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全国劳动模范

黄本立 广东新会人,1925年出身于香港,1949年毕业于岭南大学物理系,1950年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到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科研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前身)工作。1986年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9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8~1998年,任福建省政协常委。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优秀专家、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50多年来,黄本立一直从事原子光谱分析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原子发射、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和激光光谱分析的理论方法、应用和仪器装置等方面颇有创见,为中国的原子光谱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创下过多项闪亮的“第一”:1957年,第一个研制一种可测定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双电弧光谱分析光源,这项成果被国外著名专家誉为“最完善的双电弧光源”;1960年在国内首次建立原子吸收光谱装置并开展研究工作,发表了原子吸收论文;1984年成为国内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1988~1989年在国内首次以该研究方向招收一批从国外回来的博士后研究人员;1993年成为国内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院士;2000年第一个创立流动注射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不用一氧化碳的镍蒸气发生法等。

此外,他主持的光谱感光板测光自动化课题、多种环境标准参考物的ICP—AES定值分析工作等多个科研项目曾荣获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次。出版专著7种,发表译文15篇、论文逾200篇。他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在《今日化学》讲座中为本科生讲授分析化学进展、科学道德等专题。先后培养了12名硕士和10名博士,指导了9名博士后,并争取多名留学博士回国工作。

黄本立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热心公益事业。近年来先后被聘为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厦门市科学技术顾问和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为地方建设事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例如他提出重视科学仪器研发和生产的建议为厦门市领导所采纳,将科学仪器列为厦门市新兴产业之一。2003年他代表中国化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光谱学会出席在西班牙举行的第三十四届国际光谱大会,并成功争取第三十五届国际光谱大会于2007年在厦门举行,使得有50多年历史的该国际会议将首次在中国召开。

郭清池 1961年出生,同安区洪塘镇郭山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农民技师。1978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积极钻研科技知识,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他先后引进地膜覆盖和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引进珍禽良种,经试验成功后,投入生产。他不忘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受到村民的爱戴,1996年被推选为村科技组组长,2000年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2003年再次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他组织农民骨干300多人次参加省“农函大”和区“农广校”学习,举办15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多渠道培养村民的科技素养。在他的带领下,郭山村种植的反季节蔬菜达3500亩,年产量1.25万吨,总产值2000多万元,全国各地许多客商到村里收购蔬菜。全村有近50户村民从事专业的珍禽养殖,存栏1万只以上的养殖大户就有15家,年可出栏各种珍禽110万只,年产值1600万元。他还发起成立郭山村蔬菜和禽业协会,做到技术、资源、良种、市场信息共享,既可避免浪费,又可增加收入。如今郭山村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和珍禽养殖名扬四方,是全国农业科技示范村和厦门市珍禽养殖专业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

郭清池曾先后被授予厦门市十佳农民科技示范户、厦门市劳动模范、福建省十佳农民科技示范户、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吴小敏(女) 1955年出生,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近年来,以她为首的公司经营班子成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企业购并活动:收购控股了厦华电子企业有限公司、厦门联发(集团)有限公司;接管悦华酒店、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厦门宾馆;以部分优质资产组建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发行股票上市。通过集团内部资源整合,使集团的贸易与物流、房地产开发、旅游酒店三大核心行业的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实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实现利税等财务指标持续增长。截至目前,该公司的资产总额已超过160亿元,居福建省各大企业集团之首,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

