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龙岩地区位于福建省西部,简称闽西,包括龙岩、漳平、长汀、永定、上杭、武平、连城等7个县(市),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人口277.92万人,其中龙岩市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方言为客家语系和闽南语系。气候以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温暖湿润,全年均适宜旅游。

闽西历史悠久。早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晋太康三年(282年),设新罗县;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设置汀州;唐天宝元年(742年),设置龙岩县;唐大历四年(771年),设置上杭场;宋代,建上杭、武平、连城三县;明代,建永定县、漳平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龙岩为直隶州。民国期间长汀、龙岩二地曾分别设置过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合并为龙岩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以后,成立龙岩专区;1970年,改称龙岩地区,行政公署驻龙岩市。

20世纪30年代,闽西是主要的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的著名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叶剑英、邓小平都在这里生活战斗过,留下丰富的革命史迹。

闽西是一个以低中山为主的山区,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这里是福建三大林区之一,林木蓄积量占全省总量的1/5,森林覆盖率达63%,还是福建省的主要矿区。

闽西旅游资源别具一格,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永定土楼,有属丹霞地貌的连城冠豸山、岩溶地貌的龙岩龙硿洞,还有龙岩天宫山、上杭李氏大宗祠、永定虎豹别墅等名胜古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上杭古田会议会址等一大批革命遗址和文物。

319国道和205国道纵穿和横贯全区,龙漳、龙坎铁路与鹰厦线衔接,使闽西与全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全区已实现乡乡通公路,初步形成以龙岩市为中心、铁路和干线公路为骨架的陆上交通网,沟通闽、粤、赣边区,改变历史上交通闭塞的状况。

本片主要旅游景区(点):

龙硿洞-天宫山-龙门塔-冠豸山-中华山性海寺-上杭紫金山-古田会议旧址-蛟洋文昌阁-李氏大宗祠-东华山-永定土楼-虎豹别墅-西陂天后宫-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双阴塔-狮岩-永福花乡-梅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一)龙硿洞

在龙岩市雁石镇龙硿村,距市区48公里,是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1991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龙硿洞长2.5公里多,分上下2层,共有大小洞14个,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最大的洞高约20米,宽50米。

洞口怪石嶙峋,洞顶草木葱茏。进入洞内,前洞有数米宽,可纳50多人。前行有3门并列,人称“三仙门”,游人多从中门入。越10余米,有一石床,上有石钟乳倒挂,如帐帘一边勾起,一边垂下。传说游人在此一憩,疲乏顿失。其左有一石象,摇耳举脚,栩栩如生。向前是天星洞,顶上一块白色钟乳石似流星飞坠。洞下蹲一石蛙,摇唇鼓舌,似欲跃入深渊。

再行,入观音洞,豁然开阔,可纳千人。当中一尊观音,白衣素裹,亭亭玉立在石壁之上。旁立一位拄拐杖的太上老君,白须齐胸,老态龙钟,笑容可掬。前有石钟乳,若石榴、葡萄,如供果陈列。观音左近有匹石马,扬鬃斗鬣,昂首扬蹄。岩间水声滴答,恰似马蹄声碎。洞的中央还有大小两只石牛,偃卧在一汪水田中。田水盈盈,犹如一幅春耕图。

再行10余米便是布帆洞,岩壁平坦象布匹,花纹各异。布帆洞尽头,2座石钟一大一小悬挂在石壁之上,大钟髙约3米,宽约米把,钟底悬空,击之有声。

龙硿洞内大洞套小洞,迂回曲折,变化无穷。其中龙伞洞曲径通幽,游人鱼贯而行,弯腰曲身才能进入洞内,尽头处一把锦锻般的金黄大龙伞举手可及。淌过地下河是田螺洞,洞中一对“田螺”,螺壳纹理清晰,似在缓缓蠕动。出洞后拾级而上可到冬瓜洞,只见一颗“大冬瓜”高悬头顶,瓜上有蒂,蒂上长叶,形态十分逼真。再穿过小巷进玉石洞,洞中大小石笋形态各异,钟乳石参差悬挂,玲珑剔透。堪称奇绝的有飞龙洞,洞顶有石乳凝成的一对白龙,似在凌空飞舞;蛇洞则是迎面一石如巨蟒,盘伏在地,抬头欲向前扑来,呼呼有声,令人悚然。

