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一篇 军事环境

第一章 地理形势

第一节 地理位置

武义县位于浙江省中部,东经119°27′~119°58′,北纬28°31′~29003′之间。东与永康市、缙云县接壤;南与丽水市相依;西南与松阳县毗连;西与遂昌县为邻;西北与金东区、婺城区交界;东北与义乌市相交。县境内东西宽50千米,南北长59千米,从西南到东北呈长条形。总面积为1577.2平方千米。

自县城至省会杭州市区,公路里程259千米,水路260千米;县城至金华市区,高速公路25.89千米,国、省道公路42千米,水路45千米。

1958年5月前,为武义和宣平两个县。

当时武义县,东邻永康、缙云县,南界宣平县,西与北靠金华县,东北连义乌县。东西宽35千米,南北长30千米,总面积为874.23平方千米。县城在壶山镇。

自县城始,东至永康县境17.5千米,以杨公桥为界,自界距永康县城12.5千米;南至缙云县境15千米,原以小窖岭为界,2001年勘界后以“雪峰山”为界,自界距缙云县城30千米;东南至永康县境15千米,以桐琴为界,自界距永康县城10千米;西南至松阳县境66千米,以竹客岭为界,自界距松阳县城15千米;西到金华县境15千米,以梅公山为界,自界距金华县城22.5千米;东北至义乌县境25千米,以王慈溪为界,自界距义乌县城37千米。

第二节 辖区沿革

县地归属,历史上的武义县境春秋时属越。战国后期属楚。秦至东汉属乌伤县地。三国至隋为永康县地。

唐天授二年(691),分永康县西境置武义县,属婺州,这是武义置县之始。置县后曾改名武成县。唐天礻右元年(904)复名武义县。五代至宋不变。元改州为路,属婺州路。明洪武十八年(1385),改婺州路为宁越府,属宁越府。洪武二十年(1387),改宁越府为金华府,相沿至清,武义一直属金华府。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府制设道治,属金华道。民国16年(1927)废道制,直属浙江省。民国24年(1935)9月,设立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先后驻兰溪、宣平),武义属之。民国35年(1946)撤销第四行政督察区,武义直属浙江省。民国37年(1948)4月,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驻金华)。同年7月,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驻义乌)。

1949年5月9日解放,属金华专区。

原宣平县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1958年5月,宣平县撤销后,县级机关和当时的16个乡镇划入武义县。同年10月,武义县并入永康县。1961年10月,恢复武义县建制。上述合并、恢复,都属金华专区(1985年5月改为金华市)。

第三节 军事地位

武义县地处山区、半山区,三面环山,峰峦连绵,历史上虽非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但战事时有发生,明朝的宣慈矿工起义,威震闽浙,惊动朝庭。历代统治者也都重视地方防务。特别是近现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实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利用山区的地理优势,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展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为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武义已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县。建国后,进入和平时期,从县到乡镇(街道)均设有人民武装机构,城乡均建立民兵组织,维护社会治安,加强国防战备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新形势的变化,以提高民兵战备工作水平为目的,大力加强民兵组织整顿、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工作,动员民兵积极参加地方建设与地方治安,大力推进人民武装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同时积极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活动,出色完成历年征兵任务,为保卫地方、巩固国防作出重要贡献。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

第一节 地形

武义县是一个山地丘陵多、河谷平畈少的地区。县境的南、西、北部三面环山,峰峦连绵,均属仙霞岭山脉。西南高峻,略向东倾斜,中部丘陵蜿蜒起伏,形成南北两处平坦的低丘盆地,即:武义江流域的武义盆地和宣平溪流域的宣平盆地,海拔均在60~200米。县境东西宽为50千米,南北长为59千米,总面积为1577.2平方千米;其中,丘陵地占总面积的61%,为962.1平方千米,山地占总面积的33%,为520.48平方千米;平原(盆地)占总面积的6%,为94.62平方千米。

山地

县境山地属仙霞岭山脉,大部连片分布在与遂昌、松阳、丽水、缙云、金华等县交界的白姆、桃溪、西联等乡镇。县境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2座,平均高程约1094米。牛头山是境内最高的山,海拔1560米,山顶呈圆锥形,土质松软,夏秋雨季盛长茅草,草高一米左右。从牛头山顶向西南能眺望遂昌、丽水公路的赤岸村至古市镇一段,向东可见金华市。牛头山有六条山脊向四方延伸,其主峰向北至狮子岩,向南至桃户岗尖。山的西面属遂昌县地界,坡度40度。山的东面属本县地界,坡陡约35度。主峰东南与东北两侧的鞍部较平缓,山腰有密集松林和灌木丛,周围5千米内无人居住。从各山谷自然村通向主峰道路有五条,但道路陡窄、崎岖难行。在牛头山的北部与东北部约6千米处有两条南北走向的山脊,相距25千米,两山地之间及周围有0.3~1平方千米的洼地四处,洼地内多长茅草和小灌木,两脊斜坡约30度,有针叶林,有横贯山脊的泥质小路四条,但狭窄崎岖。

县境内主要山体还有:中部的白岩头尖、雄鸡坛和龙头眼睛,海拔分别为1098、1139、1041米。东南部的雪峰山、陆千岗顶,与缙、丽交界,海拔分别为1110、1071米。西北部的包山头、狮子岩、太阳山、茶园头、林坑尖,与松、遂、金交界,海拔分别为1180、1260、1320、1203、1151米,,其它还有新塘乡的山水岗尖,海拔1167米,西联乡的乌龙尖、牛角尖,海拔分别为1039、1084米,桃溪镇的龙潭背、鲍山头、大坞漩尖,海拔分别为1320、1235、1014米。这些山体坡度均在25度以上,相对高度都大于500米,山势雄伟,层峦叠嶂。

谷地(盆地)

县境盆地以凡岭为界,其北侧的底丘、岗地、平畈为武义盆地。其南侧的高丘、平畈为柳城盆地。

武义盆地三面环山,向东开口,与永康盆地衔接,包括武阳、桐琴、王宅三镇的全部或大部。其范围:始起沈村、上芦~项店~溪里水库~徐村~西山,下渠口~俞源刘秀垅~源口水库~要巨水库~教隆寺水库~桃溪滩乡殿后弄~中央王、蒋村、杨岸~履坦镇砖瓦厂~邵宅下埠口、朱村、上南头~寺后张、下陈、下屋,经过泉溪大塘口至桐琴镇乌牛山水库止。盆地内地势低平,相对高差200米左右。该盆地东西宽31.5千米,南北长24.5千米,面积约为489.7平方千米。

柳城盆地四面环山,周围峰峦迭起,盆地内地势较高,相对高差比较大,基岩裸露较多,均属高丘。最低海拔为柳城镇江下166米。盆地包括陶村、坦洪、云华、泽村、大源、柳城等乡镇的大部。其范围始起坦洪上坦~云华清修寺~鸟溪源水库~柳城镇源口、江下、车门水库~西联马口~柳城镇郑山头~桃溪东弄口~坦洪乡杨柳源止。该盆地东西宽9.1千米,南北长16.1千米,面积约为120平方千米。

第二节 地质

境内地层介于绍兴-江山和余姚-丽水两大深断裂之间的陈蔡群隆起带。中生代酸性火山强烈喷发,古老地层全被覆盖,境内大面积出露侏罗系上统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悄岩和白垩系断隐盆地陆相湖泊沉积的泥质砂岩、砾岩及其间断喷发出的酸性、中性、基性和基性超基性的火山岩等岩层。第三系地层无考。而在河漫滩上堆积了第四系松散沉积物。

