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境内民国前建筑除少量列入政府保护名录外,其余多任其自生自灭,部分已破败不堪。光明粮站、谢家路船闸等建筑虽为新中国成立后所建,因能体现时代特色,亦予以介绍。

太傅世家 俗称二房厅,位于东大街社区蔡元房西。相传为明建昌知县谢一麟的宅第,亦有人认为是明两淮盐运使运判、太仆寺丞谢一鹏的府第,名光禄第。该建筑整体坐北朝南,前后二进,占地1188平方米。前进衍庆堂,重檐硬山顶楼房,面阔五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七柱九檩,前单后双。前檐设廊,抱头梁造型朴素。檐廊下铺长条石板,内堂铺方形青砖。后进德逸馆,建筑形制与前进基本一致。

一甲重光祠 位于大学士第与三省堂门厅之间,系泗门谢氏二房汝房支(谢迁仲子谢丕派)供奉历代神主之所。因谢迁、谢丕父子皆为一甲进士,故旧有匾曰“一甲重光”。该祠坐北朝南,单进三开间硬山式平房。

杏五房 位于汝湖社区前南谢,系谢迁嫡长曾孙谢敬行(排行五)后裔聚居处,故旧名行五房。坐北朝南,单进七开间,重檐硬山顶楼房。中堂曾为泗门谢氏二房长房支(谢迁长子谢正派)供奉历代神主之所,称行五房祠。

知止斋 位于三省堂门厅西,原为谢迁七世孙、清四川龙安知府谢钟和的书斋,斋名取自《礼记·大学》中“知止而后有定”之句。康熙三十二年(1693)谢钟和去世后辟为太傅祠,供奉谢迁及上三代神主。书斋坐北朝南,系单进建筑,由大厅及东侧积谷仓组成,均为三开间的硬山顶平屋,总占地193.7平方米。大厅明间抬梁式梁架,四柱落地,曾悬匾曰“敬时思孝”。次间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五柱七檩。积谷仓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五柱七檩,用材较小。

蔡元房 又称敬义堂,位于东大街社区南石洞,系清中期谢蔡元旧宅。整体坐北朝南,由大厅、仪门、主楼及东西厢楼组成,占地面积873.9平方米。大厅为硬山式高平房,三开间。明间为抬梁式梁架,四柱十檩。次间为抬梁、穿斗混合式,用五柱。七架梁前置卷棚后带双步。主楼为重檐硬山式,三开间,穿斗式梁架,七柱十檩,前设廊。东西厢楼各九间一弄,均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东厢楼前双檐,后单檐,四柱六檩,后槛墙脚石板并列砌筑。西厢楼前后均重檐,五柱七檩。大厅至主楼过道上有仪门,双坡硬山顶,石柱石梁。

谢氏六房宅 位于万安桥东。为泗门谢氏六房子孙世居之所,格局较为混乱,建筑时代亦多有不同。仪门、东侧楼、门厅为明末清初时期建筑,前楼、主楼、东侧单披、单楼为清代中晚期建筑。

前楼为重檐硬山顶,四间一弄,东数第二间为弄。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五柱七檩。

仪门为砖石混合结构,门框为大条石块框筑,素面无纹饰楹联。门额上覆青瓦,饰砖雕,刻卷云纹。门臼为木质,上施卷草纹。

大厅为硬山顶高平屋,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五柱七檩。现存二间,正对砖雕门楼的明间原设穿堂。

主楼重檐硬山顶,七开间,观音兜山墙。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七柱九檩。檐下辟廊,施十字斗拱承檐檩,地面为石板对缝平铺而成。抱头梁上雕刻石榴宫灯图。柱础为灯笼造型,上饰祥云纹。屋内地面较廊下略高,门槛处施绣球形透气孔。窗为方格花窗,门臼上并刻精美雕花。

主楼东侧有单侧披屋,二柱落地,抬梁式结构,四架檩。前为东侧楼,重檐硬山顶,两间一弄,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三柱五檩,施方格花窗。

