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地域

新宅镇位于武义县东南部,东南与丽水市莲都区和缙云县交界,西与坦洪乡、大溪口乡毗邻,北与王宅镇、大田乡相连;全镇辖46个建制村,2005年常住人口22635人,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以农业为主的山区镇。镇域总面积181.2平方千米,成为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区域面积最大的乡镇。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武义县城,武义县国民政府曾迁址岭上乡新宅村。

1986年分属新宅乡、宣武乡、明山乡,2001年9月底三乡合并称新宅镇。镇名因镇政府驻地新宅村而得名。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7千米。

新宅镇主要为瓯江水系;全镇多为高山峻岭,马背尖山海拔1074米,为境内最高峰;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林木丰茂,森林覆盖率达83.6%;水利水电资源丰富,有小水电站22座,总装机容量3000多千瓦;矿产资源丰富,有麦饭石、花岗岩、凝灰岩、萤石等分布较广,蕴藏丰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有秀水明山、奇石幽谷。主要溪流为菊溪、大莱溪、金岩溪等。水碓坑水库、建坑水库、高垅水库,有效灌溉面积693.93公顷,旱涝保收农田面积521.07公顷。

新宅村为原新宅乡政府所在地,2001年9月建镇后为新宅镇政府所在地,设有金融、邮政、电信、供电、卫生、林业、学校、公安派出所、敬老院等机构,是新宅镇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镇政府所在地原来只有一条约7米宽的公路“武莱线”穿境而过,公路两旁自然形成了“市场”。从1995年10月开始,“大庙新区”开发建设,拆除原汽车站,投资27万元建造了一座宽12米的“菊溪桥”,并于1996年至1997年建成第一条长800余米、宽20米的街道“菊欣路”。2003年对原大庙综合市场进行了迁移扩建。至2005年,菊欣路街道两旁已有商店百余间,并设有百货、蔬菜综合市场和仔猪市场。农历每月逢一、六为集市日,毗邻县乡商贩、居民前来赶集。

1996年,邮电支局从岭下汤迁移至新宅村大庙。到2005年年底止,全镇已安装程控电话3164门,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709只,镇政府所在地新宅村建有移动机站和联通机站,少妃、大莱、后林畈、乌门、金岩村、安村、茶坑等地移动机站相继建立。

2003年至2004年,投资400多万元在新宅村后陈新建了镇政府办公楼、宿舍楼。

经济

农业新宅镇传统经济以农、林、畜牧业为主。2005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851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45元,财政总收入201万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62万元。

粮食以种水稻、小麦为主。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种植,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005年粮食作物面积1264.47公顷,总产量5259.7吨。油料以种植油菜子为主,同年油菜子面积285.53公顷,产量343吨。西瓜种植也有较大的发展,2005年种植面积达121.93公顷。袋料香菇栽培技术从1991年开始引进,经逐年发展,至2005年,全镇栽培袋料香菇622万袋,总产量3732吨,产值1088.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2.78%。

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近几年又有新的发展,并向有机、无公害方向发展,到2005年年底止,全镇有机茶颁证面积100公顷。已有“汤记高山茶业有限公司”、“嘉盛茶业有限公司”、“马府翠绿金阳茶场”、“雅绿茶厂”等龙头企业在新宅镇落户,促进茶叶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镇2005年共有茶园面积562.33公顷,茶叶总产量491.2吨,产值1129.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3.27%。板栗素称木本粮食,也有多年的种植历史,经过90年代初期的大力发展,全镇已有板栗面积272.33公顷,年产量约164吨,产值82万元。

畜禽牧业以猪、牛、羊和鸡为主,由家庭分散粗放型饲养逐步向专业化饲养转变。2005年生猪存栏5021头,牛存栏为1025头,羊存栏为2402只。在浙江大学的帮扶下,大力发展“少妃土鸡”规模养殖业,由浙江大学提供鸡苗,并进行技术辅导,使全镇“少妃土鸡”养殖业快速发展,年饲养量一度达到23.8万只,其中年饲养量5000只以上的专业户有18户。2004年12月28日,建立了新宅镇第一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少妃土鸡专业合作社”。

工业新宅镇传统工业以手工造纸为主。新宅镇桑坑头、李村、后林畈一带方圆十几公里都是连绵的竹海,毛竹资源极为丰富,给造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晚清时期,桑坑头、李村、后林畈一带共建有十余个纸糟进行造纸生产,主要通过砍取嫩竹、腌竹丝、洗竹丝、剥料、舂料、捞纸、脱水、晒纸、压纸、锯纸、磨纸等十余道工序进行造纸,造出的土纸称为“利市”,主要用于祭祀活动,畅销全省各地,久负盛名。近年来,机械化造纸代替了手工作坊式的造纸方式,纸槽造纸作坊先后倒闭,仅剩造纸的一些浸竹料塘、纸槽等遗迹。

