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洪武元年(1368年)

明征南将军汤和率军泛海至闽,元兴化守将叶万户弃城逃跑,至此,兴化路3县归明。

同年,设置兴化卫,下辖中、左、右、前、后5个千户所,统兵6189名。

同年,废四厢录事司,以其地并入莆田县。

洪武二年(1369年)

改兴化路为兴化府。

洪武三年(1370年)

改莆田县署为府署,另建县署于城左厢善俗坊(即今址)。

洪武四年(1371年)

仙游知县周从善倡建县前、沙溪、石马3处邮铺,各设铺司1人、铺兵4人。

洪武五年(1372年)

境域发生水灾,民众溺死甚多。

洪武十二年(1379年)兴化卫指挥程升扩建府城,周11里1830丈。改南门名“迎仙门”,北门名“拱辰门”。同年,仙游县知县周思敬倡建养济院(即麻风院)。

洪武二十年(1387年)

创设平海卫。又设莆禧守御千户所,隶属平海卫。拆东角海堤石移筑两卫城。并建有迎仙、冲沁、嵌头、青山、吉了等军寨。

永乐三年(1405年)

崇仁里民林守武聚众起事。

永乐四年(1406年)

莆田县林环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预修《永乐大典》。

永乐五年(1407年)

兴化府通判黄彬重修延寿陂。陂自唐代创建至此已600余年,溉田2000多顷。

永乐七年(1409年)

兴化县知县杨武以里狭圈小,经费不支,奏准裁撤县丞、主簿两衙。

永乐八年(1410年)

倭寇2000多人在莆田平海登陆,平海卫指挥同知王茂率军抵抗,倭寇逃去。

宣德六年(1431年)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航经湄洲湾时,修葺并扩建妈祖庙。莆田各卫水手亦多随郑远航。

宣德七年(1432年)

仙游民惧赋逃亡,知县王彝发放耕牛、种子、招归耕种,鼓励垦荒,3年免征赋税。

正统七年(1442年)

莆田县知县刘比在萩芦溪迎仙渡把宋初陈洪进所筑的上、下2陂合筑为1陂,名为南安陂。

正统九年(1444年)

户部侍郎焦宏迁南日水寨于吉了澳,仍名南日,弃旧南日不守。

正统十三年(1448年)

裁撤兴化县。析长乐、武化2乡6里地归莆田县,为广业里;永贵1乡4里地归仙游,为兴泰里。是年,山区虎患频繁。

景泰二年(1451年)

春夏大旱,沟渠尽涸,斗米至200钱。同年,莆田县柯潜殿试第一。

景泰四年(1453年)

全省乡试中式90名,莆田县占44名,时有“一邑半榜”之誉。

景泰六年(1455年)

大早,民众觅食。

天顺年间(1457-1464年)

郡进士郑球在兴化县广业里雇工筑陂垦田,人称“郑雇陂”,并首次采用水车溉田。

天顺二年(1458年)

参政方逵重修泗华陂(陂的始建年代无考)。

成化元年(1465年)

仙游人郑纪倡建仙游鹿鸣桥、步云桥,重修青龙桥,并奏准免去苛税。

成化二年(1466年)

郡守岳正主持修复江口桥,又自塘东开沟引水直至涵口(今渠桥乡港利村),灌溉城东南大片良田。

成化三年(1467年)

岳正主持开浚小西湖。

成化十一年(1475年)

仙游李道隆率众攻占万善里,被仙游县守军把总魏升剿杀。

成化十二年(1476年)

夏秋大旱,知府奏准减免税粮三成。

成化十五年(1479年)

境内发生虫食禾,民大饥。

成化十九年(1483年)

重建仙游枫亭太平陂。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

兴化府发生地震。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春、秋旱,麦、稻无收,知府丁镛奏准减免税粮。从湄洲湾运粮至兴化,民赖以济。

弘治二年(1489年)

莆田人黄仲昭修成《八闽通志》,于次年刊行。

弘治三年(1490年)

彗星出现。

弘治四年(1491年)

漳平温文进率数百名民军攻占仙游万善里,被魏升击溃,温被杀。

弘治八年(1495年)

境域发生地震。

弘治九年(1496年)