龙硿洞内有几处无底洞,深邃难测,其中一个口大如盘,掷人数丈长的毛竹,只闻撞击声声。用长电筒往洞内照射,但见毛竹飘忽而下,细如头簪。还有几条地下河,总长约500米,水最深处2米。洞内还有石燕群集,其声啁啾。

洞中有洞,洞中有山,洞中有水,水中有洞,为龙硿洞特色。

龙岩市旅游部门从1990年开始,投资200多万元,开发形成龙宫、水晶宫、白龙马、龙伞、大寨等旅游景点。龙硿洞口还建有龙吟山庄、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

(二)天宫山

在龙岩市东北25公里的江山乡与雁石镇交界处,面积12平方公里,海拔1594米。据《图经》载:“常有云气覆之,阴晦时,或闻箫鼓声,故名天宫”。

山势陡峭,顶部平坦,主要旅游景点有圆通寺、香炉峰和甘露泉等。相传在唐初,普陀山法师在此创寺传教,到清代,香火鼎盛,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圆通寺寺观建筑,深嵌在三面岗峦内。山前是大雄宝殿,殿门上有赵朴初题写的“圆通寺”门匾。山腹藏着大悲殿,大悲殿左侧有观慧楼佛堂,供奉华严三圣,收藏有大量佛教经典及名家墨宝。

山景神奇秀丽,云海、奇峰、泉瀑、花树令人目不暇接。

(三)龙门塔

又名奎星阁,在龙岩市西北7公里的龙门潭中。

龙门潭是龙川溪因山势阻拦,水流由西南向东北,又急转向东南,在转弯处冲击迂回形成的深潭。

潭中央的龙门塔,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高9米,直径约3米,三层八角,小巧玲珑。底层开拱形门3个,圆窗3个,塔壁上绘有八仙过海等图画,第二、三层各开4个圆窗,窗棂上浮雕群龙飞腾、金凤朝阳等图案,彩绘精致。

塔的东北原有木桥与两岸相通,现已废。南岸有两筒水泥制成的倒虹吸水管通到潭中,在吸水管上面铺有水泥板供游人来往。

龙门潭北依溪尾山,南濒龙灵山,其形似钳,在军事上为攻守必争之地。民国18年(1929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曾在此消灭闽西军阀陈国辉的前哨营,一举攻克龙岩城。

(四)冠豸山

在连城县城东1.5公里处,属丹霞地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等4大景区组成,面积23平方公里。因山腰有一巨石,号滴珠岩,石上流泉,高壁端正,状如古代法官所戴懈豸冠,上有清儒所题“冠〓”二字,故名冠豸山(〓、豸谐音);又因山峻石奇,远望如欲放的莲花,亦名莲花山。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冠豸山景区的主要旅游景点有苍玉峡、一线天、石园、莲花洞、“照天烛”等。苍玉峡,在群石丛簇中,有一小径,仅容一人;流泉从石间穿过,曲折回环,潺潺不断。从山腰的半云亭而上,穿过“云瞩”堑门,为滴珠岩。.往前行是芙蓉坡,周围是历代遗留下来的书院。如宋代二邱书院、元代樵唱山房、明代东山草堂和修竹书院、清代五贤书院和雁门书院等,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存于东山草堂的林则徐手书横匾“江左风流”和清乾隆名士、《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墨迹。

上坡左为五老峰,右为灵芝峰,双峰下有金字泉,其间为长200米,高150米的一线天。仰望高空,蓝天一线,倒映水中,成天地两情趣倍增。

五老峰下为修竹径,往南的石园为清朝学者林赤章读书处,岩洞深邃,可容数十人。岩顶石花丛植,雨天水从五老峰峥峥丁丁泻落,有“天上来”题刻。周围是“弥勒伴观音”、老虎岩、观鹰谷等奇峰怪石。

