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莆商发展史》是《闽商发展史》的子课题之一。《闽商发展史》是一部经中共福建省委领导批准、由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和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牵头组织编撰的大型地方历史文化丛书。该书列入福建省十二五社科规划重大课题,并作为第三届世界闽商大会的献礼工程。《闽商发展史》共分为三部:第一部为总论卷;第二部为各设区市分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卷);第三部为台湾、香港、澳门、海外卷和大陆异地卷。为了保证《闽商发展史》研究成果具有建设性、权威性和学术性,福建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专门成立了《闽商发展史》学术专家指导小组,对《闽商发展史》各子课题的编写提纲、体例、结构和内容等进行了指导与审定。

《莆商发展史》由中共莆田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组织编写。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闽商发展史》的编撰任务,中共莆田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联合成立了编委会,由中共莆田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林素钦;原莆田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柳国荣;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工商联副主席、莆田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洪杰等先后担任编委会主任。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钟悦英担任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市委统战部部务会成员、市民宗局局长张元坤,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调研员陈晓红,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黄国庆,市工商联副主席林伟和仙游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一敏,荔城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童荔萍,城厢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洪武,涵江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志林,秀屿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庆茂等人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市委统战部经济联络科科长曾军婷,市委统战部党派和民族宗教科科长龚健,市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李向伟,市工商联秘书长、经济联络科科长黄金武,仙游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林春生,荔城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林文俊、城厢区委统战部副部长陈国贤,涵江区委统战部副部长王美妹,秀屿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廖荔红等担任编委会委员。同时,还成立了《莆商发展史》编写组,由中共莆田市委党校蔡天新教授、研究员担任主编,负责全书的统稿与撰写。参加本书资料征集和编务的工作人员还有蔡锴、欧丽娜、曾颖、欧俊航等人,参与本书校对工作的人员有施志杨、黄素玲、庄林丽、杨淑美、伊锦英等人。

《莆商发展史》的史料来源以莆仙两县历史文献和地方史志为主。主要参考史志有郑樵的《通志》、黄仲昭的《八闽通志》、黄岩孙的《仙溪志》、周瑛、黄仲昭的《兴化府志》、乾隆《莆田县志》、《仙游县志》和《福建商业志》、《莆田市志》、《莆田县志》、《仙游县志》、《涵江区志》、《城厢区志》、《莆田市外经贸志》、《枫亭镇志》、《游洋镇志》、《梧塘镇志》、《江口镇志》、《秀屿镇志》等。主要参考文献有(宋)李俊甫的《莆阳比事》、(明)郑岳的《莆阳文献》和原福建师大历史系主任朱维斡教授主编的《福建史稿》、《莆田县简志稿》和福建师大历史系主任唐文基教授主编的《福建古代经济史》,以及台湾兴安同乡会编撰的《福建兴化文献》和莆田市政协及各县区政协编写的文史资料等。海外莆商资料主要参考莆田市侨联编撰的《风雨沧桑故园情》、印尼兴安同乡会编撰的《福莆仙乡贤人物志》和台北莆仙同乡会出版的《莆仙会刊》等。同时,编写组人员还赴北京、上海、浙江、福州等省市的档案馆、图书馆和一些重点大学的图书馆查阅历史资料,共征集莆商历史资料400多份,约5000万字。

《莆商发展史》记叙了汉代以来莆商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商人经营活动的基本概况。编写方式以年代为经,以莆商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及其商业活动为纬,形成以纵为主、纵横交织、以类系事、史论结合的千年莆商发展史书。《莆商发展史》在探索莆田经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概括与分析点评,重点突出莆商发展的地方特色,全景式地记叙兴化商帮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深刻揭示了莆商兴衰成败的客观规律,认真总结“无兴不成镇”的历史经验,再现莆商在推动中国海洋文明和促进莆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莆商发展史》是一部跨越几千年的莆田地方史书,既展示了兴化商帮的辉煌历史,又揭示了“富不过三代”的普遍规律,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反思。

盛世修史,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编写《莆商发展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福州大学闽商研究院院长苏文菁教授、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罗肇前研究员和福建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家骅教授,曾多次主持召开专家组成员会议,商讨《莆商发展史》的编纂方案,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还得到莆田市各县区统战部、工商联、侨联、侨办、政协和各异地莆田商会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莆商发展史》书稿经过三年多的辛勤努力,六易其稿,终于2014年“十·一”付梓,以飨读者。但由于历史跨度大,史料有限,加上历代执政者对商人的鄙视和抑制,导致许多著名商人没能留下具体史料,故无法全面、客观、科学地还原整个莆商发展历史的基本脉络。加上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以及受篇幅限制等因素,书中难免出现一些差错和疏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