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一编 建置

1985年,撤县设市。1988年,全市设9个区、56个乡、15个镇、823个村,其中余姚镇为市属镇。1992年,全市范围撤区、扩镇、并乡,设19个镇、3个乡,乡镇规模扩大,集聚和辐射功能增强,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2001年,撤销余姚、梁辉、肖东镇建置,设立4个街道。4个街道区域总面积254.5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9.27万人。撤镇改设街道后,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加快。

2001年,全市范围并村,设269个村,村均人口由原来的841人增加到2536人,村均面积由1.6平方千米增加到4.8平方千米。

2003年,低塘、朗霞改设街道。2010年,全市设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265个村、35个社区。

第一章 政区

区、乡、镇、街道设置、调整、更名由省政府批准。村、社区设置、调整、更名由市政府批准。依据《宪法》,行政区划划分最下级为乡镇,考虑到实际情形,村、社区的设置和变化列入本章记述。

第一节 市域

地理位置

区位 余姚位于浙江省东部,钱塘江和杭州湾南岸。东距宁波市区40千米,西距省会杭州市区120千米。东界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南倚四明山与奉化市、嵊州市相交,西接上虞市,东北与慈溪市毗连,北隔钱塘江与海盐县相望。

地理坐标和极距 前志记载,市域介于东经120°52'~121°25'、北纬29°39'~30°21'之间;东西极距58.5千米,南北极距79千米。2010年测绘,市域介于东经120°55'33〞~121°25'06〞、北纬29°40'06〞~30016'39〞之间;东西极距46.9千米,南北极距67.3千米。

区域面积 1987年,实测市域面积1526.86平方千米,包括钱塘江、杭州湾水域。1987~2010年,市域没有变化,陆域面积随着北部杭州湾的围涂略有增加。至2010年底,新增土地面积31.5平方千米。前志第一编《建置》第一章第一节《变迁》和第二编《自然地理》的“无题序”对陆域面积和海域的记载不一致。按2010年市统计局数据,全市各乡镇、街道区域(陆域)面积合计1341.8平方千米。海域面积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数据略有不同,详见第二编《地质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海域》。

勘界

前志记载,1987年,余姚陆域境界线长396千米。

1997年,对余姚—慈溪的界线进行勘察,继而完成余姚—鄞县、余姚—江北、余姚—奉化、余姚—嵊州—上虞的界线勘察。

1998年,完成与周边6个县(市、区)共369.02千米边界线的勘察工作,设置界桩21个,签订边界议定书、边界走向说明书。

2003年6月,开展与慈溪、江北、鄞州、奉化4市(区)的市域界线联合检查,确定后每5年检查1次。

2004年6月,开展与周边县(市、区)的境域界线联合检查,完成与慈溪、江北、鄞州、奉化、嵊州、上虞长达369.02千米、19个界桩的联合检查工作。

市域界

慈溪界 东北与慈溪市相邻,起点位于杭州湾余慈1号界桩(界桩位于原泗门1号水库东北角与海塘北坡相交处)。至水库南堤,经西三闸、解放闸、增产闸,穿曹一村直塘头自然村,向南至329国道,向东经新新村田屋至镇西村辉桥,再向东经大沽塘江、历山村、洋山村,转南穿329国道经凉帽山、白路岭、五星村笆里,再向南经东江、陈山、桃花岭转向东至梅溪村陆家山顶,再向东经蹋脑岗、阳觉殿、万丈岗、老鹰山至三七市镇相岙村的慈溪、江北、余姚三交点。与慈溪界线总长93.05千米。

江北、鄞州界 东与江北区、鄞州区相邻。,从三七市镇相岙村的三交点开始,向南经许家山、朱家大山、云山村云山前自然村,过慈江向南,经羊角尖折向西南至姚江,按姚江中心线至南岸大隐镇城山村的江北、鄞州、余姚三交点,与江北界线总长24.71千米。从大隐镇城山村的三交点开始,向南经长命山、蝴蝶尖、朝天门、洞桥头,至鄞州章水镇小皎与余姚鹿亭乡中村的界桩,向西南经大岚镇新岚村分水岭自然村、白鲞洞、大俞村、龙潭墩,至四明山镇茶培村石板坑的鄞州、余姚、奉化三交点。与鄞州界线总长77.26千米。

奉化、嵊州界 南与奉化市及嵊州市相接。从四明山镇石板坑村的三交点开始,往西南经大岩头岗、黄泥浆岗、蜘蛛岭、天灯盏、倪家山、大雷山、团基坪,至秀尖山,与奉化界线总长26.2千米。向西经大斗山、黄海田岗、大白山,往北经堂溪村石井坑自然村、竹小分、狮子山、大湖头至看牛场。与嵊州界线总长39.8千米。

