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环境保护

综述

2008年,厦门市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保护优先、科学发展”方针,按照“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完善机制、落实措施”的工作思路和要求,以巩固和深化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全面提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环保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以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全面实施“蓝天、碧水、洁净、绿色、宁静”五大环境工程为主体;以环境监管“三大体系”和环保能力建设为基础,不断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实,强化饮水源和生态保护,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促进全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开创环保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环境保护总投入33.5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560.02亿元)的2.15%。其中,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5.88亿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0亿元,环境综合整治19.57亿元,环保能力建设投资2.1亿元。全市环境质量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继续保持优良水平。全年空气污染指数(API)≤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96.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0分贝;交通干线环境噪声平均值为68.4分贝;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65.6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4.1%;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100%;重点工业废水排放、烟尘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粉尘排放达标率均为100%;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强度6.69吨/万元、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0.000594吨/万元、烟尘排放强度0.00064吨/万元、二氧化硫排放强度0.00808吨/万元;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2.2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6.94%;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83.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89%;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86.41%;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走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高质量、高速度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实施阶段工作,并通过国家和省普查办质量核查全面达标;土壤污染普查扎实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环境执法得到加强,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成效显著;重点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筑工地噪声、道路扬尘、餐饮业油烟等污染综合治理效果明显;生态保护与建设得到强化,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成效突显,农村污染整治试点全面启动,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推广发酵式生态型养殖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果;环境应急处理预警系统基本建立,医疗和危险废物处置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环境科研成果显著,环保能力建设得到显著加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2008年,厦门市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承载能力面临新的压力,巩固和深化“创模”成果差距较大、任务艰巨,局部环境质量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环境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频率增加,环境重点工程建设进展缓慢,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待全面推进,环保能力建设还不能适应环保工作要求。

(汤晓平)

环境质量状况

【空气质量】 2008年,厦门市空气质量优的天数为122天,空气质量优级率为33.3%;良的天数为232天,轻微污染的天数为12天。与2007年相比,空气质量的优级率上升4.5%,轻微污染天数增加10天。

环境空气中三种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分别为:二氧化硫0.02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46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0.070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三种主要污染物浓度基本不变。2003年以来大气中三种主要污染物的浓度上升趋势均有所遏制,2006年均达到最高值,从2007年开始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大气中臭氧浓度在0.018~0.149毫克/立方米,年均浓度为0.075毫克/立方米,优的比例为96.9%、良的比例为3.1%,无轻度污染的天数。

【酸雨】 全市降雨pH范围为3.45~7.31,pH加权平均值为4.52,酸雨发生率为92.2%,降水总离子浓度平均值为每升226微克当量。与上年相比,降水pH加权平均值基本不变,酸雨发生率有所上升,降水总离子浓度平均值有所下降。监测结果显示,厦门市酸雨发生率居高不下,酸雨污染仍然严重,2008年酸雨发生率为近年来最高。

【生活饮用水源水质】 主要饮用水源地北溪引水、坂头石兜水库和汀溪水库为特殊保护水域,2008年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与上年相比,水质达标率持平。北溪引水和坂头石兜水库水质基本符合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级别无明显变化。汀溪水库水质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水质达标率持平,出现的超标项目基本相同。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的要求,2008年6月4日,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厦门市3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水质全项目分析。监测结果表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中除二氯甲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水合肼、钼、钴、铍、锑、镍、钡、钒、钛、铊有检出,其他项目均为未检出。

【地表水水质】 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69.2%(若总氮、总磷、粪大肠菌群参与评价达标率为15.4%),比上年下降7.7%。

杏林湾水库水质基本符合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比上年有所下降。同安东溪水质仅符合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西溪水质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东西溪合流段水质符合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东溪、西溪和东西溪合流段出现的超标项目均为粪大肠菌群、氨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与上年相比,东溪水质状况有所好转。古楼水库、两二水库和溪头水库水质基本符合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与上年相比,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出现的超标项目基本相同。过芸溪水质符合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与上年相比,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出现的超标项目有所不同,功能区达标率持平。古宅水库水质基本符合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与上年相比,水质类别无明显变化,出现的超标项目有所增加,达标率有所下降。九溪水质为劣V类水质,与上年相比,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出现的超标项目基本相同,达标率持平。九龙江河口水质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但仍有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等指标在个别点位和个别月份出现超标。与上年相比,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出现的超标项目有所增加,活性磷、无机氮年浓度均值分别上升了35.6%、22.8%。

【近岸海域水质】 厦门海域水质监测结果表明:21个监测点位中除东部海域的大嶝—东南点位水质为四类外(无机氮浓度为0.455毫克/升),其余20个点位水质类别均为劣四类,超标项目为无机氮;若无机氮不参与评价,厦门海域的21个点位水质均达到其相应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与去年同期比较,海域水质类别无明显变化,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无机氮浓度略有上升。

2008年厦门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其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713毫克/升和0.025毫克/升(按各分海域面积加权平均),与上年比较,无机氮浓度上升10.8%,活性磷酸盐浓度下降12.9%。

