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概述

武义县境春秋属越。战国后期属楚。秦至东汉属乌伤县地。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分乌伤永康始置武义县,后曾废置。唐天授二年(691)又置武义县、属婺州[原宣平县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置县后曾改名武成县。唐天佑年间(904~907)复名武义县。五代至宋不变。后改州为路,属婺州路。明洪武十八年(1385),改婺州路为宁越府、属宁越府。洪武二十年(1387)、改宁越府为金华府,相沿至清,武义一直属金华府。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府制设道治,属金华道。民国16年(1927)废道制,直属浙江省。24年9月(1935),设立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先后驻兰溪、宣平),武义属之。37年4月(1948),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金华)。7月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驻义乌)。1949年5月9日,武义解放,属金华专区。1958年5月,宣平县建制撤销,县级机关及所属柳城、桃溪等16个乡镇并入武义县。同年10月,武义县建制撤销并入永康县。1961年10月,恢复武义县建制,现属金华市管辖。

武义地处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东南,地理坐标东经119°27′~119°58′,北纬28°31′~29°03′之间。东邻永康市、缙云县,南连丽水市、松阳县,西接遂昌县,北依金华市、义乌市。县境南北长59千米,东西宽50千米,总面积1577.2平方千米。地势南高北低,三面环山,峰峦连绵,中部丘陵起伏,形成武义、宣平两个河谷盆地。县内最高处为南部西联乡牛头山,海拔1560米,也是金华市最高点;最低处为北部履坦镇范村,海拔57米。

新中国成立以来,武义县经济迅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为一体的内外幅射的综合性交通网络。

境内河流分属钱塘江、瓯江两大水系。钱塘江水系主要干支流11条,全长384.4千米;瓯江水系干支流18条,全长274.6千米。

全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区。年降雨量1445.7毫米,年日照数1963.7小时,无霜期214~242天。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有梅汛期暴雨洪涝,夏秋季干旱,冬春季冰雪,以及台风过境等。

全县行政区划历有变化,至2005年设有3个街道、8个镇、7个乡、543个村委会、14个社区居委会。2005年末全县总户数12.39万户,总人口32.84万人,其中男17.06万人,女15.77万人;农业人口27.97万人,非农人口4.86万人;建制镇人口16.41万人,城区人口10.25万人。

武义历为传统农业县,以种粮为主,虽有多种经营,但收入不多,工商业又不发达,因而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农村体制改革,使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化,同时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迈进。全县通过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由原来的贫困县跃进全省中等发达县行列。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经济特产向基地化、规模化发展。1990年特聘袁隆平院士为顾问,推动高产优质稻米生产开发。2000年武义县成为全国杂交早稻示范县,又被省列入蚕桑西进工程8个重点县之一一。2001年5月国家命名武义县为“中国有机茶之乡”。2003年“武阳春雨”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茶。同年“桐琴”牌蜜梨入选浙江省十大名梨,被评为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成为全国三大出口梨基地之一。“田歌”牌蛋鸭系列产品成为全国著名商标。全县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期的48.5%提高到2005年的70.2%。县域建起了省级自然保护区8处,并有牛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壶山省级森林公园通过了命名。水资源开发利用富有成效。1989年通过国家初级电气化县验收。2001年,又被国务院列入“十五”期间全国400个农村电气化县之一,至2005年7月通过达标验收。

“十五”(2001~2005年)计划以来,形成了以县城和武义经济开发区为中心,以毗邻永康、桐琴、泉溪和靠近高速公路互通口的履坦、杨家为两翼的“一中心两翼”重点工业经济发展区域。县城以南与南部山区发展与生态农业结合的食品生产加工产业带。至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32.53亿元,比“九五”(1996~2000年)末增长1.5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0家,工业总产值100.85亿元,比上年增3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8.38亿元,比上年增长49.2%。年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家,其中超2亿元的6家,超5亿元的1家。全县有个私工业企业55886家,经济总量占全县95%以上。武义誉称“萤石之乡、温泉之城”。全县萤石矿总贮量4000万吨左右,居全国第一,开采历史悠久,过去以销售原矿为主,现向深加工开发,提高附加值。县境北部各乡镇均有地热温泉出露,其中溪里温泉日出水量4000~6700m3,水温42.6℃,水型为重酸钠钙型,专家评定为华东一流、浙江第一,现已开发清水湾温泉度假村。

2005年,全县已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52亿元,占11.2%;第二产业32.37亿元,占55.4%;第三产业19.54亿元,占33.4%。工业产值已大大超过了农业产值。全县财政收入7.2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3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3元,为全面奔小康打下了可靠基础。