上虞界 西与上虞市相邻。从看牛场起,向北经挂壁铜锣、滴水岩、黄毛岭、石头和尚、棋盘岩、西尖岗、夏家岭、羊额岭、蒲塘山、高山尖、浆缸盖、猪娘塘岗、安山、贺溪村百步阶自然村、老鹰尖、酱缸盖、向天湾、观音山、筀竹村龙舌里自然村过姚江,经四联村上陈、仙人山、黄鳝岭、石鸣岗、湖山村湖西陡、长坝、新东吴村西吴、五车堰村、汤下堰、韩夏村,至钱塘江南堤。与上虞界线总长108千米。

第二节 行政区划

1988年设置

设9区和1个市属镇——余姚镇,区下设乡镇。其中,临山区辖2个镇5个乡,泗门区辖2个镇6个乡,低塘区辖3个镇2个乡,马渚区辖2个镇9个乡,环城区辖10个乡,丈亭区辖2个镇5个乡,陆埠区辖2个镇5个乡,梁弄区辖1个镇8个乡,四明山区辖6个乡。

余姚镇,除城区外还有14个村,分别为龙山、南郊、西郊、东郊、城郊、凤山农场(村级)、丰山前、富巷、康山、胜一、胜山、皇山桥、最良、白山头村。

撤乡设镇

大岚、郑巷乡撤乡设镇 1989年11月,大岚、郑巷乡撤乡设镇。

牟山乡撤乡设镇 1992年2月,牟山乡撤乡设镇。

肖东乡撤乡设镇 1994年,肖东乡撤乡设镇。

撤区扩镇并乡

撤塘后乡 1989年5月,塘后乡并入泗门镇。

撤汇头乡 1990年2月,梅溪、汇头乡撤并为梅溪乡。

全市撤扩并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撤销环城、低塘、马渚、泗门、临山、丈亭、陆埠、梁弄、四明山9个区,扩大14个建制镇的管辖区域。其中,兰海、湖堤、临海乡并入临山镇;横塘、回龙乡并入黄家埠镇;东蒲、万圣、夹塘、湖北乡并入泗门镇;朗海、镇海乡并入小曹娥镇;青港、湖山乡并入牟山镇;新新、天华乡并入朗霞镇;历山、郑巷镇并入低塘镇;开元、云楼、斗门、青山乡并入马渚镇;丰南、城南、城北、双河、丰北乡并入余姚镇;梅溪乡并入丈亭镇;二六市乡并入三七市镇;沿江、兰山乡并入陆埠镇;横岙、湖东、让贤乡并入梁弄镇;华山乡并入大岚镇。并乡改镇3个,明伟、梁辉、燕窝、黄明、茭湖乡合并改设梁辉镇;江中、罗江、车厩乡合并改设河姆渡镇;梨洲、芦山、唐田、屏风山乡合并改设四明山镇。经并合,扩大管辖区域的乡3个。肖东、长丰乡合并称肖东乡;洪山、南山乡合并称洪山乡;鹿亭、晓云、白鹿乡合并称鹿亭乡。老方桥、大隐镇,区域不变。撤扩并后,设19个镇、3个乡,共有824个村。

撤洪山乡 2003年5月,洪山乡并入陆埠镇。

街道设置及更名

撤3个镇设4个街道 2001年9月,撤销余姚、梁辉、肖东镇建制,设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街道。

撤老方桥镇 2003年5月,老方桥镇并入西北街道。

改设2个街道 2003年5月,朗霞镇改设街道,将原朗霞镇大庙周、水阁周村划入泗门镇;低塘镇改设街道,将原低塘镇镇西、邵巷、西墟、龙王堂村划入朗霞街道。

城区街道改名 2005年9月,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街道分别改名梨洲、兰江、凤山、阳明街道,2006年1月1日正式启用新名称。

并村

泗门镇并村 1993年,泗门镇江东村并入水路头村,新丰村并入张家村,西江沿村并入陆家庄村。

朗霞镇并村 1995年,朗霞镇陈皮巷、马廊厦村并入俞王村。

小曹娥镇并村 1995年,小曹娥镇仁泰丘村并入方家路村。

全市撤并村 2001年3月,村撤并调整,811个村合并为269个。

撤村和建社区

余姚镇撤村 1994年,余姚镇撤销龙山、东郊、凤山和南郊村建制,村民自治分别由新建立的龙泉、巍星路、阳明东路和南站居委会管理。1996年,撤销胜山、富巷和城郊村建制,村民自治分别由新建立的胜山、富巷和城东居委会管理。

