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光化元年(898)

乡民任留始筑长安堰。堰在武义县城以西2里熟溪之湖山潭,渠系筑山堰、中堰、曹堰,引水灌溉县后畈田万余亩。昭宗年间(889~904)

仓部侍郎徐镃筑潜涵灌溉工程仓部堰。堰在仓部堰村清溪,主瀛以上有若干支瀛,“水自溪底行,形如竹枝,上覆以石,故溪水涸而堰水常流”,使2000余亩农田受益,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绍兴年间(1131~1162)

县民杨俊卿筑南湖堰。堰在长安堰上游熟溪干流上,灌溉南湖畈田2000余亩。绍兴三十二年至隆兴二年(1162~1164)

武义知县周必达始筑熟溪堤,人称周公堤。

庆元四年(1198)

县民高世修、叶之茂重修长安堰。武义县丞姚偲为此曾作《重修长安堰记》。

末年

县民邵再一在白阳山下筑长山堤,以保护武义江右岸数千亩农田。元兀

至正四年(1344)

周公堤(熟溪堤)被洪水冲毁,武义县尹许广大主持重修。垒石为堤,长300余丈,宽6尺余。县民感其德,改称许公堤。

正德十三年(1518)

武义县丞林有年开浚洪寺堰。旧志载:堰在“县西北一里,水出草马湖,自壶山坊北经县治,至绿野坊入白溪”。

嘉靖二十六年(1547)

因许公堤(熟溪堤)于成化年间3次修治未固,嗣后近70年失于修治,武义知县赵奇主持重修。垒石为岸,长一里许。后人赖此堤兴建起熟溪大桥。

万历年间(1573~1619)

宣平溪柳城猪头潭下首之大流堰(官堰),供数千居民饮用,兼备消防,尾水灌溉农田近千亩。因水毁已久,宣平知县陈应麟,经报请上司批准,将县衙预备仓基及西监墙外多余地基出售,筹款给堰首郑九思等修筑,此后沿用迄200余年。

康熙卅七年(1698)

八月,熟溪堤水毁,沿溪城墙倒坍数十处,城墙根洗作深潭。灾后,武义知县江留篇捐俸银倡始,县民纷纷响应,自小南门至来远门(南门)修筑熟溪堤,长千尺,高7尺,宽1丈4尺。

乾隆二十九年(1764)

武义知县杨澎于熟溪濒水城脚一带新筑体水坝,自文兴门(小南门)至来远门(南门),长约200余丈,又于文兴门外筑斜捍(丁坝)以遏水势,广3丈,长10丈,引水向南行,以保护城墙。

嘉庆五年(1800)

六月二十三日大水,武义、宣平两县沿溪村居尽被漂没,堰坝堤岸破坏殆尽。武义江岸无人认领的尸体200余具。宣平县东岳宫屋梁直漂至永嘉西门外;鲍家岭在午夜山水陡涨时全村俱没,登高幸存者仅数人。

灾后,武义上邵、下邵两村族众重筑长山堤;堰首王兴五主持修复长安堰。

道光二十年(1840)

鉴于嘉庆五年水毁情形至惨,宣平知县汤金策积极兴修水利,自大流堰至县四境,倡捐廉俸,筑修堰坝和防洪堤,典史杨灿捐廉俸协理。两人率领民间人士,分工操办,计修旧添新105处;其中东溪南流堰34处,东溪北流堰9处,西溪南流堰62处。

咸丰四年(1854)宣平知县李蒲田募筑对松堤。堤在泽村乡下蒋,高1丈6尺,广1丈,长120丈。

同治十三年(1874)

宣平境内七月十二日夜山水陡涨,北门数十里均受灾,华塘最惨。

灾后,潘荣源倡捐修筑望松堤,堤在云华乡溪口,长约300余丈;潘荣怀倡捐修复柳堤,亦在云华乡溪口,长约90余丈,广1丈,高2丈。

光绪元年(1873)

武义县民筑万名桥堤。堤在王宅镇万名桥南岸。

光绪二年(1876)

郑培春、郑培梧同筑洪运堤。堤在曳岭区琛屋(1958年划归丽水县),宽1丈2尺,高1丈2尺,长100余丈。光绪十九年(1893)

宣平知县贺允璠组织董事会,募筑柳荫堤(俗名新大路)。堤在柳城镇前湾。时过一年,一半被洪水冲坍。若干年后,由董事郑维祺等募修成功。

民国时期

民国4年(1915)

陈鹤书、陈厥修、吴葆琮等募修瀛头堤。堤在西联乡马口。

民国5年(1916)

宣平县知事王亮熙谕董事陈鹤书、潘宝章募筑赤山堤。堤在柳城镇前湾郑家下,宽8尺,高1丈4尺,长80余丈。

民国8年(1919)

6月,陈鹤书著《水灾补记》,全文782字。为已发现的全县最早的一篇水利论文。

是年,宣平县知事陈邦彦谕自治委员陈鹤书、陈厥修募筑梅树湾堤。堤在大源乡郑迴,纯用块石干砌,宽6尺,高1丈2尺,长100余丈。

民国9年(1920)

宣平县知事陈景元率董事陈鹤书、周道兴等募筑长堤。堤在泽村乡泽村,长115丈,高1丈,宽5尺,需费1200余元。

王海才等募筑处圩堤。堤在泽村乡冈山。

民国10年(1921)

谢兰会等募筑湖堤。堤在泽村乡溪滩铺。

民国11年(1922)

秋季,山洪暴发。宣平境内水患5次,先后漂没田庐无算,灾民5515人。武义洪水涌入县城街衢,溪南汤村、叶长埠村的二层楼上均漫进洪水,武义江岸倪店村冲为废墟,时逢收获中稻,损失至巨。灾后,董事谢兰会、曾懋功等募筑黄堰畈堤,堤在泽村乡章岸;宣平筹赈会修复东溪堤;潘文涛、潘征祥等修复望松堤。

民国12年(1923)

宣平县知事陈景元率董事韩慕宣、邱兆麟、潘豪等募筑永平堤,堤在曳岭区老竹(已划归丽水县),长300余丈,高1丈,宽1丈,费银2300余元;同时,又命参事何锡蕃、潘宝章、陈厥修、邱兆麟等募筑广福堤,堤在柳城南门广福堂门首,宽1丈5尺,高1丈5尺,长40余丈,及建盘头与改凿水路等,费银500余元。

谢兰会、谢舍旺等募筑上程堤,堤在泽村乡黄泥山。

傅伯余等按亩捐修芦荻羊堤,堤在登云乡吴畈。

民国13年(1924)

宣平县知事何横命参事协同董事陶清星等募筑西溪堤。堤在柳城西隅,长60余丈。

民国14年(1925)

周道兴捐筑塘头堤。堤在泽村乡塘头。

民国16年(1927)

武义、宣平两县县政府始设建设科,水利隶属建设科。

民国20年(1931)

建立武义雨量站,5月开始有降水量等记录。

民国21年(1932)

建立履坦水位站(武义江),3月21日开始观测。

民国22年(1933)

建立宣平雨量站,6月开始有降水量等记录。

民国23年(1934)

入夏以来,亢旱成灾。武义田地山塘273142.865亩中,勘实受灾五分以上面积有76157亩。宣平灾民34200余人。

是年,武义县大部分乡镇组织成立水利公会。

民国24年(1935)

浙江省建设厅编印之《浙江建设》期刊(7月),刊载《武义县各乡镇修浚塘池暂行办法》,共14条。

民国25年(1936)

武义县按照征工办理水利工程办法,修筑郑家塘、北湖埂、童庐堤、护城堤、清溪堰(仓部堰)水道、郭村堰水道、下杨沟井等7处小型水利工程。

民国27年(1938)

省农业改进所农田水利工程队技士陈定远,自8月3日至次年1月31日在宣平县勘测水利。计有小陶村、新屋、后坑、老竹4项防洪堤列为急要,受益田2200余亩、村庄4处。制就测绘图表和工程估计书,分别呈送到省建设厅及县。

武义县政府组设南郊乡修筑黄碧坝工程处,修筑熟溪之黄碧埂。经一年多时间筹资,冬季开工,第二年春竣工。

民国29年(1940)

