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四、茶树种植与茶叶加工

茶叶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草本植物,汲山水之灵气,沐雨露之精华,不同水土生长不同的茶叶。隋朝以前,莆田境内就有野生茶树,但一般只作药用。进入唐代之后,随着汉人南迁的增多,兴化境内饮茶之风盛行,客观上促进了菜树的种植与茶叶的生产。如莆田龟山寺“辟茶园千亩,建十八座茶寮”,成为唐代莆田境内最大的茶园。到了宋代,兴化百姓形成了品茶习俗,北宋名臣蔡襄有首《试茶》诗:“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雪冻作成花,云闲未垂缕。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①百姓饮茶之风盛起,促进了兴化境内茶树栽培面积的扩大。蔡襄在《茶垄》中描写了兴化茶树种植盛况:“造化曾无私,亦有意所加。夜雨春作力,朝云护日华。千万碧玉枝,戢戢抽灵芽”。②蔡襄的《采茶》诗也描写了兴化农民采茶的繁忙景象:“春衫逐红旗,散入青林下。阴崖喜先至,新苗渐盈把。竞携筠笼归,更带山云泻”。③特别是蔡襄的《茶录》问世后,兴化茶叶身价百倍,茶树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形成了一个产业。

宋代兴化境内已经栽培出多个茶种。据史书记载:兴化茶树栽培“绿茶品种用种子繁殖,乌龙茶品种用压条法繁殖,茶园沿山顺坡开垦,栽植粗放”。④主要茶叶品种有“乌龙、桃仁、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大红、奇兰、肉桂、菜茶、福云八号和福云十号等”。⑤特别是“仙游度尾东山寺僧制‘药丹花’,赖店岩里寺‘九条茶’,系北宋时尚安祖师建寺后,采集寺周围山上野茶及双子叶植物纲山毛榉科的乔木树,摘其幼嫩芽叶制成,‘九条茶’有药、饮两用功效,久负盛名。南宋时,日本国和尚到此寺喝上‘九条茶’,极为赞赏,并带回日本”。⑥宋代“莆田华亭龟山寺、灵川石梯寺、西天尾林山南少林和仙游钟山麦斜岩、南雾寺、榜头塔山寺等,因其地处高山,名茶叠出,都是贡品茶的产地”。⑦据史书记载:宋代兴化军每年进贡朝廷茶叶“二百二十三斤”。⑧能够成为朝廷贡茶,绝对不是普通茶叶。

宋代兴化境内制茶工艺日趋成熟。蔡襄在《茶录》中记载:“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箬叶,盖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纳火其下,去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蒻箬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宋代,兴化百姓对茶叶的储藏也很讲究:“藏茶:茶宜箬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湿冷。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则御湿润。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茶宜干燥,收藏时用箬叶包裹,两三天焙一次,温度同人体温,以免焙焦。)”⑨宋代,兴化茶叶制作工艺日渐成熟,蔡襄有一首专门描写制茶的诗:“屑玉寸阴间,抟金新范里。规呈月正圆,势动龙初起。焙出香色全,争夸火候是”。①可见,早在北宋时期,兴化百姓已经能够掌握烘焙菜叶的最佳火候,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好茶。据史书记载:仙游“郑宅茶”、“龙凤茶”,名闻京都,成为了贡品,被誉为福建七大名茶之一。蔡襄作为朝廷官员,不可能身体力行参与茶叶加工,他的作品中有关制茶、藏茶、泡茶的经验,自然来自家乡百姓的生产实践。

总之,宋代兴化农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除了甘蔗、荔枝、龙眼、茶叶之外,还有柑桔、枇杷、香蕉、橄榄、芒果、文旦柚和柿、李、桃、枣等水果。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提高,为兴化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业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也为兴化商业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