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位于武夷山市南面15公里,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为华东第一高峰)的东南坡下,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低山丘陵,属丹霞地貌。山地海拔在400米上下,最高峰超过700米,风景区面积70平方公里。80年代,在规划指导下,对7个景区108个景点进行普遍清理、绿化,先后修建、新辟游览路线10万余米,修复亭台楼阁、山庄、山房等28处,对宋代以来遗留的摩崖石刻400多处进行全面清理恢复,配套建设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等。至1990年末,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已形成配套网络,是年接待国内外旅客55万人次。

1991年后,风景区以弘扬武夷山古文化,延续其文化内涵,实施有效保护、合理开发为发展原则,统筹协调各景区的功能,开辟新景点,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服务档次。1991年投资77万元建云窝景区茶室、水帘洞景区管理所和九曲溪3号码头,投资11万元用于山地造林。同年10月,武夷宫主体建筑修复竣工,辟为朱熹纪念馆。1992年投资68万元改造天心景区道路、云窝景区停车场和新建星村管理所。1993年投资68万元清理桃源洞日月潭,进行景点绿化,修缮道观、酒店,开发虎啸岩景点,建停车场、售票房、茶室和观景台等设施。虎啸岩,在一线天北面,四壁陡峭,屹然独耸,岩上一巨大石洞,山风穿洞,呼啸传声,有如虎吼。半壁有驻真洞,附近有“虎啸八景”,其中语儿泉颇负盛名。1994年,投资445万元,新开发小九曲景点,建渡口、游路、观景台和武夷宫综合楼建筑。是年完成了仿宋古街建设工程。仿宋古街,位于武夷宫景区。由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设计,1984年开始建设,历经10年,至1994年竣工,总投资1496万元。街南接南武路,北邻武夷宫,全长300米,街宽4.5米。街面以花岗岩条石干铺,街两侧是风格古朴典雅的茶肆、银庄、花鸟店、酒家,以及名为翠烟小肆、五铢钱庄、乡土塞、白云丹峰等各类旅游服务设施建筑,总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建筑格调采用坡面瓦顶,青瓦粉墙,钢筋混凝土仿木构架的民居形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是集旅游、购物、观赏于一体的仿古建筑群。1995年风景区又投资550万元,修建武夷宫停车场、天游后山观景台和云窝、武夷宫步行街绿化等。1996年投资400万元,扩建一线天景区停车场,完成桃源洞老君岩雕,开发大红袍景点;建停车场,晚甘亭,辟游路等。1997年投资860万元,铺设星武公路至3号码头的水泥路,建3号码头回排道、拦水坝、大坑口至大红袍景点沥青路面以及修缮天游观等工程。

至90年代初,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已基本完成1984年编制的总体规划中的近期建设规划。1995年开始进行修订,至1997年编制(修订)完成,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从原70平方公里,扩大为79平方公里。于是年末上报国务院待批。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于1964年成立“福建省武夷山管理处”,后历经沿革变更,至1990年,崇安县撤县改市后,撤销原建制,成立“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为武夷山市政府派出机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于1991年后制订了《武夷山风景区管理办法》、《武夷山九曲溪保护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把风景区管理纳入法制轨道。重点抓好九曲溪的保护,将九曲溪上游划定为二级保护地带,使九曲溪水的保护达到国家地面I类标准。并投入180万余元,用于景区绿化,种植樟树、香枫、山樱花、马尾松等68.8万株,铺植草皮9.5万平方米,完成了3500多亩的荒山造林。至1997年,景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