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一、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满清王朝执政之后,仍然采取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招垦”和“更名田”等土地管理制度。“招垦”即将无主的荒地招民开垦,作为己业。“更名田”即把明朝部分藩王的土地,归原佃种人垦种,“与民田一体,给民为业”。这种土地政策使大部分农民获取了少量土地,有利于小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同时,清廷还实施“摊丁入亩”、“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田赋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上清代农耕技术不断进步,农作物新品种大量引进,农副产品日益增多,经济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也为兴化商贸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一)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农耕技术不断进步

清初的“截界迁民”和海禁政策,导致兴化沿海近50万亩农田沦为荒地,大批地主破产,众多田主在战乱中死亡或失踪。复界之后,莆田沿海出现了众多无主农田,大片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兴化府根据“招垦”和“更名田”的土地政策,“察明原产,给还地主”,对无主农田划归给有耕种能力的农民和归降的郑军士兵耕种。据《莆田市志》记载:“康熙十九年(1680年)年初,清军攻占郑军据守的莆田县南日、湄洲和惠安县崇武诸岛,郑经退守台湾。三月,准许民众展界复业,将界外荒地的十分之三归郑经降兵耕种”。①清代积极的土地政策,对于兴化沿海农田复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沿海“截界”时间较长,土地大面积抛荒,海水长期浸泡,水利设施毁坏,复耕相当艰难。

为了鼓励“界外”农田复耕,兴化府鼓励地主投资农业,促进传统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如清康熙三十七年至四十年(1698—1702年),一些经济较好的富豪和地主,在沿海开垦新涌地和滩涂近50顷,采取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方式经营农业,加速了粮食生产的商品化进程。据《福建通志》记载:兴化“海民,又于堤外海地开为埭田,渐开渐广,沮为斥卤,利饮清泉,故为埭田”。②这些埭田多为个人开发,土地所有权归个人所有。新兴地主的增多和资本主义农业经营模式的出现,客观上促进了清代兴化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据史书记载: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兴化府耕地面积就扩大到了143万亩,这些土地大多数是新兴地主投资开发的新农田。

清代兴化境内农耕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清初,兴化百姓普遍采用水车、溪车、流车等水利工具灌溉,实现了农田的旱涝保收。特别是水碓的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凡水碓,山园之人居河滨者之所为也,功稻之法,省人力十倍”。③同时,清代兴化农民还掌握了农作物病虫的除害技术,如用烟火驱除飞蛾、用草木灰杀虫等,这些农耕技术的采用,也有效地提高了粮食产量。

清代,兴化境内采用农耕施肥技术。清中前期,兴化农民普遍使用有机肥,如用人粪、畜粪、泥粪、豆饼、花生饼等种植庄稼,粮食亩产量大幅提高。同时,兴化百姓还“取草复以泥,状如墩,以灯火焚之”,制成草木灰,既清除了农田中的杂草,又可以作为肥料,成为清代农业施肥技术的重大突破。①清后期,外国肥田粉大量输入,兴化农民开始使用化肥,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水稻平均亩产量已有三石多,丰产田达到了五石,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为兴化商贸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经济作物大量种植 农业新品种■■进

清代,兴化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从清初起,江浙一带蔗糖需求持续旺盛,省外市场不断拓展,促进了兴化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清代兴化境内开始引进荔浦蔗,种植方便,产量高、糖分多,既可以作为果蔗销售,又能榨汁制糖,比传统的甘蔗收益更好,极大地调动了蔗农的生产积极性。据史书记载:清代兴化境内甘蔗种植十分普遍,出现了“白紫二蔗,动连千顷”、“连冈接阜,一望丛基芦苇”和“蔗田万顷碧萋萋,一望葱茏路欲迷”的繁荣景象。

清代,兴化境内晒烟种植面积继续扩大,烟草业已经发展成为地方的支柱产业。据史书记载:“民间视种烟为获利的一大途径。烟田劳作虽极为艰苦,‘每烟一亩需人工五十而成,’劳动强度为水田6倍,旱地的4倍,然‘一亩之收可以敌四十亩之收入’”,“膏腴田土,种烟者十居三四”。②据不完全统计,“清乾隆年间,全省晒烟种植已达36个县,并逐步形成了沙县、福鼎、平和、仙游4大晒烟产区”。③特别是仙游“东西乡间种烟草、花生,获利较赢,亦可以渥土膏”。因为“烟草之熟视早稻,花生、甘蔗之熟视晚稻。其种之总在春。故农民四时缘勤,而冬夏尤甚”。④清代,兴化烟帮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无烟不成镇”的局面。烟商们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千方百计引进新的晒烟品种。据史书记载:“清道光年间(1825年),由兴化烟帮从日本引进叶脉状如古船的品种‘船本’,引进初曾在山东烟台一带种植,后引入莆田栽培。该品种叶长色绿、脉细,长势良好,需肥量较古泽本少,抗叶斑病,单产每公倾可达2625—3000公斤左右......是加工兴化烟丝‘皮条丝’的最佳原料,其价格高于古泽本”。⑤日本晒烟新品种的引进种植,促进了兴化烟草业的发展。据史书记载:清代兴化烟草“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产量2000多吨”,成为兴化地方重要的支柱产业。⑥烟草的大面积种植又带动了烟草加工业的发展。清代,兴化境内烟草产量很大,烟草加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尤其是仙游的烟草加工技术,堪称一绝。据《福建烟草志》记载:“仙游晒红烟的晒制,根据气候状况,因地制宜,灵活掌握,经过晒制会使烟叶从绿变黄,从黄转红。仙游晒红烟的晒制过程分变色期、定色期和干燥期......晒出叶色鲜明纯净的上等红烟......晒烟晒制技术代代相传”。⑦用仙游红烟叶加工的上等烟丝,色彩鲜艳,口感极好。据史书记载:烟丝加工,先“用一段中间挖成长方形孔的木头(或竹筒),将卷好的烟叶塞进孔眼内的木夹板中,一次性压榨而成,再用菜刀切成丝”。①最后,掺些香料、油料和白酒等,制成不同香味的烟丝,产品销往省内各地和东南沿海诸省。