城镇建社区 2002年开始,城镇设立社区。是年,凤山、阳明、梨洲、兰江街道45个城镇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调整为20个城市社区。此后,泗门、丈亭等镇又陆续建立新的社区。

马渚镇撤村建社区 2004~2005年,撤销下叶、龙舌里、骆家、马渚村,与相关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建立下叶、东一、金马社区。见本编第三章第三节《马渚镇》。

第二章 街道

2001年9月,设置4个街道。2003年5月又改设2个。至2010年,全市共设凤山、阳明、梨洲、兰江、朗霞、低塘6个街道。街道办事处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各街道区域面积采用2011年市统计局编的《余姚概览》中的数据(精确到0.1)。

第一节 凤山街道

历史沿革

位于城区东北部。因街道内有凤山(又称玉皇山)而得名。所辖区域,1988年时,属环城区的双河乡、城北乡一部分和余姚镇东北部区域。2001年,称东北街道。2005年9月,改为现名。东邻丈亭镇,南隔姚江与梨洲街道相望,西至新建路、中江与阳明街道毗连,北靠低塘街道。区域面积51.5平方千米,大部为平原,间有低山丘陵。辖五星、永丰、胜一、剑江、九垒山、同光、蜀山、皇山桥、双河、穴湖10个村及凤山、酱园街、宪卿第、季卫桥、子陵、东江6个社区。2010年,常住人口82667人,其中户籍人口60833人。

村、社区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原属余姚镇的村由28个调整为10个。其中,胜堰、笆里、郑河沿、翁张、屯山村合并为五星村,永丰、冶山、倪毛村合并为永丰村,狮墩头、下木桥村合并为剑江村,九垒山、桐湖村合并为九垒山村,同光、钟家门头、吴家岙村合并为同光村,蜀山、大河、咸池村合并为蜀山村,横河埭、星光、安山桥村合并为双河村,穴湖、张岙、西柳家岙、梁湖头村合并为穴湖村,保留皇山桥村、胜一村。2002年6月起,双河、穴湖村委托市经济开发区管理。

2002年7月,9个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3个社区。其中,纺织路、后埭、皇山新村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凤山社区,酱园街、淡竹弄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酱园街社区,宪卿第、中山厅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宪卿第社区,季卫桥居委会管理的区域改建为季卫桥社区、子陵居委会管理的区域改建为子陵社区。2009年,成立东江社区,由市经济开发区管理。

第二节 阳明街道

历史沿革

位于城区西北部。以乡贤王守仁之号阳明而命名。所辖区域,1988年时,属环城区的丰南、丰北乡,城北乡一部分,马渚区的老方桥镇和余姚镇西北部区域。2001年9月,称西北街道。2003年,老方桥镇并入西北街道。2005年9月,改为现名。东邻凤山街道,南隔姚江与兰江街道相望,西连马渚镇,北靠低塘街道、朗霞街道。区域面积54.0平方千米,大部为平原,间有低山丘陵,海拔208米的丰山为最高点。辖群立、丰南、梁堰、旗山、北郊、新桥、庙弄、丰山前、二高、康山、畈周、潘巷、西街、姚驾桥、芝山、丰乐、方桥17个村和长安、龙泉、阳明、舜水、新城市、胜山、富巷、锦江8个社区。2010年,常住人口134570人,其中户籍人口95903人。

村、社区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原属余姚镇的村由22个调整为12个。其中,蔚秀、群联村合并为群立村,毛家、罗渡、七里浦村合并为丰南村,梁堰、河里、石姥山村合并为梁堰村,旗山、新宅、谷家堰村合并为旗山村,报房、景桥、谢横江村合并为北郊村,新华、虹桥村合并为新桥村,保留庙弄、丰山前、二高、康山、畈周、潘巷村。

时属老方桥镇15个村调整为5个。其中,西街、彭城村合并为西街村,姚驾桥、顾盼桥、万石桥、油车弄村合并为姚驾桥村,芝山、船山村合并为芝山村,茹墟、大闸头、庙根、南劳巷、后劳巷、义家漕村合并为丰乐村,东街、孝义堰、万庄桥村合并为方桥村。

2002年8月,19个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7个社区。其中,得发、长安、滨江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长安社区,山西新村、龙山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龙泉社区,候青门、管家弄、山后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阳明社区,鸳鸯南路、寺后路、西石山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舜水社区,新城市花园、长新新村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新城市社区,舜北新村、体育场路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胜山社区,长城路、富巷新村、鸳鸯北路、长生路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富巷社区。2008年,增设锦江社区。