主楼与侧楼间有一单楼,硬山顶,一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四柱六檩。

该宅前期建筑造型较为古朴素雅,晚期建筑较为精美考究,从中可见不同时期建筑的发展演变过程。

咸和房 位于西大街社区天和房西,清代中期建筑。整体坐北朝南,前厅后楼,两侧厢楼前后贯穿,占地1528平方米。原前有墙门,后有罩屋,现均已拆改。

前厅为硬山顶高平屋,五间二弄。明间七架抬梁带前单步后双步,其余各间八柱十檩,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前檐设廊,十字拱承檐檩,抱头梁厚实。主楼为重檐硬山顶,五间二弄。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七柱十一檩。前设廊,后有披屋。两侧厢楼各十四间二弄,六柱十檩,与厅堂构成回廊。

天和房 位于咸和房东,清代晚期建筑。整体坐北朝南,有前后两进,每进均有东西厢楼,各成院落,占地面积近1500平方米。

前进为硬山式平房,五间二弄,中堂曾悬“茂德堂”匾。檐下辟廊,施卷棚。两侧厢楼各为七间,重檐硬山式。西厢楼后为花园,有五间朝南硬山式平房。

后进为重檐硬山顶楼房,面阔七间。六柱八檩,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檐下辟廊,施十字斗拱承檐檩,斗拱上略施花纹,抱头梁素面。明间原为过道,前后各开六扇花格门,通楼后太平池。现池不存,后门已封。次、梢、尽间檐下设雨栏,石质栏槽,上筑立木质花格。现仅西次梢间存,其余立面均改。二楼亦设雨栏,全木质,较一楼略大。檐下及天井均为石板错缝铺砌。

主楼两侧有走马楼式厢楼与主楼相连,各三间重檐硬山顶,五柱七檩,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西厢楼与主楼连接处开一门洞,上饰砖雕,原次间檐下设与主楼相同雨栏,现仅存部分石槽。东厢楼南山墙上存双马头。东西厢楼南山墙檐下均开拱形门洞,上饰砖雕门罩。

天和房分布规整,规模宏大,为泗门清晚期代表性建筑。

泰和房 位于西大街社区后街,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建筑,系清末民初上海滩金融界名人谢纶辉故居。整体坐北朝南,主体建筑有门楼、门厅、前院大厅、前楼、主楼、两翼楼及前后侧楼等,占地1341.5平方米。

门楼为海派石库门式,建于民国时期。门洞为哥特式青砖圆拱门,两侧立柱亦为青砖砌筑,上设灰雕装饰。大门为厚板门包铁皮,置门环。门楼东侧为门厅,硬山顶平房,四开间,山墙墀头施彩绘。

前院大厅为硬山顶平屋,三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六柱九檩,前单后双。大厅东侧为前楼,重檐硬山顶,三开间,前设廊。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七檩。东西山墙基由石板垒砌。庭院内石板错缝平铺。

后院主楼为重檐硬山顶,七间两弄,前设廊。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六柱八檩。东西翼楼各两间一弄,亦为重檐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八檩,檐柱设十字拱。楼板搁栅为圆木。翼楼与主楼相连的弄间分设墙门,上为走马楼。

后院西侧另有一小侧院,有前后两侧楼。南侧楼为重檐硬山顶,三开间,五柱七檩,檐柱设十字拱承檐檩。北侧楼建于民国,单檐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七檩。底楼辟廊,廊柱为方柱,雀替施花卉雕刻。

该宅格局宏大,建筑风格为中西结合的海派样式,有一定的建筑和历史研究价值。

后街竹丝墙门 位于后街16号,清代中期建筑。整体坐北朝南,由门厅、主楼及两厢房围成四合院式,占地425.3平方米。

门厅为硬山顶平房,五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七檩。檐柱设牛腿承挑檐檩。明间为穿堂,设板门六扇,地面用石板错缝平铺。两侧山墙为荷叶山墙,现仅存东山墙。门厅与主楼之间为天井,东西两侧为厢房。主楼重檐硬山顶,五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七柱九檩。檐柱设十字拱承檐檩,抱头梁素面。前设廊,廊下西山墙设门,置门罩。两侧山墙设双马头,置石窗。

藕荷弄当店 位于东大街社区藕荷弄,系清光绪年间益泰典当铺旧址,后数次改建,现存主楼、西厢屋、水池等,占地362.8平方米。主楼坐南朝北,九开间,前重檐后单檐,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六柱八檩。前带廊,廊下石板错缝平铺。梢间背面开石库门,通后天井。背面二楼置槛墙,上设栏杆,内置摇窗。主楼前为一方池水,石砌池壁,池水泛绿。西厢屋现仅存一间。