【筼筜湖、马銮湾和五缘湾水质】 按照《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筼筜湖、马銮湾执行海水水质的四类标准,五缘湾执行海水水质的三类标准,监测结果表明:筼筜湖水质类别仍为劣四类海水,主要超标污染物依然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五日生化需氧量及粪大肠菌群存在个别点位的超标现象。马銮湾水质类别仍为劣四类水质,其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浓度分别为2.84毫克/升,0.109毫克/升,其超标率分别为100%、61.9%。五缘湾水质未能达到功能区划的要求,其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其浓度值分别为1.39毫克/升、0.074毫克/升,超标率为100%、81.3%。

【海滨浴场水质】 8个海滨浴场水质状况:黄厝浴场(华天学院和“一国两制”外浴场)水质优,最适宜游泳;椰风寨外浴场、鼓浪屿别墅美华浴场及公主园海鲜酒店外浴场水质良好,较适宜游泳;港仔后菽庄花园外浴场、艺术学校—水产研究所外浴场与厦大浴场水质一般。与2007年同期相比较,各浴场石油类无明显变化,黄厝三个浴场粪大肠菌群浓度有所降低,鼓浪屿浴场粪大肠菌群浓度略有升高。

【功能区噪声】 厦门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为95.6%,其中居民文教区、混杂区、工业区、交通干线道路两侧达标率分别为63.2%、96.8%、98.1%、100%。与上年相比,全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持平,居民区、混合区、工业区和交通干线两侧的达标率基本持平;与2003~2006年相比,居民区的达标率变化幅度较大(达标率最低为2004年的47.4%,最高为2003年的73.7%),混合区、工业区和交通干线两侧的达标率变化幅度不大。

【区域环境噪声】 厦门市区域环境噪声网格测点数338个,网格总面积84.5平方公里。2007~2008年厦门市区域噪声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平均等效声级为56.0分贝,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属轻度污染,范围在48.9~66.4分贝;2007年平均等效声级为55.8分贝,范围在49.0~67.8分贝;与2004~2007年相比,2008年度厦门市的区域噪声污染程度均趋于稳定。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厦门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为68.4分贝,道路交通噪声质量属较好,超过70分贝路段长为10.8公里,占监测总长度的11.5%。与2006~2007年相比,交通噪声污染程度稳定,超过70分贝路段长占监测总长度的比例上升3%~5%;与2004~2005年相比,交通噪声污染程度稳定,超过70分贝路段长占监测总长度的比例基本持平。(汤晓平)

污染物排放控制

【概况】 2008年是主要污染物减排进入攻坚战的关键性一年,厦门市继续坚持“控制增量、不欠新账,削减存量、多还旧账”的原则。采取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源头把关、控制增量,工程减排、落实到位,建立体系、强化监管等措施,确保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计划、任务和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领导重视,落实责任。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多次召开全市节能减排专题工作会议,协调解决节能减排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市财政支持主要污染物减排基础能力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全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奖惩机制,严抓工作落实,确保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目标。

2.制订计划,落实措施。市政府出台《厦门市2008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意见》,确定全市2008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4.93万吨,较上年净削减650吨,年度削减量为1.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5.244万吨,较上年净削减580吨,年度削减量为1.1%。为实现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全市通过“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三大措施,共完成重点减排工程项目22个,其中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14个,新增削减量6216吨;二氧化硫减排项目8个,新增削减量8120吨。

3.技术创新,结构减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淘汰现有落后产能、工艺设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推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建成4家热电厂和1家自备电站,已替代144家企业中小燃煤锅炉。对现有燃煤、燃重油锅炉逐步进行改造,推广使用水煤浆,有条件的改用电、用气锅炉。引导现有布局不合理企业和新建项目向岛外迁移。推广适用新技术,在造纸行业中推广使用高效絮凝技术,促进污水循环利用,实现污水、污泥“零排放”;在制药、化工业等行业,采用汽提法对污水进行处理,既处理污水,也治理异味;在电子类公司建设先进的催化燃烧装置(RTO)对废气进行治理,大幅减少废气排放。

4.项目落实,工程减排。全市落实重点减排工程项目共22个,其中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14个,二氧化硫减排项目8个。在化学需氧量减排方面,厦门市水务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通过加大污水管网建设力度,提高污水截流率,增加污水处理量。同安华达利纸业有限公司等5家造纸企业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基本实现污水、污泥“零排放”。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场二期工程、厦门海洋职业学院生活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已建成运行,实现中水全部回用。在二氧化硫减排方面,厦门市华夏电力、腾龙树脂、新阳热电、瑞新热电已于2007年完成脱硫工程建设,脱硫设施均能正常运行。明达玻璃(厦门)有限公司两套废气排放在线监控系统安装完毕,试运行情况良好。重点减排企业在线监控设施均与省、市环保部门监控中心联网。