第三节 梨洲街道

历史沿革

位于城区东南部。以乡贤黄宗羲之号梨洲命名。所辖区域,1988年时,属环城区的明伟、燕窝、梁辉乡,城南乡一部分,梁弄区的黄明乡、茭湖乡和余姚镇东南部区域。1992年,明伟、燕窝、梁辉、黄明、茭湖5个乡合并为梁辉镇,城南乡并入余姚镇。2001年,梁辉镇与余姚镇东南部地区合并改设东南街道。2005年9月,改为现名。东邻陆埠镇,南接梁弄镇,西连兰江街道,北隔姚江与凤山街道相望。区域面积110.2平方千米,南部山区平均海拔400~500米,利用溪流建有梁辉、向家弄等水库,北部平原河道纵横。辖古路头、最良、白山头、双桥、黄箭山、姜家渡、竹山、明伟、新墅、南庙、苏家园、三溪、雁湖、金冠、章雅山、长田、茭湖、上王岗、燕窝、陈洪20个村和学弄、东朝街、三江口、花园、南雷里、白云和汇翠7个社区。另有阳光小区。2010年,常住人口98513人,其中户籍人口76298人。

村、社区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原属余姚镇的古路头、高家畈、双龙村合并为古路头村,保留最良、白山头、双桥村;原属梁辉镇62个村及一个茶场管理的区域调整为16个。其中,跳头、陈巷、一高、浦口村合并为黄箭山村,陈洪、游场、流水潭村合并为陈洪村,东姜、西姜、郁浪浦村合并为姜家渡村,竹山桥、下陈渡、邵家渡村合并为竹山村,之伟、明山、姚家垫、雁塘、东张、第四堡村合并为明伟村,卧龙、庙跟、叶岙、里岙村合并为新墅村,梅山、林山、横溪、南庙村合并为南庙村,童湖、南童、林枫、潘家溪村合并为苏家园村,箬岙、向家弄、溪西、三溪口村合并为三溪村,五一、龙坑、何胜、勤丰、良泉村合并为雁湖村,金岙、冠佩村合并为金冠村,章雅山、七丘田、上雾岗村合并为章雅山村,长田、范太坞、下章村合并为长田村,岭头、岭峰、茭南、岗后村及一个茶场管理的区域合并为茭湖村,方家、上王、徐英、叶郎山、上南黄、下南黄村合并为上王岗村,紫龙庙、洪家样、舒家山、东湾村合并为燕窝村。

2002年8月,9个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5个社区。其中,城下、学弄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学弄社区,东泰门、东朝街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东朝街社区,三江口居委会管理的区域改建为三江口社区,花园新村居委会管理的区域改建为花园社区,东园新村、南园新村、南雷里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南雷里社区。2004年9月,设白云社区。2005年底,设阳光小区。2009年,设汇翠社区。

第四节 兰江街道

历史沿革

位于城区西南部,因境内段姚江边盛产兰花,又名兰江,故而得名。所辖区域,1988年时,属环城区的肖东、长丰乡及城南乡的一部分和余姚镇西南部区域。1992年,肖东、长丰合并为肖东乡。1994年,改设镇。2001年9月,肖东镇与余姚镇西南部合并改设西南街道。2005年9月,改为现名。东连梨洲街道,南接梁弄镇,西邻马渚镇及上虞市永和镇,北隔姚江与阳明街道相望。区域面积53.7平方千米,南部为低山丘陵,有前溪湖水库、莫家湖、鸭塘湖等。北部平原河道纵横,其中姚江从上虞市安家渡入市境。辖丰杨河、石婆桥、兰墅桥、三凤桥、凤亭、郭相桥、夏巷、沈湾、筀竹、冯村、谭家岭、磨刀桥、西郊13个村和江南新城、下菱、舜南、四明、蕙兰5个社区。2010年,常住人口95406人,其中户籍人口62952人。

村、社区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原属肖东镇的村由22个调整为10个。其中,湗田、河潭、西杨村合并为丰杨河村,石婆桥、岳殿、张冯、蔡家堰村合并为石婆桥村,长丰桥、兰墅桥村合并为兰墅桥村,许家山、溪凤桥村合并为三凤桥村,凤亭、大庙、梅园村合并为凤亭村,郭相桥、清福庵、莫家湖村合并为郭相桥村,雁荡湖、夏巷村合并为夏巷村,保留沈湾、筀竹、冯村。原属余姚镇的谭家岭、孤山、它山庙村合并为谭家岭村,保留磨刀桥、西郊村。

2002年8月,8个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3个社区。其中,江南新城第一、第二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江南新城社区,新西门、安居乐、下菱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下菱社区,上菱新村、大黄桥、笋行弄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舜南社区。2006年,设四明社区。2009年,设蕙兰社区。

