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古遗存

仓部堰遗址在清溪口水库及下游一带。唐昭宗年间(889~904)由该村徐镃建造。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灌溉面积仍有2000余亩。清溪口水库建成后,涵瀛淹于库底,其明渠成为水库渠道(1996年尚存出水涵洞口18个)。1998年12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长安堰遗址位于城西湖山潭上,始建于唐初。民国时期灌溉面积缩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92年11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点。2000年后县后畈建成经济开发区,灌溉功能渐失而废圮。

古窑址

武义窑是婺州窑古瓷主要产地之一,始自东汉,经三国至宋、元,其窑多达140余条,主要分布在壶山、熟溪、白洋、履坦、桐琴、泉溪、王宅等街道、乡镇。其中桐琴管湖三国婺州窑、泉溪水碓周五代北宋窑的调查资料被收录在1988年11月紫禁城出版社《婺州古瓷》中。

水碓周窑址位于泉溪镇水碓周村,有唐代至元代的窑床8条。遗物有碗、罐、壶、瓶等,口有卷口、敞口、敛口,足有圈足、撇足、卧足。瓷土精细,胎薄而硬,呈白或灰白色。釉色有青灰、灰泛黄、白灰、黄、乳浊。部分开片有刻划纹、雕刻纹。窑具有凹底或平底匣钵、垫饼、垫圈等。1998年12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2001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先后分两期对水碓周窑址范围内的陈大塘坑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陈大塘坑窑址位于泉溪镇水碓周村陈大塘坑,在长约500米的山上,有8条龙窑遗迹,时代为五代至元。遗物以碗为主,兼有罐、壶、碟、瓶等。胎薄而硬,呈白或灰白色。釉色青灰,兼有灰泛黄、灰白、姜黄。其中元代碗层乳浊,有开片;部分遗物饰刻花。1998年12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林村窑址群、南湖窑址群分别位于熟溪街道林村和南湖,窑址年代为宋代,1992年11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点。

古墓葬

明招山吕氏家族墓位于白洋街道上陈村明招山。有南宋吕好问墓、吕弸中墓、吕大器墓、吕祖谦及夫人墓、吕祖俭墓等30余座家族墓。部分墓有三至五级拜坛。1987年12月,吕氏家族墓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吕祖谦墓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金华)人,南宋著名史学家,浙东金华学派创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92年7月由省文物局拨款在原址进行了重修。墓坐西南朝东北,由拜台和坟墓两部分组成,扶椅式,占地面积386平方米。拜台分为三级,踏跺石板砌置。坟墓平面呈椭圆形,块石砌筑,墓顶封土作穹隆状。坟墓正立面宽2.22米,墓碑镌刻“宋吕东莱先生之墓”字样,1989年12月,吕祖谦墓(包括吕氏墓群、朱吕讲堂和明招寺)被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阮孚墓阮孚,字遥集,开封陈留人,任安东参军,镇南将军。东晋咸和初年(326),迁广州刺史,赴任途中避乱隐居武义明招山。晚年舍宅建刹,名惠安寺(即明招寺)。墓在明招寺围墙东50米处,占地十余平方米,墓前尚存碑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7年12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潘竹涧墓潘竹涧(1476~1532),字仲鲁,号竹涧,金华人,明代正议大夫资尹兵部左侍郎赠兵部尚书。墓位于白洋街道(原邵宅乡)湖塘沿村大通寺左侧,为夫妻合葬墓。墓面南,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墓前神道两侧立有石翁仲、石虎、石羊、石马各一对,神道前端立石碑,其下驮以石龟座,皆为明代石刻艺术珍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1年墓曾遭到破坏,墓铭2方现移至县博物馆内保存。1987年12月,石翁仲、石马等石刻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潘湘墓潘湘,坦洪乡上坦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赐文林郎太常博士,升两广监察御史,转知府。墓葬位于新宅镇下坑林场,石砌,面东,占地面积50平方米,曾被盗、结构毁损。1992年11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点。

宋丞相郑睿墓郑睿,字汝彻,鲍村(县后村)人,宋真宗时进士,景德间为长史。侄郑通,仁宗时进士,任广西参议。墓位于柳城镇(原云华乡)金西村南,占地200平方米,墓前有墓坊,为石构,冲天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92年11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点。

巩庭芝、巩丰墓巩庭芝(1099~1163),字德秀,号山堂,婺州武义人。巩丰(1148~1217),字仲至,巩庭芝孙,宋诗人,从朱熹、吕祖谦学,有《东平集》存世。墓位于熟溪街道福圣寺后巩宅山,宋时所构,为石板墓,墓面鹅卵石砌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92年11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点。