东山弄孙氏老屋 位于东大街社区东山弄,原系成之庄长子谢茂豫别业,俗称小东山,后转于孙姓,并于民国22年重建。整体坐北朝南,由墙门、正屋、东厢屋、天井组成,占地299.15平方米。墙门上额书“居之安”。正屋五开间,单檐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八檩。明次间前辟廊。檐柱头施十字斗拱承檐檩,抱头梁素面,变形回字纹木摇窗。东厢屋两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四柱六檩。正屋后有菜园、池塘。

人和庄 位于成之庄东,与成之庄并排连建。整体建筑坐北朝南,成四合院回廊格局,占地887平方米。前进为重檐硬山顶楼房,五间二弄,明间原设墙门。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七檩。后进形制与前进基本相同。两侧厢楼各五间,四柱五檩穿斗式。天井为石板错缝铺地。

井头弄老宅 位于后街20~22号,清代中期建筑。整体坐北朝南,由倒座、正楼、东侧屋及朝东墙门组成,占地489.2平方米。

倒座为硬山顶平屋,六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五柱七檩,东山墙开石窗。现临街立面改为正立面,不见原始风貌。主楼为重檐硬山顶,面阔五间。五柱七檩,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明次间檐下辟廊。楼上开双窗,施方格纹。倒座与主楼间为天井,用石板错缝铺砌。天井东侧有侧屋,二开间,三柱五檩,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东侧屋与主楼连接处建朝东墙门,二柱落地,外八墙门,开门两扇。墙门两侧饰砖雕,牛腿上雕刻花卉祥云图。

该宅因为临街,寸土必争,导致倒座与主楼没有分布在同一中轴线上,格局无对称关系,是古民居中较有特色的一例。

谢氏敬履堂 位于东大街社区季孟弄13号,明代建筑,俗称老屋。整体坐北朝南,由门厅、主楼、厢屋围成四合院式,占地473.1平方米。

门厅为硬山式平房,五开间,五柱七檩,明间设中柱,前后带廊。主楼重檐硬山顶,五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八檩。前设廊后带双步梁。檐下石板对接平铺,阶沿石横长厚实。檐柱础高脚底,腹鼓,下垫磉盘。东西前檐山墙处开门。两侧厢屋各三间,硬山顶,三柱五檩。门厅外东南角有一口古井,井圈石质,上下圆口,井壁砖块横列叠砌,口窄内宽腹深,井水清冽,为附近民众生活水源。

该宅为境内尚存的明代民居之一,对研究姚北地区建筑沿革有一定参考价值。

红桂路竹丝墙门 位于汝湖社区红桂路64号,清代建筑,以其墙门门面用竹条编排,故名。整体坐北朝南,由门厅、主楼、两侧厢房围成四合院式,占地593.4平方米。

门厅为硬山式平房,七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四柱六檩。明间前施挑檐檩,后带廊,设两道大门,头道即为竹丝墙门。牛腿较粗大,雕饰人物故事图案。梁轩间正中雕牡丹,两边为凤凰,寓意凤戏牡丹。主楼五间,重檐硬山顶,西山墙置一马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六柱八檩。两边缝为穿斗式梁架,八柱八檩。前辟廊至次间,梢间廊下开木质雕花玻璃门。明间开六扇玻璃木门,次间开回字纹摇窗,内置玻璃推窗。二楼窗槛前施木栅栏,内开格子窗。天井用石板错缝平铺。

红桂路诸宅 位于红桂路十堡桥弄1号,坐北朝南,由墙门、主楼及天井组成,占地153.6平方米。墙门为石库门框,上施砖雕,额曰“云蒸霞蔚”。门头双檐飞逸,中夹插牌。主楼单檐硬山顶,三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七檩,砖木混作。檐下辟廊,设卷棚顶,底楼檐柱小牛腿挑檐檩,二楼设阳台扶栏。该宅以中体为主,西式为辅,是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中西合璧式民国建筑。