清代,兴化境内花生种植与花生油加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清代,境内花生种植非常普遍,花生油迅速取代了其他油料,成为兴化百姓的主要食用油。同时,由于花生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促进了花生油加工业的发展。据《莆田市志》记载:清代兴化境内花生油加工作坊众多,通常使用木质榨油车榨油。“木榨具分大木车与小木车,用石(铁)锤、绞车、吊锤、飞锤等撞压于木车榨出油料中的油脂”。②这种榨油设备投资少,见效快,操作简便,成为清代兴化地方特色行业。

清代,兴化境内荔枝种植开始衰退,而龙眼种植面积却迅速扩大。从清初起,兴化桂圆干驰名中外,销量大增。据《福建史稿》记载:“福兴漳三府,自宋以来,就成为沿海的三大园艺区,主要水果是荔枝、龙眼和柑桔”。“但莆田荔枝有一个缺点,荔枝干并不是都是焦核的。而广东运沪的‘糯米支’,每粒都是焦核,所以价格就昂贵的多”。“明代黄仲昭,以莆人编《八闽通志》,而称赞三山龙眼胜莆阳。但到了清代,驰名全国的倒是兴化桂元”。其原因“并不是风土特殊,而实由于栽培技术的巧拙”。③清代兴化果农的嫁接技术已经相当娴熟,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闽之龙眼树,三接者为顶园,核种十五年始实,实小不可食,则锯木之半,以大实之功枝接之,至四、五年又居半,接如前,如此三次,其实满盖,倍于常种”。④兴化龙眼树经过三次嫁接之后,品种得到了改良,特别是乌龙岭、泉州本、油潭本等品种,果实又大又甜,品质优良。同时,兴化果农善于科学管理果树,通过浇肥、锄草、防寒、除虫等措施,以保证龙眼树的健康成长。另外,清代兴化果农还掌握了控制龙眼树果实生长数量的技术,即根据果树的“身体状况”控制结果数量,果实太多,果树肥力透支,颗粒必小。所以,从龙眼树开花起,果农就跟踪观察,及时蔬花、蔬果,防止龙眼树果实过盛而“体力”透支,果实变小。而闽中其他“各县园主果农,对于私有龙眼树,往往任其自生自灭。例如福州城内外,龙眼树不少,而都没有嫁接,没有锄草浇肥,没有蔬花蔬果”。⑤长出来的龙眼果实又小又涩,与兴化龙眼相比大为逊色,“所以全省的鲜龙眼或桂元干,就不能不让莆阳独步了!”⑥清代,兴化境内的龙眼买卖与明代大同小异,主要有两种买卖方式:一是青果买卖,俗称“买抛青”。即龙眼成熟之后,果农们纷纷将新鲜龙眼挑往市场抛售,如仙游的县城、枫亭、榜头,莆城的西门和黄石、涵江等地,都有青果销售市场。每当龙眼成熟季节,“焙主”和“走水客”们纷纷到市场挑选青果,大批购回,烘烤成桂圆干,再销售到省外各地。二是果园或果树直接承包交易。果树承包交易也有两种方式:其一为“吊担”,即买方先看果树品种、果子大小,然后双方讨价还价,拍板成交。待龙眼熟之后,由果农摘下并挑到买方处过磅、结算;其二为“拖株”,即买方在龙眼成熟之前,在果园里选择若干株买下,以后果子大小、风虫灾害、产量高低,一切由买方承担,龙眼成熟之后,由买方自行摘下,果农一概不理。这种买卖方式实际上与古代“断林式”买卖相似,双方均有风险,如年景好,买方可多赚钱,果农则有所损失。如年景坏,果农得益,买方就会有所损失或亏本。

从清代起,兴化桂圆干市场需求旺盛,销量很大,涵江、梧塘、华亭、枫亭、郊尾、黄石等地都有桂圆干销售市场。而省外的南京、上海、宁波、杭州、松江等地,也有众多兴化商人创办的桂圆行,特别是“宁波、上海的桂元行,皆为莆人所开设。每年白露节,新桂元出口。一到甬、沪,江浙人士,争先购买,以分赠戚友。最主要的顾客,均为舟山渔民。每只渔船出海,一定要购一箱(重30斤)高级桂元,因为海上生涯,非炖服桂元汤,不中以御寒”。①龙眼除了加工成“桂圆干”外,还加工成“龙眼肉”、“白饴龙眼”(龙眼肉加饴糖),以及“桂圆三学士”、“桂圆罐头”、“糖水桂圆”等多个品种。

除了甘蔗、龙眼、荔枝、烟草等主要经济作物外,清代兴化境内还大量种植靛蓝、苎麻、茶叶、蕃薯、大豆、油菜、芝麻、水果等经济作物,如仙游的“陈燮”、“柚”、“薏米”等,成为地方名特产,销路很广。同时,药材种植也是清代兴化“百姓重要经济收入项目之一,品种有石菖蒲、天门冬、艾、紫苏等50多种。清光绪年间还引进了香药(鸦片)种植”。②清代兴化境内还引进马铃薯、香木瓜、凤梨、番石榴、香蕉等多种农作物新品种,不但改善了农业种植结构,而且丰富了农产品种类,增加了农产品产量,为兴化商业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扩大奠定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