吴小敏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集团所属企业全面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机制,使各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她善于搞好班子的团结,十分注重干部队伍建设,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能力强、业务精的事业骨干。她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正确使用权力,廉洁奉公,在干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因业绩突出,她先后获得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第十届福建省优秀企业家、厦门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刘同高 1952年出生,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级工程师。1984年,任厦门钨品厂厂长,带领职工艰苦创业,用省冶金厅下拨的7万元资金和自筹的23万元资金作研制费,由氧化铝转产钨制品获得成功,使企业摆脱了25年的亏损。此后,他不断深化改革、推进体制、管理和技术创新,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从一个仅有900多万元资产的小厂发展成为涉及钨、钼、钴、镍、新能源材料、房地产等几大系列上千个品种,拥有从钨矿山——冶炼——深加工完整产业链和11个控股子公司的产业集群。企业连续20年赢利,除累计上交利税上亿元之外,还使国有资产增值近四亿元。2004年总资产21.9亿元,净资产7.15亿元,销售收入14.9亿元,实现利润1.9亿元。主要产品APT、钨粉、钨丝的规模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年出口量占全国钨产品年出口总量的35%以上,占世界消费量约20%。公司成为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承担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和重点新产品研发任务的国内钨、钼行业龙头企业,在国际钨业界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钨产品的优势,吸引了美国通用电器、荷兰菲力浦等国际著名照明灯具企业在厦门投资办厂,厦门市以此为契机拟建设全国节能灯基地,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2000年以来,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公司股票成功上市。他抓住时机,将产业链快速向两头延伸,建设矿山原料基地,大力研发高端产品,先后并购国内四大钨丝企业,钨丝产量占全国65%以上,丝材和硬质合金的工艺技术及产品档次处国内领先地位,并大量出口。同时他抓住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机遇,成功开发了镍氢及锂电池材料。面对国内黑钨资源行将枯竭,而占比例达70%的白钨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现状,他主持开发了“热压分解高杂白钨矿制取仲钨酸铵”工艺技术,获2002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突破传统工艺,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套大钼坯连轧生产线,获2004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2000~2004年累计实现利润51507万元,获“福建省最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称号,他本人荣获全国五—劳动奖章。

郑聪明 1952年出生,厦门电业局客户服务中心江头装表班班长,退伍军人。1980年起在厦门电业局从事装表工作,20多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敬业爱岗。他每次出门执行任务时,总忘不了在值班表上写上几个字:“有事就找郑聪明”,并留下电话号码。他说:“客户家里没电打电话到我家,肯定是万不得已,再难我也要帮助解决,别人家没电就等于自家没电。”他推出了“零天工程”和“双休日照常装表、换表”服务,大大方便了客户。他提出的“申请装表只需一个电话预约”举措,让客户申请装表足不出户,受到客户的欢迎和肯定。他推出的“烧表当天处理完毕”、“客户内线1米之内无条件修理”两项服务承诺也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20多年来,他为市民解决的用电问题不计其数,市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活雷锋”。熟悉他的领导、职工,甚至与他朝夕相处的亲友,都觉得他是一个“谜”:危险面前,他不顾一切冲上去;工作面前,他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客户面前,他随叫随到;而名利面前,他却看得很淡。

2002年3月,福建省电力公司党组作出了向郑聪明同志学习的决定,他爱岗敬业的感人事迹在全省电力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他先后获得福建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厦门市劳动模范、厦门市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标兵、厦门市诚实守信十佳先进个人、厦门市文明市民、厦门市百家窗口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先进个人、福建省电力系统“双满意”服务明星、厦门电业局文明职工标兵等殊荣。

洪川配(女) 1971年出生,厦门升汇华纶纺织工业有限公司挡车工、前纺运转甲班班长。自1989年入厂参加工作以来,始终立足本职岗位,以“作风正、工作出色”为具体要求,出色地配合工段完成公司布置的各项生产任务,成为公司里的操作多面手,技术过硬,能胜任各项工序的操作。担任条粗工序班组长以来,经常提前上班做好接班准备,推迟下班,全面检查本班的所有机台,确保无事后才离开车间,常常一天工作达12个小时。她时刻将“安全第一”和“质量第一”挂在心中,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过安全和质量事故。对车间和公司的临时生产调度和突击任务,她总是主动承担,并组织协调,配合别的班组,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对于刚进厂的新工人,她手把手地教她们技术要领,把自己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们。在亦师亦友的交往中,她成了全班人员的贴心人,有心事者找她倾诉,有困难者找她解决。她也急人所难,遇到谁家有事,就主动顶班,帮助完成生产任务。她还经常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班组人员能安心工作。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她曾获得福建省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夏宁邵1964年出生,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2年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1993年由他主持完成的“中国各民族丙型肝炎感染情况调查”项目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主持完成的国家“八五”攻关项目“丙型肝炎病毒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主持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和福建省计委重点攻关项目“艾滋病病毒重组抗原的研制”于2000年获国家二类新药证书;2003年获得艾滋病快速诊断试剂新药证书,该成果获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厦门市首届科技重大贡献奖。2001年主持完成的“863”计划项目“中国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克隆、改造及应用研究”成果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2001年获科技部颁发的“863”计划15周年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他主持的戊型肝炎疫苗及诊断试剂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已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并进入临床二期实验。