东墙门诸宅 位于汝湖社区第十堡东墙门24~26号,相传为明进士诸燮旧宅。整体坐西朝东,墙门临河,主楼五开间重檐硬山顶。

谢氏行素堂 位于汝湖社区杏五房西,系清咸丰九年(1859)进士谢锡蕃旧宅,民国时期转与沪上画家谢之光。主楼原为七间,现存四间,重檐硬山顶。

裕泰老宅 位于汝湖社区三门堰桥东南角,清晚期建筑,系清末民初裕泰贳船厂业主谢桂生居宅。整体坐北朝南,由门厅、正厅、东侧屋组成,占地面积434.8平方米。门厅为硬山顶平屋,面阔五间,三柱四檩,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明间设过道,开门两扇,石板错缝平铺地面。设外八墙门,砖石结构,上雕花草图案,并划细线做方格纹装饰。檐下牛腿雕刻花草人物故事图。正厅为硬山顶高平屋,面阔五间。明间抬梁式,五柱落地;次梢间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六柱八檩。东侧屋为硬山顶,二间一弄,四柱落地,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东山墙侧有一古井,石质圆形井圈。

关帝庙 位于汝湖社区湖边路37号,系民国时期宗教建筑。整体坐北朝南,由门厅、大厅及两侧厢房组成,均为硬山顶平房,占地面积260.5平方米。门厅一间二弄,四柱四檩,穿斗式梁架,施十字斗拱承檐檩。大殿五开间,明间抬梁式梁架,四柱落地;次梢间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五柱七檩。两侧厢房各二开间,三柱五檩,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两侧有风火墙。

东山义庄 位于后塘河社区大通路89号,清晚期公益性建筑,由乡绅谢览辉所建。整体坐北朝南,门厅及大厅均为硬山顶平房,总占地960.6平方米。门厅七开间,后设廊。明间为穿堂,设门洞可通河埠,抬梁式梁架,四柱落地,五架梁。其余各间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七檩。大厅三开间,用材较粗壮平直,间架较大。前设廊,置卷棚。明间抬梁式梁架,四柱落地,五架梁。次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九檩,前双后双。檐柱设牛腿承挑檐檩。东西山墙廊下设石库门洞。

兰草堂 位于后塘河社区东道路2弄,系清举人谢炜旧宅。整体坐北朝南,分前后两进。前进为硬山顶平屋,面阔五间,穿斗式梁架,五柱七檩,明间设穿堂。后进硬山顶楼屋,五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七檩。前檐设廊,石板错缝铺地。明间悬“双菊轩”匾。前进前原有天井及门楼,门楼已毁,天井内假山等亦不存,唯存一株高40余米、树龄约300年的银杏树,已列入古树保护名录。

施启瑞举人府 位于海南村施家自然村102号,清代中期建筑,民间称泰和里,为晚清举人施启瑞旧宅。整体坐北朝南,由砖雕门楼、主楼、两侧厢楼及前后天井组成,占地1071.8平方米。

砖雕门楼呈双坊四柱式,门额正面雕“怀德维宁”四字,背面雕“所其无逸”四字,其四周均饰精美砖雕及人物故事图。台门正背面石柱上均镌对联,正面字迹已风化,背面镌“大朴弥文克绍箕于稼穑,惟苦为宝光门第于诗书”。门楼后天井地面用长条石板错缝铺砌而成。

主楼为重檐硬山顶,三间二弄,前设二级石阶。明间穿斗式梁架结构,八柱落地。次、梢间七柱八檩,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檐下辟廊,施十字斗拱承檐檩。抱头梁下部有精美雕刻,内容为人物故事、四季景色等,旁有“秋饮黄菊酒”等阳刻诗文匹配。明间开六扇花格门,次间施格纹窗。中堂两侧壁上有科举捷报12张,多已斑驳不全,仍可辨者有“捷报官报贵府少老爷施(讳)启瑞高中乙亥恩科浙江乡试中式第五十一名”,为浙江学政衙门所发。

两侧厢楼为重檐硬山顶,原各面阔九间,现均有缺失。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五柱七檩。

主楼后天井由围墙连接两侧厢楼北山墙围成,并开东西二边门,上饰门额。

周氏春风堂 位于海南村洪家路自然村,清代建筑,民间又称旗杆墙门。原先规模宏大,有前后三进,现仅存后进主楼,占地593平方米。主楼坐北朝南,重檐硬山顶,面阔九间,石板对缝铺地。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七柱十檩。前檐设廊,施卷棚顶,雕刻精美。檐柱及柱础粗大,柱外施牛腿板及云头承飞檩。窗设四道,外有栏栅,装饰亦较丰富。屋后为天井。

