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厦门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二等奖获奖名单

序号 题 目 作 者 获奖等级

1 对国家财政“一体两翼”基本框架的再认识 邓子基 一等奖

2 资产的理性定价模型和非理性定价模型的比较研究 吴世农许年行 一等奖

3 中酉文化差异与税制改革——以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为例 杨斌 一等奖

4 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经济的依存性分析 庄宗明 一等奖

5 关于经济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规范的若干问题 曾五一 一等奖

6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 林志扬 一等奖

7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给农民国民待遇 许经勇 一等奖

8 信息过载是否影响投资者对公开信息的使用 薛祖云 一等奖

9 加快推进海湾型城市建设的战略构想 市委政研室 一等奖

10 大力促进厦门市社会就业的研究 市委政研室 一等奖

11 壮大厦门区级经济实力研究 郑栅洁黄向阳李如春等 一等奖

12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企业发展:夏新电子扭亏个案研究 纪宣明 一等奖

13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经济规模 黄书猛 一等奖

14 关于时效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 柳经纬 一等奖

15 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金融法制的完善 朱崇实郭俊秀 一等奖

16 论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齐树洁 一等奖

17 制度缺失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三大问题 黄新华 一等奖

18 社会经济地位与网络资源 胡荣 一等奖

19 科学规范的内涵、类别、功能、结构和形式 徐梦秋 一等奖

20 女大学生的“同民同工” 叶文振 一等奖

21 高等教育大众化量的规定性探析 谢作栩 一等奖

22 人口因素与未来20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实证分析 米红文新兰周仲高 一等奖

23 高等学校产权分析 史秋衡 一等奖

24 我国高等教育直面入世大考的五大问题 李泽或 一等奖

25 二十世纪的清史研究 钞晓鸿 一等奖

26 晚清至民国时期会馆演进的多维趋向 王日根 一等奖

27 十七世纪海峡两岸贸易的大商人——商人Hambuan文书试探 杨国桢 一等奖

28 双木起而二马废——试论林黛玉形象对冯小春的继承和超越 王人恩 一等奖

29 浅论20世纪中国义学史学科建设 姚楠 一等奖

30 皖南傩戏、目连戏及其青阳腔与仪式的原生形态 周显宝 一等奖

31 新的媒体生态与媒体创意及策略手法 陈培爱 一等奖

32 学报编辑价值取向的五个误区 林芸 一等奖

33 美学的浪漫主义与政治学的浪漫主义 俞兆平 一等奖

34 再论出口退税 陈红伟 二等奖

35 从中美贸易看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湛柏明庄宗明 二等奖

36 论我国实现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陈工谢贞发 二等奖

37 国有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本金研究 郑鸣 二等奖

38 “中元区”的构建:现实可行性及前景展望 朱孟楠 二等奖

39 银行资产负债中隐含期权的定价 郑振龙林海 二等奖

40 经济政策协调的进展和成效 黄梅波 二等奖

41 董事会特征影响公司绩效吗? 李常青赖建清 二等奖

42 经济全球化下的产业结构演进趋势与政策 李文溥 二等奖

43 论保险功能说研究的若干逻辑起点问题 林宝清 二等奖

44 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利益关系分析 曲晓辉 二等奖

45 论会计信息资源的配置机制 吴水澎 二等奖

46 资本外逃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李晓峰 二等奖

47 沪深两市A股公司经营业绩与运营效率背离的实证分析 杨智元 二等奖

48 新比较财政学导论:结合市场化实践的研究 杨志勇 二等奖

49 外资银行进入影响与国有银行制度创新 江曙霞 二等奖

50 失业压力与相关财税政策研究 黄衍电 二等奖

51 至2020年台湾经济发展趋势与两岸关系 李非 二等奖

52 城乡协调发展的障碍及其财税政策 黄衍电 二等奖

53 构建海峡两岸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 林媛媛 二等奖

54 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郑鸣陈雨朱孟楠 二等奖

55 台商直接投资祖国大陆的空间扩散研究 张传国 二等奖

56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特殊经济区规范性问题研究 唐永红 二等奖

57 实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高鸿桢 二等奖

58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选择和构建 谢绵陛 二等奖

59 论香港的国际法主体性及其缔约权限 葛勇平 二等奖

60 福利国家的风险及其产生的根源 徐延辉 二等奖

61 从伊拉克战争看国际法面临的冲击与命运 古祖雪 二等奖

62 也谈主权理论及在台湾问题上的应用——兼与黄嘉树、王黄津商榷 陈动 二等奖

63 论“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的发展及其法理基础 曾华群 二等奖

64 政府工具研究与政府管理方式改进 陈振明 二等奖

65 “李约瑟难题”与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张兴国张兴祥 二等奖

66 社会组织管理体系与社区公共服务(系列研究论文) 杨贵华 二等奖

67 信息不对称:筛选、组织、创新 陈墀成 二等奖

68 生物学哲学:科学哲学的新视野 周建漳 二等奖

69 哲学原理教科书中的若干重要命题辨误 张爱华 二等奖

70 城市华政策与农民的主体性 张友琴 二等奖

71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 黄新华 二等奖

72 高考改革: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郑若玲 二等奖

73 高师公共教育学教改的实践与思考 方元山 二等奖

74 高等教育大众化情境下的大学生就业探析 朱平 二等奖

75 学习型社会与教育转变 王洪才 二等奖

76 明晰产权是促进高教投资体制改革的关键 武毅英 二等奖

77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轨迹及其走向 林金辉 二等奖

78 清末奖励科名考试的实施与变革 张亚群 二等奖

79 当前高等教育政策调态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张彤 二等奖

80 论我国民办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策略 史秋衡 二等奖

81 出土简帛的分类及其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意义 刘钊 二等奖

82 社会人类学视野中的松坪华侨农场 李明欢 二等奖

83 建国初期在华外资企业改造初探(1949-1962)以上海为例 张侃 二等奖

84 福建省高校图书馆读者文献信息需求与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及服务机制研究 蔡金钟 二等奖

85 明清时期闽西四保的分约 刘永华 二等奖

86 唐代时尚的盛行及其时代背景 潘孝伟 二等奖

87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动态竞争优势 王德平 二等奖

88 IS09000带给电视的革命 邹振东 二等奖

89 话语中的识解因素与语境 杨信彰 二等奖

90 当代汉语外来单音语素的形成与提取 苏新春 二等奖

91 发展社会力量联办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对策研究 陈少坚 二等奖

92 中国古代戏曲文章学价值重估等(系列论文) 苏涵 二等奖

93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勘误补遗——厦大早期新闻教育考析 毛章清 二等奖

94 魏晋士族内部的玄儒之辩 田彩仙 二等奖

95 福建省畲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系列论文) 兰润生 二等奖

96 模仿欲望诠解探源求真解读——勒内•吉拉尔对人学的人类学批评 冯寿农 二等奖

97 大运河——唐代饮茶之风的北渐之路 李菁 二等奖

98 整体缺失:新诗研究的最大遮蔽 陈仲义 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