灵芝峰前为天香山,折北的小丰山相传为唐代欧阳仙炼丹处。小丰山旁有“照天烛”,又称“冲天石”,为冠豸山三绝之一。只见石笋林立中一石拔地而起50余米,昂然高耸,如红烛燃空。

照天烛旁边为莲花洞,洞内石椅、石桌齐备,一泓山泉穿洞而下,山岚飘逸,凉意袭人。前有五姐妹石,身姿娉婷,神态各异。

从一线天过天堑堑门到“白云深处”,前行为桃花源,再登上寿星峦,奇峰怪石尽收眼底。相传“龙宫”在此,眼前是孙悟空自西天取经后,把定海神针还给海龙王,并赠送经书一卷,惊动海中水族的景象。

山上还有元代以来的摩崖石刻40多处。

冠豸山东南的石门湖,海拔400多米,水面400多亩,水最深处28米。潭深浅壑,湖清山秀,山环水绕。登艇游览,沿途可观赏“渴马饮泉”、“大象戏水”、“猴狲撞钟”、“三姐妹石”、“疯僧戴帽”等胜景。人冬,湖面常见野鸭群飞。

离舟登上香兰亭,沿山溪过三叠潭,为一段200多米长的小道,夹道皆为亚热带芳香植物——香桄榔,脚下落叶须根铺成柔软而有弹性的“棉花路”。前行上鲤鱼背到寿星峦,左转为虎崖,长千余米,怪石林立,参差错落,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宽处可供2000多人休憩。

旗石寨与石门湖相连。山如旌旗迎风,舒卷自然,故名旗峰山;昔日为避战乱,有人筑室于此,又名旗石寨。最高处为百丈岩,岩上流泉飞瀑,怪石嶙峋,如虎豹狮象、剑戟兜矛等。寨后为鹫峰岩,峰顶断崖似大雕踞立,旁有石仓瀑布,为旧时连城八景之一。

游竹安寨可从右坑寨门过马头山背,沿365级石阶上摩天岭。在峰顶北望可见一列山势如雄鹰展翅,旁边的寿星岩和南面一堵延绵200多米长的“水面墙”同为冠豸山三绝。

冠豸山开发始于宋元祐年间(1086~1094年),当时邑人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元朝考正年间(1341~1368年),县尹马周卿辟为名胜。明代,当地贡生组织千人上山,凿石建书院,成为“上游第一观”。

近年来,重修游山道路,植树种花10余万株,修建长寿亭、凝.碧山房等,购置游湖游艇,开通最佳游程“先水后山”的后区道路,每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

(五)中华山性海寺

在连城县新泉乡马背村,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四周树木苍翠,绿竹掩映,环境幽静。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观音殿、钟鼓楼和藏经楼等。天王殿内供奉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后有70多平方米的放生喷水池,中有拱桥直通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深14米,宽18米,供奉华严三圣。左右两侧壁龛上,按《华严经》“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花上,复现千释迦。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的意境,供奉着1000尊释迦牟尼瓷像,这在全国寺院中是罕见的。大殿屋脊螯头饰有双龙戏珠,整个装饰雄伟古朴,别具一格。

大殿左侧为2层楼房,右侧为3层楼房,均为法堂宿舍,可供数百名香客歇宿。大殿后为藏经楼,藏有大量经典和名山古刹志书。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中华山性海寺”门匾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联文。

中华山性海寺是“农禅并重”的典型,倡扬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遗风,周围几十里山地共种植油茶林3000多亩,还有桃、李、梨、拮等各种果树和花卉,一年四季繁花不断。

有盘山公路直达寺门。

(六)上杭紫金山

在上杭县城北20公里处,西临汀江,南临旧县河。面积约8平方公里,主峰为五子(五龙)峰,海拔1138米。相传山中有金矿,古代曾经开采过,所以又名“金山”,雅称紫金山。

山中有五龙寺等四大殿和一天门、百丈漈、桃源洞、一琴桥、面盆湖、凉伞石、燕子岩、拖刀峡等39景。

五龙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重修,坐北面南,上殿供奉约2米高的真武神像,两边是弥陀与观音佛像。下殿两旁是二十四诸天对十八罗汉。寺内还有滴露楼和藏经阁等建筑。寺前是一琴桥,过桥便是桃源洞。洞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正殿有诸佛像,下有归鹤楼。附近还有苍玉石、双廉泉、觉山及清人石刻等景致。