境内地质构造以断陷盆地和断裂为主,褶皱不甚发育,岩性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境内的断裂受区域性构造控制,多是东北、北北东向展布,次为东西向和北西向。这些断裂的存在为境内萤石矿田的成矿提供了控矿的容矿的空间。由于断裂的切割,在武义-宣平断陷盆地北区边缘的方岩组地层中构成:石鹅岩、潜龙洞、刘秀垅、岩坑等丹霞地质景观;而在盆地东南的酸性火山岩中又构成:小黄山、寿仙谷、宝泉岩等雁荡地质景观。

武义的土壤,分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水稻土等5个土类、11个亚类、34个土属、75个土种,有利于农业生产与多种经营的发展。

第三节 水系

本县有武义江、熟溪、宣平溪(午溪)、菊溪四条较大河流,分属钱塘江和瓯江两个水系。

钱塘江水系

属钱塘江水系的主要是武义江,发源于本县泉溪镇千丈岩,绕经缙云及永康县入境,然后经武义去金华,汇入金华江。武义江干流在本县境内的一段,起自桐琴镇跨江大桥,流经桐琴镇、泉溪镇、白洋街道、履坦镇,从履坦镇范村出境,在金华城区与东阳江合流入金华江。入境处上游干流长51.6千米,集水面积1167.5平方千米,入境后在本县干流长37千米,一般河宽200米,平均坡降0.0787%,集水面积847.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7%。在县境内的主要支流有十四条:即鸟石头溪、清溪、金柱溪、端溪、熟溪、麻阳江、乌溪、古竹溪、双坑溪、小白溪、白阳山洞水、湖塘沿支流、白鹭溪、八仙溪。

武义江年平均径流量为10.08亿立方米,年径流深806.5毫米,年均水位为66.39米,年均输沙量为33万吨。

瓯江水系

属于瓯江水系的河流,在本县集水面积679.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3%。

宣平溪,又名午溪,发源地西联乡东坑,至三港章湾以下出境,干流长36千米,一般河宽80米,集水面积535.5平方千米。有八条支流,即西溪、东溪、杉溪、石猫坑、隐浦水、周源溪、黄坑溪、曳坑溪等。宣平溪年均径流量为7.7亿立方米,年径流深957.1毫米,年均输沙量为15.5万吨。

菊溪曾名李村水,乃丽水县小安溪的上游,主流发源于新宅乡桑坑头,从新宅乡溪下出境,注入丽水县雅溪水库,主流长23.4千米,一般河宽40米,集水面积164平方千米,平均坡降2.16%,主要支流有大莱溪、沿溪、金岩溪、少妃水。

本县河流均属山区季节性河流,沿线大部分是山区半山区。河道分布于山垅峡谷,源短流急,陡涨陡落,洪枯明显,雨季洪水暴涨往往淹没田庄,旱季易枯干,全年不能通航,无水运价值,对部队的行动影响不大。

水库

本县水库大部分分布在城关、桐琴、王宅等平原地边缘山区。全县现有水塘库6500余座,总容量1.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0.6万亩。其中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3座,其中源口水库2360万立方米,内奄水库2990万立方米,清溪口水库1390万立方米;100~1000万立方米的小(一)型水库17座,10~100万立方米小㈡型水库93座;1~10万立方米小水库549座。水库一般地势较高,近平山口,大坝多系土石结构,如果一旦大坝被毁,会给人民生命财产、交通运输和公共设施带来极大的损失和灾难,战时会对部队的行动有严重的影响。县境中部的源口水库,位于白姆乡,距县城21千米,属熟溪上游之麻阳江,坝高40.5米,坝顶长500米,坝顶宽6米,5孔闸门,最大泄洪能力每秒1289立方米,集雨面积91平方千米,总库容量236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1.1万亩,年发电量700万度。县境南部的内奄水库,位于西联乡大溪口村,距县城54千米,距柳城镇8千米,坝高78.7米,最大泄洪量每秒746立方米,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水库,电站装机6800千瓦。东部是清溪口水库,位于项店乡仓部堰村,坝高29.6米,二座副坝,大坝长772米,最大泄洪能力每秒968立方米,集雨面积35.3平方千米,总库容量139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56万亩,年发电量160万度。

第四节 气候

气温

武义县属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夏冬长,春秋短,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水热同季。

根据武义县气象站历年的气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摄氏17.3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1%,历年年均雾日26天。冬春为主要的降雾季节,占雾日的89.5%。年均降水量为1468.4毫米,年平均大风日为9天,最多年份达27次。

四季气候的概况、特点及对军队行动的影响:

春季 (3~5月)气候温和,历年月均气温16.4℃,3月份气温开始回升,到4月份气温一般在10~15℃左右,5月份后气温回升较快,降雨明显增多。进入了集中降水的梅雨季节。春季历年平均季降水日为57天。历年平均月降水量为175.3毫米。历年最长连续降水数达21天。

夏季 (6~9月)气候炎热,历年月平均气温为26.3℃,最高气温大于35℃的高温日历年平均为31天,最多年份达65天。7~8月为晴热高峰,平均气温28.4℃,历年极端气温可达40.8℃。夏季是台风、雷暴雨的集中季节,历年平均季雷暴雨日数达43.1天。历年平均季大风日数为5.6天。最大风速达22.3米/秒。

秋季 (10~11月)月平均气温为15.3℃,往往是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季节内较少出现灾害性天气。

冬季 (12~次年2月)月平均气温为5.7℃。由于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一般11月份开始出现寒潮嘬早的10月上旬出现)。1~2月份是隆冬季节,气温为全年最低,月平均气温为5.3℃,历年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12.3℃,历年平均季最低气温低于零度的日数为37天,最多的年份达56天。大雾日多出现在冬季,季雾日总数为10.2天。大雾日出现一般在早晨5~9点,最大雾日能见度少于50米。

每年5~6月、9~10月上旬,为集中降水季节,由于雨量集中地下水位升高,道路泥泞,不利于大部队、特别是机械化部队的行动。7~8月份天气晴热干燥,且易遇台风、暴雨和洪涝,对部队行动有一定影响。

降水

本县降水平均约在1360~1861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日为160~180天,在空间分布上特点是二多二少,即东北部、南部两盆地少雨,而东部、西部山区为多雨区。在时间分布上,春季占总量的20%左右,梅雨季节占32%,夏季占16%,9月到次年2月占32%。所以主要降水季节在梅雨期,即5、6两月。

另外本县的降水变化较大,多的月份,有的雨量点可达2700多毫米,而少的年份仅有984毫米,最大日降水主要发生在台风季节,由台风影响而造成。月总量最多的在5、6月,它们为本县的梅雨季,历年最长连续降水日达21天。

风雾 湿度

本县的年平均大风日为8天,最多年份可达27天,月际分布,以7、8月为最多,平均有1.8~1.9次,3、4、5、6、9月次之,分别在0.6~0.8次间,其它月较少,在0.2次以下。造成大风的天气,冬春秋季主要是强冷空气所致,夏季主要是热雷雨或台风影响造成。本县气候资料上最大瞬间风速曾达38米/秒,是由于强冷空气过境造成的,一般较少观测到龙卷风现象。

本县相对湿度是春秋季大而夏冬季小,最小月在7、8两月,最大在梅汛期的6月。本县大雾日年平均为26天,主要在秋冬季,而春夏季较小,最少的是夏季,所以造成能见度较差的也是秋冬季。一日中,早晨能见度最差。