杨景泰老宅 位于大庙周村皇封桥东南角,清代建筑,系乡绅杨晋泰旧宅。整体坐北朝南,由东院、西院两个三合院及后罩屋组成,占地666.9平方米。

西院由主楼与两厢楼组成,呈“凹”字形。主楼五间两弄,重檐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七柱十檩。檐下辟廊,檐柱上施十字斗拱承檐檩,抱头梁两角雕花,雕工流畅舒展。明间开六扇回字纹隔扇门。厢楼各两间一弄,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四柱六檩。后山墙及西山墙各开石窗,槛墙高达1.2米,回字形排列。天井正中铺筑石板甬道,宽1.5米。

东院仅存西厢楼,七间一弄,后山墙为观音兜山墙。前重檐后单檐,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三柱五檩。后设石拱门及砖雕门罩、窗罩。

东西两院背后为东西走向的后罩屋,现存六间一弄。

皇封桥杨氏老宅位于大庙周村皇封桥西北角。由门厅、主楼及两侧厢房围成四合院式,占地520.9平方米。

门厅为硬山顶平屋,五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四柱六檩。东次间设过道,设石质门框。其余各间南开石窗,饰“卍”字纹,北施花格门窗。北檐下设廊,施十字斗拱承檐檩。

主楼为重檐硬山顶,原面阔五间,现西梢间已毁。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七柱十檩,前单后双。檐下辟廊,施柱头科十字斗拱成檐檩,斗拱处施雕刻,地面用石板错缝对接。明间开六扇花格门,次间开窗,施“卍”字斜格纹。槛墙敷水泥划细线装饰,下设透气孔。屋内地面为石板铺筑,略高于屋外。

两侧厢房为硬山顶平房,三开间。明间二柱落地,抬梁式梁架。次间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三柱五檩。明间设门,两侧开花格窗,窗下槛墙为水泥质画细线装饰。

周氏支祠允安堂 位于大庙周村庙西自然村,系开元周氏支祠,清末民初祠堂建筑。原有三进,现仅存第三进正堂及两侧厢房,均为硬山顶平屋,占地318平方米。正堂面阔七间,前檐辟廊,十字拱承檐檩。明间五架抬梁带前单步后双步,其余各降为穿斗式梁架。厢房各三间,与正堂相连,抬梁式梁架,二柱四檩。该祠装饰朴素,用材较小。

周氏宗祠大本堂 位于水阁周村穿三房20号,系开元周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光绪年间重建。原先规模宏大,有前后三进,现仅存第三进对越楼。对越楼坐北朝南,重檐硬山顶,面阔七间。明间及次间为五架抬梁带前双步后双步,梢间为五柱九檩,尽间为八柱九檩穿斗式。前檐设廊,檐柱设牛腿、雀替装饰,上施云纹及人物纹等。抱头梁平直,雕刻丰富。柱及柱础均较粗大。

对越楼东南角为附设周氏义塾,坐北朝南,硬山式平屋,面阔五间,两侧观音兜山墙。明间五架抬梁带前单步后双步,次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梢间穿斗式梁架。前檐设廊,檐柱直接承檩,外设牛腿及云头、雀替承飞檩。

水阁周村水龙间 位于水阁周村省塘路4号,系民国时期消防建筑。坐南朝北,硬山顶平屋,三开间,占地103.2平方米。明间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五柱八檩,前单后双。次间八柱落地,穿斗式结构。西次间檐下悬“消防队”匾,屋内存放有水龙车、木桶、擎灯等传统消防器材。

谢和寿故居 位于西大街社区望安路5号,晚清建筑,系台湾著名茶业种植专家谢和寿旧宅。整体坐北朝南,占地309平方米。主楼重檐硬山顶,五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六柱八檩。檐下辟廊,檐柱牛腿挑檐隔,雀替雕饰。明间开六扇隔扇门,槅心为回字纹中夹双喜。东有侧屋四间,穿抬梁混合式梁架,三柱五檩。天井南墙西首处开石库门。