5.严格执法,监管减排。严把环评、审批和环保验收关,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按照主要污染物区域和“点对点”削减调剂的要求,落实新、扩、改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指标来源,严格控制污染新增量;全面推行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在发放环节落实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要求;加大排污费征收管理力度,促使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加强日常监督执法和环境稽查现场执法,确保重点减排项目和重点排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并达标排放。加大排放化学需氧量重点企业的治理力度,促进中水回用,完善减排“三大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厦门市全年取水总量约为29586万吨,比上年增长2.71%;全年废水排放总量为22715.82万吨,比上年(21353.8万吨)增加1361.93万吨,增幅6.38%。其中,生活污水排放总量18690.92万吨,占全市废水排放总量的82.28%,比上年增加1650.9万吨;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4024.90万吨,占全市废水排放总量的17.72%,比上年减少288.97万吨,减幅6.70%;全市重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75%。

全市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4.704万吨,比上年削减0.291万吨,减排量达5.83%。其中,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4.402万吨,占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93.58%;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0.302万吨,比上年减少20.5%。(2)全市氨氮排放总量为0.363万吨,比上年的0.48万吨减少0.118万吨,减排达24.58%。其中,生活氨氮排放总量0.323万吨,占全市氨氮排放总量的89.0%;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为0.04万吨,比上年减少9.0%,占全市氨氮排放总量的11.0%。全市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8座,设计处理能力为85.1万吨/日,全年处理污水总量为18222万吨,日平均处理污水量为49.98万吨。其中,年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总量为15002万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2.26%,化学需氧量去除量3.4159万吨,氨氮去除量0.2850万吨;年处理工业废水量3220万吨。

【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全市工业煤炭消费总量为438.88万吨,比上年减少1.1%。煤炭消费量主要分布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达364.67吨,占总量的83.09%。燃料油消费量13.78万吨,比上年减少5.62%。燃油仍以重油为主,为12.86万吨,占总燃油量的88.1%。

全市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1)工业废气排放量676.30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16%。其中,燃料燃烧排放废气量417.95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73%;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258.35亿标立方米,比上年244.79亿标立方米增加长5.54%。(2)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667万吨,比2007年减少0.635万吨,减排量达11.95%。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578万吨,比上年减少12.13%,工业二氧化硫达标率为99.98%。(3)烟尘排放量为0.153万吨,比上年减少64.15%。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0.1398万吨,比上年减少66.12%,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9.8%。工业粉尘排放量285.37吨,比上年减少36.27%,工业粉尘排放达标为99.91%。(4)生活耗煤量为5.24万吨,比上年减少14.5%。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892吨,比上年减少3.25%。生活烟尘排放量132吨,比上年减少6.38%。(5)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289万吨,比上年增长23.24%。其中工业源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为1.200万吨,比上年减少3.40%;生活源与移动源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为2.089万吨,比上年增长46.43%。

【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34.97万吨,比上年增加5.78%。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为3.95万吨,比上年减少50.7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24.25万吨,比上年增加3.37%,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1.2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1.2%,比上年基本持平。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为8.05万吨,比上年增加131%。工业固废排放量为0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4.1%。

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1.61万吨,比上年增加29.5%,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量为0.538万吨,危险废物处置量为1.072万吨,全市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达100%。全市县(区)级以上医院医疗废物产生量0.14万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量为0.14万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为100%。

全市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87.06万吨,比上年(83.18万吨)增加3.88万吨,比上年增加4.6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总量为84.40万吨,比上年(80.36万吨)增加4.04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6.94%,比上年(96.61%)基本持平。

(汤晓平)

环境监察与管理

【概况】 2008年,厦门市把维护群众的利益、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求作为环境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环保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深入开展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抓好专项整治工作,为提高全市环境质量奠定基础。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奖励机制,把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重点环保工程、环保投入等目标及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干部政绩考核。围绕保持、巩固和深化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制定并实施《巩固和深化“创模”成果实施计划方案》。加大规划环评工作力度,开展工业区和有关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停止在非工业集中区内批准建设工业项目。完成厦门新站片区、市机械工业集中区二期、航空港工业与物流园区、同集工业园、集美台商投资区深青组团、海沧东孚片区、海沧新阳片区、汀溪小城镇、四口圳片区、同安丛三路段片区等十多项规划环评。通过规划环评,加强区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的指导,促进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引导走新型工业发展之路。

全年完成环保审批建设项目3476项,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78项、环境影响报告表1064项,登记表2329项,否定建设项目1298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100%。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监督企业做好环保设施的配套建设工作和试生产期间环保设施的投入使用工作。全年通过“三同时”验收项目1043个,验收率达100%,建设项目环保设施投入总金额5.26亿元。

【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 7月10日,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厦门市设分会场,市直有关部门及16家重点企业领导参加会议,副市长裴金佳作重要讲话。市环保等有关部门制定《厦门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全市将县级以上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填埋场、重点流域(水库)的环境问题进行集中检查和整治列为工作重点,并集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督查。全市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43664人次,检查企业22422家次,查处违法排污企业691家次,共处罚款252.1万元。