莆田广业里资国寺僧乌七三聚众数千人攻入仙游,扎营兴泰里。后魏升杀乌七三,火烧资国寺。

弘治十年(1497年)

七月十一日,飓风、大雷雨折树毁屋。

弘治十一年(1498年)

四月初,连日大雨,山洪暴发,近山处水深数尺,平原水深没胸,人畜漂流,房屋倒塌甚多。

弘治十二年(1499年)

夏、秋、冬三季干旱,民众因争水多次械斗。巡按御史胡华奏免征税粮。

弘治十三年(1500年)

夏秋旱,疫病流行,死亡甚多。

弘治十四年(1501年)

夏末,江南著名画家唐寅(伯虎)游览九鲤湖。

弘治十六年(1503年)

莆田人周瑛、黄仲昭编成《兴化府志》54卷。是年冬,大雪,荔枝冻死。

正德元年(1506年)

郑纪重修仙游县城墙(土墙)。

正德三年(1508年)

知府顾发库银千两,重修仙游县城墙,基砌石,外包砖。

正德五年(1510年)

十二月十七日,冷空气侵袭,果树多冻死。

正德七年(1512年)

汀、漳民军袭击仙游县城,被典史段宣同魏升击溃。

正德八年(1513年)

明经进士仙游人陈应乾主持重修仙游榜头的杜陂渠。

正德十一年(1516年)

二月二十六日,飓风作,下冰雹有大如蛋者,仙游县麦子全毁。

同年,漳平邝勰率民军数千人围攻仙游县城,被明军魏升部击杀数百人而败退,而魏升受重伤致死。

正德十四年(1519年)

八月十五日,漳平张汤率众攻仙游县城,兵败被擒。

正德十五年(1520年)

境内发生地震,有声如雷,房屋倒塌。

正德十六年(1521年)

在仙游万善里白岭寨设置巡检司。

是年,莆田县会试中式16人,占上榜福建省籍进士一半。嘉靖元年(1522年)

莆田县乡试中试40人。

嘉靖二年(1523年)

七月,广东饶平人申大总率民军从白隔岭攻仙游县城,被典史苏廖榕率兵击败。十月,申大总复率众攻莆田,分巡吴昂领兵阻击,大总向九座山退却。

嘉靖四年(1525年)

夏、秋大旱,稻麦歉收,田赋减征五成。是年,仙游知县肖宏鲁主持重修城墙,建鼓楼及4城门。

嘉靖七年(1528年)

大旱,稻绝收。

嘉靖十五年(1536年)

秋,大旱,巡按御史李元阳奏准减征田赋三成。

嘉靖十六年(1537年)

知府吴逵把南北洋涵洞500多个减为内外堤涵洞80口,整理加固,并建立管理制度。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莆田人黄继周、黄谦、林仰成、江从春应福建乡试分获第一、三、四、五名,林文宾应广西乡试中第二名,时誉曰“五魁”。

同年,倭寇偷袭莆田泥泸澳,副千户叶巨卿迎战,俘倭寇14人。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

五月,飓风为灾,拔树木,毁屋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莆田发生地震,有声如雷。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

倭寇再攻泥泸澳,叶巨卿阵亡。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

莆田人林兆恩讲学于东山樵舍(今东山祖祠),倡儒、道、释“三教合一”之说。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倭寇偷袭莆田吉了寨,参将黎鹏举迎战,杀倭寇百余人,俘87人。

是年,倭寇又潜袭莆田白湖(今属涵江区),知千户邱珍战死。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六月初一,倭寇在仙游太平港(今枫亭港)登陆,百姓拥上金钗桥,桥断,压死多人。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

倭寇千余人在三江口(今属涵江区)登陆,焚掠新桥头、涵江、镇前、洋尾等地,进逼府城。次年,官军击败倭寇于锋头澳和野马洋。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四月,倭寇500余人自仙游窜犯永春。翌月,又从仙游窜抵永泰县城,官兵不能御。

嘉靖四十年(1561年)

倭寇2000多人由三江口侵入内地,集于黄石林墩村。是年,疫病流行,林兆恩收尸2000多具葬于太平山。是年,倭寇进迫府城,屠掠四乡,荔浦村民奋起抵抗,并派人到城求援,参将侯熙坐视不救,倭寇屠村,水为之赤。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上半年,倭寇掠枫亭,烧毁塔斗山会心书院。