后街“老油车” 位于后街39号,清中期建筑,原为谢氏所有,以曾在此经营油料加工,故名。整体坐北朝南,前厅后堂,两侧厢楼,呈四合院式,占地461平方米。前厅为歇山顶平屋,五间二弄,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七檩,中柱柱头设十字拱承脊檩。正堂为硬山顶高平屋,三间二弄,前檐设廊,装饰简单。明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六柱九檩,曾设为祖堂。厢楼为歇山顶,各三开间,四柱五檩。

谢葆濂故居 又名至善堂,位于后塘河社区丁家路7弄,清代建筑,系贡生谢葆濂旧居。原先规模宏大,现仅存主楼及墙门,占地726.9平方米。

主楼坐北朝南,重檐硬山顶,七开间。明间八柱落地;次梢间七柱九檩,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尽间边缝一楼十柱落地,二楼九柱,穿斗式结构。明、次、梢间前檐下设廊,尽间立面推至檐下。廊下置卷棚顶,施柱头科十字斗拱承檐檩,并施精美雕刻。抱头梁上施开光花草纹,雀替上并有精美雕刻。梁上各有矮柱两朵,上雕精美造型。柱础为瓜形,较为肥大。

主楼西次梢间前有一道墙门,砖石质地,无门额,较为简朴。其西南处还有一道墙门,单披覆顶,二柱落地。门额上原有字迹,现已毁,砖雕花卉图案尚存。

后塘河俞氏老宅 位于后塘河社区小祠堂路19弄1号,民国时期建筑。整体坐西朝东,有台门及正屋,四周围以围墙,占地1298.3平方米。

台门硬山造,两柱落地,设门两扇。山墙墀头及内侧施彩绘。上部饰灰雕,中镌门额“惟吾德馨”,两侧饰花卉小品。

正屋为硬山顶平房,五开间,前设廊,设荷叶山墙。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六柱九檩,前单后双。抱头梁素面。脊檩上饰元宝砖。

谢氏走马楼 位于后塘河社区小祠堂路29号,民国时期建筑。整体坐西朝东,格局为门厅及以主楼、两翼楼、后楼围成的走马楼,占地267.9平方米。

门厅位于南翼楼南侧,门朝西开。硬山顶平房,三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七檩。明间西立面设墙门,墙门外八字,下设须弥式侧脚。内设大门两道。

主楼重檐硬山顶,四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六柱八檩。前设廊,檐柱设十字拱承檐檩。南山墙前廊设门洞。两翼楼为硬山顶,各为两间。中缝为抬梁,五架梁。边缝为穿斗、抬梁混合式,三柱五檩。两翼楼之间有后楼相连,后楼亦为硬山顶,两开间,中缝抬梁,三架梁。后楼西立面与翼楼西山墙连为一体,设有砖窗。

该宅格局较有特色,为境内所罕见,且主体建筑保存较好,有一定的历史和建筑价值。

端余里徐氏老宅 位于水阁周村池头周自然村安昌路22~26号,清代建筑,以原主人徐端余而名。整体坐北朝南,前门厅及两侧屋已不存,仅存主楼及两侧厢楼,均为重檐硬山顶,占地面积541.7平方米。

主楼七间二弄,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七柱九檩。檐下辟廊,施柱头科十字斗拱承檐檩,抱头梁上略施花卉图纹,地面用石板错缝铺砌。明间开门六扇,并设金属匾托。次间设双道花格窗,再次间设木板门,梢间为弄,尽间里面设花格栏。次间至尽间内地面均高于檐下,用石板对缝铺砌。东尽间墙基设有“卍”字纹透气孔。檐下除明间外均设雨栏,廊间设门。侧山墙开石窗。主楼与两侧厢楼间设矩形门洞,开门二扇。

厢楼各一间二弄,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三柱五檩。檐下辟廊,与主楼成走马楼式。二楼正立面设窗,上施矩形花格纹,后立面设栏栅。东厢楼正脊上设插牌。

主楼前后均有天井,用石板铺地。后天井北侧筑围墙,东西设庭院,西花园有台门遗迹。

池头周谢氏老宅 位于水阁周村池头周自然村省塘东路25号,民国时期建筑。整体坐北朝南,由主屋及东侧屋组成,均为三开间硬山顶平屋,占地面积360平方米。

主屋前檐下设廊,施十字拱承檐檩,抱头梁素面。明间为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五柱七檩,开八扇花格门,设退堂,上设神堂。次间穿斗式梁架,七柱七檩,槛墙为水泥划细线装饰。西山墙檐下开一门洞,设门两扇。

