日本博德港随遣明大内氏“寺丸”船扬帆西航,到达宁波,拜访绘画文人,后择居宁波市东25公里的太白山麓天童禅寺,号称“天下禅宗”,该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禅宗五大名刹之一。雪舟在此荣获“天童寺禅班第一座”(禅堂首座)称号,其间还到过宁波市东约20公里的阿育王寺(注:2013年8月笔者特地去参访宁波这两座千年古刹名寺,通过寺僧帮忙,查到雪舟来访并居住寺内,绘有阿育王山图的记载)。翌年8月,雪舟一行溯运河扬帆北上,经杭州、镇江、南京,于11月到达北京。1469年2月雪舟离开北京,途经宁波返回日本。

雪舟在京城向当时中国宫廷画家李在学习中国水墨画的设色,泼墨,晕染等技法。他在其《破墨山水图自序》中曰:余曾入大宋国,北涉大江,经齐鲁郊,至于洛求画师。虽然,挥染清拔者,稀也。于兹有声、李在二人得时名,相随传设色之旨。兼破墨之法。

李在与雪舟的画艺交流,影响深远,是中日文化艺术交流的一件盛事。另因雪舟在画中自序述及在中国跟随明宫廷画家李在学习,才让治学严谨的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陈传席教授,在其专著《中国山水画史》第三章明代宫廷山水画李在条中首次阐述:“1468年李在已是八十岁左右的人了,李在还健在。”这样,李在生卒年问题最终得到研究和解决。而不是以前各种中国绘画史书作者,从书本到书本、不够重视实物、史料广猎考证,皆云李在卒年1431,以讹传讹,造成研究李在作品年代、风格特征和画学思想等学术陷入无序之中。

李在生卒年现已解决,学界幸事也!

李在与《西游记》

明代莆籍著名宫廷画家李在据元人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而创作《二郎搜山图》。这幅画卷因明代大作家吴承恩为之作题画诗《二郎搜山图歌》而被后人知晓并传为佳话。

明代作家吴承恩(1504— 1582年)为李在《二郎搜山图》作有一首题画诗,诗前有序言:“二郎搜山卷,吾乡豸史吴公家物。失去五十年,今其裔孙礼泉子复于参知李公家得之。青毡再还,宝剑重合,真奇事也,为之作歌”,云:

李在惟闻画山水,不谓兼能貌神鬼。

笔端变幻真骇人,意态如生状奇诡。

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挥部从扬灵风。

星飞电掣各奉命,蒐罗要使山林空。

名鹰搏拏犬腾啮,大剑长刀莹霜雪。

猴老难延欲断魂,狐娘空洒娇啼血。

江翻海搅走六丁,纷纷水怪无留纵。

青锋一下断狂虺,金锁交缠擒毒龙。

神兵猎妖犹猎兽,探穴捣巢无逸寇。

平生气焰安在哉,牙爪虽存敢驰骤?

我闻古圣开鸿蒙,命官绝地天之通。

轩辕铸镜禹铸鼎,四方民物俱昭融。

后来群魔出孔窍,白昼搏人繁聚啸。

终南进士老钟馗,空向宫闱啗虚耗。

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

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

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

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

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

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享万年保合清宁功。

这幅画的收藏主人叫吴礼泉,与吴承恩是世交,吴礼泉是英宗天顺(1450—1456年)和景帝景泰(1457—1464年)间当过监察御史的吴节的裔孙,而吴承恩的太岳丈叶琪与吴节既是同乡又同朝共事。两家世代交往甚密。吴承恩嗜好字画,收藏甚丰,一天见到吴家家藏李在所作《二郎搜山图》 [笔者注:李在 1400年出生, 1487年卒,宣德(1426—1435年)至成化(1465-1487年)间任宫廷画家;吴节生年不详,1430年进士,1457至1464年任监察御史,1487年卒。李在与吴节二人同时期同朝任职,吴节有可能因仰慕李在画名而获藏有李在《二郎搜山图》卷并当珍宝家传后代,其间失去五十年,礼泉后从当过山西左参政的淮安人李元家重新获得],喜出望外。吴承恩以此画及事历作七言题画诗《二郎搜山图歌》,诗前有序言:“二郎搜山卷,吾乡吴公家物。失去五十年,今其裔孙礼泉子复于参知李公家得之。青毡再还,宝剑重合,真奇事也,为之作歌。”吴承恩题画诗开篇即赞李在的高超画艺。这首诗见吴承恩先生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卷一。