十月,戚继光率部自福清入莆,夜歼倭寇于林墩。又击退枫亭倭寇,重建会心书院。戚继光部离闽后,倭寇又重新纠集,大举进迫府城。十一月二十九日,倭寇陷城,同知奚世亮、训导卢尧佐战死,军民死亡3万多人,此系当时东南沿海唯一被倭寇攻陷的府城,八闽为之震动。

是年,疫病继续流行,死亡甚众,林兆恩收葬遗尸1.7万余具。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朝廷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再调戚继光率浙兵援闽。二月,倭寇退出府城盘踞平海卫。五月,新任福建巡抚谭纶亲到莆田渚林,督率俞大猷、戚继光、刘显等部合力进剿,歼倭寇于平海卫,斩倭2300人。

十一月,倭寇2万多人围困仙游,知县陈大有等率军民坚守。

十二月,谭纶督戚继光等部大破倭寇于仙游城下,万余倭寇南窜惠安、晋江。明军向南追剿,莆仙倭寇始平。

是年,境域发生大风雨、海啸,海水泛滥至府城外。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福州、兴化、泉州三府同日发生地震。

隆庆五年(1571年)

修葺府城东、北2城门。取4门名:东“镇海”,西“永清”,南“迎和”,北“拱辰”。

万历二年(1574年)

秋旱,米价昂贵。

万历三年(1575年)

莆田人康大和修成《兴化府志》36卷(此书日本内阁文库存有1部,莆田县图书馆尚存残本4册)。

万历四年(1576年)

仙游知县徐观复倡办“尚志”“顺阙”“归象”“养正”“近圣”5所书院。

万历九年(1581年)

扩建兴化府城西北角,围乌石山在内,长85丈5尺,俗称“重城”。

万历十六年(1588年)

十二月,莆田广业里柯守岳、曾廷邦与畲民雷五聚众起事,进占枫岭亭,及永福县五都。次年二月,于大洋为官军所败,柯守岳、雷五等被杀。

是年,莆田知县孙维有把县衙署门坊的“莆阳文献”、“海滨邹鲁”2匾改为“壶兰雄邑”和“文献名邦”。

万历十八年(1590年)

在仙游游洋筑土城,设巡检司。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

福建巡抚金学曾檄各府县栽种自吕宋国(今菲律宾)引进的番薯(地瓜),以佐五谷。枫亭民众始育番薯苗,销往莆田、永泰及泉州府各县,为当时福建最大的番薯苗基地。

是年,刑部郎中仙游人郑瑞星主持修筑杜陂上游一段16里长的陂渠,俗称“官陂”。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十一月初九夜,发生强地震,府城墙崩数处,屋倒、树折、池涸。洋尾等地地裂,中出黑沙,有硫磺臭味,人畜均有伤亡。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兴化府城竣工,全砌以砖石,时称“石兴化”。

万历四十年(1612年)

风雨大作,雹大如拳,瓦飞树折。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林尧俞修成《兴化府志》,即“万历癸丑志”。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

六月初八至初九,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考察游览九鲤湖,并写了《游九鲤湖日记》。

是年,仙游蔗农始建糖车“蔗庸”(榨糖作坊),夹蔗取汁,煎为糖。

崇祯十二年(1639年)

八月十七日,大风,仙游下“豆雨”。

是年,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击败荷兰军队于湄洲湾外海。

崇祯十六年(1643年)

地大震,有声如雷。

崇祯十七年(1644年)

六月,仙游县林尾郎、赵士挺等率农民夜攻县城,被县令许令瑜率军击败,林尾郎被杀。福建总兵郑芝龙亦遣施传率兵300人来仙游镇压,纵虐西乡。

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

年初,唐王政权卖官鬻爵、横征暴敛激起民变。二月,仙游林熙寰、林绍隆率农民在金沙暴动,围攻县城,许令瑜闭门坚守,兴化府分守道遣朱光带兵赴仙剿办。六月,兴化府佃农反抗加租,群起暴动,隆武帝派柴世埏来莆“解劝”。

十月,清兵攻占府城,知府刘永祚自杀。

十一月,仙游王士玉和莆田潘仲勤起兵抗清,联合郑成功部将杨耿进攻府城。

(摘自《莆田市志》第一册大事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