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四、宗学 八旗官学

(―)宗学

宋朝,置大宗正司和西外、南外宗正司管理皇族。绍兴三年(1133年),西外移于福州,南外移于泉州。两外都设宗学,由知宗正司官员管理,各置教授1员,另置教谕、讲书,由庶族担任;斋长、斋谕,由宗子担任,月给钱1000文。西外宗正司衙署在福州太平寺,敦宗院在寺西南,内设宗学。教授住寺东北。南外宗学在泉州袭魁坊敦宗院东,绍兴初年(1131年左右)建,内有宣圣庙,旁有讲堂1间,名彰化;斋舍3间,名宗强、信厚、立爱。嘉定十三年(1220年),改堂名崇教,'增建斋舍1间,名怀德,改信厚为升贤。淳祐年间(1241~1252年),知南外宗正事希衮在宗学里面另建清源书院,有讲堂1间,名习说,斋舍4间,名浚明、严尊、忠恕、爱敬。曾任南外宗学教授的有:郑汝谐,李次晨、傅伯成、林淳厚、林信厚、黄叔度、王迈、陈俊卿、黄自然。绍兴十三年(1143年),朝廷批准西外宗学教授李苦虎的申请,宗学教授3年一任,“所有就任、磨勘及荐举等事”,许依州学教授条例施行(①徐松《宋会要辑搞》五十四册,崇儒一。)。

宗学经费除由朝廷拨给少量专款外,主要由地方财政供给。乾道二年(1166年)十二月,朝廷批准西外宗正司申请,按南外宗学已实行的办法,在每月颁给宗子将仕郎的绫纸内拨出一道,按价变卖,专作宗学经费。绍兴三年(1133年),泉州宗子349人;绍定五年(1232年),宗子2300人,每年泉州要负担宗学经费14万贯多钱。

宗学生的待遇,除生活费由官府供给外,在学2年,学习成绩和表现好的可免参加地方的发解试,直接送中央参加省试。绍兴十六年(1146年)西外宗子不〓,绍兴十七年(1147年),西外宗子子涣,绍兴三十年(1160年),南外宗子学谕、公迥都在学2年,因“文艺卓然,众所推誉”,免文解一次。绍兴十三年(1143年),南外宗学学谕李辅免文解一次。参加解试和省试的宗子有格外照顾,解试7人取3,省试7人取1,较庶人容易取得功名。南宋时期泉州宗子中进士122人。也可依照宗子取应法,在学1年后直接授官。福州于乾道二年至咸淳十年(1166~1274年),按此法授官的宗子264人,兴化军3人。

不少宗子骄逸成性,宗学的教学质量不高。绍兴十三年(1143年),高宗就西外宗正司奏报拘管犯事宗子赵善时一事颁发上谕:今后宗子许入当地官学学习,与平民子弟相处,但另外编斋,派宗族人士任斋长、斋谕;希望能把他们的恶习逐渐改掉。经过一段时间,学识和品行表现好的,由礼部提出使用意见上奏。从此宗子有入福州、泉州两地官学学习的。绍兴二十年,泉州通判黄祖舜奏报西、南外宗学虽有教授,但没有上课,建议按太学课程,隔日上课,年终将学生考试答卷送礼部,由太学司业、博士审看,对成绩好的给免文解或直接授官,高宗批准照办。嘉定十七年(1224年),臣僚奏报宗学教学废弛,师生隔阂,要求加以整顿。宋末泉州提举市舶司蒲寿庚杀宗子3000人降元,宗学斋舍也被烧毁。

(二)八旗官学

清雍正六年(1728年),在闽县板平巷设四旗清书(满文)官学1所。道光二年(1822年),在福州设八旗官学8所,在各协领公署左右。各学除习汉文外,兼习清书、骑射。学生人数宣统元年(1909年)有100名以上。这些八旗子弟多养成懒散浮华习气,各学的教学质量较差,长年没有几人考中功名。他们除可参加文、武科举外,并可参加特设的翻译科举,但不定期,也设秀才、举人、进士三级,中式的任翻译官,做满、汉、蒙文翻译事。道光十年(1830年),福州将军萨秉阿设八旗总官学于福州东街澳桥下,后改称龙光书院,专学汉文儒家经典与八股文以应科举,年费银500两。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福州将军奏报,该校近年来学生不好好学习,连续两科无一人中举,皇帝批准裁撤。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福州将军送郭隆阿等12名八旗翻译举人、生员入北京满汉文高等学堂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