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三、宋代莆商特点

兴化商人历来具有俭朴、勤劳、精明、执着等特点。俭朴是兴化商人最大的特点。古代兴化民间长期流传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和“大人衣服小孩袄”的说法,在这种俭朴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兴化商人,自然具有勤俭节约的美德。据史书记载:兴化“成功之商人少时皆贫窭,短衣草帽,赤手外出,为学徒栈伙,忍辱负重;积数十年之勤劳,以幸致富厚,而犹不肯鲜衣美食,此点实为莆商美德”。如“涵江江口之老商人,出门始着长衫,归途将近宫口,又必脱而挟之,然后回店。若年轻之小开衣饰翩跹,背后必有同行讥之,谓其不能绍父业”。②由于古代兴化商人过于节俭,在商场上往往放不开,故有“神仙难赚莆人钱”之说。古代莆田商人,即使腰缠万贯,还是一个钱当两个钱用,不懂得享受,不肯休闲,与闽南商人一掷千金的豪举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兴化商人虽然勤劳节俭,成功率高,却缺乏恢弘气派,容易计较眼前得失。所以,古代兴化商人能成为大富豪者为数不多。

吃苦耐劳是兴化商人又一特点。兴化商人认为做生意吃苦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辛苦哪来得的钱。所以,他们起早摸黑,任劳任怨,只要能赚钱,再苦再累,毫无怨言。所以,兴化商人的原始积累要比其他商人快一些,商场失败机率也相对低一些。兴化人经商往往是从不起眼的小商小贩起步,先赚小钱,后赚大钱。积累了许多经商之道,如“钱要一分一分地赚”、“路要一步一步走”、“摔倒也要抓把沙”等。虽然这些经商之道有点小家子气,但对小本生意的古代商人来说,仍然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兴化商人具有执着精神。兴化商人认为做生意不仅靠头脑,更要靠毅力和韧劲,能赚一分是一分,诸如“一行精赚到金”、“行行(都想)精,无钱吃点心”等经商之道,都体现了兴化商人的执着精神。兴化商人始终秉承“干一行专一行”的经营理念,他们认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成功,就会赚到钱。好高骛远,样样都想做,结果什么都做不好,最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应该说,兴化商人在宋代能够总结出这些经商之道,是难能可贵的。

兴化商人往往低调做人。兴化商人平时比较低调,信守“财不露眼”的古训,往往是越有钱越低调,认为“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有钱会招来横祸。许多兴化商人有钱之后,往往深藏不露,甚至故意叫穷,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兴化商人又具有多重性格特点。这种性格上的矛盾表现于:一方面,兴化商人往往喜欢生活在老乡的圈子里,对外很“抱团”,如果一个同乡被他乡人欺负了,大家都会挺身而出;另一方面,兴化商人又容易出现“窝里斗”,甚至引发老乡内部的争利。如果一个行业有利可图,大家纷纷投资该行业,恶性竞争,有时为了利益甚至出现了窝里斗,力量内耗。特别是在利益面前,兴化商人精明善算,奉行“亲兄弟、明算账”的原则。

兴化商人具有爱国爱乡的优秀品德。其中代表人物是宋代涵江商人陈应功。陈应功(944—982年),字以忠,涵江人。据史书记载:陈应功发明晒盐法之后,率乡亲在海边筑埕拦蓄海水,利用阳光曝晒,使海水变成卤水,然后凝结成盐。这种晒盐法,既节约成本,又可大量生产食盐,很快就在家乡推广开来。“他还在其住居处的东山附近村落遍设盐仓以储盐。其地遂名‘仓前’,意即在‘盐仓’的前面”。①陈应功因发明晒盐法而被后人尊为“盐神”,世代祭祀。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北宋政权已经巩固,但漳、泉节度使陈洪进试图联合昊越王钱镠与宋廷对抗,拥兵割据漳、泉郡诸县。陈应功不顾个人安危,面见陈洪进,力陈天下一统乃大势所趋,阐明地方割据将祸及百姓。在陈应功极力劝阻下,陈洪进终于放弃拥兵自立的计划,归顺了宋朝廷,使闽中百姓幸免战乱之苦。太平兴国四年(978年)冬,游洋农民林居裔啸聚山林,率众造反,朝廷诏命兴化府就近招兵征讨,陈应功自请讨伐,筹款募兵,遂任先锋,但在鏖战中阵亡,时年38岁。当地百姓为了纪念陈应功,于涵江盐仓之西建祠以祀。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年),朝廷赐匾“灵显庙”。随后,宋廷赐封他为“孚善侯”、“广利侯”、“嘉泽侯”和“忠佑侯”等。

陈应功只是宋代兴化商人的一个缩影。兴化商人爱国爱乡、慷慨解囊的事迹不胜枚举,如枫亭商人洪忠慷慨解囊捐巨资修建太平桥、湄洲商人三宝和宁江商人洪伯通捐巨资修建妈祖庙。还有宋淳祐年间莆人陈炜“累任岭海,遇岁荒籴,常南航南粟至莆,邻里乡党无亲疏厚薄,按户赈赡,人人蒙惠”。②特别是遇到天灾人祸和战乱兵灾等,兴化商人都能自发开展赈灾救灾活动,设站施粥,救济难民。每当年终岁末,商人们也会施予援手,扶贫帮困,救助孤寡,体现了兴化商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