武义县人民勤劳勇敢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民不满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奋起反抗,举行武装起义与暴动。明正统十三年(1448),在陈鉴湖、陶德义等人领导下举行宣慈矿工武装起义。先后攻占丽水、永嘉、龙游、衢县、武义、金华、兰溪、义乌、永康、东阳等州县。队伍扩展到数万人,威震闽浙,斗争持续5年之久。于景泰四年(1453)失败。清咸丰八年(1858)4月,陈老三率农民起义军700多人,从大河源村出发攻打陶村,被民团击溃,起义军战死70余人。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两度攻占武义县城,一度攻占宣平县城,当地人民纷纷响应。光绪三十三年(1907),爱国志士刘耀勋等人参加光复会,准备武装起义,事毁献身。1911年辛亥革命,爱国志士詹蒙在武汉革命军阻击清军的战斗中英勇献身。1919年五四运动,武义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以壶山小学、县师范讲学所、毓秀小学为代表的学界联合社会各界纷纷召开声援大会,举行反帝爱国大游行、大宣传,声讨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贼。五四运动前后,武义(宣平)一批先进分子开始接受研究马克思主义。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读书的潘漠华和义乌籍的冯雪峰等在杭州创办新文学团体“晨光社”,“湖畔”诗社,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潘漠华等在外地求学的青年亦纷纷带回各种进步刊物在家乡传播,为在武义(宣平)建立共产党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1925年“五卅”惨案事发,武义人民纷纷举行声援活动,开展游行,查抄日货,发动募捐,积极支援上海工人。省立金华七中师范部武义籍学生千家驹,经中共党员宣中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25年秋成立中共金华独立支部。

在金华独立支部的帮助下,1926年8月,千家驹、钱兆鹏、徐云从利用假期到武义从事建党工作,先后介绍李守初、何觉人等6人参加中国共产党。8月,在县城头巷李守初家成立中共武义县支部,书记李守初、隶属中共杭州地委领导。党支部建立后,支部委员即分头到各地宣传反帝反封建,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党员。在国共合作旗帜下,中共武义支部,帮助国民党筹建了武义县临时党部,支部书记李守初担任临时党部常务委员,其他共产党员分别担任国民党临时县党部的执行委员,并兼任临时县党部的宣传、工人、农民、妇女4个部的部长,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武义的形成,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农村农民协会、行业工会、妇女协会相继建立,积极开展对土豪劣绅的斗争。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广东革命军于1926年7月9日正式出师北伐。武义人民积极投入支援北伐战争的活动。12月初,北伐军26军军长周凤岐率所属一部,追击军阀孙传芳残部从松阳到达宣平,占领了宣平县城。国民党宣平县长潜逃,北伐军即派张高担任宣平县县长。同时,胡公冕也率北伐军东路军先遣团,从江西上饶一路追击军阀孙传芳残部抵达武义。武义各界群众夹道欢迎,军民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随后,党支部书记李守初及支部委员邵李清、徐云从等随军加入胡公冕先遣部队的战时服务团,支援兰(溪)龙(游)汤(溪)战役。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在白色恐怖下,武义县的党组织转入地下,主要领导人被迫避居他乡。同年11月,省委派徐英回武义担任县委书记。不久,徐英重新组建以邵李清为书记的县委,确定组织农民暴动为当时的主要任务。1928年10月,永武两县联合举行震惊婺州大地的“永武联合秋收暴动”。同年冬,宣平爆发了十多次打击土豪劣绅的斗争,没收恶霸的钱财,烧毁其田契。1929年10月,中共宣平县委组织了攻城劫牢斗争。暴动农军一度攻进县城。

1930年春,武义县委书记邵李清组建红军,番号为“中国共产党浙武红军游击队”,公开提出打土豪劣绅,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红军在金武交界的大公山建立总指挥部,指派骨干到四乡发展红军武装,建立东、西、南、北四路红军,开辟了纵横近60千米的革命武装根据地。红军迅速发展至3000余人,四面袭击敌人,革命力量遍及全县山区,并影响金华、缙云等邻县边境。是年5月,在武义红军和浙南“红十三军”的影响下,宣平红军也相继成立,番号为“红十三军浙西第三纵队”。红军以今俞源乡的阳铺坪为中心,建立革命根据地,转战于大河源、马口等方圆50多千米一带。1930年10月,武义、宣平、金华三县红军联合行动,攻打驻扎在后树的省保安队和县保安团。