【污水处理厂专项整治】 年初,水务集团对全市污水处理厂臭气扰民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其中,筼筜污水二厂、石胄头污水厂一期、海沧污水厂及筼筜湖沿岸部分截流沟采取加盖封闭等除臭措施,整治效果明显,周边居民已无投诉。3月份,福建省建设厅对全省城镇污水厂运行情况开展评估考核,全市6家污水处理厂位列全省前10名(翔安污水厂除外),其中污水二厂排名第一。

【空气污染治理】 为改善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继续采取人工增雨降尘、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推行简易机扫、强化扬尘污染控制、加大重点污染源治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综合手段,扼制空气质量下降。环境空气质量局部得到改善,优良率保持在96%以上。

【油烟噪声污染治理】 2008年,以餐饮娱乐、建筑施工、五金加工和汽车维修业污染治理为重点,切实解决油烟噪声污染扰民问题。关停取缔200多家油烟噪声扰民严重的餐饮娱乐、加工维修企业,责令1200多家餐饮娱乐、加工维修企业整改,全市投入2.8亿元,完成49.2万平方米餐饮娱乐集中区建设;严格控制和禁止商住一体楼建设;逐步清理搬迁商住一体楼内餐饮娱乐、加工维修企业;推动各级政府全面开展安静居住小区创建工作,力争每个区新建1~2个安静小区;进一步完善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控制制度,有效地制止各类污染源的噪声扰民现象。

【排污费征收下降】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减产或停产,另一方面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因子实现减排,项目排污费相应减少。全年开征企业数略有增加(24239家次),入库金额7475万元,比上年(7808万元)下降4.26%。

【网上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建立】 年内,厦门市实行污染源网上申报登记制度。组织6个区161个重点工业企业进行申报登记工作的系统培训(海沧35家,集美46家,同安38家,湖里23家,翔安15家,思明4家),全市100多家企业使用网络进行排污申报登记。

【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 2008年,厦门市环境监理中心站结合环境监察队伍标准化验收的要求,下发《环境监理中心所2008年监察业务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编印《环境监察业务工作规范内部手册》,将与现场监察、排污收费等支队业务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执法解释、工作规定汇编成册。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对申报、收费、监察、档案工作进行统一规范,并进行考核评比。通过标准化建设统一规范了环境现场监察、年报、季报、收费、监察档案报告等工作,为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环境监察工作奠定基础。

【环境稽查】 全年市环境监测中心对全市环境执法监管情况进行全面稽查。派出环境稽查人员602人次,查处274家企业,监测98家企业的污水排放情况。从7月起,厦门市环保局将行政处罚权委托环境监察支队执行,从而加大环境稽查和处罚力度。环境稽查结合专项检查对重点污染源和减排单位进行高强度、多频次监察和检查,7~12月查处违法排污企业13家,处罚金额12.5万元。

【环境信访投诉处理率达100%】 2008年,全市受理环保投诉2008件,其中噪声654件,占总投诉的32.56%;废水164件,占8.17%;废气1073件,占53.44%;其他117件,占5.83%。与上年比投诉件数量有所下降。全年环保信访投诉处理2008件,处理率100%,办结率99%,基本无过激投诉。中、高考期间,共接警110件,信访投诉件办结率99%,基本无过激投诉,从而保证考生良好的应考环境。

【环境安全隐患排查】 2008年7月,紧紧围绕确保北京奥运期间环境安全的目标,根据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局和市政府的部署安排,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定《2008年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环境安全隐患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建立突发性环境事件周报制度,完成应急平台数据的调查统计上报工作,开展突发环境应急处置资源储备情况调查和应急专家组人员的申报工作。开展危险废物意外事故排查工作,进一步提高环境应急指挥能力、环境应急专家评估能力和环境应急监测能力。

【重点污染源环境监管】 2008年,市环保部门对全市重点监控企业实施重点管理,加大污染源监控,确保全市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率99.4%、用水重复利用率92.3%、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100%。国控和省控企业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备,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率达80%以上。

【固体废物环境监管】 2008年,厦门市强化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各环节中的监督管理。全年办理136家企业危险废物转移报批手续,其中省内转移106家,省外转移30家。加强全市废物进口环境管理工作,严格审核废物进口申报材料,把好初审关。全年完成5家从事限制进口类废物加工利用单位本年度申请量上报材料审核,并配合省环保局做好现场核查工作。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治理】 4月,集美、海沧、同安环保分局先后接到群众投诉,反映厦门水务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8座污水处理厂污泥随处倾倒,造成环境污染。其中,灌口镇上塘村林尾社果林内倾倒大量杏林污水处理厂污泥;海沧镇海沧村网山脚处鱼塘堆放筼筜污水处理厂污泥;同安区汀溪镇造水村果林倾倒大量筼筜污水处理厂污泥;同安污水处理厂部分污泥堆放在同安区新民镇梧侣村山坡处。为妥善解决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出路问题,市环保部门会同市市政园林、规划、水务集团等部门向市政府提交紧急请示;制定全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应急、近期、中期、远期方案,提出采取污泥混合填埋、生产有机肥、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参烧等措施处置污泥。并对全市8座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不合理排放进行安全处理。