武义县举办征工服役修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参加服役人数1805人,4853工,计有古塘瀛、方村畈长塘坝、白溪后塘、墩前门前塘、林塘、下杨至湖畈的湖石沟、北湖埂、锦泉堰、下溪堤、马府下溪埂、蝴蝶山溪埂、溪里塘、陈堰等13处堰坝堤塘沟渠工程。

因黄碧埂筑后未固,夏秋之际连续二次山洪暴发,全部冲毁,武义县政府函请省农业改进所给以技术指导。

民国30年(1941)武义壶山镇上街、王处、程处、生水塘、金皮、白溪口等地农民,因下王宅封建宗族势力霸持长安堰水利,自民国27年(1938)9月以来,开展了要求将长安堰收归地方公有、组织有佃农代表的水利委员会进行管理的斗争。官司打了三年,签名参加斗争的农民多达158户,诉状一直呈递到浙江省高等法院,政府震惊,社会影响颇大,后因日军侵入县境中断。

1月,浙江省农业改进所农田水利工程队副工程师曹骏才来县测绘设计,制就《黄碧坝堵口工程说明书》1份,附溪流形势和潜水坝结构图纸2张,工程量9142.6立方米,经费概算23600元。修筑后坝始巩固。

民国32年(1943)

6月9日,宣平县成立城郊水利工程兴修委员会。

12月中旬,浙江省建设厅指派工程师2人前往宣平勘测设计城郊水利工程,于第二年(1944年)7月向厅呈报工程计划书1份。内容包括西溪堤、改良城区给水、农田水利、水力发电等部分,预算900万元。因需费过巨,未曾实施。

民国33年(1944)

武义遇30年来未有之夏旱:在当时县政府控制下的乡镇内,受灾八成以上农田11262.5亩;沦陷区(3乡)受灾六成以上农田4413.6亩。

10月26日,宣平县政府颁发《宣平县推进念亩一塘实施办法》一种。冬季开工,截止第二年4月,完成新筑塘9口,修筑塘26处,新筑沟渠2条,新筑堰坝5处,受益田亩1186亩。

是年冬至第二年春,武义县亦运用义务劳动,修理塘坝沟渠,资料被日军侵扰焚毁。

民国34年(1945)夏大旱。武义受灾五成以上农田49862.28亩。宣平18个乡镇长联名呈报旱情。

武义县运用国民义务劳动服役,整修堰坝24处,浚塘11口,开泉2处,受益农田19385亩。

民国35年(1946)

6月20日,宣平县水利委员会成立,旋于11月改组为水利协会。

10月8日,金华江水利参事会成立,专员李楚狂兼主席。下设金华江水利工程处,在东阳、义乌、兰溪、武义、汤溪五县各设工务所1处。

12月17日,武义县水利协会成立。

是年,武义县普遍推行国民义务劳动服役和地方自筹兴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修筑堰坝15处,浚塘9口,清理水渎3条,泉井5处,受益田亩14509亩。宣平县亦利用工赈物资和水利贷款,推行国民义务劳动服役和地方自筹,整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1处,实用经费608万元,受益田亩2803亩。

民国36年(1947)

4月,金华江水利工程处在武义县完成宅口陈挑水保坍工程、马昂附近护岸工程、南门溪边护岸工程及护岸续增工程4项,支用碛米144480斤,其中工赈米109340斤,地方自筹米35140斤。

是年,武义县境内继续推行国民义务劳动服役和地方自筹,新筑堰坝2处,修筑堰坝5处,新筑堤埂2条,修筑堤埂3条,浚塘18口,疏浚水渎4条,受益田亩10535亩。宣平县由柳城镇水利协会主办,兴筑四百田水碓坑边堤埂1条,受益167.6亩,万昌司水碓一座,支出工程经费谷9045老斤,按田亩分等派募。

解放后至1990年

1949年

5月9日,武义县、宣平县同日解放。

6月,武义县人民政府建立建设科,宣平县人民民主政府(7月改称人民政府)建立实业科,管理农林、水、交通等业务。

8月,武义县撤销建设科,建立实业科。

1950年

6月,成立武义县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心斋(县长),副主任于庆增(县农民协会主任)。是月开始调查,筹办修复全县小型水利工程事宜。

同月,武义县撤销实业科,建立农林科。宣平县撤销实业科,建立建设科。

10月,金华专员公署水利副工程师陈纲来武义县实地查勘黄碧埂、北湖堤、王山头八圳(读yuan)3处困难工程,帮助拟订修复计划。

12月,选送应良登到浙江省水利干部学校学习4个月。为武义县解放后党选送培养的第一个水利专业技术干部。

1951年

3月8日,武义县双港乡宏阁村翻身农民迫切兴修水利,是日动工自行兴建创塘蓄水工程。计用去土改斗争果实稻谷190担、区公所补贴200万元(旧人民币),投放男女工4000工以上。6月15日,县农林科副科长童梦熊偕专署水利工程师陈纲来创塘检查工作,方发现放水底瀛简陋不能封闭、大坝宽度过窄、坝基不曾清理等严重问题,因不懂工程技术,造成了劳民伤财的后果。29日,武义县人民政府通报兴修创塘失败的经验教训,县长王心斋和农林科副科长童梦熊书面检讨自己未能及时发现情况,造成损失,告诫广大干部“兴修水利务必慎重,以免劳民伤财,浪费国家建设资财”。

5月1日,建立武义(南湖)雨量站。

6月1日,建立宣平(柳城)雨量站。

冬,兴修武义县王山头八圳浚渫潜涵工程,受益田1779亩。

1952年

春,武义、宣平两县开始形成治水运动。武义3~6月动员人工33万工,修塘1279处,堤26处,堰83处,渠沟147处,受益田10.2万亩。宣平1~11月,修塘1295处、堰365处、渠沟1009条、堤埂281处、田坎62处,受益田2.7万亩。

7月19日下午3时至21日,武义总降水218毫米,清溪、白阳、履坦3区洪水成灾。淹没和冲毁田20932亩、地3801亩,损失粮食1500吨。260处水利工程被冲毁,损房105间,死5人。武义县人民银行发放水利贷款4500万元(旧人民币)。县府救济受灾群众2936户。

1953年

6月19日,建立武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为武义县有防汛防旱指挥机构之始。

7月4日,建立宣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为宣平县有防汛防旱指挥机构之始。

武义自6月30日无雨,旱情继续发展。7月22日,中共武义县委确定以抗旱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除少数人员留守,绝大多数县机关干部由副县长和县委组织部、人武部、民运部负责人带领,分赴各灾区突击抗旱。25日,发生牛背金、西田畈两村农民要求县长“拜雨”、冲击县府机关的事件。公安武装部队鸣枪驱散,抓捕12人,经教育后释放。

9月,在明招乡深塘村动工兴建大歪塘水库。为武义县最早的一座小(二)型水库,于次年4月竣工。

是年,在武义县第四届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新建乡官田村被评为“防旱模范村”,婺山乡下埠口村被评为“抗旱模范村”,一起出席1954年浙江省第四届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1954年

3月21日,衢州专员公署水利工作队查勘设计,国家投资扶助,动工兴建东溪石头潭堰。受益宣平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大源乡先锋社田112.2亩,于12月31日竣工。工程使用水泥1.5吨,为宣平县水利工程使用水泥之始。

3月,金华专员公署水利工作队设计和施工指导、国家投资扶助,动工兴建麻阳港五四建设坝。受益下杨、履坦2区18个自然村6101亩农田。6月竣工。工程使用水泥375袋、钢筋43斤,为武义县水利工程使用水泥、钢筋之始。