1935年至1937年期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的领导下,由浙南进入宣平、武义一带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武装斗争。武义是挺进师的游击活动地区,1935年7月,在吴宅村袭击反动军队士官团,全歼一个连。同年9月28日,攻打宣平县城,打开监牢释放农民暴动时被抓的红军战士和群众。1936年底至1937年初,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开辟了宣(平)、遂(昌)、汤(溪)游击根据地。在登云乡子坑村成立中共宣遂汤工委,恢复并发展了边区党组织,领导这一地区的革命游击战争,成为挺进师在浙西南坚持斗争的重要基地。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7月恢复党组织活动,成立了中共武义区委,领导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中共处属特委在宣平曳岭区,建立中共宣平特支,以国民党经济实验区的名义,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扩大政治影响。1940年3月,为加强宣(平)、遂(昌)、汤(溪)边区的领导,建立中共边区区委并组织武工队,开展武装斗争,保卫了宣、遂、汤革命根据地。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武义,大肆掠夺萤石矿资源。所到之处,烧杀奸淫。当时武义县辖25个乡镇(不包括原宣平县区域),几乎程度不同都遭受日军窜扰蹂躏。面对日本侵略者,中共党组织发动群众,建立抗日自卫中队,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伪势力。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5月,中共浙东临工委派陶健任金(华)、武(义)特派员,与此同时,处属特委派张之清重建丽水县委,发展党组织,建立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党领导的武装斗争逐步发展,这时武义有两支人民游击队伍。一支是浙东临工委领导的浙东第6支队第9大队,在武义及其邻县活动。6支队还在宣平建立金、汤、武、宣武工队。一支是中共处属特委领导的浙南第3支队第2大队,活动在丽、缙、宣、武边境。两支部队共同战斗,积极发展党组织,狠狠打击反动势力。为了巩固边境游击区,曾建立金(华)、武(义)、永(康)、义(乌)和永(康)、武(义)、丽(水)、缙(云)两个县级办事处。1949年3月,松阳、丽水两县国民党官兵起义,曾在武义县新宅乡塘头村成立处北县委和处北县人民民主政府。1949年5月,在人民游击武装配合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34师、第11军30师解放了武义、宣平县,建立了人民政权。

1949年5月9日,武义(宣平)宣告解放,6月,建立县大队,10月,武义(宣平)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陶健任主任,负责接收国民党县政府机构。同月,中共武义县委设立武装科。1950年9月,武义(宣平)县分别成立人民武装部(简称人武部),内设军事、政工股。12月,各区建立人武部,同时,撤销县大队番号,改编为金华军分区独立第12营。1952年5~6月间,撤销独立第12营,整编为武义县中队。1953年3月,为了加强党对人民武装工作的领导,成立县委人民武装委员会。1954年8月,武义县人民武装部改建县兵役局(宣平县9月改建兵役局)。1958年5月宣平县建制撤销并入武义县。同年10月武义县建制撤销并入永康县,县兵役局随之撤销。1961年8月恢复武义县,12月,复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义县人民武装部,机关设作训、动员、政工三个科。1975年4月,武义县人武部与安徽省界首县人武部奉命调防。1986年7月,武义县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为副县级单位。配部长、政治委员,设办公室、军事科、政工科,一般干部按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办事员等职级确定。仍称参谋、干事、助理员。人武部的性质、工作任务不变,接受上级军事机关和县委、县政府的双重领导。1996年4月,县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为正团级单位,设部长、政治委员、副部长,设军事科、政工科、后勤科。2004年12月,根据军分区关于县人武部缩编的要求,人武部机关缩编,撤销副部长一职,2005年4月恢复副部长职务,并规定由副部长兼军事科长,县人武部编制8人(其中1名为士官)。

在各个革命时期,武义军民在中共武义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抵御侵略和反抗压迫、保卫国家争取人民解放斗争中英勇战斗、无私奉献,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和爱国志士,他们的英雄业绩,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武义县人民武装建设健康发展。

建国初期,人武部门组织发动民兵积极参加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革命斗争,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1951年5月,实行普遍民兵制度。从抗美援朝开始的志愿兵役制到1955年全面实行义务兵制,广大适龄青年踊跃自愿报名参军,保卫国家,巩固国防。1958年,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县迅速掀起“全民皆兵”热潮。1962年,贯彻毛泽东主席民兵工作“三落实”的指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民兵组织整顿、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同时按照“劳武结合”的原则,发动民兵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和维护治安工作。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县人武部遵照上级指示成立生产办公室,负责全县的工农业生产,并参加军事管制工作,在当时情况下对稳定局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50年代开展群众性分散练武活动,本着装备什么武器练什么兵原则,在不违农时,不误生产原则下,抓好基础军事理论和基础技术训练。60年代开展以民兵干部、武装基干民兵为主要对象,采取小型、就地的方法训练。1964年组织开展民兵大比武,民兵训练有较大改进。1970年按照总参谋部制定的《民兵军事训练纲要》,开始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军事训练,并开展实行周期训练。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恢复了民兵工作的优良传统,并把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县人武部围绕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积极进行民兵建设的调整改革。