第五节 自然资源

武义县境内地质结构复杂,峰峦重迭,河流纵横,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水力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建国后,浙江省金华地质大队,东风莹石矿山公司,县矿山管理局等单位,对县内的地质作了调查和矿产普查。现已发现的矿产,金属矿有银、铜、铁、钻、钼5种;非金属矿有萤石、花岗岩、黄铁矿、冰洲石、粘土和矿泉水、温泉等7种。以及玄武岩、石英、石煤、石灰石4种矿化点。此外,还发现铅、铜重砂异常区2处,锡、铬、钒金属量异常区6处,航磁异常区8处。武义历称“萤石之乡”,全县萤石储量4000万吨左右,温泉被评为华东一流、浙江第一,目前正在深度开发。

武义地处山区,河流纵横,大小支流遍布全境,河床比降大,水流急。年平均降水量1640毫米,降水总量25.9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比较丰富。

经测算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2.06万千瓦。至2005年,全县已建水电站112座,总装机容量5.4万千瓦,年发电量1.64亿千瓦时。已通过全国农村电气化建设县验收。

武义野生植物属中亚热带类型,常绿针叶林、阔叶林相互混交,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栽植的用材林、经济林相互成长。据1984年调查,全县木本植物种类有86科、583种。

武义野生动物以东洋界为主,掺有北古界种类。据调查,全县有哺乳纲8目、9科、40多种;鸟纲12目、20科、100多种;爬行纲2目、5科、30多种。

全县有动物药材100多种,常年收购品种25种,其中属珍稀药用的有珍珠、穿山甲、蟾蜍、虎骨、豹骨、猴骨、蕲蛇、蜈蚣、三叶青、甲鱼壳、龟壳等10多种。

附:

莹石

武义萤石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居全国各县首位。因此,武义素有“萤石之乡”、“萤石王国”之称。以开发早、产量多、品位好,驰名于世。武义萤石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远销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国家。萤石是武义一大资源优势产业。经普查,发现有大、中、小型矿床近200处,其中大型矿床有5处,中型矿床有6处,小型矿床有170多处。全县萤石蕴藏量约4000万吨,矿藏分布遍及全县各个乡镇,尤其以武阳镇、履坦镇、王宅镇、桃溪镇、西联乡、茭道镇等地为多。曾为全国最大的萤石生产经营企业“东风莹石集团有限公司”的总部就设在武义县杨家矿区。

武义的萤石开采始于1921年,至今已有80多年的开采历史。始采者是履坦镇范村的范乃藩,尔后,又相继开办了一批萤石企业。1941年11月,日军侵占武义后,建立华中矿业公司武义矿业所,抓掳劳工2000余人,霸占矿山,拆除民房,架设铁丝网,修筑碉堡、炮楼、铁路。从1943年6月正式开采,至1945年2月停止,共被掠采萤石30多万吨。

建国后,武义萤石生产逐步走上轨道,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萤石用途的扩大,萤石开发的规模日益扩大,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矿山企业蓬勃兴起,萤石矿产开发进入旺盛时期。截至2000年底,全县共有萤石矿山企业110家,其中集体矿山企业25家,私营和个体矿山企业83家,萤石浮选厂8家,年开采萤石产量约25万吨。浙江武义三美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型萤石深加工企业,主要从事氟化工产品开发,生产工业无水氢氟酸等产品。

武义萤石产品分为冶金级萤石块矿、陶瓷级氟石精矿和酸级氟石精矿三个品种。冶金级萤石块矿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它有助于钢水的流动,提高钢铁铸件的质量。陶瓷级氟石精矿主要用于陶瓷工业,在制造硬玻璃和白色玻璃及搪瓷制品等过程中,加入少量萤石起助熔剂和遮光剂的作用。如在淡色面砖生产过程中,加入少量萤石可以防止出现绿色或褐色的色斑。酸级氟石精矿是制造氢氟酸的主要原料。

如今,萤石不仅仅作为工业原料,武义人还将晶莹剔透的萤石雕刻成精美的工艺晶,远销国内外。萤石再次体现了其不菲的价值。

温泉

“温泉之城”是武义的又一个美称。温泉是武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武义温泉被专家认定为“浙江第一、华东一流”。1996年,武义成功地举办了“温泉节”,全国各地佳宾云集武义,极大地提高了武义的知名度。

武义温泉资源极为丰富。有专家断言:“武义盆地是个热田。”武义温泉的特点广是分布广、蕴藏量大。据勘查,在县城塔山、溪里、鱼形角、桃溪滩、大田、泉溪、桐琴等地均有上升泉出露。现已钻探成功的温泉有三处:一是县城北面的塔山温泉,日涌量约1200吨;二是溪里温泉,日涌量约4500吨;三是鱼形角温泉,日涌量约1500吨。二是水温适宜。上升泉的水温及日涌水量,季节性变化比较小,为低温地热异常区。塔山、溪里、鱼形角三处温泉水温均在41.2℃至44℃C之间。三是水质好,适于医疗保健。武义温泉水质透明,无色无味,经过温泉水抽样水质分析结果属HC03.S04N型,其中含Si0228mg/L,F15mg/L,Na+141mg/L,矿化度384mg/L,PH值8.4。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医疗、浴疗用热矿水的标准。武义温泉对皮肤病、心血管病有很好的康复疗效;对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炎也有特殊的效用;用此泉水沐浴,皮肤滑腻舒适,头发乌亮,且能加速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加快新陈代谢,对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以及养颜美容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武义温泉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1998年,武义温泉旅游度假区被国家旅游局列为首批全国优先发展的43个旅游业开发项目之一。规划中的武义温泉旅游度假区由溪里、鱼形角和塔山三个温泉区组成,总占地面积8.5平方千米。县委、县政府制订相应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温泉旅游度假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现已建成的温泉山庄位于塔山风景区,绿林环抱,环境清幽,山庄温泉采自地下365米深处,水温41.2℃。山庄以温泉为特色,是进行商务、旅游、休养的理想之地。

目前,溪里清水湾温泉度假村已建成接客,日接待规模可达800人次,年接待游客量可达24万人次。

八婺第一峰——牛头山

牛头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义县西南山区,离县城60多千米,最高峰牛头山海拨1560米,系仙霞岭山脉北支的发脉,是金华市范围内最高的山峰。保护区东至金鸡山背、牛角头;南至宣平溪水库大坝、土地岗;西至遂昌、武义县界;北至东坑、田铺,面积约30平方千米。

保护区内群峰高耸,巍峨壮观,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十多座,自古被颂为“奇伟峻拔,群峰雄踞,风云凝互,气势磅礴,通斗牛之辉,接罗浮之脉”。山顶危岩耸峙,怪石遍布。主峰牛头山顶,两块巨岩,一西一东,像两只翘起的牛角。此景天成,惟妙惟肖。山脊和深谷,一年四季,浓荫密林,翠竹苍松,五颜六色的野花星布其间。深入林海,山雀们在树枝欢唱,野鹰在头顶盘旋,猕猴在林中嬉戏;山楂、陈李等野果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引人垂涎,行游其间,野趣无穷。这里不仅有山峰,奇异怪石,原始的森林,更有平如镜、水如银的深潭湖泊。库容量2900万立方米的宣平溪水库,被围在群山之中,涟涟湖水,随风荡漾,恰似绿色林海中镶嵌着一块湿润的碧玉。壮观秀丽的湖光山色使自然区显得分外迷人。

牛头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并且雨热同步。由于地形复杂,山体海拔较大,气温垂直变化明显。保护区内盛夏的平均气温比山下低5-10度,空气中水汽常年呈饱和状态,因而山间云雾缥缈,常现云山雾海奇观,是名副其实的清凉世界,为旅游、避暑和疗养之胜地。