11月4日,成立武义县冬修水利指挥部,指挥赵仲一(县委书记),副指挥刘居南(县长)、李廷文(县委互助合作部部长)。

11月24日,衢州专员公署水利工作队设计,在锦云乡锦坪村动工兴建叶家田水库。为宣平县最早的一座小(二)型水库,于1957年竣工。

12月6日,武义县城郊乡塘头、龙山乡项宅两村各安装1台抽水机。为武义县有机械提水灌溉之始。

1955年

5月,宣平县撤消建设科,建立农林科。

6月20日,连日普降暴雨,是日武义降水107.5毫米,宣平降水109.3毫米。武义江国湖站达历史记载最高水位52.38米,相应洪峰2240米3/秒,超过常年洪峰2倍左右,沿江两岸洪水泛滥,2.5万亩农田受灾,损失粮食2000余吨。柳城西溪猪头潭决堤85米,洪水涌入街巷,在建的叶家田水库洪水漫顶滚坝。柳城、桃溪、曳岭3区有243亩稻田毁为溪滩河流,冲毁堰坝86条、堤埂76处,农作物受灾0.2万余亩。洪灾期间,中共武义县委召开7次常委会议部署抢险,抽调县机关干部74人(其中县委委员7人、科局长15人)赶赴灾区工作。中共宣平县委于19日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救灾办法,抽调县机关干部42人分7组赶赴灾区工作。

8月,武义县农林科改建农林水利局。

10月20日,宣平县人民政府举办的柳城西溪防洪工程动工。左岸筑丁坝4座,下游加以护岸、护砌坦水。投劳2500工,支用经费9000元,于次年2月30日完工。

10月,宣平县农林科改建农林水利局。

11月6日,成立宣平县冬修水利指挥部,指挥谢陈兴(副县长),副指挥田德相(县委互助合作部部长)。

12月20日,金华地区冬修水利指挥部就武义县履坦镇长山水库[小(三)型]连续3次发生压伤民工事故,发出通报,进行施工安全教育。

1956年

4月30日,武义县人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县人委)颁发《武义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养护暂行办法》计13条,着手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组织和工程管理、用水管理、征收水费的规章制度。

夏,武义、宣平两县农民技术员各10余人,到义乌县姑塘水库金华专署举办的水利技术训练班学习1个月。

9月,武义县撤销农林水利局,建立农业水利局。

10月6日,武义县冬修水利指挥部设各乡水利专职干部16人(每乡1人),全面铺开小(二)型以下蓄水工程建设。

12月,武义县人委举办的熟溪保坍护桥工程动工。熟溪桥以上右岸干砌块石堤防270米,加砌护岸石脚和桥墩护坦,洪水吃紧处抛石护脚。投劳4411工,支用经费2444元,次年春季完工。

是年,武义县东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先锋乡联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联众乡茭塘一社社员邵法云、和平乡先胜社社干何凤樟、宣平县宣武乡少妃水库兴建委员会、柳城镇县前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妇女集体、绿岩堰修建委员会、云华乡荷漾水库委员会,因水利成绩显著,在两县各自召开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评为县集体劳动模范和个人模范,受到表彰。

1957年

1月1日,武义江莲塘口水文站开始工作。增加宣平旧处雨量站1处。

夏,云华乡购置1台以木炭为燃料的12马力煤气机配水泵,在华塘、赵下村、三石潭、柳城北门等地流动抽水抗旱。为宣平县有机械提水灌溉之始。

10月,武义、宣平两县首次各选送1名人员,参加省水利厅在昌化县举办的小型水电站技术培训班,学习2个半月。

12月4日,红星乡人委主办、国家投资扶助的武义江宅口陈护岸工程,经几年酝酿计划后动工。河湾护岸砌石2052立方米、抛石1330立方米,洪水顶冲处筑2个摆头,支用经费3160元,民工1550工,保护村庄1处、农田1000余亩。

是年,因兴修水利被评为武义县甲等集体模范的迴峰乡东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代表徐溪发,出席浙江省第五届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同年,宣平县由供销社统一订购鱼种,自金华调进。为宣平县有人工成鱼养殖之始。

1958年

2月,在省水利厅统一部署下,开始熟溪流域的查勘规划工作。6月份基本完成。

5月,撤消宣平县建制,属宣平县的柳城、上坦2区及直属乡计16个乡镇并入武义县(曳岭区5个乡划属丽水县)。武义县农业水利局改建农林水利局。是月16日召开全县干部大会,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兴起“大跃进”浪潮。9月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此后,高指标、浮夸风逐渐升级,对水利工程建设影响较大。

8月,县人委组织清溪口水库建设委员会,在大峰乡清溪,动工兴建武义县第一座小(一)型水库。,设计坝体工程量31万立方米,溢洪道石方2万立方米,计划在翌年4月工程完成。

10月,动工兴建小(一)型溪里水库,大院后水库。

10月,撤消武义县建制,并入永康县。原武义县农林水利局有关人员,并入永康县水利局(1959年11月称永康县水利电力局)。

11月,动工兴建小(一)型石井岗水库。

冬,童庐村微型水电站建成发电。水头3米,流量0.45米3/秒,装机10千瓦,为武义县最早的小水电站。

是年,武义县境内先后办起6处公社鱼种场,鱼塘总面积60.5亩。

1959年

春,因兴建清溪口水库,原清溪口村(包括清溪口、茶亭、项宅3个自然村)95户280人,被动员投亲靠友,散迁于国庆公社(今桐琴区4个乡镇)和壶山公社范围内的21个村庄。

秋后,由于“五风”(共产风、命令风、浮夸风、干部特殊化风和生产乱指挥风)泛滥与粮食高征购,清溪口水库工地各民工食堂普遍断粮,实行“瓜菜代”。9000余民工,能出勤干活的寥寥无几,水库工程建设遭遇困难。

是年,下茭道村以简易泥房作电站厂房,主要用木材制作水轮机,10昼夜建成小水电站发电。适值全国农村水电、水力站经验交流会在金华召开,代表们驱车前往现场参观。

1960年

1月1日,增设下杨雨量站(1972年迁源口水库,改称源口雨量站)。

是年春,金华地区副专员杨俊达在副县长孙湘南陪同下视察了清溪口水库民工生活后,上级拨给1100吨粮食,以补助工地民工口粮,有力地支持了水库工程建设。

3月下旬,因溢洪道工程进展困难、大坝高度不足、汛期临近、民工又急于撤回春耕春种,中共永康县委命令清溪口水库炸开2号副坝,开挖临时溢洪道保坝。一次预埋炸药350公斤,放炮之际,声闻数十里外。

5月初,连日大雨,使清溪口水库水位猛涨。在情势危急之际,清溪口水库建设委员会紧急调遗撤回春种生产的泉溪、桐琴、芦北3管理区3000多民工上坝抢险。其中芦北管理区民工38人失落洪涛之中,1人死亡(水阁塘人)。经2天2夜抢筑大坝,方安全渡汛。

1961年

6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决纠正平调错误、彻底退赔的规定》。由桐琴区公所负责,对清溪口村水利移民的房屋,按照水库民办性质及当时标准,退赔损失。

10月1日,恢复武义县建制,建立武义县农业水利局。

10月,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并于次年春天确立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是年,局机关精简职工:分县时有从事水利水电人员10人,年底仅剩6人。

1962年

1月1日,建立武义县水文气象站,增设桃溪、东社、仁坑3个雨量站。

1月29日,武义县1962年度农、林、牧、渔、副先进单位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结束。茭道公社南仓大队、德云公社锦后大队因水利事迹突出,桐琴公社倪桥大队因抗灾夺丰收,被评为县一等集体劳动模范,出席浙江省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3月31日,县人委转发农业水利局关于清溪口水库养护管理制度和用水办法的通知,着手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的各自养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程的灌溉效益和综合经营效益。

6月,小(一)型大院后水库竣工。总库容238万立方米,明显调节东溪洪枯,改善了从云华至柳城滨溪农田的灌溉条件。

9月5日~6日,14号台风袭击27个公社,3.46万亩集体耕地受灾,损失粮食1982.65吨。洪水冲坏陶宅公社李仁店水库[小(三)型],水毁山塘54座、堰坝36条。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先后派出13个工作组分赴重点灾区工作。投入抗灾人数,科局长以上干部40余人,公社以上干部200余人,群众10000余人。

10月下旬,县人委举办的武义江宅口陈保坍、宣平溪柳城西溪整治与源口保坍3处工程动工。下宅口筑丁坝6座,北湖大堤120米、内堤20米、修复土堤150米,总经费12630元,总投劳力9251工。柳城西溪整治,先从吴上圩至南门外2公里河段筑护岸300米,塞支坝7座、丁坝15座及修复原有护岸护脚与丁坝,总经费13997元,总投劳力19114工。源口500米长河湾,布置8座丁坝,总经费8060元,总投劳力10730工。