1986年以来,民兵工作贯彻中发(1985)22号文件提出的“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方针,至1995年,全县556个村中有529个建有基干民兵组织,组建面达96.8%。全县基干民兵有4302人,编有3个营、24个连、129个排、495个班。普通民兵46013人,占总人口的14.1%。全县有23个乡镇、6个机关厂矿为基层民兵“三落实”达标单位。履坦镇人武部被省政府、省军区评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功立业先进单位。

1986年以来,改变以往以区为单位的训练方法,采取由县统一开训时间,统一训练内容,统一训练要求,统一经费开支,统一有关制度。根据训练大纲规定的内容和实际训练时间,突出训练专业技术兵为重点,经过分点施训,圆满地完成了民兵训练任务。1989年,改革创新,建立教学新秩序,按民兵训练任务20:1的比例,重新组建了以人武干部为骨干,专武干部为主体的民兵教学网,以改革教学为突破口,实现了教案编写、教学方法、考核标准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为民兵军事训练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考核验收,合格率达100%。优良率为40%以上,总评成绩良好。

1995年,新建民兵训练基地,原系要巨乡政府驻地,占地面积为369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930.49平方米。射击场建于基地西北侧1.5千米的高塘坞,是集射击、战术训练于一体的理想场地。为落实民兵训练基地化、规范化提供了保障。

1999年,根据上级指示和县民兵预备役工作调整改革实施方案,本着压缩规模,合理布局,改进编组办法,提高技术含量,完善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的要求,突出城区及重点乡镇的民兵工作,县编有应急分队1个加强连(6个排),计有180人,重点乡镇应急分队2个,计有60人,一般乡镇应急排16个,计有280人,县共编民兵专业技术分队10个,计有679人。编有民兵对口专业分队4个,计有420人。2003年,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印发了《武义县城市民兵工作调整改革实施方案》,县府办印发了《关于武义县私营企业民兵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先后在65家企业建立了民兵组织,3家规模较大的企业组建了3个民兵营;16家企业组建了16个民兵连,31家企业组建了31个民兵排、连,15家规模较小的企业组建了15个民兵班。并在城区范围内建立了10支专业技术分队、17支专业对口分队。

民兵政治教育以党的基本路线和国防教育为重点,进行民兵性质任务、优良传统、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形势战备和政策法制教育,结合组织整顿、军事训练、征兵和重大节日的活动进行。发动民兵带头参加三个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1987年,县人武部在对民兵思想状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编写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辅导材料,下发至民兵连进行宣讲,收到良好的效果。是年,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军区政治部授予桐琴东皋村“红星”青年民兵之家的称号。1991年,着重开展以党管武装和《民兵工作条例》为专题的季课教育,教育面达80%以上。县人武部长带领工作组在俞源乡进行了基层民兵工作“三落实”达标试点,总结了该乡认真解决位置难摆上、人员难召集、效果难保证的问题,保证民兵政治教育落实在基层的材料,并在省军区在绍兴召开的全省民兵政治教育现场会议上,作专题介绍,得到省军区领导的肯定和与会者的好评。1995年,按照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四个教育”的指示,抓住桐琴镇姚产村基干民兵金东广舍己救人的典型事例,开展鲜活的政治思想教育。为表彰金东广的英雄事迹,省人民政府追认金东广为革命烈士;金华军分区追记金东广二等功一次;县人民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向金东广学习,县人武部专为金东广舍己救人的事迹发出通报,在全县人武干部、专武干部、民兵干部以及广大民兵中,掀起了学英雄、赶先进的热潮。2004年,把民兵政治教育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基层,对全县基层武装部、民兵营连软件设施建设进行规范,按标准建好民兵营连部和“青年民兵之家”,按照《基层建设三年规划》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在2003年的基础上,又新建民兵营连和“青年民兵之家”69个,为有效地开展民兵政治教育提供保障。

2000年以来,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训练,围绕东南沿海地区战备需要,完成了县应急分队的训练任务。2002年,县民兵迫击炮分队获全省民兵炮兵专业技能考核第一名。通过对重点内容的施训,提高了应急反应、组织指挥、协调配合和遂行保畅通的能力,高标准完成了演练任务,提高了遂行支前参战的保障能力。同时,依据《基层建设三年规划》的目标任务,按照“联得上、来得了、拉得出、用得上”的要求提高后备力量建设的整体水平,继续调整基层民兵向城镇和非公有制企业转移的组织分布,初步建立了以专业技术分队为主体,以应急分队为重点,训练有素、动员快捷的民兵队伍。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形势新任务对县人民武装部和地方武装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全面推进人民武装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保卫国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