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概况】 2005年,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以下简称“海沧投资区”)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4.9亿元,增长23.6%;完成工业总产值464.1亿元,增长21.3%;区财政总收入14.24亿元,其中区级可用财力7.25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32.3亿美元,港口吞吐量1219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11.1万标箱(参见本书“各区概况·海沧区”相关条目)。

1.招商引资。全年共批准外资项目71个,合同利用外资2.97亿美元,实际到资1.76亿美元;内资项目24个,合同利用内资29.4亿元。引进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7个,世界500强企业新投资项目4个。全年共批准增资扩产项目39个,增资1.43亿美元。58%的投资集中于支柱产业及其配套项目。

2.开发建设。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8亿元,增长19%。强化规划先行作用,海沧分区规划暨海沧台商投资区总体规划获得市政府批复,同时完成村镇建设规划、海沧港区规划、东孚中心区修建性详规等一批专项规划。认真开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制定海沧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与工作重点。出台《厦门市海沧区完善征地拆迁政策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和《海沧区征地拆迁工作方案》,加快征地拆迁步伐,完成征地112.6万平方米。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进一批重点工程建设,杏海嵩公路吴冠段顺利通车,海沧港区14~19号泊位岸壁整治工程于“九八”开工建设;其他在建重点项目有内湖整治、长庚医院、嵩屿港区1~3号泊位等;腾龙芳烃PX、海沧大桥匝道、马青路拓宽改造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顺利开展。

3.工业经济运行。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主导作用。翔鹭石化、金龙客车等12家重点企业产值超10亿元,实现产值占全区的74.2%。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明显,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7%。支柱产业特色凸显,化工、电子、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工业产值占全区比重达77.9%。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腾龙特种树脂、钢宇运动器材等49个项目投产,鹏威水暖、连科工业等37个项目开工,东孚大溪、出口加工区等一批通用厂房开工建设。

4.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三产增加值23.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5.5%(注: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要求按在地统计方式计算,新增金融、保险等数据)。未来海岸、绿苑小区等成片开发小区建设速度加快,鼓浪湾、蓝湾半岛等一批房地产项目开工建设。旅游投资开始起步,全面启动天竺山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建设,完成蔡尖尾山1000亩生态景观林建设。

5.改革创新。积极争取数额大、期限长、利率低的优质贷款,获得国家开发银行20亿元贷款授信额度,保障进一步开发建设的资金需求。扩大直属企业资本金规模,降低资产负债率,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条件,5家国有企业共完成经营性收入16.6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实施经营性房地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工作,顺利完成3宗土地挂牌交易。

【通过国家级开发区审核】 9月,海沧投资区通过国务院审核批准,扣除区内的基本农田、山体和生活区、建成区等用地,核定投资区开发面积为63.16平方公里,四至范围分别为:东至马銮湾、厦门西海域,西至漳州龙海,南至九龙江出海口,北至同三高速公路。至此,国家恢复对海沧投资区的正常建设用地项目供应,为今后对外招商引资、产业布局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投资区15周年庆】 5月19日,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设立15周年庆典活动举行。原商业部部长胡平,全国人大侨委副主任委员王建双,原化工部副部长潘连生,国资委稽查特派员朱蕤,中国开发区协会名誉会长赵云栋、会长刘培强,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王辽平及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郑立中,原福建省政府副省长叶双瑜,原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邹尔均等出席庆典活动。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电“祝贺海沧投资区十五周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福建省省长黄小晶发来贺信。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自成立以来,大力发挥政策、体制、区位和环境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批台资、外资企业落户投资区,现已成为福建省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并在促进闽台经贸合作、培育产业集群、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举办台商座谈会】 9月9日,厦门台商座谈会在海沧召开。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台北市政府市政顾问吴木川、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进忠以及台北商业总会两岸交流委员会暨台北企业家菁英会参访团、台湾布袋港开发促进会等数十位台商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深入探讨了厦门特别是海沧构筑与台湾的投资兴业平台、两倍通航平台、文化交流平台、旅游休闲平台、合作沟通平台等有关问题,对加强厦门与台湾的经贸、文化、旅游合作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参观海沧】 9月17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参观考察。宋楚瑜在海沧听取了投资区开发建设的成果及未来发展规划的介绍,观看了海沧发展规划沙盘模型,到台资企业进行慰问,了解台商在海沧的投资兴业情况,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即兴挥毫题写“海沧发展,两岸双赢”,并表达了“曾经海沧只是水,除却和平不必云。只有两岸和平,才能促进两岸经济的发展,造福于两岸人民”的愿望。