由于夏宁邵的突出贡献,2002年获福建省“运盛”青年科技奖、福建省“三丹必”科学技术奖,2003年获福建省十佳杰出青年称号,2004年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庄岩 1956年出生,厦门一中特级教师、福建省电教协会副会长、省教育学会计算机研究会副理事长、省中学计算机知识与操作等级考试委员会委员、省中学计算机奥校教研室副主任、厦门市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兼普及教育部部长、厦门市信息协会常务理事。他1976年参加工作,从事计算机教育20多年。在学校计算机教学、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改革等教育热门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硕果累累,走在全国同行的前列。他率先在福建省开设中学计算机课程,不断在新学科的教学领域中探索和实践。他潜心组织、指导学生参加计算机竞赛,共有160人次获奖,其中15人次获国家级奖励(含全国一等奖第一名)。2004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一举夺得“机器人创意设计”金奖,并获得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资格。他是福建省中学自主开发教育管理应用软件的第一人,他参与的信息化科研项目曾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市科技进步一、三等奖。他精心研制的CCDB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在全市教育部门的学籍管理、人事管理、工资管理、初招、中招和高招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推进了全市教育部门电脑化管理的进程。1997年,他领导创建了福建省第一个中学校园网——厦门一中校园网,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庄岩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不为金钱所动,多次谢绝电脑公司的高薪聘请,坚守岗位,带领身边的同事一起努力工作。作为中学计算机学科的带头人,他所在的信息中心正悄然形成一种“能干又肯干、能人加好人”的“庄岩现象”。在他的带领下,厦门市的计算机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本人也曾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省、市多种表彰。

其他英模

叶晓辉 1985年出生,厦门人,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消防支队战士,2004年入伍。2005年8月2日,马鞍山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冰淇淋厂冷库突然起火,在灭火搜救过程中,叶晓辉等三名消防战士奋不顾身,冒着着火库房随时可能坍塌的危险,在救出三名被困员工后继续搜索时,因库房屋顶突然坍塌,不幸牺牲。公安部和安徽省公安厅分别批准其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共青团安徽省委和中共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分别授予其优秀共青团员、马鞍山英雄卫士称号。

叶美兰(女) 1964年出生,福建同安人,厦门惠尔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1992年她涉足食品饮料业,创办惠尔康公司。她苦心经营,从生产果汁饮料做起,逐渐开发出系列产品。历经10多年的奋力开拓,惠尔康已发展成为南起厦门,中踞武汉,北迄黑龙江,纵贯全国的著名食品企业集团,连续4年名列全国饮料行业前20名,2002年度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排列第125位。2003年惠尔康三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惠尔康”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先后捐资近百万元赞助教育事业、儿童事业、防洪工程、科技项目等。曾荣获福建省、厦门市劳动模范,全国、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省优秀女企业家等称号。2005年2月荣获由省妇联授予的第四届福建省十大杰出女性称号。

底建秀(女) 1953年出生,厦门航空有限公司飞行部飞行三分部党支部书记,波音737机型机长兼飞行教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毕业于空军第一飞行学院,是新中国培养的第四批女飞行员。1986年转业到厦航,改飞波音737型客机,克服了机型不熟悉、语言不通的困难,刻苦钻研,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和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波音737飞机的双重执照,成为我国第一位波音飞机女机长,不久升任该型飞机的飞行教员。10多年来,她多次圆满完成洲际调机任务和其他重要飞行任务,至2005年,已安全飞行15000余小时,荣获民航总局授予的安全飞行铜质奖章。她以精湛的飞行技术、严谨的思想作风、突出的工作成绩,赢得无数同行的敬重。2005年2月荣获由省妇联授予的第四届福建省十大杰出女性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