第五节 朗霞街道

历史沿革

旧称徐家廊厦,清举人杨儒鸿嫌其俗,遂改名。1988年,称朗霞镇,为低塘区所辖。1992年,马渚区的天华乡、低塘区的新新乡并入朗霞镇。2003年5月,撤镇设街道,将原属朗霞镇的大庙周、水阁周村划给泗门镇,将原低塘镇的镇西、邵巷、西墟、龙王堂村划归朗霞街道。东连低塘街道,南接阳明街道、马渚镇,西界泗门镇,北邻小曹娥镇及慈溪市。区域面积43.9平方千米,大部为平原,间有丘陵,长泠江、临周江、大沽塘江等河流过境。辖新南王、熊家街、赵家、新新、天华、天中、朗霞、干家路、杨家、龙王堂、西墟、邵巷、镇西13个村。2002年初,辖区内建姚北工业新区,2005年底,更名为浙江余姚工业园区,园区管委会与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2010年,常住人口58343人,其中户籍人口42409人。

村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原属朗霞镇的村由35个调整为9个。其中,董家、南王、南沈、沈家弄、后黄村合并为新南王村,熊家街、俞王村合并为熊家街村,赵家、南宅、方良桥、吴家板桥、荪塘堰村合并为赵家村,新新、泥堰头、高甸头、塘堰桥、桑家村合并为新新村,天华、后禾山、乐城、张朗村合并为天华村,南徐、籍义巷、黄家村合并为天中村,朗霞、河东、单家、童家、横江村合并为朗霞村,东干、许家场、黄家路村合并为干家路村,杨家、西干、应家村合并为杨家村。

原属低塘镇的村由12个调整为4个,并于2003年5月划归朗霞。其中,俞家廊下、黄李鲍村合并为龙王堂村,杨漕、第八册、沈吕漕、张佰堰村合并为西墟村,邵东、邵西、南陈家、后竹桥村合并为邵巷村,辉桥、大南王村合并为镇西村。

第六节 低塘街道

历史沿革

旧名低仰,因老街基于省塘,低于大沽塘,故改名低塘。1988年,称低塘镇,属低塘区,是区公所所在地。1992年,历山、郑巷镇并入低塘镇。2003年5月,撤镇设街道,并将原低塘镇的镇西、邵巷、西墟、龙王堂村划给朗霞街道。东、北均邻慈溪市,南接凤山街道、阳明街道,西界朗霞街道。区域面积43.2平方千米。东南部为丘陵地貌,西北部平原河道纵横,中江、大沽塘江等河流过境,堰闸众多。辖洋山、历山、黄湖、黄清堰、芦城、低塘、汤家闸、姆湖、镆剑山、郑巷、西郑巷11个村。2010年,常住人口60284人,其中户籍人口43635人。

村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原属低塘镇的村由53个调整为15个,2003年划出4个,2010年辖11个。其中,洋山、牌轩头、牛钱、洞池湖村合并为洋山村,历山、徐家、界堰、沥网、群力村合并为历山村,黄山、湖南山村合并为黄湖村,平桥、黄清堰村合并为黄清堰村,双建、芦城庙、逊桥村合并为芦城村,垫桥、浦沿、褚家、低塘、低新、楼家村合并为低塘村,东升、杨巷、东董家、东邵巷、汤家闸村合并为汤家闸村,张巷、姆湖、洪山、吕巷村合并为姆湖村,镆剑山、韩陶村合并为镆剑山村,郑巷、后郑巷、横埭、崇山、徐家岙村合并为郑巷村,西郑巷、克山、陈蔡村合并为西郑巷村。

第三章 乡镇

1988年后,乡镇设置多次调整。2010年,全市设泗门、梁弄等14个镇和鹿亭1个乡。其中,泗门、梁弄、马渚和陆埠镇为省级中心镇,4个镇经济规模较大、辐射功能较强,比其他乡镇享有较大经济管理权限。

各乡镇的区域面积采用2010年市统计局编的《余姚概览》中的数据(精确到0.1)。

第一节 泗门镇

历史沿革

古称四门、第四门。据清雍正《东山志》载:“汝仇湖东开四河引水灌东阡,四水为泗,故名泗门。”1988年为泗门区所辖,是区公所所在地。1989年,塘后乡并入。1992年,将马渚区的东蒲乡、泗门区的万圣、夹塘、湖北乡并入泗门镇。2003年,朗霞镇的大庙周、水阁周2个村划入。东接朗霞街道及小曹娥镇,南邻马渚镇,西与临山镇毗连,北隔钱塘江、杭州湾与嘉兴市海盐县相望。区域面积65.0平方千米,另有滩涂13.3平方千米(不计入区域面积)。辖楝树下、湖北、小路下、夹塘、谢家路、万圣、陶家路、泗北、镇北、镇南、东蒲、海南、相公潭、上新屋、水阁周、大庙周16个村和东大街、西大街、汝湖、后塘河4个社区。2000年8月,成为省级中心镇。2009年11月,成为宁波市卫星城,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010年,有常住人口79104人,其中户籍人口63146人。

