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九节 王宅镇

地域

王宅镇地处武义中部,是原下杨区公所所在地。民国34年(1945)为武义西区中的横鹭乡、桐山乡和中枢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为下杨区的王宅乡、陶宅乡还包括履坦区的中枢乡。1958年5月原宣平县16个乡镇划入武义县,全县设2个镇、28个乡时,为红旗乡、双溪乡和胜利乡。同年9月公社化后为跃进(后称下杨)人民公社的一部分。1961年10月恢复武义县建制时(也即全县设6个区、34个公社时),为王宅、陶宅、要巨3个人民公社。1983年复称王宅乡、陶宅乡、要巨乡。1985年王宅乡改为下杨区下属的王宅镇。1992年,王宅镇、要巨乡、陶宅乡二乡一镇合并为王宅镇,驻地王宅。东与大田乡相接,西与俞源、白姆乡接壤,南与新宅镇毗邻,北接壶山街道,为金华市内市级中心镇之一。全镇辖46个建制村,153个自然村,常住人口27410人,区域面积101.7平方千米。王宅镇还是新安江水库移民和下山脱贫安置重点镇,有胡家、红卫、红星、宅山和王宅村杨林自然村等新安江水库移民聚居村以及紫溪、马公塘、要巨二、阳光等下山脱贫安置村。2001年9月县内行政区划调整时未有变动。

王宅镇交通便利,44省道穿境而过,东连县城,南通大田、新宅,西面贯通桃溪、柳城等乡镇直至松阳县,北接白姆、金华,是武义中西部的交通枢纽。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4千米,是武义县中部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至2005年年底各村基本实现自来水、照明、公路、电话“四通”。通村公路硬化率100%,形成镇区与中心村15分钟、中心村与相关建制村10分钟的交通圈;电话普及率65%;有线电视通村率100%,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境。

王宅境内四周丘陵起伏,峰峦连绵。南部大法尖海拔917米,为境内最高峰。西北地势高峻,多峡谷丘陵,中间平坡盆地,土壤肥沃。境内溪流纵横交错,全境水域面积486.67公顷,主要河流有麻阳江、乌溪、白鹭溪、高溪,水利资源丰富,有小水电11座,装机总量2600千瓦,年发电量675万千瓦时。

经济

1995年,王宅镇工农业总产值26858万元;至2005年增至62193万元。

农业王宅镇传统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2005年有耕地2208.8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26亩,物产资源丰富,土地平旷肥沃,是名副其实的武义“中原”大粮仓。近几年王宅镇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整理标准农田近2000公顷,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奠定了基础。王宅镇借助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形成了茶叶、香菇、肉猪三大主导产业,涌现出5大特色产业区:以王宅、要巨、陶宅为中心的高产优质稻示范区,优质稻面积推广已达333.33公顷,其中超级稻示范方面积达213.33公顷;以郭浦朱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为代表的城郊蔬菜、瓜果示范区;以马府下村、要巨、马昂、上四保的茶叶、蜜梨产业特色区;以要巨、仁村、四八店为代表的水产养殖产业区;以项山头、大岭脚等高海拔地区为代表的高山蔬菜、瓜果产业区。农业总产值,从1995年的6073万元,增至2005年的10093万元。

工业王宅镇工业经济起步较早。70年代中期,王宅茶厂、王宅萤石矿、王宅电站等社办企业成为王宅最早发展的企业;80年代,王宅造纸厂、王宅饮料厂、王宅建筑队等乡办企业陆续建成,原要巨乡的要巨纸厂、原陶宅乡的石棉厂、东阳门电站、平头电站等企业也相继创办并投产,为后来发展工业经济奠定了基础。1998年开始,王宅镇抓住44省道拓宽改造、武义县域经济沿上松线梯度推进的机遇,凭借逐渐改善的区位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推进工业功能区建设。根据规划,全镇工业区分三个区块,即:古马山工业区、食品工业区、江南工业区,总面积为7.952平方千米。其中古马山工业区规划面积2.26平方千米,食品工业区规划面积3.7平方千米,江南工业区规划面积1.992平方千米。已初步形成以刀剪、五金工业、再生造纸、制锁等四大支柱产业,涌现出一批如麻阳精密铸造、新世纪纸业、康达五金、佳驰车业、双龙剪刀等上规模的企业。工业总产值1995年为20785万元,2004年据经济普查资料为31981万元。

商贸王宅镇为武义县中部地区商贸中心。王宅蔬菜小商品市场创办于1991年,建筑面积2400余平方米,经多年发展,增至店面13间,摊位100个,已形成从事鲜活蔬菜、海鲜水产、调味、禽蛋、生熟肉制品、干鲜水果、保鲜冷冻等主要内容的一个综合性农副产品市场。王宅农贸市场创办于1991年,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主要从事猪、牛、鹅、山地货等物品交易。

人文

王宅镇素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和该地群众奋勇抵抗日本侵略军侵略。1942年9月,国民党军79师236团在李兰桥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激战,打得日本侵略军措手不及,战斗从上午延续到下午,共打死日本侵略军50余人。

王宅镇人文底蕴深厚,素来尊师重教,仁人志士辈出。陶宅村桐山寺,系武义县著名的文化教育胜地。1917年,武义县教育界先辈孙其昌与村民方仁等人,在桐山寺创办高等小学校,为武义县第一所农村高等小学。国民党政府教育总长曾颁给“敬教劝学”匾额。革命烈士陶德尊,曾在桐山小学操场集中1000多人开展反霸斗争。陶宅村人方悴农,20年代就学于桐山小学,1938年奔赴延安,并在抗大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员,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农民大学校长等职。著名昆虫学家汤祊德、中国宝石学会副理事长俞旭等均启蒙于桐山小学。

王宅镇自古尊崇儒家孝道,发生在明嘉靖间马昂村的孝子王世名故事见记于《二刻拍案惊奇》第32卷。位于下渠口村的何氏宗祠、郭浦朱村的朱氏宗祠系武义县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点。

王宅镇科教文卫基础设施完善。建有文化站1个,图书馆1个,广播电视站1个,影剧院1个,中学1所,镇中心小学1所,成技校1所,镇中心幼儿园1所,村幼儿园15所。下杨中学连续多年获县教学质量奖,为浙江省示范性初中、全国班集体建设实验基地。王宅小学为全县农村A级学校、浙江省农村示范小学,2003年5月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素质教育特色单位。

特色

风景名胜——寿仙谷景区寿仙谷是国家3A级风景旅游区。从大莱口到石井里崖险溪急的峡谷,相传为寿星翁故里,留下众多神话传说。景区内重岩叠嶂,清溪潺潺,碧竹幽幽,犹如幽美宁静的世外桃源,集皮筏漂流、运动休闲、避暑度假为一体。寿仙谷漂流全程约3千米,峡奇谷深,河道曲折,水流清澈,是都市人体验自然、回归自然的绝佳去处。

农业名产——茶薪菇茶薪菇以棉籽壳为主要生产原料,是生态型食用菌。其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质地嫩脆、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医疗保健、药用价值,被誉为“中华神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