【医疗废物处置监管】 11月12日,由市环保局牵头,会同市发改委、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信访局、市安监局、市城管局9个部门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厦门市医疗废物产生量大的厦门第一医院、厦门中医院和处置单位厦门绿洲公司医疗废物处置厂进行现场检查。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全市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全市集中收集处置医疗废物的诊所比上年扩增36.02%,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

【辐射安全监管】 从11月下旬始,厦门市环保局对辖区内使用放射源、射线装置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清理。对未按规定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督促未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根据落实辐射防护、安保措施,建立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年内发放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嘉鹭金属工业有限公司、NEC东金电子(厦门)有限公司等15家辐射工作单位的辐射安全许可证。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阶段工作完成】 厦门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坚持“质量第一,求真务实”的原则,采取“强化领导、加强协调,统筹计划、科学实施,集中力量、提高效率,层层把关、严控质量”等措施。举全市之力,全面完成普查阶段各项任务,做到“领导与机构、人员与经费、监测与清查、培训与宣传、制度与监管、质量控制与审核”“十到位”。各个区局都根据实际情况,落实普查工作。全市共完成重点源1600家、一般工业源5287家、生活源8376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5家,农业源6292家(种植业840家、畜禽养殖业3023家、水产养殖业2429家)等污染源普查表填报工作。普查报表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全面达标,普查实施阶段工作得到国家、省普查办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汤晓平)

环境监测与科研

【概况】 2008年,厦门市环境监测与科研工作坚持“效率优先、服务至上”的原则,为环境质量监管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以技术创新和进步促进环境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积极建立和完善环境科学技术的信息收集、分析筛选、吸收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的工作机制,从而提高全市环保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机动车排气污染得到控制】 2008年,全市在用汽车年检总数为163207辆,首检合格率为98.48%,与上年相比提高18.6%。完成市区道路执法监督抽检在用汽车(柴油车)2887辆,超标车辆1432辆,超标率49.6%。处罚严重超标车1265辆,罚款金额65.67万元。全年共拍照取证车辆3758辆,其中有455辆被确定为冒黑烟车辆,并做出限期治理和处罚决定,罚款金额33.74万元。对全市新投放380辆公交车和快速公交车(BRT)、262辆出租车进行投放前的尾气检测。结合无车日活动,召开汽车节能减排发布会,鼓励营运车辆安装节能减碳器。利用双休日,结合科技活动日、环境日、无车日等各种重要活动,开展便民服务,义务检测,从而增强车主和司机环保意识,主动维修和整改尾气超标排放车辆。

【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完成】 2008年,依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案的要求,完成全市土壤样品采集,共采集背景点样品227个,重点区域73个;采集水样7个,其中污灌区地表水2个,东孚垃圾填埋厂周边地下水5个;采集农产品样8个,种类为:辣椒、毛豆、水稻。除重金属样品委托省地质测试研究中心测试外,有效态重金属及土壤有机物(酞酸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以及土壤容重、水分均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分析。全年完成土壤样品测试655个,获得有效调查数据8921个,其中理化数据1716个,无机数据4621个,有机数据2584个;水样分析数据140个;建立土壤调查的样品库1200个样品,其中国家总站300个,福建省站300个。通过对已完成的土壤有机物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市各区土壤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其中多环芳烃、酞酸酯普遍检出,六六六几乎全部检出,DDT部分检出。

【生态文明课题研究成果】 2008年,厦门市委与中央编译局联合开展的《建设生态文明“厦门的实践与经验”》重大课题研究圆满结题,7月,课题组在北京召开成果发布会,中央编译局、厦门市领导、著名专家等参加发布会。研究成果得到中央政研室、《求是》杂志、中组部、国家环保部、各大高校及科学院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更引起中央决策层的重视,成为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等重要决策的理论铺垫,也成为《求是》杂志发表的《沿海开放地区的成功实践——厦门发展模式理论思考》的重要内容。厦门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创新与实践,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的典型和示范。《厦门生态市建设规划及实施纲要》通过专家评审,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基本完成,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和优美舒适的人居城市,推动厦门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启动。

【环境科研】 2008年,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完成《厦门市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综合整治及标准》的修订;完成《厦门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规划》和《湖里生态街道建设规划》编制;开展《关于进一步改善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实施意见》制订工作,完成初步调查研究;完成《3S技术测量厦门市生态资产研究》、《厦门市生态足迹变化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开展《阴霾天气与温室气体对环境影响研究》、《氮、磷来源与控制研究》及《厦门市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运用研究》课题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环保新产品、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管理办法》编制工作;开展环保新产品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包括造纸废水零排放的技术跟踪、垃圾渗滤液的新处理方式的论证、五缘湾水体的综合整治以及杏林湾生活污水综合整治等工作。

【饮用水源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完成】 4月,《厦门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10月,上报省环保局,待组织专家审查。《厦门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方案通过省环保局审批。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全面启动,4月,翔安区新圩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古宅水库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通过省环保局审批。

【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能力建设项目启动】 2008年,根据国家环保部要求,启动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能力建设项目,制定《加强厦门市消耗臭氧层物质(ODS)能力建设工作方案》,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组织的培训,结合“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开展首次宣传工作;制定《厦门市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能力建设培训计划》,着手组织全市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能力建设培训、调查和履约工作。