现代工业以小水电、制刷、水泥预制、竹木加工、来料加工为主。全镇地属山区,水位落差大,因而水力资源丰富,在菊溪、大莱溪、金岩溪上已相继建设小水电站22座,总装机容量3000余千瓦,平均年发电量870万千瓦时,产值261万元。在新宅、后林畈村有制刷厂3家,可年产各类刷子120万只,产值108万元。有水泥预制场一家,主要生产水泥预制板,年产值45万元。竹木加工厂(点)24家,主要生产半成品及家具,年产值257万元(其中裤夹厂7家,产值207万元)。从事来料加工的人员780人,主要加工玩具、休闲用品,产值2015万元,加工费收入403万元。

200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5026万元。

人文

文化新宅镇群众文化活跃,传统节目有擎龙灯、走马灯、秧歌舞等。1986年原新宅乡、宣武乡、明山乡均设有文化站,2001年9月合并为新宅镇文化站。2005年成立了新宅镇文化中心,原文化中心设在新宅村办公楼内,年底迁址到少妃原宣武乡政府驻地。

1986年原新宅乡、宣武乡、明山乡均设有乡广播站;1998年,全部改称广播电视站;2001年9月合并为新宅镇广播电视站。到2005年年底止,全镇有广播3814只,其中野外调频广播60只、25W高音喇叭11只。有线电视用户2618户,入户率32%。

2004年12月22日在原新宅镇政府办公宿舍楼内建立了新宅中心敬老院“菊溪乐园”,共有68名五保老人入住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2005年全镇有414人被列为低保对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9679人。

教育1986年,原新宅乡、宣武乡、明山乡均设有总校、初级中学、小学。后经教育布局调整和行政区划调整,到2005年年底止,全镇保留1所初中(新宅初中)和2所完小(新宅小学、宣武小学),另有幼儿园、托儿所8个。2004年新宅镇通过省教育强镇评估验收。

卫生1986年原新宅乡、宣武乡、明山乡均设有卫生院。新宅乡卫生院于1993年改设为新宅中心卫生院。2001年9月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宣武乡卫生院改设为宣武社区卫生服务站,原明山乡卫生院改设为明山社区卫生服务站。

陈厍纪念馆位于上少妃村。陈厍,字光远(931—994),后周时期国家动荡,陈厍立志为国出力,励精于学业,兼习军事韬略,考取进士,公元959年任监察御史。后奉旨讨伐契丹,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掌握兵权,陈厍与赵匡胤途中相遇,情投意合,建议统一国家,由赵匡胤负大任,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显德七年(960),与石守信、陶谷等发动陈桥驿兵变,陈厍等将校拥赵匡胤为皇帝,称为宋太祖,先后平定荆南、南汉、江南等地,群雄相继灭亡,结束了五代以后50余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宋代统一的国家。赵匡胤感于陈厍的功勋,建隆二年(961)敕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殿中侍御史、特进上柱国(为勋级中最高一级)。淳化五年(994)5月,陈厍卒于河南开封,宋太宗敕赐葬祭,尸身辗转运回老家少妃安葬。后人为纪念陈厍,建庙塑像,以示敬仰。现已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邓氏宗祠在金岩村,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主体建筑为方形,泥木结构。正门进去分别为门厅、戏台、天井、正堂,两侧厢房为两层建筑,与戏台相连相通;正堂为一层建筑,高大而宽畅,正堂与两厢房交界处各设有一侧门。戏台顶部为八角斗拱形,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戏台背面屏风为木制镂空雕嫦娥奔月造型,形态逼真,戏台边的小柱顶上是惟妙惟肖的狮子造型木雕。

“千斤棚”遗址1942年6月日本侵略军发动浙赣战役时,日本侵略军欲经新宅前往丽水,在乌门与金岩村交界的黄坑岭头地段只有一条小道,非常陡峭,且是日本侵略军的必经之路,军民事先用绳索捆好木架,与路边的树木相连,并在木架上堆放数以万计的大小石块,俗称“千斤棚”,等日本侵略军靠近时,砍断绳索,整个木架轰然倒塌,飞滚的石头顺着狭窄的山道砸得日本侵略军鬼哭狼嚎。

特色

新宅西瓜由于新宅镇平均海拔在400米以上,西瓜比平原地区上市迟一个月左右,形成了一个时间差,且多种植在山地上,阳光充足,所产的西瓜特甜特脆,口感极佳,因而价格也很好,经济效益明显。2005年新宅镇西瓜种植面积达到了121.93公顷,收入达550多万元。

高山蔬菜2000年,在浙江大学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山区小气候的有利条件,高山蔬菜种植业得到较快发展,主打品种为四季豆、茭白等,主产地在大莱、陈弄、新宅等村,特别是四季豆,远销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成为市民的抢手货。2005年全镇高山蔬菜种植面积1098.47公顷,产值2212.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98%。高山蔬菜产业位居全县第一,成为新宅镇的一大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