在一天门原有天门庙,附近的中峰峻秀挺拔,其主寺中峰寺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华美富丽,供奉真武、齐天大圣、弥陀佛诸象。出主峰寺,进三天门,就到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麒麟殿。这里寺宇宽敞,正殿分上中下三座,还有副殿阁楼等。殿右悬有直径2米的大钟,殿左有3人合抱的大鼓,殿中供奉玉皇大帝,还有真武、地藏王、玄天上帝、坐莲观音、弥陀及数百尊菩萨。殿前有石狮、.石象侍卫左右。附近有摘星台、漱玉亭、莲花石、蹑云石、何老岩、北斗口、仙人桥、玉甘泉等景点。

在麒麟殿上面有四天岩,分上下2层,自成天然石楼,相传为僧伽“修仙”之地。岩下有旱、水两龙井,旱龙井口小腹大,“肚中”可容数百人,幽深莫测,不知通向何处,即使滂沱大雨也不见旱井滴水;水龙井形似张开的龙口,上唇长,下唇短,中有一石,犹若“龙舌”,嘴含清水,缓慢下流。

有公路经山麓。

(七)古田会议会址

在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原系廖氏宗祠,红四军进驻古田后改为曙光小学。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址座东朝西,为砖木结构平房,建筑面积826平方米。进门依次为前院、下厅、天井、上厅,左右两边为厢房。民国18年(1929年)12月,毛泽东、朱德、陈毅主持的红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

大会主席台摆在上厅北边,右边厢房第一间是毛泽东当时休息的地方。1961年,会址大厅恢复当年开会的原貌,代表席位、大会会标、主席台以及墙上的党旗都按原样摆设。

会址左边是荷花池,右边是红军检阅台,后面竖立着“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红色大字。会址对面,有1974年10月开放的古田会议陈列馆,馆藏文物7300多件,其中有不少闽西革命文物珍品,是福建省收藏革命文物最丰富、规模较大的革命纪念馆。

1989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瞻仰古田会议会址。

(八)蛟洋文昌阁

在距上杭县城40公里的蛟洋村,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主阁为木构为主的宝塔式建筑,高32米,外观6层,内4层,为八角伞形悬臂梁结构。一至三层为四方形,上为八角形。每层檐角饰以凤尾翘角,顶饰葫芦,很有民族特色。

阁左为天后宫,阁右为五谷殿,阁后为镇水亭,附近有回龙桥,互为呼应,形成一个完美的建筑群体。

这里原为古代文人聚会吟唱之所。每年都有会试、文会、祭祀等活动,民国后改为小学。民国18年(1929年)7月,中国共产党闽西第一次党代会在阁上二楼举行,提出“坚决领导群众,为实现闽西工农政权的割剧而奋斗”的总路线,毛泽东及张鼎丞、邓子恢等出席会议。

(九)李氏大宗祠

座落在上杭稔田乡官由村河谷盆地,四面群山叠翠,黄潭河蜿蜒而过,是李氏客家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建造的。

宗祠建筑3进4直,砖木结构,计有大厅3栋,大小客厅26间,住房104间,占地5600平方米。正面牌坊式大门上方刻着“恩荣”两字,两旁是“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门联,两边对称各开圆门和耳门。中厅三对青石柱擎着雕粱画栋,左右两壁临摹文天祥手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刚劲有力,均畅宏浑。正厅前的屏风上刻有明代名儒所撰《李氏火德翁传》。

整个建筑结构严谨,气势非凡,反映客家传统的宗法制度。

李火德入闽800多年来,其后裔遍布闽、台、粤、赣、桂等省及东南亚各国。近年来,李氏子孙到此谒祖者络绎不绝。

(十)东华山

在永定县城东约30公里的抚市东安村,有“永定第一山”之称。面积2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35米。山势峻秀,云雾缭绕,主要旅游景点有东华寺、棋盘石、一线天、鹞婆石、仙人凿字、燕子岩等。