【创新征地后储备用地管理模式】 8月25日,海沧首宗征地后储备管理的土地——“朝阳水库”临时经营承包权面向被征地村吴冠村民公开招标。在允许中标人在从事一定范围内经营活动的同时,明确中标人应负所承包土地范围内专用设施、场地维护、确保用地完整不受侵犯等责任,当遇到用地开发建设,中标人应无偿退出用地。这种土地管理模式既解决了征用后国有土地的管理问题,又为当地村民提供灵活就业的条件。

【首推带方案挂牌出让经营性用地】 12月5日,海沧投资区召开“城市建设和房地产招商推介会”,推出4个地块38.7万平方米商住用地对海内外招商。此次推出地块全部实行带设计方案挂牌推介,即政府事先组织规划设计部门统一规划、提出设计方案,连同方案一起推出挂牌,中标单位必须按设计方案建设,以确保城市功能布局、建筑风格和空间形态的协调,提升整个区域的建设档次。

【启动五个拆迁安置房建设】 5个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可安置拆迁户2万多人。其中,兴港花园北区一期1~6号楼已投入使用,一期其余楼盘正在建设,二期已开始方案设计;京口岩小区一期、钟山花园、正顺花园、东孚中心区天竺花园等4个项目工程均已开始前期工作,部分已动工建设。预计2006年全区将提供35万平方米以上拆迁安置房。

【杏海嵩公路吴冠段竣工通车】 5月,杏海嵩公路工程(吴冠至海沧大桥段)完工并顺利试通车。该公路起于马青路,终点位于海沧大桥下与海沧大道相接,位居厦门市“三环三辐射”公路主骨架网络中的第二环和第二辐射地段,全长2.57公里,于2003年12月30日正式开工。主线路基设计宽50米,双向6车道,是海沧区和整个厦门道路交通网络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项目总投资约6000万元。

【马銮海堤开口改造工程正式开工】 9月9日,马銮海堤开口改造工程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约4亿元,主要包括新建9孔的挡潮闸,一座单线双向六级船闸,一座长414米、宽15.5米的交通桥,以及海堤上现有市政设施的改建及海堤加固改造加固改造后的马銮海堤增设内侧护岸长约1310米,可以满足100年一遇的防潮标准和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海沧港区14~19号泊位开工】 9月9日,海沧港区14~19号泊位岸壁基槽挖泥及围堰工程正式开工。14~19号泊位岸线总长2262米,总投资16.5亿元,建设规模为6个10万吨级多用途泊位,预计于2007年底前建成光板码头,投产后将形成4000万吨、400万标箱的年吞吐能力,极大的提升海沧港的综合集疏运能力,为大力发展港口运输、仓储物流业,把海沧打造成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大型现代化枢纽港创造条件。

【海沧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大关】 11月27日,海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大关,全年实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11.1万标箱,占全市集装箱吞吐量的三分之一;增长速度达49.5%,比2004年增长35万标箱,增量部分占全市总增量的60%以上。

【长庚医院正式开工】 9月,厦门长庚医院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位于马銮湾南岸,由台湾长庚医院与厦门海沧公用事业公司合资建设,是迄今为止我国批准设立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该项目于5月获得国家卫生部批准,总投资11.9亿元,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设计病床总数2000张,其中一期240张病床将于2006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参见本书“利用外资”栏目外资项目审批相关条目)

【国内首家车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企业落户海沧】 该项目位于海沧新阳工业区西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由日本光洋精工株式会社和丰田通商株式会社共同投资6000万美元,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项目分为二期建设,一期投资3900万美元,占地4万平方米,计划2007年1月批量生产,年生产能力60万台(套),到2008年将达到年产100万台(套)的规模,产值11亿元。

【钢宇运动器材项目竣工投产】 9 月,钢宇工业有限公司运动器材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由世界上最大的运动健身器材制造和经营商——美国爱康(ICON)公司与台商合资兴办,总投资5000万美元,达产后将年产各型运动健身器材100万台,产值2亿美元以上,产品主要出口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

【腾龙树脂热电厂投产】 12月15日,海沧南部工业区集中供热中心腾龙树脂热电厂一期正式投产,标志着腾龙特种树脂项目全线投产。(参见本书工业栏目“工业投资与招商引资”相关条目)

【厦门钨业打造中国最大新能源材料生产基地】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2亿元在海沧南部工业区兴建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材料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2.9万平方米,主要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材料,预计于2007年底投产。该项目是厦门钨业在成为国内最大的钨产品生产与出口企业后,致力发展新能源材料产业的一次重要突破。项目建成后,将形成8亿元的新能源材料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