村、社区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全镇46个村、6个居委会管理的区域调整为14个村、4个社区。其中,楝树下、下庙山路村合并为楝树下村,后海舍、夹长路、陶家堡村(北片)合并为镇北村,湖北、庙山中路村合并为湖北村,大路头、黄家道地、倪家路、马家村合并为泗北村,小路下、庙山路村合并为小路下村,水路头、杨家、新桥村合并为镇南村,钱家路、石角丘、黄墩潭村合并为夹塘村,陆家庄、张家、东蒲村合并为东蒲村,老丘、戚家路、谢家路、隆昌村合并为谢家路村,万圣、海防村合并为万圣村,祠堂丘、陶家路村合并为陶家路村,施家、洪家路、旺家村合并为海南村,东河沿、陶家堡村(南片)和振兴路、东泗、南泗(部分)、后塘河(部分)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东大街社区,窎桥头、后街村和西泗、北泗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西大街社区,南谢、第十堡村和南泗居委会(部分)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汝湖社区,后塘河村和后塘河居委会(部分)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后塘河社区,保留相公潭、上新屋村。

镇内时属朗霞镇的村由9个调整为2个,并于2003年5月划属泗门镇。其中,明风、方家、池头周、水阁周村合并为水阁周村,明朗、皇封桥、庙西、庙东、洪家村合并为大庙周村。

第二节 梁弄镇

历史沿革

旧时以梁、冯两姓聚居而名梁冯,后因街弄众多遂以谐音“梁弄”为镇名。1988年,为梁弄区所辖,是区公所所在地。1992年,梁弄区的横岙、湖东、让贤乡并入梁弄镇。东邻鹿亭乡、梨洲街道,南连大岚镇,西接上虞市,北界兰江街道。区域面积94.5平方千米,周围72峰环抱,最高峰东岗山海拔754米。辖横坎头、让贤、白水冲、岭头、甘宣、汪巷、雅贤、湖东、高南、东山、贺溪、横路、明湖、东溪、梁冯、五桂、后陈17个村和正蒙社区。其中,横坎头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中共浙东区委、浙东行政公署和新浙东报社、浙东银行的驻地。2000年8月,成为省级中心镇。2010年,常住人口28596人,户籍人口31967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

村、社区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全镇由59个村调整为17个,3个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1个社区。其中,横坎头、紫溪、百丈岙、大岭下、半山、牛轭丘村合并为横坎头村,钱库岭、上于山、杨家山、观塘村合并为让贤村,章家岙、道士山、后孙村合并为白水冲村,蒲塘、万家岙、大岭顶村合并为岭头村,甘泉畈、宣家塔村合并为甘宣村,汪巷、姚巷、西明村合并为汪巷村,下坞、后岗头、前潭、前方村合并为雅贤村,后俞、石家、邱家、桃花岭村合并为湖东村,高地、南边、金家、园艺村合并为高南村,青山、岭顶、沿山房、蔡家、汪家村合并为东山村,建隆、麻地下、义家弄、埭头村合并为贺溪村,横路、桂义、大园、建山村合并为横路村,邱家湾、八字桥村合并为明湖村,斤岭下、金子岙、大池头村合并为东溪村,牌宪、仙桥、墙里村合并为梁冯村,西孙、浣溪、黎明村合并为五桂村,晓东、晓山村合并为后陈村,上街、下街、晓岭街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正蒙社区。

第三节 马渚镇

历史沿革

据传赢政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第五次南巡,“驻驾渚山,饮马于潭”,故名马渚。1988年,为马渚区所辖,是区公所所在地。1992年,马渚区的开元、云楼、斗门、青山4乡并入马渚镇。东接阳明、兰江街道,南邻上虞市,西接牟山镇,北界临山、泗门镇和朗霞街道。区域面积66.0平方千米。山丘主要在镇西北,属四明山余脉,海拔247米的红明山(峨嵋山)为全镇最高点。平原上江河纵横,有乐安湖、小渣湖、臧墅湖等天然湖泊。辖马漕头、斗门、瑶街弄、长泠江、开元、全佳桥、沿山、下沙畈、大将桥、渚北、乐安湖、大施巷、姚家、渚山、四联、云楼、庙前、菁江渡18个村和下叶、东一、金马3个社区。2007年,成为省级中心镇。2010年,常住人口56409人,其中户籍人口47312人。