其他古墓葬德谦禅师墓,位于明招山朱吕讲堂南西侧约50米处,唐五代;朱若功墓,位于明招寺后山,清代;何德润墓,位于熟溪街道南湖村,清代;伏虎禅师墓,位于柳城镇台山寺,北宋。均于1992年11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点。

近现代重要史迹

辛亥革命烈士墓原建双路亭福建山,并建祠奉祀,1984年4月迁墓于壶山西麓。分三穴,混凝土结构,穹窿顶,有踏道、平台、墓碑,葬有刘耀勋等辛亥革命党烈士遗骸14具。刘耀勋,武义人,辛亥革命时为光复军参谋,武义党军督办,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武义风潮”中被捕殉难。1987年12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日本侵略军侵华遗址——大烟囱位于县城熟溪桥北端西侧百米处。民国31年至34年(1942至1945)日本侵略军侵占武义,在杨家、周岭一带开采砩石,掠夺矿产资源,就地建造发电厂。电厂占地21700平方米,安装2台大型发电机组。民国34年(1945)5月日本侵略军败退,拆除机器设备,留下大烟囱及主厂房。解放后办过中学、电厂。大烟囱高38米,底部直径4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7年12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4月城市改造中拆除上部,保留3米。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2004年冬)之际,县人民政府在原址勒石立碑。

徐英烈士墓徐英(1907—1930)原名徐胡连,又名紫衡,化名于凤鸣,熟溪街道(原溪里乡)水碓后村人。民国14年(1925)冬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宁波特支书记、中共宁波地委委员。民国17年(1928)11月上旬,曾任中共武义县委书记。民国18年(1929)当选为浙江省委书记,4月省委撤销,改任浙东南巡视员,即中央巡视员。12月17日在宁波君子道三街四楼特支机关被捕。民国19年(1930)2月押解杭州陆军监狱,4月28日被浙江高等法院宣判死刑;8月27日晨,与其他18位难友英勇就义于陆军监狱刑场。

墓位于熟溪街道水碓后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90年8月重新修建。1992年11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点。2003年,熟溪街道出资修建了徐英烈士纪念馆,2004年被金华市确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邵李清烈士墓位于白洋街道上邵村。邵李清(1900—1930),字泽民,原邵宅乡上邵人。民国15年(1926)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建立武义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并当选农会主任,11月接任中共武义县委书记。民国16年(1927)“四一二”政变后,在国民党的清党、反共逆流中,曾两次遭逮捕关押后释放,6月被选为中共武义临时县委委员。民国17年(1928)10月,武义、永康两县联合武装暴动失败,遭通缉,化装离开武义隐蔽在外,11月下半月起任中共武义县委书记。民国18年(1929)冬返回武义组织武装起义,建立根据地。民国19年(1930)2月,创建中共浙武红军游击队,同年9月赴沪买枪,途中因奸细告密被捕押解兰溪;10月2日被国民党杀害于兰溪台基,头颅被悬挂在武义县衙门前“示众”。殉难前曾给妻留下绝笔和诗句。

土堆墓位于白洋街道上邵村原县水泥厂山坡上。1980年由政府进行修理,水泥坟面,四柱三间式,正中碑刻“邵李清烈士之墓”,碑额塑五角星,墓前有武义县人民政府1992年5月所立“中共武义县委书记邵李清烈士永垂不朽”石碑。1998年12月,其故居与墓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曾志达烈士墓曾志达(1906—1932),乳名尚志,化名曾昕、曾权,桃溪镇后溪村人。民国16年(1927)在杭州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家乡(宣平)建立宣平县第一个党的独立支部,任书记;10月成立中共宣平县委,担任县委书记。民国18年(1929)1月,因避难在上海参加中共沪西区委工作,不久被委任为浙江特派员兼杭州互济会委员。1930年春,受党的委派前往恢复浙西特委,民国20(1931)2月任中共兰溪中心县委书记,4月回上海沪西区委工作,因叛徒告密被捕,押解杭州陆军监狱。民国21年(1932)4月被害于杭州松木场刑场。

故居和墓位于桃溪镇后溪村,1998年12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死难矿工墓原位于茭道镇杨家村附近。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姚炳塘、徐云从、杨海涛发起并筹集经费,收敛日寇掠夺萤石矿时被害、裸露荒野的矿工尸骨80多担(以头颅计有305具),安葬成“大坟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7年9月,浙江砩矿职工为纪念死难矿工而专立墓碑,上书“纪念抗日时期被日本帝国主义奴役死亡埋葬在此的305名工人阶级兄弟”;1971年4月重修,撰联:“牢记民族恨,不忘血泪仇”。1987年3月,其墓迁至三角坑水库口西侧。1998年12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