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保护区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山麓、中山地带全有茂密的树林覆盖,森林植被良好,其中灌木阔叶林是浙中地区植物群典型,是仅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光照强,气温低,风势大,生长着一些矮小的灌木和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苔原植物。据调查,在牛头山自然保护区内,现有国家珍稀动物数十种,植物123科674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黑麂;二级保护动物猕猴、小灵猫、赤麂、穿山甲、天鹅、秋沙鸭、鸳鸯、娃娃鱼等。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鹅掌楸、黄山木兰、凹叶厚朴、南方红豆杉、夏蜡梅、银杏等10余种,三级保护珍稀树种6种。还有110多种野生珍贵植物药材。

2005年12月,牛头山已被评定为国家森林公园,其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目前正在加紧开发中。

宣莲

宣莲是宣平莲子的简称,是武义传统名贵特产,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莲子(湘莲、宣莲、建莲)之一,曾被列为清朝宫廷贡品。宣莲因产于原宣平县而得名,如今,武义柳城一带还流行着这么一句名谚:“天赐宣平黄金土,地育宫廷白玉莲。”

宣莲色白芳香,颗大粒圆,肉厚饱满,酥而不糊,食而无渣,味莲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糖类和氨基酸等成分。宣莲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延年益寿,健脾益胃,抗衰老之功效。

宣莲全身都是宝。其芯,性寒味苦,煎汤内服或冲茶饮用具有清热、止血、降压等作用;其叶,是防治慢性肠炎的良药,也是一种常用的解毒剂;其花,具有消肿之效;其莲子,能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疾病;其块根藕,清凉止渴,可供食用。

宣莲主要产于武义柳城、西联、桃溪、坦洪等乡镇。近年来,由于宣莲的市场需求增加,宣莲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和产值也逐步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全县宣莲种植面积1191亩,产量65.4吨,产值196万元。其中仅柳城畲族镇宣莲种植面积就达900亩,产量46.9吨,产值141万元。2004年,全县宣莲种植面积2084亩,产量已达200多吨。

宣莲对水质、土质及气候的要求比较苛刻,宣莲的栽培、管理与加工技术都比较高。莲农必须选好田块和藕种,下足基肥,适时下种,合理追肥,科学用水,及时中耕和防治病虫。为了确保宣莲的高产,每年必须重新栽种一次,这样才能保证在梅雨季节来临之前开花授粉。宣莲在栽种时一般采用一穴多种法。通常每亩莲田栽种180-200支藕种,开50个穴,每穴将四支藕分四个不同方向种植,这样可以使莲种分布均匀,生长空间面积大,有利于宣莲拉长花期,增加授粉。同时,由于宣莲的雌蕊比雄蕊高,白花授粉结寒率低,因此,在莲田集中区还应多放养蜜蜂,以便提高宣莲的授粉结果率。

每年八、九月份,荷叶满田,莲子飘香,莲子到了成熟季节。莲农们知道,莲子皮有八成由绿变成淡褐色时采摘最佳,过早或过迟都影响莲子质量。在莲子成熟期约两个月内,前期和后期两天采一次,中期须天天采摘。近年来,柳城畲族镇为了扩大影响,提高宣莲的知名度,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两届“宣莲节”。宣莲已经成为武义南部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

茶叶

武义是浙江重点产茶县和茶叶基地县。全县有茶园面积近11万亩,占金华市茶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年产茶叶7000多吨,产值达2.05亿元。茶叶已成为武义的一大支柱产业。其中经认证的有机茶面积1.88万亩,为全国最大。

几年来,武义县不断改造茶树品种,引进优良茶种,至今已有良种茶园2万多亩,并相继在正新屋、台山等地建立了10个名茶良种基地,基本形成了以柳城为中心的万亩有机茶产业带和以桃溪滩、王宅为中心的万亩名优茶产业带。成功开发了“武阳春雨”、“金山翠剑”“郁清香”、“汤记高山茶”、“牛头山雾绿”、“牛头山茗眉”等一系列名茶。全县名优茶产量已达2100吨,产值1.68亿元。

武义名茶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武阳春雨”茶,1994年获首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8年获“浙江省首批优质农产品”称号,并连续三届被评为浙江省一类优质名茶,1999年又荣获中国茶博会国际名茶金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最高奖“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又荣获“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武阳春雨”茶以其形似松针丝雨,色泽绿嫩稍黄,香气清高幽远,口感甜、绵、软的独特风味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平均销售价达每公斤1000元,最高销售价达每公斤2000元。近年来,该公司又相继开发了“春雨龙井茶”、“春雨高山茶”、“春雨苦丁茶”等“春雨”系列产品。在金华举行的华东农业科技新成果展示交易会上,“春雨”牌高山茶、苦丁茶以其物美价实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郁清香”茶,外形挺直绿润,滋味甘醇鲜爽。曾荣获浙江省一类优质名茶称号,1999年获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汤记高山茶”,外形紧细卷曲,色泽绿润,香浓味厚。曾获浙江省一类优质名茶称号,1998年获中国国际茶博会银奖。1999年获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

武义金山茶业有限公司拥有茶园50多公顷,年产茶叶250吨,开发研制的金山翠剑、牛头山雾绿、牛头山茗眉等“牛头山牌”有机茶系列产品,是一类无污染、纯天然、高晶位、高质量的保健饮晶。其中,“金山翠剑”茶外形光扁平直,色泽翠绿,香浓味醇,获有机茶INO国际认证,1997年获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

更香茶叶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达6000多万元,已跻身北京茶叶企业三甲之列。武义茶业公司通过在南非办厂的方式,将眉茶、珠茶等销往非洲市场,出口茶叶4500多吨。

近年来,武义有机茶开发势头很好,发展前景广阔。全县已有8家企业获得有机茶生产加工销售认证,有3万亩茶园进入有机茶转换期,获得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居全国首位。有机茶远销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畅销国内十几个大中城市。2001年5月,武义县被命名为“中国有机茶之乡”,为武义有机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武义将发展成为全国有机茶生产基地、培训基地和示范基地。

第三章 人文地理环境

第一节 行政区划

武义县的行政区域,建国后至2001年9月经历了15次调整。其中主要有:1950年4月6日至6月,建立新的乡、村。武义县将原有6个区改为5个区、1个镇,建立32个乡,227个行政村;原宣平县设立4个区、2个镇,33个乡,166个行政村。1958年5月宣平县的16个乡镇并入武义县,同年9月开始至1983年以前经历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时期。1983年政社分设,“以社建乡,以大队建村”,全县设6个区、1个镇,33个乡,553个村、7个居民区。1986年底,武义县设6个区,2个区级镇、3个乡级镇、29个乡。1992年5月进行“撤区扩镇并乡”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了6个区的建制,原有的34个乡镇调整为7镇16乡计23个乡镇。2001年9月,将全县23个乡镇,调整为柳城畬族镇、履坦镇、泉溪镇、桐琴镇、新宅镇、王宅镇、桃溪镇、茭道镇等8个镇和大田乡、白姆乡、俞源乡、坦洪乡、西联乡、三港乡、大溪口乡等7个乡和白洋街道、壶山街道、熟溪街道等3个街道。调整后,全县设村委会544个、社区居委会14个。居民委员会2个。