10月,动工兴建小(一)型上四堡水库。

11月,动工兴建小(一)型教隆寺水库。

11月,撤销县农业水利局,建立武义县水利局,为县府内有独立的水利主管机构之始。

12月4日,完成武义江沿岸电灌工程的规划设计。次年纳入省基建计划。

12月,成立武义县治山治水委员会,主任李玉璋(县长),副主任韩守旺(副县长)以广泛动员和组织力量,开展治山治水工作。

1963年

1月1日,莲塘口水文站从县水文气象站分出,称武义县水文站。

4月,全县布设江河报汛站5处、水库报汛站7处,明确规定自4月15日至10月15日为汛期,建立和健全汛期报汛制度,归口县水文站汇总后,向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报告。

4月,小(一)型溪里水库竣工。总库容420万立方米,显著减小熟溪下游洪峰,改善了溪里、壶山2乡(镇)灌溉条件。

8月,全县第一座电灌站—武义江畔白阳山电灌站建成并及时投入抗旱,装机84千瓦,受益农田2500亩。

8月,杨家砩矿(今东风萤石公司)建成35千伏输变电工程,县水利局在武义变电所(今周岭变)内增设35千伏、容量1800千伏安农用变压器(通向白阳山电灌站的10千伏输电线即从此接出)。从此武义城乡开始有了变压电。

11月,动工兴建小(一)型要巨水库。

11月,为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和除险工作,各水利工程普遍建立管理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予突击抢修的一批危险水库[大多属小(三)型]经受了9月11日~14日12号台风的严峻考验。

同年,建成宣平溪马口至堰下防洪堤2.5公里。

1964年

4月5日,上四堡、教隆寺、清溪口、溪里、大院后、要巨6座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开始编报当年蓄水运用计划。

4月,小(一)型教隆寺水库和上四堡水库竣工。教隆寺水库正常库容2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6000亩。上四堡水库正常库容37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7250亩。

11月,动工兴建小(一)型车门水库。

12月,桐琴区属小(一)型清溪口水库竣工。正常库容46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1万亩。

冬,菊溪新宅至麻铺段裁弯取直工程动工。由新宅村举办,筑新河堤320米,建设旱涝保收田86亩。1966年完工。

是年,在武义江两岸,建成五虎山、大垅、百步桥头、湖塘沿、白衣树脚、墩前、采石亭7座电灌站,总装机266千瓦,电灌面积6700亩。

1965年

3月,小(一)型要巨水库竣工。正常库容21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7004亩。

8月11日,武义口东湖地段防洪保坍工程动工。在700米长河岸,布置淹没式丁坝14座,固守河岸。总投劳13650工,支用经费1000元。

9月,在麻阳港动工兴建白坛下堰,称“地下水库”。工程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堰长99.4米,截水墙上游面溪底集水廓道长130米,干支渠8.9公里,引水1~2.5米3/秒,设计灌溉面积8000亩,约投劳14.39万工,支用经费10.34万元。1966年12月竣工。

10月,贯彻执行国务院《水利工程水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试行办法》,着手订定区乡属骨干灌溉工程水费、水粮征收标准,推行水费征收制度,以支付水利工程管理费用。

夏、秋,在武义江桐琴片建成下王等14座电灌站,总装机329千瓦,受益田10190亩。由水利部门架设武义变电所(今周岭变)至下王10千伏输电干线13.1公里、支线17.2公里,为桐琴区用电奠定了基础。

年末,被誉为“深山夜明珠”的引水式径流微型水电站达115座,总装机1362.5千瓦,遍布28个公社,改变了千百年来“点灯用油,舂米用臼”的面貌。

1966年

1月1日,增设竹翠雨量站。

4月,小(一)型车门水库竣工。正常库容132万立方米,显著改善了宣平溪沿岸自柳城至前湾一带农田的灌溉条件。

7月,县水利局完成熟溪马昂村以上麻阳港(白坛下以下)、乌溪(安济桥以下)、高溪(马蓬堰以下)上游河道治理的工程计划。计筑防洪堤20.5公里、护坦1300平方米、丁坝11座、潜坝10座,可开垦滩地水田2500余亩。多年来由乡村力量陆续进行。

9月,在宣平溪建成两公社联办的引水式径流电站——溪口电站。总装机100千瓦,年均发电量28万千瓦小时。

10月,在武义江岸建成坛头电灌站。装机100千瓦,受益农田1100亩。

10月,动工兴建全县第一座砌石拱坝——小(二)型双岩里水库大坝。坝高16.5米,正常库容60万立方米。1970年12月竣工。

11月,动工兴建小(一)型东垄水库砌石拱坝。开始施工正常;不久因“无产阶级革命大串连”,回填后长期囤料停工,施工维护不善,大坝严重漏水。故1970年11月当坝高筑至30.4米(蓄水98万立方米)后,未继续完成坝顶溢流设施,多年来带病漏水运行。

12月29日,“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召开全县“炮轰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旋即各行各业纷纷成立“战斗队”、“踢开党委闹革命”,武义县水利局机关与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一起,陷于瘫痪。

1967年

1月,大田水电站动工兴建。

7月8日~11月12日,旱情123天,受旱面积13万亩,成灾面积4.96万亩,损失粮食5830吨。

12月22日,“文化大革命”中成立武义县革命委员会(简称“县革委会”),掌全县一切党、政、财、文大权。至1970年6月26日~30日,方召开中共武义县第四次代表大会,恢复中共武义县委和党的各级组织。

1968年

3月,撤消县水利局,建立武义县革命委员会生产部水电组。

5月,在宣平溪建成3公社联办的引水式径流电站——江下电站。

装机100千瓦,年均发电量28万千瓦小时。

6月,县革委会生产部水电组改称县水电局革命领导小组。

9月,县水电局革命领导小组改称武义县水电机械排灌服务站革命领导小组。

12月3日,县革委会建立源口水库工程指挥部,周双才任水库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孙湘南任副组长。是月16日,中型源口水库正式动工,20日受益公社民工上到4800余人,24日开始回填内坝、建筑指挥部工棚,31日工地临时发电车间机组发电。

1969年

4月,开始源口水库移民工作。计迁移白姆公社源口、包山、朱宅、下处、上处、五里亭、岭脚7个自然村272户,1199人,房屋1275间,全部安置在水库受益区内的白姆、王宅、要巨3个公社12个大队及种子场。1970年12月完成。

9月27日20时~28日凌晨3时,11号台风袭击南部山区,给正在紧张进行第一期堵口的源口水库工程造成巨大困难和损失。12000余名干部、民工自25日晚动员抗洪抢险,然洪峰决开坝面,暴雨倾泻不已,指挥部工棚、临时发电车间被淹,工地漆黑一片,右岸临时溢洪道和左岸老排水沟被冲宽冲深,损失土石方1.5万余立方米,坝脚冲毁良田40多亩,建库机械、物资均受到严重损失。28日凌晨1时,县革委会主任王登林带领县机关干部60余人赶赴工地;工程指挥部一面组织抢运仓库物资,一面部署尽快恢复工程建设。至10月20日,终于基本完成第一期堵口工程。

11月,全县第一座全民的骨干水电站——大田电站,经2年又11个月建设,竣工投产。集水面积25.31平方公里,引水1.93平方公里,水头208米,当时总装机750千瓦,1979年增加到1000千瓦,年均发电量380万千瓦小时。

冬,王宅镇桥亭水电站50千瓦机组与原有10千伏输电线路8公里并入县电网,成为全县最早并网运行的电站。

是年,建成宣平溪金山尖段(李太畈—树坑弄口)防洪堤2公里。

1970年

5月~10月,完成源口水库第二期堵口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开通源口至麻阳、源口至八百的库区道路及全部完成移民的拆迁工作等。