【“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中期评估完成】 2008年,根据市发改委要求,完成厦门市“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提交环保工作根据规划开展情况及相关指标,尤其是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和环保投资指数等指标在过去两年的完成情况,并就规划期末指标完成情况做了预期分析;根据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局计划安排,完成“十一五”环保专项规划中期评估。评估报告显示: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实现双双削减,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完成质量较高,“十一五”环保专项规划目标和指标基本如期完成。但环境保护投入占GDP的比重还没有达到《规划纲要》预期的目标。

【环境监测科研成果】2008年,完成《厦门市SO2、NO2来源解析》课题的样品采集工作。制定利用人工增雨净化空气质量,调控研究与改善工程实施方案。实施5次人工增雨,针对厦门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编号分析,探讨人工增雨对厦门空气质量变化的影响,并撰写《厦门市人工增雨效果评估》论文。完成五缘湾水体污染调查、筼筜湖水体修复实验监测、翔鹭化纤聚合废水成分分析监测,完成水煤浆锅炉与燃煤锅炉的比对监测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8篇科技论文。积极参加厦门市环科学会学术年会,59篇论文入册,2篇论文分获二、三等奖。参加福建省环科学会举办的科技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学术研讨会,4篇论文入选论文集。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提高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学术地位。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2008年,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能力,促进厦门环境监测技术能力和体系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严格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开展环境监测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确保环境监测工作达到“测得准”的要求。全年共实施3次污水处理厂内部质量控制,2次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内部质量控制,下发质控样21组,分析测试项目包括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总磷、重金属等项目。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高于98%,准确度为100%。开展2次13个项目实验室认可能力验证,样品数量10个,验证结果待反馈;3次国家级质量控制考核,5次各类内部质量控制考核,分析结果均落在质控范围内。

【常规环境质量监测】 按照福建省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近岸海域监测技术规定,制定《2008年厦门市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按监测规范对全市环境空气、地面水、酸雨、海洋、噪声等环境要素进行例行监测。加强常规监测工作力度,完成每月空气质量日报、预报、饮用水源月报、厦门海域海水水质监测,完成环境容量中海域、各湖库、各排污口水质的监测。从4月开始对国控点的地表水体九龙江河口水质实施每月两次的监测;6月对主要饮用水源地(北溪引水、石兜—坂头水库、汀溪水库)的水体进行监测分析。年内,获得环境质量实验室分析数据3.2万个(小时数值),空气自动监测数据20万个(小时数值)。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 2008年,全省近岸海域65个点位(国控35个点位、省控30个点位)分三期实施监测。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完成厦门海域4个点位监测工作,完成两期全省近岸海域29个点位的采样监测分析;完成福建省全省35个国控点位的有机物指标的监测分析工作,获得1300个海域监测数据。开展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参与编制年度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报告。

【重点污染源环境监测】 2008年,根据《福建省重点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规定,制定《厦门市重点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全年完成国控、省控、市控以及其他污染源废水730多厂次,废气100多厂次,获近1.2万个监测数据,及时编制监测报告,数据汇总并上报。完成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比对分析。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完成验收监测920个多厂次。在高考、中考期间参与建筑工地噪声、工业生产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监测,并配合110联动进行24小时监视监测工作。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2008年,全市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市环境自动监控中心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启动国家环境信息和统计能力建设,完成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增设、调整工程建设,完成海沧出口加工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路边站建设,完成坂头水库、汀溪水库自动在线监控系统站房建设,完成全市国控、省控重点企业在线监控建设,简易工况检测线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完成农业环境监测实验室项目建设项目。

(汤晓平)

生态保护与建设

【概况】 2008年,厦门市继续以生态文明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目标,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以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审核和综合利用”为主线,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以区域性、流域性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点,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以推动农村小康环保专项行动为基础,切实抓好农村面源污染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再上新台阶。