第二节 人口 民族

人口

武义县人口记载始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有丁26706。清康熙二十年(1681),武义、宣平两县有丁口15308。民国17年(1928),有41209户,171307人,其中男99628人,女71679人。1949年,有43009户,153666人(已剔除原宣平县1958年5月划入丽水县的原曳岭区5个乡的户数、人数,下同);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1.54‰。建国后,曾分别出现1950年至1958年、1962年至1970年两个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平均年净增率分别为19.42‰和26.52‰.1971年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展开。1980年9月国家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随后人口增长过猛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1990年7月1日零时,全县人口317964人,其中男166335人,女女151629人;当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73‰。2000年全县人口327900人,其中男170932人,女156968人;当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2.05‰;男女性别比是108.90∶100,家庭平均人口是每户2.83人。2005年,全县人口328409人,其中男170629人,女157780人;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2‰;男女性别比是108.14∶100,家庭平均人口是每户2.05人。

民族

武义县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则以畲族为主。1953年有汉族166178人,占总人口的97.82%;畲族3701人,占2.17%。1982年汉族294659人,占总人口的97.97%;畲族6060人,占2.01%;2000年,汉族293221人,占总人口的97.34%;畲族7218人,占2.4%;余者有100人以上的苗族、布依族、侗族,10人以上的土家族、彝族、壮族、蒙古族、回族、满族、水族、白族、黎族。

畲族分布在柳城、桃溪、王宅和新宅等地的山区、半山区,建有一个畲族镇和27个畲族村。大部分与汉族混居,也有整村聚居。主要有雷、蓝、钟三个姓氏。一般通用本地汉语方言,本族人内部多用畲语,不易听懂。畲族有其独特的民族服装,除节日,平时很少穿着,风俗习惯也有与汉族不同之处。

第三节 党团社情

党团组织:武义县自1926年8月开始建立中共党组织以来,至2005年,全县有各级党委55个、党总支33个、党支部1080个、党员18686人,占总人口的5.7%。有各级团委49个、团总支89个、团支部836个、团员2348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15%。此外,县内还有民主同盟总支部1个,支部3个,盟员56人。

宗教:古代以佛教、道教为主,近现代传入基督教、天主教。武义(包括原宣平)县历代有寺庙87座,现完整保留的仅有4座。基督教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开始传入,至2004年,全县有教徒4500人,分布在6个乡镇、街道,有聚会处38处,定期聚会传道。天主教曾于民国9年传入,现已自然消失。

侨情:武义县旅居在国外的侨胞人数,据初步统计有281人,分布在美国、日本、法国、泰国、荷兰、菲律宾、加拿大、哥斯达黎加、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业、意大利、阿根廷、摩洛哥等14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属于中下层人士,但也有教授、博士、工程师、实业家。全县归侨和侨眷884人,分布在16个乡镇和2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

港澳台胞情况:据统计,居住在港台地区的武义县籍人员共有1500余人。其中香港、澳门122人,余者均在台湾。

第四节 经济状况

武义历来为传统农业县。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是全国两系杂交水稻示范县。畜禽产品有生猪、灰鹅等。低山丘陵广植笋竹两用林、油茶、茶叶,是省商品粮、生猪、茶叶生产基地县之一。柳城宣莲曾为清朝“贡品”。武阳春雨、金山翠剑、汤记高山茶、郁清香和马府翠绿等曾先后获国内、外茶业博览会金奖,全县被命名为“中国有机茶之乡”。近年来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农业,茶叶、高山蔬菜、茭白、宣莲、苗木、香菇、猕猴桃、板栗、蜜梨都有较大发展,并形成一村一品生产格局。

工业以城区为中心,建有省级武义经济开发区,以桐琴、泉溪和茭道、杨家为东西两翼,均建有工业功能区,已形成五金机械、旅游休闲用品、文教用品、印刷包装、服饰、制茶等支柱产业,尚有小五金、机械、皮革、电力、采矿、酒业等产品400余种。

至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52亿元,第二产业32.37亿元,第三产业19.54亿元,工业产值已大大超过农业产值。全县工业企业已发展到5586家,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310家,年收入500万元以下非国有企业5276家。

全县商业、旅游业也有新的发展。2005年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21.32亿元,有集市32个,年成交额8.8亿元。以温泉为龙头的旅游业快速升温,200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7.5万人,门票收入750万元。本县的俞源、郭洞已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参观考察者纷至踏来。

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7.21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收入43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3元。人民生活已由温饱向小康迈进。更值得一提的是,自1993年至2005年底,全县有14315户、43729人,计47个村、328个自然村的高山深山农民,通过县政府组织、引导搬迁下山。2005年下山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180元,为1993年下山前人均年收入的10倍,是1985年的13.9倍。

第五节 文教事业

解放前,全县文化教育事业极为落后,在校学生不足万人,文盲半文盲人数约占全县总人口的90%以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文教战线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在文化方面:文化机构不断健全,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全县有电影院26个,其中县级电影院、影剧院、文化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体育馆各一个。图书馆35个,其中县级公共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基本藏书12万册。县专业婺剧团一个,演员52人,现已改革转制。业余剧团68个,演员264人。电影放映队62个。录像放映队(点)35个。俱乐部、文化室200个,文化户110个。教育方面:经过撤并调整,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1所,其中高中4所,学生6783人;初中7所,学生12249人;职业中学3所,学生3950人;小学38所,学生20424人;幼儿园326所,幼儿7185人;成人农职校16所,学生47807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另有电视大学武义工作站、职工学校、函大等。全县共有教职工2852人。人民群众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1986年省人民政府发给本县“基本扫除文盲合格证书”,全县基本普及初等教育。2005年,全县已通过教育强县验收。

建国后,科学技术事业不断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1963年武义县建立农业科学研究所,1977年建立科学技术委员会,1978年建立林业科学研究所。至2005年统计,全县已有各类科技人员467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84人,农业技术人员211人,教学人员2714人,医务人员884人,经济类人员265人,文博等其他人员215人。在各类科技人员中,有高级职称的205人,中级职称的2074人,初级职称的2374人。

第四章 环境灾害

第一节 自然灾害

本县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寒潮、冰雹等。

台风

影响期主要是在6~10月,夏季占绝大多数,秋季略有一、二次。如果按本县在台风边缘或台风经过时,过程雨量大于等于50毫米或瞬间风速达到大风作为一次台风影响过程的,据本县近20年的气候统计,共出现过24次,其频数分布如下表:

月份 6 7 8 9 10合计

次数 1 3 11 7 2 24

可见夏季台风占其总数的92%,而秋季仅有2次:在台风影响时,一般过程为3~4天,过程雨量最大可超过200毫米达特大暴雨,最大风速达22米/秒,可造成台涝灾害。

暴雨

日降水量不小于50毫米的暴雨日,平均每年2.3~4.2次。暴雨在空间分布上,西部山区为最多,南部地区较多,东部山区居中,柳城盆地较少,东北部盆地最少。在时间分布上,主要分布在4~10月,以6月份最多,5月和9月次之,而1、2月几乎没有。大暴雨主要是受台风影响而发生,最大一次在1975年受四号台风影响,降水量超过200毫米。

寒潮

寒潮天气都是由于受北方大规模冷空气南下影响而造成的,所以其特点是系统性强,全县范围几乎同时都出现此天气。从气候分析看,寒潮一般发生在11至次年3月间,最早在10月中旬,最晚可至4月中旬初。本县寒潮最大过程降温可达19~20℃,最大风力达11级。

冰雹

冰雹是一种强烈灾害性天气,它的天气尺度小,但造成灾害却甚为严重。本县有三个多雹区,第一区在武阳、白溪、邵宅、履坦、寺前、桃溪滩等乡镇;第二区在新宅、宣武乡;第三区在柳城、西联。冰雹的发生季节,除冬季外,其余春、夏、秋三季均有发生。但以春季为多,夏季次之,秋季较少。历年平均发生冰雹2.2次,直径一般0.5厘米,最大的达6~7厘米。