10月,建成高溪梁宅桥至马蓬堰防洪堤2.4公里。

11月15日,县委召开现场会议,部署源口水库第二期堵口工程。决定成立二期堵口的工地临时指挥部,县委副书记周余义驻库,区、公社、大队三级书记上工地,以公社为单位建立临时指挥机构。是月20日,民工上到18000余人,手车6000余部,距水库7.5公里范围内的村庄住满了上库民工。23日堵口正式开始,干部,民工军事化编制,3班4轮换,每班6小时,日夜突击。到第二年4月完成,水库开始发挥效益。

11月23日,麻阳水电站动工兴建。

11月,动工兴建小(一)型方坑水库。全县第一座变圆心变半径砌石双曲拱坝。当时设计坝高80米,后修正为76米。

12月,撤消水电机械排灌服务站革命领导小组,建立武义县农林水电局革命领导小组。

是年,县后畈、小白溪倪家溪滩灭螺造田工程动工。县后畈埋掉有螺老沟0.6万平方米,新开沟渠2公里,同时填平王见湖,缩小马村湖,新造良田24亩;程王处沙溪灭螺造田40亩。倪家溪滩砌成1条高2.5米、长500米防洪堤,消灭钉螺孳生地3.6万平方米,新造田地190亩。

1971年

4月,动工兴建小(一)型双源口水库。刚性斜墙堆石场坝,坝高40.3米。

8月,动工兴建小(二)型建坑水库。正常库容70万立方米,1979年9月竣工。

9月,动工兴建小(二)型章坑下水库和大弯水库。章坑下为照谷社型坝,1973年4月竣工;大弯的正常库容61万立方米,1982年11月竣工。

10月,动工兴建小(一)型百丈泄水库。土石混合坝,坝高41.3米。

12月,一部分靠麻阳港径流发电的麻阳三级电站竣工投产。总装机570千瓦,年均发电量171万千瓦小时。

1972年

7月,动工兴建麻阳梯级电站的调节水库——小(一)型龙潭水库。变截面砌石拱坝,坝高47.1米。筑坝运输条件困难,至1973年12月10日开始浇筑坝体。

1973年

3月~5月,县革委会贯彻全国水利管理会议和省有关通知精神,组织全县水利大检查。共检查蓄水1万立方米以上的蓄水工程650处,列出重点险库96处和存在一般问题的险工94处,分别提出措施,组织紧急抢修。

7月,撤消农林水电局革命领导小组,建立武义县水利电力局(简称“水电局”)。

8月~12月,先是县委在8月25日召开全县治山治水区社书记会议,中共源口水库临时党委于会上提出“一年大干,一冬堵口”的口号。继之在9月7日、11月15日,县委分别召开源口水库灌区区社书记会议、全县区社书记会议,重点研究落实“一年大干,一冬堵口”的具体任务和措施。嗣后,农忙时由驻库常年施工专业队、水库20辆中型拖拉机及社会车辆运土上坝,农闲时全县34个公社组织劳动力分批上库突击,突击时每日出勤都在7000人以上、手车4000部左右,水库各项工作日新月异。计投放劳动力38万工,完成土石方20万立方米,坝高平均上升11米,同时还完成了永久溢洪道的开挖和部分砂石备料工作。

是年,全面更新宣平溪两岸防洪堤。由祝村、前湾村举办,完成夫人殿潭至关阳殿右岸防洪堤3.3公里,溪滩造田160亩。由柳城、西联两公社举办,完成下桥头至猪头潭左岸防洪堤3公里、下铺至西联乡政府左岸防洪堤1.5公里。

同年,水产开始由农业局设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1974年

1月,中共桐琴区委组织改溪造田委员会,开发因兴建清溪水库空旷出的下游大片溪滩,新建两岸防洪堤5.89公里,至王山头灌溉渠道2公里,造田482.37亩(连同改溪前造田88.3亩,计570.67亩)。1976年9月完工。

4月6日~9日,县委在白姆召开全县区、社书记会议,部署源口水库第三期堵口前的准备工作。

5月9日,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发布通告,维护国家和集体渔业经济,严禁毒鱼、炸鱼、偷鱼、电鱼。

5月,动工兴建小(二)型水碓坑水库。具有周边缝的素混凝土防渗面板堆石场坝,坝高40.2米,正常库容89.7万立方米。1983年4月竣工。

10月10日,县委副书记陈正财、周余义等驻库指挥,源口水库第三期堵口开始。民工9000余人,3班4轮换施工,经50天日夜奋战,12月中旬堵口基本完成。

是年,熟溪城区段河道整治工程开始。划定新河道宽110米。至1981年,筑左岸溪堤1071米,右岸溪堤1289米。1986年又增左岸溪堤200米。防洪能力在10年一遇左右。

同年,开发黄土丘陵工作划归县水利电力局主管,配专职干部1名,负责日常工作。

1975年

8月12日22时前后,4号台风袭击21个公社,伴随特大暴雨,山洪暴发,全县被淹成灾农田2.3万亩,冲毁农田0.37万亩,损失粮食4250吨,倒坍房屋2155间,死8人,重伤21人,施工中的麻阳水电厂的拌和机、灌浆机、高压水泵等整套机械全被洪水冲走,冲垮堰坝625处、塘坝3座、堤埂40公里、渠道19.4公里、小水电站18座。灾后,县委抽调县机关干部92人组成5个抗灾工作组分赴重灾区,组织群众抗灾自救;县拨出救灾款26万元,其中修复水利工程款17万元。

8月14日,县委组织源口水库灌区各区社分管农业的副书记、部分大队支部书记、水库有关人员参加的70余人的参观团,到河南省林县、辉县和湖南省韶山灌区参观学习,历时半个多月。参观团回县后,县委于10月召开源口水库灌区代表会议,为灌区渠道工程建设思想总动员的关键性会议。

8月,建立桐琴区水利电力管理所,为全县最早的区水管所。

10月26日,县革委会建立源口水库渠道工程指挥部,指挥陈正财(县委副书记),副指挥周双才、孙湘南。10个(后扩大到12个)受益公社分别建立渠道指挥所。在11月,中干渠34公里渠道全线动工,至春节前,总投劳35万工,完成土石方29万立方米。

11月5日,建立武义县机电排灌站,隶属县水利电力局。

是年,在“农业学大寨”浪潮中,全县造田造地动工469处,总投劳83.5万工,完成土石方55.24万立方米,开垦宜农荒地6638亩,其中黄土丘陵耕地651亩、园地4532亩,劈山造田(名“大寨田”)458亩,溪滩造田997亩。熟溪下游的狗头山工程即于这时动工,开辟新河道长300米,两岸筑堤,于右堤与旧河道间造田70亩。

同年,开始处理小(一)型教隆寺水库涵管严重漏水问题。翻挖外坝坡修理无效,另打发电输水隧洞解决。

1976年

6月,建立桃溪区水利电力管理所。稍后,相继建立新宅水利电力管理所。桃溪区水管所对全区3座小(一)型水库实行联合管理,并以当时6座较大电站为基础实现并网运行,建立起独立小电网,负责向全区供电。

8月,建立县国营鱼种场。划拨原“五·七”干校所属田、塘,征用和尚桥村低山30亩,投资6万元,建成鱼塘60亩及其他设施。次年投产后,年产夏花80~100万尾,冬片鱼种30~50万尾。

9月,动工处理小(一)型车门水库病坝,主坝作打套井回填粘土处理,副坝在迎水面加做粘土防渗斜墙。1978年8月完工。

9月,动工兴建小(二)型净妙寺水库。砌石双曲拱坝,坝高35米,

1982年10月竣工。

12月,小(一)型双源口水库竣工。正常库容122.5万立方米,显著改善了俞源公社上松公路干线一带农田的灌溉条件。

是年,建成东溪自郑迴至保丰畈段防洪堤4公里。

1977年

1月,源口水库购置全县第一套“赶、拦、刺、张”联合渔法深水捕捞网具。最大捕捞水深20米。

6月11日,小(二)型大丘垄水库主坝整个背水坡滑坡,水库濒于垮坝的紧急危险状态。由于及时开挖副坝抢救,使400余户2000余人的下杨村免遭灾难。

10月5日,撤消源口水库工程指挥部,建立源口水库工程管理处,隶属县水利电力局。

10月,源口水库中干渠上技术难度较大的黄垄渡槽竣工。

11月,动工处理小(一)型东垄水库病坝。在迎水面严重渗漏部位加贴一道水平防渗墙,于整个坝体进行压力灌浆,在1978年并加高拱坝5米,完成坝顶溢流设施,使正常库容达135万立方米。1980年4月完工。

