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灾后重建

【灾后房屋应急评估】 5月15日,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令,迅速组成房屋应急评估专家队飞赴灾区参与房屋评估工作。由16名从事岩土和结构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队出色地完成了灾区493栋各类震害房屋的应急评估,提出系统全面的震后房屋加固处理建议,受到当地政府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致好评。

【建设过渡安置房组织协调】 5月20日,厦门市接到建设部和福建省下达的17070套过渡性安置房的生产建设任务,占全省过渡性安置房建设任务的46.8%。面对此艰巨任务,市委、市政府分别召开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过渡安置房建设工作,快速调集力量,组织企业进行生产,并派遣前方人员与成都方面沟通,做好选址工作。为了完成好安置房建设任务,厦门市成立“援建灾区过渡安置房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过渡安置房及其配套建设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的采购组织,以及建设经费落实、建设总体安排、结构设计、生产和安装计划制定、组织建设和质量监督验收工作。由于一些生产活动房的厂家均为产能低下的手工作坊式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承担大规模生产任务,厦门市立即协调厦工、新长诚、华胤、闽船钢结构厂4家大型企业转产,迅速调整生产线,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承担过渡安置房生产的企业在设计中注重人性化细节,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灾区群众的需求,特别是隔离布帘、电源插口的设计,使群众居住更加方便。在建设过程中,市领导多次深入有关生产企业协调指导过渡安置房的方案设计、材料供应、生产组织等工作。

为保障安置房建设进度,厦门市对安置房建设采取日报告制度,随时跟踪安置房的生产、运输和安装的序时进度。由于全国短时间集中建设过渡安置房,致使出现全国性生产原材料紧缺局面,厦门市为此成立由市经发局牵头、财政局、监察局、建设局和厦门路桥物资公司组成的援川过渡安置房生产材料采购工作组,于5月28~31日赴上海、江苏、天津、河北、漳州等地厂家,对带钢、彩钢板两大主要原材料进行现场谈判采购。在运输环节,采用铁路专列运输,并商请驻厦某集团军和厦门警备区出动兵力协助进行运输装车。在6月中下旬,几乎每天或隔天向四川彭州发出一列专列。同时在彭州组建短途汽车运输队伍,迅速将活动板房半成品运往安置点。在安装环节,实行昼夜全天候安装。由于厦门市在派遣前方施工队、材料采购、资金筹措、材料运输等方面行动迅速、措施得力、工作紧凑,受到福建省建设厅高度评价。5月23日下午,温家宝总理现场视察了厦门市援建地点,对项目选址和厦门市的工作进度给予充分肯定。5月27日,首期600套过渡安置房运往灾区,6月16日,首个过渡安置小区彭州市通济镇思文小区建成投入使用。至7月17日,厦门市承担的过渡安置房生产和安装任务全部完成,比省建设厅要求的时间提前了7天。

在建设过渡安置房的同时,厦门市还同步为受灾群众配齐相应的生活必需品,切实把安置工作办实、办好。如:厦门市承建的活动安置房均安装屋顶1.2米挑高的防雨水檐,房中配置隔帘布、三角梅和装饰画,厨房设计也充分体现人性化,活动安置房建设的整体工程质量受到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表彰,并得到灾区领导和受灾群众的一致好评。

【过渡安置房施工建设】 5月21日下午,由设计、施工、财政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厦门建设组飞抵成都,成为全国第一支到成都市建委报到的安置房援建队伍。5月29日晚,装载首批600套过渡安置房材料的专列抵达四川彭州车站。5月31日,厦门援建者组建成第一套样板房。6月16日,彭州地震灾区震后建成的第一个过渡安置房小区“鹭龙苑”正式建成交付使用。该小区位于通济镇的思文社区,用地面积19505.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739.19平方米,建设住宅272套,安置当地居民近1000人,由厦门市和成都市龙泉驿区共同援建。7月21日,由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援建的四川彭州市金鹭新村过渡安置房全面交房,至此,厦门市援建四川的17070套过渡安置房已全部完成生产和安装任务并移交给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安排受灾群众陆续入住。这17070套过渡安置房分布在35个点,最大的小区有2735套,最小的只有8套。

在17070套过渡安置房建设中,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前、后方工作组,日夜奋战,快速进行规划选址设计、场地平整作业、材料运输协调、基础安装施工等一系列工作。施工单位克服余震、雨季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快速地、保质保量地推动过渡安置房建设,在用工的最高峰,工地上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达到3000多人。整个过渡安置房的运输组织工作,历时45天,运送安置房16320(套),发出列车车皮1024节,完成铁路运输总费用1714万元,动用运输人员3000余人次(其中部队1500余人次,铁路公安220余人次),动用军车100余台次。

【支援彭州四镇灾后重建】 6月11日,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对口支援方案,厦门市负责对口支援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白鹿、天彭、致和四个镇。为做好援建工作,厦门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在援川赈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对口支援彭州市四镇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和福建省对口支援彭州市灾后恢复重建前方指挥部厦门市分指挥部,抽调7名得力干部前往前方分指挥部工作。