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指出,“这一篇《二郎搜山图歌》很可以表示《西游记》作者的胸襟和著书的态度了”;鲁迅先生在《小说旧闻钞》中亦引这首题画诗佐证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西游记》研究学者钟扬、苏兴等先生皆著文李在《二郎搜山图》是吴承恩著《西游记》力证之一,并考证认为:吴承恩为李在画作题画诗(1540年)后,再作《西游记》,李在图绘二郎山形象是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中“小圣施威降大圣”(见2013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6课,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的胚胎、雏形。李在作《二郎搜山图》在前,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在后。看来,莆田籍大画家李在所作《二郎搜山图》承载着与世界名著《西游记》千丝万缕之缘,明代画家李在与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将引起更多的专家、学者纳入视野进行学术研究、探讨。李在《二郎搜山图》的绘画语言、文学、艺术价值也必将引起学界更加高度重视和探究。

明吴承恩故居

《李在画集》后记

郎瑛(1487—1566年)在《七修类稿》卷六·《戴进传》中有段关于记述戴进的艺术感慨:戴常奔走南北,动由万里,潜形捉笔,几经春秋,无利禄以击之也。生死醉梦于绘事,故学精而业著,业著而名远,似可与天地相终始矣。究其当时,不过一画工而已。呜呼!世之赫赫目前,以富贵骄人者,名随身没,不知所自树,视此宁不愧诸?李在亦然,嗜古好学,痴迷绘事,业著名远,世代传扬。

李在精通易理,为人平和低调,艺精又情商过人。李在被皇帝“钦取”入京,历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和成化五帝五朝,任宫廷画师逾五十载,寿八十八,诚古今中国历代画家中寿高业著,而名垂画史之大智慧者。

李在人物画主要师法梁楷、马远;山水画师法马、夏、李唐和郭熙;花卉自家笔意,独具家法。笔者穷尽探索,李在留世杰作,有图文记载,凡四十多幅。本画集海选(日本、中国台湾、中国大陆),择其部分赏析,皆源自博物馆,系国宝级典藏精品。雪舟在京向李在学习设色破墨并创作《四季山水图》,故一并录之。

李在既是明代“浙派”“院派”的一位重要画家,也是“闽派”“闽中画派”的第一创始人和杰出的领军人物。其后闽中画坛又名家辈出,大师云集,先后开宗立派,名副其实。而“闽中画派”全面科学涵盖之。故中国绘画史应该添上“闽中画派”。“闽中画派”弥补了福建画史之前在中国画坛唯有“闽习”“闽派”之声,却无呈现画派实际内容之遗憾。而《李在画集》正是“闽中画派”大师精品系列的重要力作。首次完整论述李在为“闽中画派”的开派宗师,“闽中画派”的渊源,“闽中画派”的传承。理论与作品相印证:“闽中画派,源远流长,帜树东南,卓尔不群”。(陈传席语)

感谢李在十二世裔孙李文耀先生偕子进铭先生及李氏宗祠李文林等提供江口《郑坂李氏族谱》(系1721年所修,自唐李元详起,极为珍贵)等有关李在的实物、史料,为《李在画集》的出版提供帮助。另曾鲸画像在《李在画集》刊登,也为国内首次出版,极其难得。

在此感谢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2月14日第一届莆田市书画艺术节上,为笔者拙著《闽中画派》举行隆重的首发式。中共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亲临首发式现场并给予关心和支持,中共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立华,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丽冰出席首发式。《福建日报》、凤凰网、新浪、网易、中国文化艺术网和《湄洲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相继予以关注、支持和报道。

《闽中画派》画集出版后引起中国学界著名专家、学者、教授的关心、鼓励和肯定,尤其是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陈传席教授欣然为《闽中画派》和笔者连题两幅墨宝,予以肯定、奖掖和提携!不久,陈教授又为笔者拙著《李在画集》题写书名,并赐题: “莆田市闽中画派艺术研究院。” 众所周知,陈教授是当代中国美术史论、美术理论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专家之一。但陈教授刚从国外讲学回到北京,不顾辛劳当即阅审拙著《李在画集》,并连发三条修改意见。如:要有 “李在研究资料汇编 ”;李在宗郭熙、马、夏及其学生“雪舟”的作品均在陈教授指导下给予刊登;另“曾波臣先生像”笔者在后记中简单提到为国内首次出版,陈教授立即来信指导,既是首发,那起码也得占半版并附释文。在陈教授的用心指导以及陈教授夫人石莉博士的鼎力相助下,《李在画集》方得以顺利面世,无限感恩,在此一并致谢!

感谢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博物馆、南京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天一阁和福建图书馆等单位为本书的出版给予支持和帮助。

因本人学识所限,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不惜赐教,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不甚感谢!

俞宗建于莆田市闽中画派艺术研究院

201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