11月,动工兴建小(二)型南源水库。正常库容87万立方米,1985年12月竣工。

12月,麻阳梯级开发的骨干水电站—麻阳二级电站,经2年又9个月建设,竣工投产。筑公路9.66公里,在高寒峡谷修渠4.8公里。水头286米,单机1600千瓦的发电机组2套,年均发电量1120万千瓦小时。

12月,动工兴建小(二)型下种坑水库,以解决山区干旱及准备兴建高水头电站。1984年9月竣工。

秋、冬,开发要巨公社连片黄土丘陵300亩,办起公社农牧场。宣平溪曳坑改溪造田、熟溪草马湖裁弯取直、武义江桐琴地段改溪3处工程动工。——曳坑工程筑防洪堤3公里,造田80亩;草马湖工程削除险弯2处,开辟新河道2.2公里,两岸筑堤,造田140亩,办起镇农牧场;桐琴改溪工程失败。

同年冬,县水电局机关由县府大院迁至王宅源口水库渠道指挥部办公,时间约2个月。尔后迁入县府一招右首西寺巷的水电局新办公楼房。

是年,省水利厅定为重要小(一)型水库的车门水库、大院后水库的保坝工程动工。分别按可能最大暴雨与10000年一遇的频率进行保坝设计、拓宽加深溢洪道,在1979年与1984年完工。

1978年

2月,动工兴建小(一)型东湖水库。

5月,在绍兴召开的省水利管理工作会议上,桃溪区水管所被评为全省水利管理学大寨学大庆先进单位,浙江省革委会发给奖状。

7月2日,县委建立武义县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指挥王文章(县委书记),副指挥钟柏南(县委副书记)、周双才、王培富、张东岭、雷清坤。办公室主任周双才。

8月3日,县委副书记钟柏南接任源口水库渠道指挥部指挥,增汤周法任副指挥。是年秋,中干渠全线通水,南、北2条干渠和岱石、下杨2条支渠全面动工。

9月26日,县革委会建立清溪口水库工程指挥部,指挥周余义(县革委会副主任),副指挥钟子荣(县水电局副局长)、俞余满。10月,中型清溪口水库扩建工程动工。

9月,贯彻执行国家水利电力局颁发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部分)》和省水利局《关于小型水库技术设计审批制度的通知》。

10月,建立城关区、下杨区、柳城区3个区水利电力管理所。加上较早建立的桐琴、桃溪、新宅3个区水管所,这时全县每区均建立区水管所。当时经济上各依附1个区属工程、作县属集体单位,1981年3月后成为县水利电力局的工作机构。

10月,动工兴建小(一)型松溪水库。

12月,源口一级电站经1年又11个月建设,竣工投产。总装机2000千瓦,年均发电量700万千瓦小时。

12月,小(一)型石井岗水库、百丈泄水库竣工。正常库容分别为136万立方米与100万立方米,邵宅、桃溪两公社灌溉条件改善,并为百丈泄小河流梯级电站提供水源。

是年末,全县小水电总装机突破万千瓦,达10365千瓦,其中并网

8631千瓦。

1979年

3月,大田水电站被评为“全国电力工业大庆式企业”,国家电力工业部、中共浙江省委与浙江省革委会授给锦旗。

6月,源口水库南干渠上长335米,灌溉面积2万亩的乌溪渡槽竣工。

7月,金华地区在武义召开加快小水电建设会议,与会代表参观了麻阳、源口、方坑、百丈泄等梯级开发电站。

9月,遵省水利局通知,根据1978年部颁设计规范和1979年《浙江省可能最大暴雨图集》,对全县小(一)型水库进行一次复核计算,拟订出保坝加固措施,向地区水利局补报有关技术设计的档案资料。1980年完成。

9月,动工兴建小(一)型万石院水库。

11月18日,发生百丈泄二级电站在试车开启闸阀时,离厂房地面50米高处水管拱起,100米长钢板压力水管折成13段滚下山坡,多数支墩摧毁的事件。次年修复投产后,6~9月又3次4处产生纵向裂纹。后改进焊接技术措施等,加固修复。

12月,中型源口水库经11年又1个月建设,竣工验收。粘土心墙坝高40.5米,坝体工程量约155万立方米。总库容236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160万立方米,有兴利库容211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9万亩,可开发小水电4540千瓦。对实现武义县粮食生产翻番、经济迅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是年,邵宅公社后陈大队(西塘,水面35亩)引进河蚌育珠技术。系县内人工养珠之始。

1980年

1月1日,增设新塘、三港两雨量站。

1月,武义县被评为全国小水电建设和管理先进县,荣获国家水利部奖状。

3月,贯彻实施国家水利部、财政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包干试行办法》。县内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实行“确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办法,促进事业单位按企业要求管理。

4月,源口三级电站竣工。总装机600千瓦,年均发电量180万千瓦小时。

7月,麻阳一级电站竣工。装机500千瓦,年均发电量100万千瓦小时。

7月,贯彻执行省水利厅《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管理暂行规定》。

11月,因扩建清溪口水库,迁移仓部堰村32户105人,在附近石塘坑口建设新村。次年9月完成。

是年,成立县电力公司,调源口水库领导和县水电局1名副局长专职与兼职任公司领导,县政府下文将水利部门建设之10千伏输电线路固定资产绝大部分交电力公司管理。

1981年

3月,开始实施《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暂行条例》。根据条例精神,县水电局曾订定《武义县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实施办法(讨论稿)》1种。

4月16日,武义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成立。主任方宝婷、副主任曹宏颎,成员有应良登、阮仁求等,共7人,内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员3人。

5月,全县发电水头最高的山后坑电站400千瓦机组投产、水头340米。1983年2月建成125千瓦机组,水头72米。两台机组水源不同,电站总装机525千瓦,年均发电量147万千瓦小时。

6月22日,武义县水利水电学会成立。有会员19人。理事长应良登,副理事长曹宏颎,秘书长方宝婷。

6月28日,县府发布通告,贯彻执行国务院《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

6月,方坑一级电站竣工。总装机640千瓦,年均发电量108.8万千瓦小时。

9月,源口水库工程管理处与麻阳水电厂合并,建立麻阳江水电管理处。至1983年6月,仍恢复原来的管理机构。

9月,源口二级(横山)电站3台单机160千瓦机组投产。加1975年5月建成的160千瓦机组,电站总装机640千瓦,年均发电量192万千瓦小时。

11月13日,县府批转县水电局关于俞源公社召开灌区代表会的情况报告。嗣后各公社遵照县府指示,冬春间普遍召开灌区代表会,制订工程管理制度,健全管理委员会,落实工程加固与配套任务,进一步完善专业管理责任制。

12月,小(二)型万石院水库竣工。正常库容97万立方米,白溪公社灌溉条件改善。

是年,开始全面抓小(一)型以上水库的渠道配套:1978年仅有渠道54.2公里;至1986年5月,流水通畅的279.9公里,内浇筑混凝土防渗体137.5公里,已竣工使用的主要渠道建筑物94座12.97公里,总投资约758.04万元。

同年,水产划属县水利电力局主管。

1982年

2月,县水电局首次举办淡水鱼精养技术培训班。连续3年,共举办3期,受培训人数280余人次。1983年并在要巨公社初中开设水产班,自初中三年级开始,学制2年,1985年5月实际毕业学员43人。

4月,35千伏、容量3200千伏安的下杨变电所投入运行。

6月21日,坦洪公社小(三)型杨柳源水库外坝产生大裂缝滑坡。幸及时发现,紧急抢救脱险。

7月,中型源口水库保坝工程动工。于左坝头山体兴建去麻阳的公路隧洞1座;在原有3孔潜孔式泄洪闸门左侧山坡、增加2孔露顶式泄洪闸门。防洪标准以原来的500年一遇提高到10000年一遇。工程总投资86.49万元,1986年底竣工。