6月27~29日,市领导何立峰、刘赐贵、陈修茂、丁国炎、徐模和潘世建等带领厦门市相关部门人员深入彭州市实地考察灾情,调研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与彭州市有关方面沟通,确定援建重点将优先建设受灾群众的永久性安置房和学校、医院等,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开工建设这些援建项目。为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潘世建副市长又先后两次赴彭州督促落实援建工作,进一步与彭州市商定援建项目。7月12日,厦门市第一个援建项目——天彭镇清平小学教学楼正式开工建设。当月,彭州市决定龙门山镇和白鹿镇在原址就地重建,应彭州市要求,7月21日,厦门市派出援建测绘队伍奔赴彭州,帮助开展地质勘察和土地测绘工作,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积极协助对方制定两个场镇的总体规划方案。

【危房鉴定援助】 6月13日,应成都市房产管理局的要求,市国土房产局派出7名房屋安全鉴定专家,组成房屋安全鉴定小分队前往四川都江堰市、彭州市参加抗震救灾房屋安全鉴定工作。6月15日晚,小分队一行抵达四川成都都江堰后,立即开展工作。在这次地震中都江堰市受损房屋有7600多幢,虽然经过全国500多名专家两次的应急排查,但由于受损房屋数量多,分布面广,情况复杂,加之地震初期许多灾民外出避险,有些房屋无法进入室内查勘,只能在外围观察,因此难免存在一些受损房屋排查结论不准确、重复评估及排查情况与实际房屋门牌不符等情况。市国土房产局危房鉴定小分队主要联合其他省市专家对灾民提出的有异议的1800多幢原评估为“严重损坏”的房屋进行再次排查后出具报告,作为政府安置灾民的重要依据。小分队在21天的工作中,面对断壁残垣和满目疮痍,冒着不断的余震和房屋可能随时塌落的危险,认真地完成受灾群众提请复查的房屋安全鉴定任务。在都江堰市,完成房屋安全鉴定225幢,建筑面积46.27万平方米,出具鉴定报告225份;此外还对彭州市人民医院大楼和彭州市致和中学、太清中学教学楼实施紧急鉴定。

【测绘援建】 7月20日,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接到市援建办公室通知,彭州安置点龙门山镇、白鹿镇约5平方公里重建规划区急需1∶1000地形图,需立即组织队伍对援建规划区进行测绘。接到任务后,市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迅速反应,抽调20多名骨干力量组成彭州测绘援建队,由中心主任任队长,次日即派出先遣工作组奔赴彭州,为后续作业先行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7月23日、24日,援建测绘人员携带一批先进的精密测绘仪器,分两批抵达龙门山镇和白鹿镇重建规划区,进行紧张的野外测绘作业。由于援测要求时间紧、任务重,队员们每天清晨5点半起床,吃过早饭就进入测区开始工作,中午放弃休息,直到晚上9点才收工回驻地。晚上挑灯夜战,把白天采集到的数据完整准确地整理成电脑数据。夏天的彭州,天气变化无常,队员们顶风冒雨,见缝插针进行测量作业,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滚落的山石、倒塌的危房,队员们不顾危险,在龙门山镇、白鹿镇的高山丛林中开展艰苦的测绘作业。经过18天的努力,测绘援建队共完成市援建指挥部急需的4.1平方公里重建规划区1∶1000地形图测绘、2.5公里村镇道路规划测绘等任务,专业技术人员日均行程约30公里、日均工作在14小时以上,累计工作时间达6200余小时,测区作业面积超16平方公里。

【援建清平小学教学楼】 根据福建省指挥部与彭州市政府商定,首批援建项目中的天彭镇清平小学教学楼由厦门住宅集团负责代建。7月12日,清平小学教学楼(白鹭楼)开工建设。经过短短4个月的奋战,于11月12日正式交付使用。这也是对口援建以来,福建省首个竣工的援建项目。清平小学教学楼一共4层,设计为18个教学班、5个办公室,可初步满足全校1000多名师生的教学需求。由于该教学楼可抗八级地震,建设档次较高,设计处处体现人性化,成为彭州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此外,厦门市援建的另5个项目清平小学(二期)、清平中学、利安小学、利安中学也分别开工,西郊小学进入征地拆迁阶段。

【完成集中安置示范小区建设的前期准备】 7月初至9月中旬,厦门对口支援彭州市灾后恢复重建前方指挥部与省指挥部积极沟通,并投入大量精力开展灾后农村住房重建方案调研。经过多方努力,一致认为在龙门山镇国坪村和白鹿镇白鹿村建设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示范小区是可行的,随后项目的前期规划、建筑设计、地形地貌测绘、地质勘探、资金测算也逐项展开。厦门市规划设计单位、建筑设计单位提出的详细规划方案、建筑设计方案也顺利地通过了成都市、彭州市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的论证和审核。经过市前指和龙门山镇、白鹿镇的共同努力,9月中旬,这两个镇的规划编制方案全部完成,集中安置示范小区已基本具备动工条件。

厦门房屋安全鉴定专家在灾区鉴定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