第二节 工业灾害

本县系“萤石之乡”,萤石矿储量丰富,开采历史长。在开采过程中,矿石粉层中游离二氧化硅(有毒)含量达20%以上,对开采工人为害很大,造成矽肺,成为终身残疾。本县境内于建国初建立的国内最大萤石生产基地东风莹石公司,由于当时采用机械干式露采,粉尘浓度超标70~500倍,至1965年底止,累计接尘人员1482人,形成矽肺患者851人,占受检人员的59.26%,其中227人已死亡。1965年以后,公司采用综合防尘措施,粉尘浓度逐年下降,矽肺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此公司已停产转制)。

萤石开发的污水排放,还成为一个人为环境氟污染源。武义东部的小白溪,全长9千米,由于萤石浮选厂排污,终年浊黄。由于浮选中加入药剂,使污水中的氟难以沉淀,直至下游,含氟量仍保持在1.5毫克/升以上,致使两岸居民饮用水井普遍渗透性氟污染,居民不同程度发生氟慢性中毒,其中氟斑牙发病率达20%左右。

此外,本县的有机化工厂也曾把有毒污水排入熟溪,严重影响居民饮水用水。(此工厂已停产转制)。

第三节 人为灾害

主要是火灾,包括房屋火灾与森林火灾,从古到今,历有发生,损失惨重。据1986~2005年的不完全统计,全县发生火灾1029次,死41人,伤20人,直接经济损失7356万元。

特别是日军侵华期间,由于日机多次轰炸与烧杀,造成巨大损失。县境内先后遭日机轰炸21次,被炸毁和烧毁房屋1593间,财产损失2.81亿元(法币)。全县被日军烧毁的房屋有12285间,其中被烧光夷为平地的村庄就有8处。

据1986~2005年统计,全县发生交通事故6023起,死729人,伤4312人,直接经济损失2717万元。

此外,由于用电不当发生触电事故以及故意投毒造成人员、动植物伤害的事故也屡有发生。

第五章 基础设施

第一节 交通运输

本县地处山区,历来交通不便。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道路交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至2005年县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135千米。其中金丽温高速公路武义段25.92千米,国道11.47千米,省道94.13千米,县道441.87千米,乡道303.4千米。拥有各种汽车4161辆,其中大型车1104辆,小型车3057辆。农用车91辆,大中型拖拉机91辆,小型拖拉机2664辆。全年完成货运量1900万吨。货运周转量82224万吨千米,公路客运量2765万人,客运周转量87419万人千米。

本县水上运输始于古代,主要通航河道有武义江、熟溪、宣平溪,船筏来往于武义至金华和宣平至丽水之间。20世纪50年代,在陆上交通不发达,汽车稀少的情况下,水路仍占主要地位。60年代,由于公路发展,机动车增多,加上河道水位下降,航道渐塞,水路运输转向衰落,至1969年5月,终因航道堵塞,无法通航,水运机构撤消,人员弃水从陆,水路停运。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进行交通道路建设,本县已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为一体的内外幅射的交通网络。由于“二路三道”的不断完善,不仅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先锋作用,而且对东南沿海的战备亦将起到重要作用。

铁路

金温铁路从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提出开始,经民国政府多次规划,建国后曾于1958年与1984年两次动工,均因财力不足而停工。1992年底终于再次动工兴建,于1998年1月8日全线建成通车。金温铁路通过县境内全长24.96千米,从履坦镇徐主村(10,68)20Km+140Km处入境,至桐琴镇姚产村(00,86)45Km+220m出境,途经履坦、壶山、白洋、熟溪、泉溪、桐琴三镇三个办事处,路基宽4.5米,轨道宽1.34米,材料为钢轨、水泥枕木,单车道,等级为三级。武义中心站设在白洋街道办事处程王处(02,75)32Km+570Km处,内设五个股道,各股道的有效长分别为730米、730米、780米446米和260米,另在履坦和桐琴各设一站。通行能力每天30对,通过每列火车的重量在3000吨以下。金温铁路全线开通,贯通了东南沿海的大动脉,在军事上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武义的区位交通条件,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境内铁路通过桥梁共6座,大、中、小桥各2座,总长度为547米,通过隧道2个,总长度为305米。

叶长埠桥 (09,69)座落在履坦镇铁路23千米处,桥长50米,宽4.9米,材料为钢筋水泥,通行能力良好。

白鹭溪大桥 (06,7)座落在履坦镇铁路26千米处,桥长200米,宽4.9米,材料为钢筋水泥,通行能力良好。

履坦小桥 (06,72)座落在履坦镇铁路27千米处,桥长16米,宽4.9米,材料为钢筋水泥,通行能力良好。

丁前武义江大桥 (02,76)座落在白洋街道办事处铁路33千米处,桥长215米,桥宽6.9米,材料为钢筋水泥,通行能力良好。

江山小桥 (00,81)座落在泉溪镇铁路38千米处,桥长16米,桥宽4.9米,材料为钢筋水泥,通行能力良好。

界河桥 (00,82)座落在桐琴镇铁路39千米处,桥长50米,宽4.9米,材料为钢筋水泥,通行能力良好。

何村隧道 (10,68)座落在履坦镇铁路22千米处,隧道长105米,宽5米,高7米,材料为钢筋水泥,通行能力良好。

清塘隧道 (01,790座落在白洋街道办事处铁路36千米处,隧道长200米,宽5米,高7米,材料为钢筋水泥,通行能力良好。

公路

武义县于民国21年始建金永公路武义支线。建国后至1986年逐步建成通车公路41条,计长362千米。改革开放后,公路建设大大加快,至2005年,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1135千米,其中过境金丽温高速公路一条25.9千米,过境国道一条11.47千米,省道二条合计94.13千米,县道里程为441.87千米(出境县道三条,共计里程80千米),乡道里程为303.4千米,属二级公路的里程为70千米,三级里程为90千米,其余均为四级公路。公路桥梁长度在20米以上有82座,限载量均在10吨以上,设计通行时速40千米,双车道,桥面净宽4米以上,均为混泥土桥,通行能力良好。公路隧道4条,集中在县乡公路上,均为山岭隧道,设计时速40千米,限高为4米,宽度5~7米,车道数为1。

金丽温高速公路 金丽温高速公路武义段从履坦镇焦岩村(11,69)23+275处入境,至桐琴镇叶村(97,88)49+200处出境,总路线长度25.925千米,连接线长4.8千米,共计30.725千米,穿越履坦、白洋、泉溪、桐琴三镇一个街道办事处,共30个行政村,路基宽26米,路面宽22.5米,路面等级为高级路面,沥青砼路面,技术等级为高速公路,四车道,最大纵坡3.5,已绿化里程25.925千米,晴雨通车里程25.925千米,全立交,全封闭,设计时速100千米/小时,工程于1998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2001年12月12日通过竣工验收,2001年12月18日通车。

国道330线 330国道线从茭道镇王路头村(15,77)209Km+500处入境,至茭道镇董村(13,81)221Km500处出境,总计长11.47千米,均在茭道镇境内。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二车道,水泥砼路面,技术等级为二级,通行能力为汽-20级挂-150。从2004年以来,330国道已加宽改造,达一级标准。

省道312永武线(原43省道) 全线在境内途经熟溪、泉溪、桐琴二镇一个街道办事处,长度16.27千米,从桐琴镇上宅村(99,87)8Km+100m处入境,至熟溪周岭村(00,74)24Km+370m处。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双车道,水泥砼路面,技术等级为二级,通行能力为汽-20挂150,设计时速为40千米,为双车道。从2003年开始,加宽改建永武二线公路,至2005年9月,已完成18.5千米,四车道一级公路。