由石条砌成的山门门楣上刻有“第一名山”四个大字。过了山门,便是建于清乾隆四年(1734年)的东华寺,寺门对联曰:“东风借扫凡尘了华月光来觉路开”。寺院占地约400平方米,分上下两厅,前有坪。附近有一块直径约80公分的石头,如八仙桌,旁有石凳,可坐数人。相传天上南、北斗星神,常在此处下棋,故名棋盘石。另有一石突兀于悬崖之上,似石椅,称“交椅石”。寺左为一线天,有大石壁罅裂数丈,匍伏而入,可见斜透的一线日光。再向左有一山穴,风吹石穴,如闻鼓声,谓之“石鼓”。石鼓上方是悬于陡壁之上的鲤鱼石,鲤鱼石上有4层石塔,条石砌成,古色古香。

离寺盘山而上约2公里,有鹞婆石,下临万丈深渊,栩栩如生,展翅欲飞。嘴下刻“感仙”两字。

从鹞婆石往东北行,便是天池峰。峰顶有湖,清澈见底。湖旁石峰攒簇,形态万千。

西麓有公路经过。

(十一)永定土楼

散布于龙岩地区南部永定县境内,是独特的客家山村民居建筑,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精巧、数量众多而闻名于世。

永定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分方形和圆形两种。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多座。普通的方形土楼一般二至三层。圆形土楼(又称圆寨)则多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房,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内圈两层,有三十至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间为祖堂,是楼内居民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墙的基础宽至3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然后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割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土楼是客家人自卫防御的坚固楼堡。土楼的大门用二、三十厘米厚的杂木制成,外钉铁板,有的楼门上还装有防火水槽。圆形土楼一、二层不开窗,就是敌人逼到墙下也奈何不得。有的土楼用内外双层土筑成仅有1米余宽的夹道,夹道绕楼一周,外墙开窗,除可通风纳光外,也便于狙击敌人,防卫自己。有些土楼在楼的最高处还设有瞭望台,登台瞭望,楼外情况一目了然。

永定土楼还具有防震、防火、防兽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土楼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为了防火,许多圆楼的外圈楼房分割成1/6、1/8或1/10,中间筑防火墙,火烧起来也不会蔓延。圆楼每层房间都处在圆周的均等点上,没有死角,通风采光都比方楼好。

现存最古老的土楼当推建于唐大历四年(769年)、仅余半壁的方楼馥馨楼,较出名的土楼有振成楼、承启楼、遗经楼等。

振成楼,在湖坑乡洪坑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元年(1912年)动工,民国6年(1917年)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楼为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土木结构,坐北朝南。外墙高20米,以生土、砂石夯筑,有3个大门。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房间结构按八卦形设计,每卦6间为一个单元,两卦设一楼梯。卦与卦之间筑防火墙,以拱门相通。振成楼的祖堂是一舞台,台前立有4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边上下两层30个房间圈成一个内圈,二层廊道精致的铸铁花格栏杆是当年专程从上海购置的。楼主林逊之在清末民初经营条丝烟刀生意,当时在长江中下游都设有商场,赚了许多钱,盖这座圆楼花费8万大洋。1986年4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振成楼与雍和宫、长城一起展出,引人瞩目。振成楼内现增设卫生设施、客房、服务部,楼外有大型停车场。承启楼,又名天助楼,位于古竹乡高头村,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楼的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高内低。外圈4层,高11.4米,每层有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有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有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平方米。全楼住户有60多户,400多人。由于承启楼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列入中国名胜词典。台湾小人国和深圳锦绣中华都有该楼模型。1986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以承启楼为图案。

遗经楼,在高陂镇上洋村,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方形。外墙东西宽136米,南北长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楼五层半,17米高,主楼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连着一座4层的楼房,再前面又同与主楼平行的4层“中厅楼”紧紧相接,组合成一个大“口”字形。中厅前面一左一右建有两所学堂,楼内子女可在此就读。学堂中间是石坪,前边建有大门楼,大门高6米,宽4米。在主楼后面有花园一座、鱼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设建筑。全楼共有280个房间,51个大小厅堂。整个建筑布局规整,条理井然。

