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五节 北伐战争

1926年夏至1927年初,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北伐战争。福建籍华侨坚决支持,积极参加这场战争。

一倡议和宣传

海外华侨是北伐战争的倡议者。在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前,海外各地的爱国华侨就不断致电要求组织革命军“出师北伐”。荷属东印度的巴达维亚、洒水、万隆和棉兰等地的华侨团体及个人,纷纷打电报要求革命政府出兵北伐。1926年成立的华侨协会在“上国民政府呈”中明确表示:“海外华侨实力赞助国民政府北伐”。东南亚的华侨在华文报纸上载文谴责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罪恶,宣传北伐的意义。当时旅居古巴、遥罗、日本的爱国侨胞,怀着高度的爱国热忱,纷纷指出,北伐对国家、民族前途的重大意义。他们声称:“北伐战争实为中国革命史上之新纪元,开东方被压迫民族反攻帝国主义之先河”,“军阀之祸患不除,帝国之侵略未已,而我民族将永沦万劫不变之地位”,所以,“不打倒帝国主义,固无以脱却国民之痛苦,不打倒为帝国主义效忠之军阀,亦不能脱却国民之痛苦。”菲律宾华侨组织的菲律宾北伐后援会,发表《敬告闽侨胞书》,提出:“北伐乃仁者之事,稍有仁心者,自当起而援助之。”许多华侨团体和爱国华侨,利用各种场合和多种宣传形式,积极宣传北伐战争的正义性、必要性,使更多的华侨同情、支持和参加北伐战争,并争取国际上的同情与支持。1926.年初,荷属爪哇、三宝垄地区的华侨,集资创办了《中南日报》,巴达维亚华侨创办了《全民日报》(起初称《巴达维亚日报》)。这些报纸揭露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罪恶,论述北伐的意义。在东南亚其他各地华侨报纸,如新加坡《南洋日报》、槟城《南洋时报》、吧城《天声日报》、吉隆坡《益群日报》、曼谷《励志报》、仰光《觉民日报》等,也开辟有北伐专栏,大力宣传北伐。

英帝国主义竭力援助北洋军阀,公然对中国人民进行武装挑衅。1926年7月,英兵在广西捕我平民,制造紧张气氛。9月初,北伐军攻到汉口,英舰炮击北伐军。9月5日,英军舰寻衅对四川万县平民大肆炮击,炸死炸伤成千上万名军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万县惨案。全国各地爆发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欧洲、美洲、东南亚、澳洲和非洲的华侨,也以各种形式抗议英帝国主义的暴行,支持国内人民的斗争。9月底,旅居德国、法国的华侨相继在柏林和巴黎举行“勿侵略中国大会”。旅居英国的华侨也在伦敦召集“勿侵略中国大会”,邀请了英国社会进步团体和政党参加。英国国会议员罗斯布特发表演讲,控诉英帝国主义在华的罪行。这些活动,给英国政府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使英国当局陷入窘境。

二捐款支援

北伐战争期间,海外华侨积极捐款援济北伐军。

1926年7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国民革命军颁布《北伐宣言》,誓师北伐。翌日,由16个海外华侨团体参加组成的华侨协会,在广州召集驻粤各个华侨团体,举行了“华侨北伐后援会”成立大会。各华侨团体的与会代表在会上讨论通过了《华侨北伐后援会简章》,规定该会的宗旨是“援助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以求中国之真正统一”。该会的主要任务是:甲、筹款援济北伐军饷;乙、宣传北伐意义;丙、慰劳前敌将士。(①华侨北伐后援会简章》,载《海外周刊》第18期。)会后,由执行委员会召开常务会议,制订了工作条例和《北伐捐款褒奖条例》(草案)。此后,海外各地竟相成立华侨北伐后援会。到1926年9月,各地建立的华侨北伐后援会共有524个,会员约有100万人。当时,除了华侨北伐后援会是捐款支援北伐的主要组织以外,还有其他各种团体如东南亚和美洲等地的文教卫生界的华侨组织,工商界的华侨团体,以同乡、同族为纽带的华侨社团等,也都积极参加这一捐款活动。

