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1月6日 市委、市政府发出《给全市教育工作者的春节慰问信》

1月11日至16日 陈安羽来姚视察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安羽来姚视察,对余姚市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办好合资企业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3月16日 市级机关决定试行“无会周”制度 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试行“无会周”制度及严格会议报批制度的通知》,决定从4月份起在市级机关中试行。制度规定,今后每月第一个完整周,为市级机关“无会周”;市及机关各部门召开的凡需要各区、乡(镇)领导或各部、委、办、局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均需事先写出书面请示,分别报送市委办公室或市府办公室转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审批。

3月16日 全市党员开展“学《决定》、比贡献”活动 市委发出《关于在全市共产党员中开展“学〈决定〉、比贡献”活动的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全市共产党员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振奋精神,忘我劳动,为发展全市工农业生产、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和稳定社会作贡献。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至8月底结束。

4月15日至19日 中共余姚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 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449名,列席代表43名。会议听取并审议了中国共产党余姚市第八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和中国共产党余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并相应作出决议。会议通过充分酝酿和民主选举,产生了由29名委员和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共余姚市第九届委员会,同时选出了中共余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九届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市委、市纪委的常委、书记、副书记。市委常委会由陈云金、李锡均、徐八达、励奎铭、朱庆桥、戴国华、金耀根、余家其、王桂娣等9人组成,陈云金当选为书记,李锡均,徐八达当选为副书记。选举金耀根为市纪委书记。

4月21日至22日 市委召开政法工作会议 传达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稳定压倒一切”、“竭尽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指导思想,统一各级党政组织和政法干警的思想认识。陈云金在会上重申了三个问题:(一)必须全党动员,全社会动员,维护社会稳定;(二)充分认识政法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加强政法工作作为全党的大事来抓;(三)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的建设。

5月6日至13日 政协余姚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09名委员出席了大会。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政协余姚市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政协余姚市第七届委员会提案审查情况报告,通过了政协余姚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政治决议;选举产生了政协余姚市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徐八达当选为主席,魏振纲、姜枝先、余起群、王亦娟(女)、干凤苗、蒋赣平为副主席。

5月8日至15日 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353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审议并批准了《余姚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余姚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余姚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余姚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了《余姚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草案)》。大会选举顾祖棋为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徐承良、董财章、韩渭炎、丁克成为副主任;李锡均为市长,励奎铭、朱家龙、冯英霆、郑孝华为副市长;陆福保为市人民法院院长,李桂清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6月9日 市委召开政法工作会议 传达中央政法委员会电话会议和省、宁波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全市6月到国庆节前的“严打”斗争。陈云金在会上作了题为《开展“严打”斗争,维护我市社会稳定》的讲话。

6月27日 余姚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成立 岑祥纪当选为会长,徐八达任名誉会长。

7月1日 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 全市登记的总人口为794347人,常住户口755833人,共242689户。其中男性404468人,女性389879人,

7月9日市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小组成立 徐八达任组长。

8月8日 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建立 徐八达任主任。

9月4日晚 传递“亚运之光”火炬 市委在回龙乡五车堰329国道线上,举行由10万群众参加的“亚运之光”火炬迎接仪式。陈云金代表市五套班子,迎接自绍兴传来的“亚运之光”火炬。沿途9个乡镇的干部群众,冒雨夹道迎送。半夜抵达市区,火炬由4支学生队伍沿新建路接力传送至市府第一招待所门前,于当夜传抵宁波。

9月12日 肖东烈士纪念碑揭碑 揭碑仪式在烈士被捕地肖东乡举行,省政协副主席朱之光和余姚市原政协主席陆永周为纪念碑揭碑。

9月 余姚化纤棉纺总厂跻身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司联合发文,公布了1989年中国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名单,余姚化纤棉纺总厂榜上有名,列第425位。

9月至11月 南北排涝工程先后开工 北排为姚西北治涝工程,规划排涝面积216平方千米,按十年一遇排涝标准设计,其中陶家路闸按二十年一遇排涝标准设计。工程从1990年9月动工,至1993年底完工,总投资为2468.4万元;南排为环城片围坪电排工程,设计低田围坪电排面积为35.6平方千米,其中耕田为50850亩。工程按十年一遇治涝标准设计,三天降雨量四天排出。工程于1990年11月24日动工,至1993年7月完成,实际投资为764.88万元。1994年5月5日、6日,南北排涝工程通过宁波市级验收。

10月5日至7日 市委召开党建工作会议 回顾总结全市党建工作的经验教训,通报前段党风检查的情况,听取党建工作、团建工作先进单位的经验介绍,部署下阶段党建工作的任务。陈云金作了总结讲话。10月28日至30日 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 32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市科协第五届委员会工作报告;修改并通过了市科协章程、市级学会组织通则、厂科协组织通则、乡镇科协组织通则、农村专业协会组织通则;选举产生了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委员会,陆军当选为主席,张嘉骏为名誉主席。

10月 巍星路菜场获殊荣 余姚镇巍星路菜场获1989—1990年度“全国文明集贸市场”称号。

11月10日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 传达省委、省政府最近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全面分析了全市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和部署明年农村工作的任务和措施。会议号召全市各级干部振奋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深化改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11月10日至1991年1月10日 全市农村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根据省委和宁波市委的部署,市委在明伟乡试点的基础上,从市、区、乡、村四级抽调了2689名干部组成67个工作队,在全市农村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这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以“稳定、鼓劲、改革、发展”为基调,更加广泛、深入地对农村干部、党员和群众进行一次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振奋精神,增强信心,促进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推动农村各项工作。

11月27日至29日 市第六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召开 191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总结讨论了五次会议以来的工作和今后任务;选举产生了余姚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袁子良当选为主席。

12月7日 余姚冶炼厂获全国环保先进企业称号 《中国环境报》公布了1990年度全国100家环境保护先进企业,余姚冶炼厂榜上有名。

12月15日 王云章等获“余姚市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称号 市委授予市传感器厂王云章、市农业局畜牧兽医师舒启松、市第一化纤厂史荣奎、市姚剧团黄韶、泗门镇中心小学分校费纯中等五名同志为“余姚市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称号,并发给每人一次性专业技术津贴。

1990年 全市经济发展情况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1080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工农业总产值达433240万元,增长5.8%;其中工业总产值达356818万元,增长4.6%,农业总产值76422万元,增长11.8%;财政收入20006万元,增长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