东侧屋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四柱六檩。天井处有一开间,饰花格窗。另两间靠主屋东山墙为单批,抬梁式,二柱落地。东侧立面开三窗,北侧开菱形石窗。

水阁周卫生路周氏老宅 位于水阁周村卫生路9~16号,清代四合院式建筑。整体坐北朝南,占地541.9平方米。

门厅五开间,单檐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明间辟外八字墙门,外壁表敷灰泥,勒刻砖纹,状如水磨砖,敲之作声。明间前设牛腿挑檐檩,后带廊,廊至次间,四柱六檩。

正屋五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七檩。明间开六扇玻璃门,两次间开变形回字纹木摇窗,内置玻璃式推窗。前带廊,廊下檐柱上施十字斗拱承檐檩,一斗三升。

两厢房各三开间,现仅存两开间,存冰裂纹、风车纹木窗。

天井东南隅有一口古井,六边形井圈,内口圆形。内壁青砖竖排并列,井水已变质。

水阁周咸兴酒坊 位于水阁周村卫生路1号,系清代一处集住宅与酒作坊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整体坐西朝东,平面布局呈三合院式,占地440平方米。

正屋为住宅,五开间,单檐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七檩。前辟廊,廊至次间,明间开双扇雕花隔扇门,内辟神堂,两侧板壁上留有科举报单印痕。

两厢屋为酒作坊,北五开间,南三开间。南厢屋原有店面,现已改制,墙门辟于东墙靠南首处。天井石板错缝平铺。

水阁周丁字南路杨宅 位于水阁周村丁字南路10号,民国时期建筑。由正屋及东侧屋组成,占地400.2平方米。

正屋单檐硬山顶高平屋,五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八檩。前设廊后带双步。檐柱上施十字斗拱承檐檩,月梁素面。明间开六扇板门,廊至次间。次间开斜回字纹木摇窗,内置玻璃式推窗。梢间侧边开双屏门。山墙檐角施彩绘。

侧屋四开间。正屋与侧屋之间朝北开门。天井石板错缝铺设。

水阁周紫薇老宅位于水阁周村槐房后路20~22号,清代中晚期建筑,以屋前有一株200年树龄的紫薇树而名。整体坐北朝南,傍河而建,分前后两进,占地295平方米。

前进主楼重檐硬山式,面阔七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六柱八檩。明间后设神堂,开八扇格门,雕工精细。前檐设廊,檐柱设斗拱装饰,抱头梁雕草龙纹及花卉纹。后进为硬山式平屋,四开间,四柱六檩。

周氏树德堂位于水阁周村横河塍路18~24号,清乾隆年间建筑。整体坐北朝南,规模宏大,有前后三进,门厅悬“树德堂”匾,中厅悬“德昭坤仪”匾。现仅存后进主楼,占地806平方米。

主楼重檐硬山顶,原为九开间,现西侧两间已毁。青瓦覆顶,石板铺地。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七柱十檩。前檐设廊,十字拱承檐檩。施卷棚顶。檐柱涂黑漆,柱础为钵形,略施雕刻。

三进屋周宅 位于水阁周村三进屋自然村8~10号,清代三合院式建筑。整体坐北朝南,占地348.7平方米。

主楼三开间,重檐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七檩。檐下辟廊,石板对缝相接平铺。檐柱上施十字斗拱,一斗三升。明间开六扇板门。屋脊正中砖制插牌。

两侧厢房各三间,单檐硬山顶。明间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三柱五檩。次间穿斗式梁架,五柱五檩。前后无廊,内为石板地面。院落西南角有一池塘。

明风姚氏老宅 位于水阁周村明风自然村省塘路32~33号,民国时期建筑,为旅沪商人姚尧明旧宅。整体坐北朝南,由门厅、主屋及两侧厢房组成,均为硬山顶平屋,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总占地593.4平方米。