8月11日,试行县府颁发的《武义县灌溉管理条例(草案)》。

8月,35千伏、容量3200千伏安的柳城变电所投入运行。

10月,省科委、水产局、淡水水产研究所选定要巨乡为“六五”攻关课题——山塘小水库养鱼高产技术研究的基地。1985年这一项目研究获得成功,通过省级鉴定。1986年全县推广,又获得成功,通过市级验收。1987年5月,县水电局受到省科委表彰。

是年,源口水库首先尝试网箱养鱼,获得成功。

1983年

1月,迁移珠门村清溪口水库移民32户134人,在附近茆角山背建设新村。次年10月完成。

5月,县水电局根据全国100个电气化试点县的要求,完成《武义县基本电气化规划(1982~1990)》。

6月,县水电局副局长、县水利水电学会理事长应良登,当选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后又连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7月,县水电局开始进行武义县首次内陆水域渔业资源普查和荒地资源普查。分别在次年10月、12月间完成。

8月,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主任、工程师方宝婷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县水电局副局长、工程师阮仁求,被评为省先进生产(工作)者。

8月,县水电局参照国家水利电力部有关规定和省水利厅《县级水资源调查评价与水利区划工作提纲》,开始进行武义县水资源调查及水利区划工作。1985年1月撰写出成果报告,同年11月通过鉴定,1986年5月获省农业区划委员会科技成果三等奖。

8月,县水电局在壶山镇塔山附近利用地热探井水,兴建罗非鱼越冬基地,是冬成功越冬尼罗罗非鱼1.6万尾。次年12月在此建立县水产良种场,兴建温室鱼池及其他设施,成为武义县水产良种引进,繁殖的主要基地。

10月,由水电部安排,为电气化试点县建设培养技术人才,从本县水利系统选送5名青年去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学习,学制3年。次年10月又选送1名,学制2年。

10月,在省水电设计院地质队和地区水利局帮助下,县水电局开始对宣平溪流域全面踏勘、重点测量,进行三港电站水库增容和上游多个可行性方案比较。于次年4月完成宣平溪流域规划初稿。

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公布武义县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

1984年

2月15日,《中国水利》期刊第二期载文《适应新形势,采取新办法,武义县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浙江省水利厅调查组),介绍武义县1982年9月以来水利工作经验。

3月9日,县委建立武义县电气化建设委员会,主任毛华岳(县委书记),副主任李成昌、钟柏南(均县委副书记)。同年10月27日,增卢志龙(县委副书记)、周双才为副主任,周兼办公室主任,应良登任总工程师。

4月10日~17日,省水利厅水电处和地区水利局领导人以及水工、地质、电气、机械各专业工程师10余人,来武义县三港、内庵、青岭、石峡、徐村实地查勘,对电气化工程建设的电源选点和电网规划进行讨论后,决定在宣平溪上游选择有大库容和较大电能的电站,以弥补三港电站的不足。尔后有关人员经过3个月工作,写出流域规划材料。

6月27日~7月3日,短历时暴雨轮番袭击芦北、项店、泉溪、邵宅、俞源、桃溪、泽村、坦洪等乡,损失粮食4630吨,冲毁粮田6086亩、桑园棉田1860亩,水毁许多堤防、山塘小水库、渠道。装机100千瓦的石井岗电站水毁,发电组长支志根英勇牺牲。

7月23日,要巨、马府下出口蜜梨固定喷灌工程竣工,使410亩蜜梨在干旱需水季节获得优质灌溉。

8月7日,省水利厅童达琳副总工程师主持,经比较、讨论、初选,确定内庵、青岭母子串库方案,电站定名宣平溪二级电站,综合开发宣平溪二级和三港两座电站,可装机1.28~1.44万千瓦,年发电量4300万千瓦小时。同月21日,县水电局上报《宣平溪流域规划和电源选点报告》。

10月16日,省水利厅下达《关于武义县宣平溪流域规划和电源选点报告的审批意见》,框定宣平溪二级电站工程内容,要求尽速进行工程初步设计。

10月24日,县府建立宣平溪水电工程指挥部,指挥卢志龙,副指挥潘永祥、吕秉槐、涂立武,开始宣平溪二级电站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10月30日,省府批准在抗洪中牺牲的石井岗电站职工支志根为革命烈士。11月28日县委召开表彰大会,授予支志根烈士“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

10月,小(一)型松溪水库竣工。正常库容200万立方米,泽村乡灌溉条件改善。

12月,小(一)型方坑水库竣工。其双曲拱坝被选入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纂的《中国拱坝》(1987年出版)一书中。正常库容432万立方米,属茭道乡灌溉发电工程。

同月,麻阳梯级电站的调节水库——龙潭水库竣工,坝高47.3米,正常蓄水225万立方米。

是年,建成柳城镇东溪自东溪桥至长生堰右岸防洪堤3.5公里。

1985年

5月1日,应良登等14人从事水利水电工作25周年以上,获国家水利电力部颁发的全国水利水保职工荣誉证书、证章。

6月,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开展综合经营的通知》,省府《关于水利系统开展综合经营的通知》。年内,绝大多数工程建设项目都落实生产责任制,签订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水库、电站普遍实行分工种的承包制和生产责任制,综合经营年产值近100万元、利润5万元,开始迈出步子。

7月,开始贯彻国务院《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

8月,建立武义县渔政管理站,隶属县水利电力局。

9月26日,金华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承担(省水电设计院协助地质勘察),完成宣平溪二级电站工程初步设计。

11月,源口水库系马昂电站竣工。总装机75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32.5万千瓦小时。

12月,执行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河道清障和水利工程整修工作的通知》。县水电局通过实地查勘,1月1日向县府报送《关于我县河道防洪情况检查的报告》。

1986年

1月20日,宣平溪二级电站内庵至下田公路改道5.96公里、去青岭简易公路2.24公里动工。年底大部完成。

1月,召开龙潭水库竣工验收会议。工程总投资23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0万元,县地方财政66万元。梯级电站总装机4520千瓦,年均发电量1620万千瓦小时。

是年春,县鱼种场投资2.8万元,建成人工繁殖鱼苗设施,年生产能力2500万尾以上。

5月20日~6月30日,县水电局动员101人,携带毒杀白蚁药物,对全县小(二)型以上水库进行土栖白蚁危害普查。在92座水库中,发现白蚁危害22座,挖诱杀坑施放毒铒,予以消灭。

7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7月14日,县属桐琴果园第一期固定喷灌工程310亩竣工。

8月1日,省水利厅批准宣平溪二级电站工程初步设计。规定此电站以发电为主,担负县电网调峰任务;内庵水库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73.1米,青岭水库细骨料混凝土砌块石双曲拱坝坝高47米,电站总装机6400千瓦。核定工程总投资1835万元(以后追加到3368万元);以自筹为主,从水电部“拨改贷”和省周转资金中给予适当安排。

8月,县水电局确定《武义县水利志》编写人员,开始编志资料收集工作。

同月,清溪口电站竣工,总装机625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40万千瓦小时。

9月,35千伏、容量2000千伏安的徐村变电所投入运行。

10月27日,县委、县府在柳城区公所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宣平溪二级电站移民工作。次年3月15日,县委在指挥部再次召开移民工作会议,研究政策处理问题,尔后分两次抽调科局级干部72人,分赴西联、柳城、大源、泽村4乡(镇)协助工作。至1988年2月24日,第一期移民4村222户迁移工作基本结束。

11月6日~7日,县府召集有关部门贯彻省府《关于电气化试点县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发展山区商品生产若干经济政策的规定》,达成《武义县上网电量实行议价销售会议纪要》。次年1月26日,省计委、物价局、电业局、水利厅联合通知,向有关市、县、地区批转了这一纪要,为缓解能源紧缺的一项重要措施。

11月,武义县被批准列入全省18个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补助资金基地县之一。时间三年,以自筹为主,由1名副县长负责,实行项目责任制。当年安排的项目,有源口水库渠道配套、清溪口水库渠道配套、白阳片中低产田改造、开发黄土丘陵园地4000亩4项,仅投入渠道建设资金有162.6万元,其中自筹72.6万元,工程进展迅速。