村、社区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全镇61个村、5个居委会管理的区域调整为18个村、3个社区。其中,下叶村和河西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下叶社区,龙舌里、骆家村和中街、中奕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东一社区,马渚村及桑村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金马社区,大漕头、马鞍山村合并为马漕头村,斗门、九功寺村合并为斗门村,瑶街弄、袁巷村合并为瑶街弄村,南魏、长泠江、奖嘉隆村合并为长泠江村,八楞柱、南张、漕斗头、禾山村合并为开元村,全佳桥、夏王宅村合并为全佳桥村,谢家、南宋、横山、宣郎岙、滑家桥村合并为沿山村,下沙畈、何家闼、余庄村合并为下沙畈村,大将桥、四将桥、利朵村合并为大将桥村,前俞巷、后俞巷、施张夏、木斗魏、倪家畈村合并为渚北村,闸下周、寺前、过水路、五藏岙、江下村合并为乐安湖村,大施巷、汀水堰村合并为大施巷村,姚家、西山下、金家畈村合并为姚家村,西横河、罗大岙村合并为渚山村,上陈、西河、后周、下坝、杨岐岙、张家山下村合并为四联村,五公桥、荷花、臧墅湖、漕头、万九房、枫树弄村合并为云楼村,保留庙前村、菁江渡村。

第四节 陆埠镇

历史沿革

大部分区域于1954年由慈溪县划入。陆埠旧称蓝溪、兰溪,宋元之交集市贸易兴起,陆姓居民于溪两岸修筑埠头,遂改称陆家埠,简称陆埠。1988年,为陆埠区所辖,是区公所所在地。1992年,陆埠区的沿江、兰山乡并入陆埠镇;洪山、南山乡合并称洪山乡。2003年,洪山乡并入陆埠镇。东与大隐、河姆渡镇接壤,西连梨洲街道,南邻鹿亭乡及鄞州区,北隔姚江与丈亭镇相望。区域面积118.7平方千米,南部属丘陵地貌,北部为姚江平原。辖官路沿、沿江、五马、郭姆、江南、南雷、石门、兰山、干溪、沿溪、兰溪、杜徐岙、袁马、洪山、蒋岙、余鲍陈、翁岙、裘岙、石笋、孔岙20个村。2010年9月,成为省级中心镇。常住人口46306人,户籍人口48501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

村变更情况

2001年4月,时属陆埠镇的村由41个调整为11个。其中,官路沿、东江沿、乌丹村合并为官路沿村,管家、黄浦、下郑、郑家渡、余家村合并为沿江村,南赵家、老八房、兰墅会村合并为五马村,李宅、十二房、仓前、祠堂跟村合并为郭姆村,孙家、傅家、余计、应家闸、花门头村合并为江南村,十五岙、魏家岭、庙后、白鹤桥村合并为南雷村,石门、鲁岙、下鲁、江沿山、上岗村合并为石门村,西岙、梅岭村合并为兰山村,干溪、近山、里岗、外岗村合并为干溪村,支溪岙、王家、严七房村合并为沿溪村,桥东片、桥西片、上街片村合并为兰溪村。

时属洪山乡的村由26个调整为9个。其中,杜徐、罗张、沙田、上陈、梅岭栋村合并为杜徐岙村,袁马、杨家岭、郑新、上方、陈巴、沿山村合并为袁马村,望石坑、黄土岭、宋岙、庙下张、华盖山村合并为洪山村,蒋岙、大坪地、周方地村合并为蒋岙村,余鲍陈、邵家、东汪家村合并为余鲍陈村。保留翁岙、裘岙、石笋、孔岙村。

第五节 牟山镇

历史沿革

镇内有山形似牛角,而名牟山。1988年,称牟山乡,为马渚区所辖。1991年改设镇,仍为马渚区所辖。1992年,马渚区的青港、湖山乡并入牟山镇。东接马渚镇,西和南均邻上虞市,北接黄家埠、临山镇。区域面积38.3平方千米,南部为丘陵,中北部为平原。辖魏家、牟山、青港、湖山、牟山湖、狮山和新东吴7个村。2010年,常住人口20071人,其中户籍人口19196人。