门厅原为五开间,四柱六檩,现东梢间已不存。明间设过道,开外八墙门,敷水泥画细线为装饰,牛腿上雕花纹,设门四扇,地面用石板错缝铺砌。正屋五开间,五柱八檩,前单后双。前檐下设廊,施柱头科十字斗拱承檐檩,抱头梁素面。两侧厢房各三开间,四柱六檩。天井用石板对缝铺砌。

水阁周周氏祖堂 位于水阁周村明风自然村大道地7号西侧,晚清时期祠堂建筑。单进三开间硬山顶平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8.6平方米。明间抬梁式梁架,四柱落地,门开六扇,施龟形方格纹。次间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五柱八檩,前单后双。前檐下辟廊,施柱头科十字斗拱承檐檩,抱头梁素面,下略施卷云纹。四金柱用材较大,柱础肥矮。其余柱础略高。

周氏新洋房 位于水阁周村明风自然村丁字路5~26号,民国初年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原先规模宏大,有前后三进,四周溪沟环绕。现仅存头进门厅,占地132平方米,硬山顶平屋,面阔五间,两侧人字山墙高出屋顶丈许,为姚北地区罕见。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四柱六檩。前设四级石阶,后设檐廊。檐柱外施牛腿承飞檩,牛腿雕人物神仙故事。明间开外八字墙门,两侧涂石灰画砖块纹。墙门外东侧有一石井,井圈光滑,井沿圆润,井水清澈。

该建筑反映出民国初年传统民居之墙门样貌,体现时代变迁中的传统和变革,具有一定历史和建筑价值。

上新屋杨氏老宅 位于上新屋村中心横路26号,清末民初建筑。坐北朝南,墙门已毁,现仅存主楼,占地265平方米。重檐硬山顶,面阔七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八柱十一檩。前单设廊,后双设披屋。前檐下装饰较为丰富,抱头梁较为厚实,雕有《西游记》故事图案,两侧为凤绕花枝图案。檐柱外施牛腿、雀替等承飞檩及云头,雕刻亦繁复。西梢间木隔门窗保存完整,正中两扇木隔门,隔间嵌小饰品,两侧为六边形隔扇。

该宅为清末民初典型的地主宅院,建筑高大且装饰丰富,具有一定历史和建筑价值。

倪家路李氏老宅 位于泗北村倪家路自然村祠堂弄路西4号,清代建筑。为村里李姓地主世居宅院,原先规模宏大,现仅存主楼及前后天井,占地399平方米。主楼重檐硬山顶,五开间,两侧立马头山墙,内侧略施彩绘。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八柱十一檩,前双步后单步。前檐双步辟廊,抱头梁素面平直,檐柱上施雀替及琴插,雕刻丰富。外有牛腿及云头承飞檩。明间设六扇木格门,造型美观高大。

谢家路船闸 位于镇北村冯蔡魏自然村西北,建于1975年12月。有南闸、北闸,中为船箱,既可通船,又可节制水位。闸门宽3米,木质摇门,初用定滑轮控制起降,1983年改上提式卷扬机电力启闭。南闸上有水泥平板桥,桥墩处留空设工具房,用于存放控制闸门升降的工具。北闸东侧建船闸管理处配套用房,计168平方米。

光明粮站 位于谢家路村沿江路3号东侧,由中心粮仓、四周粮仓及附属用房等6处单体建筑构成,占地面积4762.5平方米。中心粮仓为核心建筑,南北向六间,东西向四间,呈蜂窝状结构。内部立七根立柱,分别位于六角形结点处。顶部内为圆拱形,外由青瓦覆盖成四个斜面,便于排水防潮。外立面设外凸腰线,腰线上每个立面均开窗,便于通风。东面、南面设券顶门道,形成进入粮仓的缓冲地带。光明粮站原为万圣、湖北、夹塘三乡共用粮站,造型别致,风格独特,为20世纪70年代粮仓建筑的重要例证。

万胜公社国庆大队会堂 位于万圣村小丘路44号,建于20世纪60年代。整体朝南,八开间,通长29米。朝北设会堂门头,设红旗、稻穗等装饰,有“万胜公社国庆大队会堂”10字。内梁架为三角梁结构,上承十一檩。尽头一间设主席台,前设拱券门洞,上施一颗立体红五星。该建筑虽用料普通,做法粗糙,但距解放塘不足百米,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特定的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