是年,中型清溪口水库主体工程基本竣工。主坝由心墙砂壳坝扩建为粘土斜墙土石混合坝,坝高29.6米。“V”型双侧堰溢洪道成功经受了几次泄洪考验。控制蓄水深22米,相应蓄水量854万立方米。因渠道工程处初始状态,实际灌溉面积1.9万亩。

1987年

1月,水电部农水司和省水利厅安排的清溪口水库摺迭式锦纶橡胶膜自动取表层水试验工程,安装好锦纶橡胶膜竖井,投入运行。

3月8日~9日,宣平溪水电工程指挥部与招投标中的中标单位丽水地区水电工程处,签订中型内庵水库大坝、发电隧洞上段承包合同。5月15日,上坝公路开工。5月28日,导流隧洞、大坝基础、发电隧洞竖井明槽动工。

3月,武义县渔政管理站被评为全省渔政管理先进单位。

5月,武义县水电局被评为全省水利科技档案鉴定补充工作先进单位。

7月22日,中共金华市委书记方根雄、副市长毛华岳等领导人来宣平溪水电工程指挥部检查工作。

7月28日,县委书记黄友源、县长沈俊龙带领县五大班子(县委、县人大、县府、县纪委、县政协)30多位领导人在宣平溪水电工程指挥部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解决工程资金、物资等问题。

9月15日,建立武义县小水电管理站,隶属县水利电力局。

11月13日,金华市市长郭懋阳、计委主任程长庚等领导人视察宣平溪二级电站工程。

是年,3~9月间较大暴雨洪水灾害3次,6月24日、7月24日和29日武义江3次超警戒水位,损失粮食7000.5吨;源口水库开闸排洪13次,弃水3823.86万立方米;全县动用草袋11916只,投入抗洪抢险人数17659人。

同年,粮专资金项目,新增桃溪片中低产田改造2万亩,开发黄土丘陵3000亩。宣平溪二级电站完成35千伏线路4.6公里、10千伏线路3公里。

1988年

1月15日,省水利厅厅长钟世杰在金华市副市长毛华岳、县委书记黄友源、县长沈俊龙陪同下,视察宣平溪二级电站工程建设。

3月,麻阳水电厂厂长李来龙获经济管理干部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授予的“国家统考优秀厂长(经理)”荣誉称号。

5月5日,因内庵水库施工进度慢,坝基发现工程地质问题,汛期已到,县府紧急电请省、市水利部门派人来工地查勘。7日~9日坝基被淹。6月10日、7月20日~21日、8月25日省水利厅童达琳副总工主持,水电处高工王兴华、周肇墩,水电设计院总工吕一天、高工赵景隆、工程师杨汉成,市水电局高工朱毓澄等,会同建设、设计、施工有关单位负责人和主要工程技术人员,3次会议和现场确定坝基处理方案。

6月,麻阳二级电站被评为1987年度全国小水电优秀电站。山后坑电站被评为1987年度全市小水电优秀电站。

7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0月27日,举行内庵水库大坝奠基典礼。水利部农水司水电处处长刘自签、省水利厅水电处处长田荣禾、金华市水电局副局长骆乌铁应邀参加了典礼。

10月,桐琴区水管所在清溪口水库率先尝试建设“U”型断面渠道。1990年在全县推广。

10月,县水产良种场采用快速养殖法试养甲鱼2000只。次年9月获得成功。

11月25日,省水利厅副厅长汪楞、副总工童达琳、市水电局局长方宝婷来宣平溪二级电站,与有关方面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工程建设。

12月5日,城关区水管所被评为全国先进区乡水利水保管理服务站,荣获国家水利部颁给的奖励证书。

是年,粮专资金建设项目,新增柳城片低产田改造、开发黄土丘陵1000亩。

1989年

1月7日,省水利厅副总工童达琳主持,召集有关人员专题讨论宣平溪内庵大坝施工中基础混凝土裂缝问题;汪楞副厅长听取汇报并作了指示。11日市水电局长方宝婷、高工朱毓澄、质监站站长占云复等专程来工地研究执行省厅的决定。

1月28日,杉坑桥电站竣工。总装机640千瓦,年均发电量210万千瓦小时。

4月,麻阳二级电站被评为1988年度省小水电优秀电站,继又评为同年度全国小水电优秀电站。山后坑电站被评为1988年度市小水电优秀电站。

6月7日~8日,省水电开发管理中心副主任吴玄言,高工胡继贤、周肇墩,省水科所所长吴冷梨,市质监站站长占云复,市水电设计室副主任陈邦屋,与施工单位领导和技术负责人一起,对内庵大坝回填混凝土进行质量评价。据此省水电开发管理中心下达《关于武义县宣平溪二级电站施工质量问题的检查意见》。12月25日,因继续发生质量事故,金华市水电局就内庵大坝施工质量问题向省水利厅进行专题报告。

9月8日,撤消宣平溪水电指挥部,建立宣平溪水电工程管理处。

9月26日,县水电局召开县水利志工作座谈会。副县长周双才,局长曹宏颎和12位县水利系统的原领导人参加了会议。

10月16日~17日,召开武义县农村电气化初级阶段验收会议。省水电设计院副院长朱瑞平带领的验收工作组先于13日~15日进行现象检查复核。以水利厅副厅长周慧兰为主任委员的验收委员会,根据《一百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初级阶段验收条例》和水利部有关通知,经过检查和充分审议,一致认为武义县已达到电气化初级阶段的要求,准予验收,为浙江省第七个初级农村电气化县。

是年,5月28日、7月4日、7月24日3次遭受洪灾,7月24日武义江超危险水位0.53米,累计成灾面积9.31万亩,损失粮食10790吨。水毁防洪堤20.62公里、渠道15.19公里、渡槽1座、堰坝144条、电灌站23座等,塘库滑坡3处,直接经济损失359.55万元。9月28日~30日,县府召开水利现场会,动员130万劳动积累工,冬春重点修复水毁工程。

1990年1月,武义县吨粮田工程建设拉开帷幕。遵照省府指示,全县从实际出发,落实吨粮田工程3.2万亩(水田3万亩,旱地0.2万亩),确立条件较好的吨粮乡3个,落实吨粮畈7个、吨粮村28个,吨粮示范片41片。

3月7日,金华市人民政府表彰1989年抗洪救灾的先进集体、个人,武义县水电局被评为43个先进单位之一。

19日,小(二)型梁家山水库动工。砌石双曲拱坝高31.6米,为贫困山区重要水利工程。

4月,麻阳水电厂被评为1989年省级优秀电站,继又评为同年度部级先进企业,其中麻阳二级电站被评为同年度全国小水电优秀电站。山后坑电站、源口一级电站、大田水电厂被评为1989年市小水电优秀电站。武义县小水电管理站被评为1989年省级小水电先进管理单位。

6月11~13日,省水利厅水电处处长林国器、高工周肇墩会同市水电局副局长阮金荣、工程师阮仁求来宣平溪二级电站工地,同时邀请省水电设计院地质组高工赵景隆、工程师杨汉城,与建设、施工单位负责人一起,确定下闸蓄水、投产发电期限及下闸蓄水前的工程措施,形成有关会议纪要。

6月28日~7月9日,为纪念《水法》实施2周年,县府组织《水法》宣传周活动。

8月8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金华市委书记郭懋阳视察内庵大坝工程。

9月3日,建立武义县水政水资源管理站,隶属县水利电力局。

9月,省府设立自力更生治水县扶持资金,通知相应的申请、核拨和使用办法。12月3日,武义县与省府签订协议书,成为全省第一期8个自力更生治水县(市)之一。9月6日~7日、12月13日,县委、县府2次召开全县水利现场会议,落实当年和冬春水利投工,推进全县农田水利建设。

10月28日,浙江省副省长许行贯来宣平溪二级电站工程检查工作。

11月27日,县水电局副局长吕秉槐获国家水利部和中国水利电力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的“农村电气化建设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受到表彰。

12月4日~6日,县水电局召开《武义县水利志》(初稿)评稿会议。省水利志主编张铁群、副主编颜成第,市水利志主编王志浩,武义县志主编朱和沈,县人大、县府办、县农经委、县志办和县水电局的领导人与从事武义水利工作资历高深的工程技术人员、全体编写人员共3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大家以较高的质量要求,对志稿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诚挚详尽的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