省道320上松线(原44省道) 全线境内总长度为76千米,起点为茭道镇上茭道村(13,79),至柳城镇过路田村(61,49)76Km处出境,途经茭道、白洋、壶山、王宅、俞源、桃溪、柳城四镇一乡二个办事处。该线等级原为平原微丘三级,水泥砼路面,双车道,现已改造加宽为基宽26,路面宽14米,四车道,水泥砼路面,技术等级为平原微丘二级加宽。

县道柳丽线(柳城至丽水公路) 境内从上松线64Km+250m处接线,起讫地点为柳城镇三坑岭头(66,54)、三港乡曳坑口(62,69),全长13千米,路基宽6.5米,路面宽4米,沥青路面,通行能力为汽-15挂-100,技术等级为山丘重岭四级。

县道马遂线(柳城至遂昌公路) 该公路境内全长19.4千米,主要途经柳城镇、西联乡二个乡镇,从上松线59Km+770m处接线为柳城至四百田公路,马口至遂昌公路是从柳城至四百田(75,45)公路上马口村(73,51)4Km+400m处接线,长度15千米。路基宽度6米,路面4米,砂石路面。

县道瑶夏线(东皋至缙云公路) 该公路从泉溪鎮22Km+080m夏加畈村(89,84),至桐琴镇38Km+970m东皋村(98,84),在永武线12Km+520m处接线,总长16.89千米,路基宽度5~8米,路面宽度为4~6米,除22Km+080m至28Km为砂石路面外,均为砼路面。

第二节 邮电通信

本县的邮电通信在解放前相当落后,基本上没有什么通信设施。解放初期有线通信只有1台10门交换机。长途仅能通金华、宣平。杆线质量也很差,时好时坏很难保证电话畅通。邮路主要是几条步班邮路。传递邮件靠肩担步行。建国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本县的邮电通信事业,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有了很大的发展。1998年,县邮电局实行邮电分营。县邮政局下设柳城、王宅、东皋、大庙等四个邮政支局和在各乡镇所在地设立12个邮政所。城乡邮电网络四通八达遍及全县各个乡村。县供电局设有电力调度所,利用电力线路载波通信及无线报话通信。电力系统通信基本上自成体系。县公安局建有总机班,县委设有机要科,有专用电路直接与市委、市公安局等地联络。气象、水文等单位配有无线报话设备。能直接与各自上级有关部门对话。目前本县的通信设施、基本上能适应全县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电信

电信是本县党、政、军、民,上、下、内、外联系,沟通信息的重要工具,是平时指挥生产,战时指挥作战的重要手段。本县的有线通信目前提供的主要业务有:长途、市内程控电话、有线电报、传真、DDN数据专线、帧中继数据专线、ISDN综合业务、Internrnet网业务、虚拟用户交换机业务、以及各类智能卡业务等,共有在职有线通信专业技术人员53人。本县以县城城东、城中两个母局为通信汇接枢纽,下设15个模块局,37个接入网点,交换机总容量为67220门,主要为S1240、5ESS、以及华为、朗讯公司设备,已实现全县543个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出口及县内局用设备间传输均采用光纤通信,其中出口电路有金丽温PDH光传输系统一套,金华C3本地网SDH系统两套,分属两个环,部网沪穗光缆途径我县中继再生。县内传输采用SDH设备的有两个环十个点,PDH设备的15个点,小光端机的12个点。线路方面,目前共有光缆300皮长里,电缆2000皮长千米。其中,国家一级通信干线沪穗光缆贯穿我县,为管式敷设,金华-武义管道光缆、金华-武义-永康架空光缆各一条,金丽温-武义支线架空光缆一条。县内传输主要为SDH系统,光缆路由已形成多冗条、多环路网络拓扑结构,光缆通达各乡镇。

本县有线电报采用智能终端,直接并入全国转报自动网,可直达全国各城市,县内电报通过电话话传或传真。

本县分设电信局,下设城中、城东、城南3个分局。同时成立浙江省电信公司武义县分公司,经营固定电话、小灵通、宽带等业务。全县543个行政村除1个村外已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武义本地电话用户已达108136户,其中小灵通21256户。

此外,尚有全国性的联通、铁通、网通等电信专业机构在武义建立的分支机构,开展电信业务,形成市场竞争机制,促进电信事业发展。

邮政

县邮政局下设4个支局、12个代办所,1个机要通信室。还设有5个专业公司和16个电子化营业网点。邮路分汽车、自行车、步班三种。全县邮路总长达1432千米,其中自办汽车邮路165千米,自行车邮路1104千米,步班邮路163千米。共有投递点2084个。邮运工具有:箱式邮车2辆、特快专递车2辆、自行车44辆、摩托车2辆。投递人员46人。除城区范围内是逐日班外,其它均为周六班。县至乡、行政村的投递速度约需1~3天。县邮电局的机要通信室负责承办县内科局以上单位的机要文件往来。机要人员专、兼职共2人。

第三节 广播电视

本县广播主要有:有线广播、无线调频广播及光缆传输广播等。以有线广播为主,由有线广播站发展为广播电台。有高传真晶体管扩音机8台。乡镇、街道广播站18个,村广播室453个。全县共有广播喇叭69846只,县站至各乡镇广播线路信号专线为273对千米,馈电线为1344杆千米。基本上建立了以县广播站为中心,乡镇广播站为基础,以专线(双线)传输为主,并与多种传输手段相结合的,连接乡、村、户的质量高、效能好的有线广播网。县站的主要业务是转播中央、省台的部分节目,自办本县的文字、文艺节目,为各乡镇站转送普遍推行信号,兼带城镇机关、厂矿单位及居民的广播。每天播音由8小时增加到15小时,每天一次播音制。乡镇广播站都设在各乡镇政府内,其主要业务是转播中央、省、县站的广播信号,办好本乡的文字、文艺节目。目前,不仅达到全县村村通广播,而且县站和乡镇站的设备,广播质量全部达到广播电视部规定的技术指标。

本县的无线调频广播建台于1985年9月。当时坐落在县广播站内,属县广播站管理,发射功率为50瓦,频率为101MHZ,覆盖面积半径为15千米。1995年复建壶山广播电台,配有全固态调频发射机2台,功率300瓦。计有调频广播7481只。

本县电视差转台始建于1979年1月。1984年6月建成武义电视台,有48米电视发射塔一座,配有300瓦、100瓦、50瓦发射机各一台。1994年4月又建立武义有线电视台。现全县已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45个,电视差转台5座。在城镇建立300MHZ电视网基础上,又在全县建成550MHZ光缆电缆混合网联网,成为多功能的广播电视宽带网。全县有线电视联网用户已达63818户,入户率为64.77%;联网行政村419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76%;还有独立前端小有线电视58个。全县电视已基本普及。

广播电视在战时有一定作用。如实施群众性的战争动员,传播一般性的预备警报及对匪特、罪犯的通缉令等。优点是能迅速的传达到乡村,做到家喻户晓。但保密性不好,且易遭破坏。

第四节 重要工业设施

浙江三美化工有限公司

1999年6月创办,建筑面积4万㎡,先后建成无水氟化氢、一氟二氯乙烷、二氟一氯甲烷生产线,其产品的生产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2005年公司总资产3.48亿元,从业人员580人,年销售收入6.16亿元,自营出口创汇2700万美元,纳税5116万元,成为全县23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之首位。