永定土楼开放后,接待国内外游客40多万人次。

(十二)虎豹别墅

在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是著名爱国侨领胡文虎于民国35年(1946年)耗资34万港元兴修的,是胡文虎生前建造的3个私人别墅之一(其余2个在新加坡和香港)。1991年,被评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虎豹别墅是砖土木结构的3层楼房,半弧形砖墙衬托土墙高楼,新颖别致,有凌空欲飞之势。屋檐有古典式艺术雕饰,颇富闽西侨乡特色。

1993年,胡文虎先生之女胡仙博士投资200万元,将其整修一新。1994年9月,作为旅游点正式对外开放,其中有胡文虎先生生平事迹图片展览。

(十三)西陂天后宫

在永定县高陂镇西陂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明万历十年(1582年)建成。座南朝北,占地6435米,是全国唯一的7层宝塔式妈祖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主体建筑为7层宫塔,高40余米。塔基用天然石块干砌,基面上墙厚1.1米。底层为四方形主殿,高6.5米,长14.4米,宽12米,供奉着天后(妈祖)及关公、文昌等。中间有4根大圆木柱,支撑着塔心。二、三层有走马楼回廊,各宽1米;四层以上为八角形,四、五层为砖木结构,六、七层中间用大圆木柱构成,板木为墙。塔顶饰景德镇特制的红、黄、蓝、紫、青等5色球形大圆缸叠式葫芦。顶层飞檐配有铜铃数十个,风吹铃响,铿锵悦耳。

塔下有护塔房36间,塔前为大厅堂,塔后是登云馆大厅和天井。大门入口处有永久性戏台一座,呈半圆立体窟窿形,结构奇巧。每年圣母生日都在此祭祀唱戏。

(十四)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在长汀县兆征路第一中学校园内,原是汀州考试院,占地面积11370平方米。1988年,被列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庭院式土木结构厢房,座北朝南,依次为大门、草坪、大厅、天井和后厅。草坪左右两栋厢房对称,后厅左侧是杨柳院,右侧是龙山书院。民国21年(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实行劳动法令》、《土地问题》、《军事工作》、《财政经济问题》、《苏维埃建设问题》等决议案。同时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由张鼎丞任主席。会后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在此办公。现辟为长汀革命历史陈列馆,展出长汀县历史文物、瞿秋白烈士遗物等。

院内有两株参天古柏,一株高22米,一株高18.7米。据载,为唐时所栽,历经沧桑,仍枝叶繁密,生机勃勃。附近有秋白亭,木构6角,红漆梁柱,青砖铺地,古朴大方,是瞿秋白临刑前饮酒赋诗,歌以咏志,从容赴难的地方。

(十五)双阴塔

在长汀县城内。一为八卦龙泉塔,一为府学阴塔。两座阴塔相距约200米,成双对应,故合称双阴塔。古人建阴塔的目的是为了“镇文风”,祈望汀州文才昌盛。《长汀县志》有载,但1984年始发现。

八卦龙泉塔,在旧县学所在地,为一口八角形水井,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故又名开元井。井身上宽下窄,口径1.72米,深16米,用石条依地面石塔形状垒砌。从塔口下视,石板层叠有致,每层八块,为八卦形,逐渐收缩,形如宝塔倒挂人地。井水清澈透明,相传与汀江龙潭相通。

府学阴塔在汀州府学旧址内,建于宋咸平二年(999年),造型与八卦龙泉塔相反。埋在地下的宝塔,下宽上锐,深13.5米,口径1米,呈圆锥形,用厚砖垒砌而成。井水清冽甘甜,四时不竭。井边砖墙上嵌有一块明嘉庆年间的石刻,长1米,宽0.3米,上刻“府学阴塔”四字。