在海外许多华侨社团的大力组织下,各地的捐款活动广泛、迅速地开展起来,从富绅巨贾、店员、教师,到小贩、车夫都踊跃捐款。菲律宾中华商会会长李清泉发动旅菲侨胞为北伐军筹饷,短时间内便筹捐了14万元汇交北伐军。菲律宾华侨宋壁良是个洗衣工人,生活十分贫苦。他每日以洗涤衣物为生,每洗一件衣服,只能得到四分钱的微薄报酬。他辛勤劳动十载共积累了440元。为了支援北伐,他毅然将全部积蓄献给了广州国民革命政府。(②陈万安、许肖生:《北伐战争与华侨》,《学术》月刊1982年第5期。)爪哇展玉华侨认为“海外侨胞重洋远阻,已不能为政府执戈杀敌,效力疆场。惟有各捐些血汗之资以作政府后援而已”。因此,他们在组织北伐后援分会时就约定:“凡属会员,应依照会章,认定月捐,逐月收齐,汇寄政府,以资捐助,而利成行,至北伐成功,全国统一时为止”。( ③《荷属华侨纷纷组织北伐后援会》,载《海外周刊》1926年8月,第23期,第21页。)从1926年10月9日至14日,11月11日至17日,巴城、万隆、拉布安、岩望和棉兰等地华侨款共计毫银187677元,中央银14043元,荷币2307元,港币1554元(①《海外部一周工作报告》(第30次及41次),载《海外周刊》第31~35期。)。7月24日,广民革命政府首先收到澳大利亚普扶地区华侨社团汇寄的捐款,接着各地华侨支援北伐的纷至沓来。至1926年底,北伐军收到的海外华侨汇款共100万元。以后的捐输仍络绎不

三参加北伐

华侨回国参加北伐战争的主要形式有两种,其一是组织华侨团体,随军北伐。当时参加戈的华侨团体有“华侨炸弹敢死队”、“北伐军海外北伐工作团”、“华侨特别宣传队”等。福磨华侨张应真等发起组织的华侨特别宣传队主要成员是福建籍华侨,约二十余人,1926年月初随军进入福建。宣传队员沿途深入群众,认真进行宣传工作,有时还主动担负侦察敌,成为北伐部队政治部门的得力助手。(②陈万安、许肖生:《北伐战争与华侨》,《学术》月刊,1982年第5期。)华侨参加北伐的另一种形式是:入伍从征,参军参。旅居埃及的福建籍华侨马火扬,1916年出国谋生,回国前是埃及一家公司办事员。叶挺立团出师北伐的消息传到埃及,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他立即辞去公司职务,以自己出国年的积蓄作路费,不远万里,不辞劳苦,回国参加革命。入伍前,他慷慨陈词:“出国十年,察帝国主义之侵略,内览军阀与其工具之纵横,早抱为党牺牲之决心。日前由埃归来,初追随大军出发,饮马长江,聊尽报国之激情。”(③《入伍生马火扬之慷慨陈辞》,《海外周刊》第26期。)表现了华侨把个人幸福、安危置之度外,一一意干革命的爱国主义决心。

1927年初,菲律宾一些华侨学生和居民,纷纷回到祖国,或者参加北伐军,或者到黄埔民校接受军事训练。

庄希泉的夫人是余佩皋,曾任新加坡南洋女中校长、厦门女中校长。1924年国共合作期间投身革命。1926年7月随北伐军东路军进军福建,沿途向群众宣传北伐的意义和妇女解放的道理。1926年11月到泉州后,担任晋江妇女解放协会主任,国民党晋江临时支部执委、妇女部长。1927年2月调到福州,担任国民党省党部委员、妇女部长。她积极宣传男女平等平权,动员妇女参加革命斗争。爪哇归侨杨纯美(漳浦县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国。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北伐军入闽时,国民党福建省临时省党部委派杨纯美为漳浦县党部筹备员。丘廑兢(漳浦县人)是緬甸华侨,1911年11月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军北伐入闽前,他受国民党福建省临时省党部派遣,到海澄县秘密活动,联络一批同盟会员、共产党员策应革命。革命军进漳后,组成海澄县临时县党部,任筹委会主任,开展除军阀、反贪污、反土劣运动,向海澄劣绅清算并追回历年被窃取的漳浮公路路租和全县公田田租,群众热烈响应,革命声势大振。(④丘连滨:《丘廑兢先生传略》,载《厦门文史资料》第10辑,1986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