浙江隆达园艺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1986年创办,建筑面积7万㎡,系专业生产中高档铝制花园家具及装饰件的外贸型企业。2005年公司总资产1.6亿元,从业人员1000人,年销售收入1.36亿元,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纳税960万元。

浙江恒友机电有限公司

1988年创办,系个私民营企业,建筑面积4万㎡。2005年公司固定资产2亿元,从业人员1050人,生产电动工具104万台,年销售收入2.2亿元,出口创汇432万美元,纳税1100万元。其中电锤产量、销售额与出口额均居国内同行首位。

浙江沪江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2000年由原武义棉纺织厂转制的民营企业,属国家中二型企业,浙江省工业厅定点厂。2005年固定资产10.6亿元,从业人员1093人,年销售额2.4亿元,纳税900万元。

武义工力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1997年12月创办,系中外合资私营企业,建筑面积3.2万㎡。2005年公司总资产1.16亿元,工业总产值.98亿元,纳税2683万元,其中生产出口电动工具1561万台,占全国电动工具出口额的8.1%,年外贸收入1.75亿元。

第六章 军事要地

第一节 战场 武场

战场

武义县和原宣平县城历为兵家争夺的重要战场。近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曾在宣平的紫坑、武义的大公山等地建立过根据地,并在宣平吴宅、武义后树等地进行过战斗,至今留存遗址。

武场

宋代初年,武义县设武场于县城西一里许儒学文兴桥之南,后改为射圃。明正德十年(1515),武场移至县东二里塔石潭岸,建有厅堂三间,南西建旗竿石台一座,并建练习所一处,周围150步,直径50步。后被洪水冲毁。到清代,武场改建在县城南下水门外。

原宣平县操练场设在县城北门外霜降坛。

建国后,县人武部在王宅镇要巨村建有民兵训练基地。

第二节 军事重镇

武阳镇(现组建为壶山、熟溪、白洋街道) 为武义县城区,金华市南部,3街道总面积272.4平方千米,人口10.8万。1950年,称壶山镇;1958年后,称人民公社,同年9月,随武义县并永康县;1961年,复置武义县称壶山镇;1992年,溪里、白溪两乡并入后称武阳镇;2001年12月,撤销武阳镇和桃溪滩乡,建壶山街道办事处。以境内有壶山得名。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有汉、回、苗、满、侗、壮、白、畲8个民族聚居在镇内。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县城区分属壶山、白洋、熟溪3个街道。地势低山丘陵区,中南部为低岗浅丘与溪谷平原相间地形,与婺城区界上的无名高地海拔598米为境内最高点。白鹭溪自西南向东北流贯境东,沿途接纳诸支流后入履坦镇。建有小型水库8座,总库容406万立方米,水电站2座,装机容量105千瓦。境内富藏莹石矿。农业除种植粮食作物外,有蔬菜、瓜果、禽蛋、花卉等农特产,是“武阳春”、“郁清香”、“鹅翠”等名茶的主要产地。工业以制茶、文具、印刷、制伞、建材、焊管为支柱产业,建有二个设施完善的工业园区。

金丽温高速公路和省道上松线等斜贯境内,金温铁路贯穿而过。

柳城镇位于武义县西南部,为武义县西南主要集镇。镇政府驻地柳城,距县城37千米,面积170.8平方千米,人口2.60万,其中畲族占12%。清康熙55年(1716),知县张延祐号召民众在城四周植柳,数年后柳自成围,遂名柳城;1935年,红军挺进师曾在这一带进行游击战争;1949年,称柳城镇,为原宣平县政府驻地;1958年,随宣平县并入武义县,改称人民公社;1966年,复称柳城镇;1992年,大源畲族乡并入,改称柳城畲族镇;2001年12月,云华、新圹、竹客3乡并入,仍称柳城畲族镇。地处低山丘陵区,中北部为溪谷盆地,地势平缓,西南部与遂昌县、松阳县界上多千米山峰,其中与松阳县界上的包山头,海拔1180米为境内最高点。西溪和朱溪在麻济会合后称宣平溪,自北向南流贯全境。建有小型水库40座,总库容657万立方米,水电站7座,装机容量2378千瓦,有莹石等矿产资源。农业除种粮食棉花外,盛产宣莲、香菇、茶叶等,特产宣莲和棕绷,被誉称"宣平二绝"省道上松线纵贯镇镜,客车通往金华、松阳、武义等地。

第三节 关隘 城墙 机场

关隘

武义县从宋代开始,在县境要地段设立五处辅司,共配驻兵丁23名,以加强地方防守,并在茭道建立驿馆。

县前铺:在县城仪门西,配兵丁5名;

内白铺:在县城东南四十五里,配兵丁5名;

茭道铺:在县城东五十里,配兵丁5名;

会同铺:在县城东四十五里,配兵丁5名;

接腰铺:在县城东二十里,配兵丁3名。

茭道驿馆:明洪武十四年(1381)建,初名道山驿,隆庆元年(1567),改设茭道馆。

原宣平县明代至清代,全县分设要隘八处,共配驻兵丁36名。

三港塘:离县城二十里,配兵丁2名;

曳岭塘:离县城四十里,配兵丁5名;

周坦塘:离县城六十里,配兵丁5名;

竹客汛:离县城三十里,配兵丁5名;

玉岩汛:离县城五十里,配兵丁5名;

陶村汛:离县城二十五里,配兵丁5名;

和尚田汛:离县城六十里,配兵丁4名;

河头汛:离县城六十里,配兵丁5名。

建国后,经兵要地志调查,县境内现有重要关隘有如下两处:

(一)上茭道隘口:位于武义、永康、金华交界处,离武义城15千米,离金华城27千米。坐标N29.18.49Z119.50.56(1∶5万)。高程150米。周围多山、公路可分别至武义、永康、金华。左侧山海拔266米,右侧山311米,山坡约20度,有密集松木林、山势狭窄长达0.2千米。可控制谷中公路,切断内外交通使金、温公路处于瘫痪。

(二)凡岭脚隘口:位于俞源乡凡岭村一段公路,离武义县城28.5千米。坐标N28.44.9Z119.36.18(1∶5万)高程295米。周围多山,山峰连绵,是上茭道至松阳的主要通道。左侧山海拔625米,其海拔325米处有一小山头,右侧山海拔677米,其海拔402米处有一小山头,山坡约30度,有密集松木林,山谷狭窄,可控制谷中山路,切断内外交通,使上松线公路处于瘫痪。

城墙

武义县于五代吴越时期,始筑简易城墙,当时仅长一里一百八十步。至明崇祯十三年(1640),知县冯王平为防御倭寇侵袭,率领义民用石块砌筑城墙,周围长十里零八步,高二丈余,宽一丈五尺许,并建有大小九个城门。

四个大城门为:东镇东门,南来远门,西接龙门,北迎恩门。

五个小城门为:上南文兴门(亦称小南门),下南上水门、下水门,西永丰门,北水洞门。

大小每个门洞顶上都建有城楼。

清代末年,城墙周围九门改为六门,即东门、西门、北门、大南门、小南门、永丰门。

原宣平县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由镇守参将王有成下令居民拾取砖石,开始在县治四周建筑简易城墙,并以树木作栅建东、南、西、北四门。康熙五十五年(1716),知县张廷祜发动居民环城栽种柳树,数年后成荫,故名柳城,这对县城也有一定防护作用。

建国后,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化建设的需要,武义与宣平两县的旧城墙已基本拆除,但仍保留一些旧名称。

机场

民国期间,曾在武义县城东门外白溪口建有简易飞机场,后被日军飞机炸毁。建国后未予修复而废弃,现已成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