【循环经济发展】 厦门市坚持“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工作方针,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污水处理循环利用和中水回用,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标。2008年,安排1000多万元环保专项资金扶持厦门理工学院、湖里区政府、巷西中学、银鹭等15个再生水处理回用试点项目;兴星纸品、安兴浪纸业、新银凤纸业、厦戎联合造纸等7家造纸企业通过整治实现污水、污泥“零排放”;推进“污水上山”和污水处理厂尾水利用工程建设,进一步削减排入水体中的污染物总量;日利用量约930吨污水的狐尾山污水上山二期扩建项目基本完成;湖里高新技术园“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和方案完成,部分环境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建设;全市21个项目完成清洁生产审核,39个项目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地表水污染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2008年,厦门市全面启动“一江(九龙江)、两海(环东海域和西海域)、三湖(筼筜湖、杏林内湖、海沧内湖)、四溪(同安东西溪、官浔溪、翔安九溪、海沧过芸溪)、五湾(马銮湾、杏林湾、同安湾、五缘湾、大嶝湾)、六库(坂头水库、汀溪水库、湖边水库、上李水库、古宅水库、竹坝水库)”等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其中,筼筜湖、同安区东西溪、翔安区九溪流域、集美区后溪流域、湖里区湖边水库、五缘湾和海沧内湖污染整治与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 年内,北溪引水明渠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汀溪水库2公里、古宅水库1公里隔离网设置工程开始建设。坂头水库、汀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界碑和警示牌设置基本完成。坂头水库许庄村完成搬迁172户,占总搬迁户数的77.3%。开展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坂头水库违章建设和在汀溪水库保护区倾倒污泥等违法行为。建立水源保护区巡查制度。按照“三联合”(联合巡查、联合监测、联合治理)的机制,与九龙江流域上游地市环保部门合作,协作整治九龙江水源区污染,清查九龙江北溪引水渠两岸违法排污企业,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九龙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整治】 2008年,厦门市按照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和宣传到位的“五个到位”的要求,坚持“源头控制、积极打捞、全面保障”的原则,开展海上漂浮垃圾打捞和陆上垃圾清运工作,进一步规范海域环境卫生管理。全市海上环卫站清扫船出航602次,进行海上卫生巡查234次,岸线卫生巡查318次,打捞海上漂浮垃圾467.5吨。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2008年,厦门市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全面推行生态型零排放种养殖模式。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岛外25家(存栏近2.3万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通过生态型零排放项目验收.8家(存栏近0.7万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完成污染整治。全市共有规模化生猪养殖场426家,其中371家完成治理,实现达排放或生态型零排放,治理率达87%。全市新建6个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和5个生态型零排放生猪养殖基地。

【农村面源污染整治】 2008年,厦门市制定《厦门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和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开展“三清三创”活动,即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创建生态文明村、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生态示范区活动。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即:开展农村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土壤及化肥农药等污染综合整治。岛外4个行政区8个镇11个村开展生活污水整体三化池处理、土壤深度处理、定期加药处理、浇灌农地等治理模式试点。全市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和生态修复试点工作基本完成。

【白鹭自然保护区管理】 2008年,厦门市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加强现场管理,确保鹭鸟的正常繁殖。全年有白鹭、夜鹭、池鹭、牛背鹭四种鹭鸟共8千余只在大屿岛、鸡屿岛成功繁殖。保护区建成无线传播实时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保护区管护设施建设。开展外来入侵及有害物种的清除治理工作,消除生态安全隐患。开展“黄嘴白鹭迁地保护及繁育研究”、“建立基于rDNAITS和pha-4的用于食源性人兽共患异尖线虫病病原朔源检测和鉴别方法的研究”和“鹭科鸟类分布及其种群动态调查”等课题研究,为更好保护鹭科鸟类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2008年,厦门市全面实施以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山体贫瘠化”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思明、湖里、海沧等区引污上山渗灌山林(绿)地工程建设;推进水土流失、裸露山体和“青山挂白”治理工程的实施;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管理工作,完善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管理体系,有效保护濒危物种。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 2008年,全市完成1.2万亩生态风景林建设,新增绿地723公顷,相继完成观音山海滨绿地、环东海域片区等一批公共绿地、公园、道路绿地建设,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稳定增长。继续推进垂直绿化工作,全年完成垂直绿化示范点85个,21个道路节点完成绿化美化改造。园博苑完成秋季大树补植、珍稀树种种植等改造项目。厦门市建成区总面积197平方公里,全市绿化覆盖总面积74.64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89%。

(汤晓平)

环境信息与宣传教育

【概况】 2008年,厦门市环境信息与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在污染源普查、节能减排、应急预案程序演练等方面展开宣传报道。通过新闻媒体和举办各种活动对市民关注的环保热点、重点问题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和教育,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和提升厦门市生态文明形象。

【环境信息数据中心一期建设完成】 2008年,由厦门市环境信息中心负责实施的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进入环保综合查询系统,可检索到“排污收费”、“污染源监测”、“环境统计”、“现场稽查”等与环境管理相关的污染源信息,中心数据库达约50G的数据量,专业数据31145家,污染源数据7882条。

【利用遥感与GIS技术提供环保资料】 9月,厦门市环境信息中心利用现有遥感数据,组织对厦门生态环境历史变迁分析,已完成1986年、1990年、1996年、2000年、2006年等时像的数据基础处理和土地利用现状初步分析,并提交分析报告。配合水源地规划工作,完成汀溪水库二级保护区边界的确认。统计2007年、2001年、1996年和1986年江东桥附近采石场的面积。确认厦门市重点污染源共有929家,其中列为2008年厦门市重点废气污染源的有10家,列为2008年厦门市重点废水污染源的有39家。

【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 2008年,厦门市环境信息中心完善环保电子政务系统,为全市环保系统的信息公开提供技术支持。改进和完善“现场实时稽查系统”,推进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环境管理数据中心,整合现有专业数据库,全面提升现场管理、监理、监测工作信息管理与共享水平。