(十六)狮岩

古称南安岩,又名南安石洞,在武平县城东南40公里的岩前镇,以形状如狮得名。

狮岩山顶,古树参天,芳草萋萋,恰似狮头卷发。狮头望东南,狮尾摆西北,洞口状若狮口,形态逼真。

岩洞左侧,供一尊丈余高的石雕释迦牟尼像,右侧悬崖上吊一口数千斤重的铸钟。洞内钟乳悬吊,石笋林立,清泉滴淌。洞中还有几十尊三睛六臂、神态各异的菩萨塑像。洞内正中是丈余高的“大雄宝殿”,仰头可见殿的上方雕有麒麟、狮子、大象等,栩栩如生。

宋乾德二年(964年),有僧人云游至此,辟室而居。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赐额为“均庆寺”。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又赐名“定光院”。出岩洞,左通观音宫、何仙姑宫、七圣田;右通财通宫、药王菩萨宫、天上圣母宫。山麓还有大雄宝殿、钟楼、葡萄庙等景点。

狮岩南面有一天然泉水湖,相传为蚊龙窟居之所,故名蛟湖。湖水清彻如镜,山色倒映,有“蚊潭涌月”之景。

(十七)永福花乡

在漳平市城南28公里的永福高山盆地,四周群山环抱,海拔755米。山明水秀,气候宜人,以盛产各种花卉而蜚声国内外,故称永福花乡。

这里种花历史悠久,家家养花,处处花圃,四季如春,花团锦簇。盛产茶花、瑞香、兰花、杜鹃、腊梅、月桂、木槿、牡丹、菊花、玫瑰、桃花、茉莉等120多类、1100多种花卉,品种多而优,年产花苗450多万株。永福花卉远销全国23个省市和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每年正月初六是永福传统花市,人如潮、花如海,非常热闹。永福古代为畲族聚居地,文物古迹很多,有鳌头古瓷窑址、毓秀塔、步云桥、惠宫桥及长青楼古堡等。当地还出产水蜜桃、桔子、藤器、竹笠、荆芥等土特产。

(十八)梅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在福建西南部,上杭、连城、龙岩三县(市)交界处。北纬25°17′—25°27′,东经116°45′—116°57′,为玳瑁山的主体部位,地质构造主要是燕山早期的火山岩和花岗岩。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19公里,总面积225.7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1500米以上山峰有15座,主峰石门山海拔1811米,为闽西南地区最高峰。

1985年,继武夷山之后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二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被列为国家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中国林业部联合召开的“中国自然保护优先领域研讨会”上,被确认为具有全球意义的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

梅花山有“回归荒漠带上的翡翠”之誉,森林覆盖率66%,木材蓄量52.2万立方米,毛竹592.5万株。因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称为“生物物种基因库”和“野生动物避难所”,是研究动植物分类、森林生态学、植物群落的理想基地。这里有维管束植物172科、676属、1490种及30亚变种,其中40多种属于稀有的珍贵与濒临灭绝的树种,如观光木、伞花木、穗花杉、三尖杉、钟萼木、巴戟天、凹叶厚朴、沉水樟等,有南方红豆杉、长苞铁杉、建柏、柳杉等天然纯林和大口径杉木林。竹类有65种,如楠竹、人面竹、紫竹、佛肚竹、四方竹等。

有各种兽类8目20科66种,鸟类17目40科198种,爬行类3目10科69种,两栖类2目8科2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二级保护动物30种,如大灵猫、小灵猫、华南虎、云豹、金钱豹、黑熊、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

梅花山境内层峦叠翠,群峰突兀,自然景观奇特。闽西民谣曰:“梅花十八洞,洞洞十八里,里里十八窟,窟窟十八厅,厅厅十八景”。主要洞窟有石燕洞、水牛洞、出风洞和螺岩洞等,还有延绵数公里的黄连盂大绝壁,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而成的丘山老鹰石、桂和姐妹石、马坊禾仓石、大源村的“金龟下蛋”等奇岩怪石和兴隆瀑布、锣声瀑布等高山瀑布,以及马头山寺、南蛮王墓、黎岭步云书院等人文景观。

在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腹地、龙岩市江山乡大罗坂,还有奇特的温冷泉,其中一个泉眼水温达42摄氏度,而距这泉眼仅60厘米处,另有一个冷水泉冒出。

有公路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