【环保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 2008年,厦门市环境保护部门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按计划完成东亚酸沉降监测网项目监测,完成中、日、韩远距离传输的采样监测,确保国际交流项目的如期实施。“九八”期间,福建省友好州——美国俄勒冈州环保代表团一行7人,重点考察厦门市重点企业废气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自然保护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等情况。日本佐世保市经济交流考察团、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加拿大驻广州总领事、上海合作组织高级官员环境管理研修班等都先后到厦门市考察调研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建立】 2008年,厦门市环境信息中心编制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开通“厦门市环境保护”门户网站,增强政务公开透明度。对11项环境行政许可的项目实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受理市政协提案、市人大议案60件,均已按期完成答复,满意率100%。关注民生,处理好群众环境信访,保障群众的环境权益。各环保分局均建立“每月局长接待日”制度,倾听民声和民意。全市受理人民来信、来电、来访、来信116件,来访65批176人次,来电3986个,办理率100%,满意率100%。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86.41%。

【环保宣传】 2008年,厦门市通过电视传媒、平面传媒、制作电视专题片、网络宣传等形式,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全市播发环保电视新闻67条,其中省电视台新闻9条、当地电视台新闻58条。制作6档环保专题节目并在厦门电视台播出,制作5部环境保护专题片。在各级报刊刊发环境新闻报道稿件近700篇,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

【绿色社区创建】 2008年,厦门市绿色社区创建工作采取“广泛宣传、积极引导,社区组织、公众参与”的方法,厦门电视台在“政协视点”栏目播出厦门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专栏节目,宣扬全市绿色社区创建中好的思路和做法。相关部门深入社区,具体指导创建工作,参加社区创建动员大会和绿色社区宣传板报比赛等活动。4月,组织第三批市级绿色社区的验收工作。9月,指导19个社区参加省级绿色社区申报工作。截至年底,厦门市共有国家级绿色社区3个,省级绿色社区3个,市级绿色社区48个。

【绿色学校创建】 1月,厦门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与厦门市教育局联合完成33所市级绿色学校的表彰命名工作,并完成省级绿色学校的验收考核工作。6月,组织15所厦门市第四届省级绿色学校参加全省表彰大会。并对获得省级表彰的优秀教师和工作人员进行奖励。8月,选送相关学校领导参加省级绿色学校校长培训班学习,会上,厦门第三中学作为省级绿色学校创建先进单位作典型经验介绍发言。厦门有国家级“绿色学校”2所,省级“绿色学校”15所,市级“绿色学校”82所。

【厦门市少年儿童环保招贴画比赛】为迎接2008年绿色奥运、纪念“六五”环境日,厦门市环保局和厦门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厦门市少年儿童环保招贴画比赛活动。比赛结果于6月揭晓,评委组从599件参赛作品中评出幼儿组、小学组和中学组的各个奖项。优秀作品选送参加全国大、中、小学生环保公益招贴画比赛,厦门4幅作品获得全国奖励,其中2幅获全国中学生二等奖。

【中小学生环保征文比赛】 2008年,厦门市中小学生环保征文比赛于7月初揭晓。有40所学校近600名学生参加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近70篇作品,并将所有优秀作品结集成册,送北京参加“第三届富士施乐杯”全国中小学生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征文大赛。厦门9名学生获全国大奖,其中1名获小学组一等奖,厦门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并作为优秀组织单位代表受邀于7月底赴昆明领奖、发言。

【参加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5月18日,厦门市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结果揭晓,8位同学作品获奖。获奖作品选送到北京参加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经选拔,厦门双十中学刘轶凡的《公园湖泊水环境的改善方案及设施》获得全国三等奖;厦门火炬学校的《空调运行排出的水浇花装置》获得优秀奖。

【“六五”世界环境日系列纪念活动】 为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3月,由厦门市环保局与市经发局、中国移动福建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等单位联办的2008“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系列活动开始启动。6月4日,厦门市环保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2007年厦门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公报内容同时在网上发布。6月7日,在中山公园举行“庆六五促减排”环保知识灯谜有奖竞猜活动,结合“限塑令”的实施,举行现场赠送环保购物袋、节能知识科普、接受群众环保投诉、提供咨询、汽车尾气现场检测便民服务等活动。6月28日上午,厦门市教育局和厦门市环保局共同举办第五届亲子环保风筝赛,300多名幼儿家庭参加。

【中华环保世纪行(厦门)活动】 6月5日,中华环保世纪行(厦门)启动。“环保世纪行”关注的主题是“建设领域的节能减排”。主要活动聚焦建设领域,将围绕新建建筑的节能、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建筑与减排三个主要方面展开采访报道,其中包括各种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推广一次性装修等与民生关系密切的问题。

【指导NGO开展环保活动】 2008年,市环保局组织指导福建绿拾字、厦大学生环保协会、厦大绿野环境协会、集大白鹭保护协会、老年大学、厦门观鸟协会等非政府组织(NGO)的环保志愿者开展各种环保活动。10月份,市新闻出版局、市环境宣教中心、市观鸟协会联合举办“翱翔于金厦的精灵图片展”,以摄影作品展的形式,记录金门、厦门两地鸟类活动情况,号召海峡两岸共同保护生态环境,人和环境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