村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全镇由23个村调整为7个。其中,魏家、肖家、高车头、吴昂头村合并为魏家村,牟山、孙家村合并为牟山村,青港、胡家、毛杜、陈村合并为青港村,湖西陡、西湖岙、姜山、竺山、砖瓦村合并为湖山村,湖滨、新大园村合并为牟山湖村,狮山、嵋山村合并为狮山村,东吴、西吴、王剡作、胡头堰村合并为新东吴村。

第六节 丈亭镇

历史沿革

绝大部分区域于1954年由慈溪县划入。旧时慈江、姚江分流处有石矶十七八丈,上筑丈室为老尉廨宇,曰“丈亭”,沿袭为镇名。1988年为丈亭区所辖,是区公所所在地。1990年,丈亭区所辖梅溪、汇头乡合并,称梅溪乡。1992年,梅溪乡并入丈亭镇。东邻三七市镇,南隔姚江、慈江分别与陆埠、河姆渡镇相望,西连凤山街道,北接慈溪市。区域面积54.5平方千米,北部为丘陵地貌,海拔408米的火龙岗为全镇最高点,南部平原有姚江、慈江等河流流过。辖丈亭、胡界、渔溪、寺前王、半岙、凤东、汇头、汇龙、龙南、龙丰、梅溪11个村和三江社区。2010年,常住人口39370人,其中户籍人口30517人。

村、社区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全镇由38个村调整为11个。其中,沈家、陈家、下齐塔、赵家村合并为丈亭村,胡界、山西、顾家埠、柳家村合并为胡界村,渔溪、屠家、凤陆、傅庄、桐树院村合并为渔溪村,寺前王、陈夹岙、张孙村合并为寺前王村,半岙、郑家潭村合并为半岙村,官墩、桐岭、周家山、柯家村合并为凤东村,东岙、西村、汇信村合并为汇头村,汇龙、新李家村合并为汇龙村,应王、湖田湾、钱家埠村合并为龙南村,平湖、施岙、杨凌村合并为龙丰村,南岙、舒朗岗、俞家岙、柳家岙、杨家岙村合并为梅溪村;三江口、慈江桥居委会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三江社区。

第七节 三七市镇

历史沿革

1954年由慈溪县划入。清光绪《慈溪县志》载:“三七市,县西二十五里,月逢三、五、七、十市,故名。”1988年,为丈亭区所辖。1992年,撤丈亭区,扩三七市镇,丈亭区的二六市乡并入三七市镇。东连宁波市江北区,南隔慈江与河姆渡镇相望,西接丈亭镇,北界杜湖岭与慈溪市毗邻。区域面积68.4平方千米,北部是丘陵,南部为姚江平原。辖幸福、三七市、二六市、姚东、云山、胜利、石步、祝家渡、相岙、唐李张、魏家桥、大霖山12个村。2010年,有常住人口32840人,其中户籍人口31206人。

村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全镇由41个村调整为12个。其中,幸福、上新桥、季家村合并为幸福村,三七市、莫家岙、独山、井头村合并为三七市村,二六市、朱家山、官桥、下钱村合并为二六市村,西茅山、干岙、车林桥、栗树桥村合并为姚东村,云山后、云山前村合并为云山村,后宅、五马桥、下宅、楼家村合并为胜利村,石步、相四房、西川岙、张湖溪村合并为石步村,祝东、祝江、祝西、翁家墩村合并为祝家渡村,相岙、东施岙村合并为相岙村,唐家、李家、张方村合并为唐李张村,魏家桥、洋畈、罗家渡村合并为魏家桥村,东茅山、龙潭墩、东半岙、剡岙村合并为大霖山村。

第八节 河姆渡镇

历史沿革

1954年由慈溪县划入。以镇内河姆渡遗址而得名。1988年,所辖区域属丈亭、陆埠区。1992年,丈亭区的江中、罗江乡和陆埠区的车厩乡合并改设河姆渡镇。东邻宁波市江北区,南接大隐镇,西连陆埠镇,北隔慈江与丈亭、三七市镇相望。区域面积64.8平方千米,姚江横贯镇内,江南属丘陵,江北为平原。辖翁方、江中、小泾浦、罗江、芦山寺、河姆渡、车厩、五联和东澄9个村。2010年,常住人口25820人,其中户籍人口21481人。

村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全镇由29个村调整为9个。其中,翁方、方家村合并为翁方村,钱家漕、宋家、童家、郑家村合并为江中村,李家、平桥、新郑、新浦村及浪墅桥村的杨石堂自然村合并为小泾浦村,罗江、江心、八七房、白罗浦、前楼、遮楼村合并为罗江村,芦山寺、金吾庙、浪墅桥村合并为芦山寺村,河姆、陶徐冯村合并为河姆渡村,车厩、光明、虹岭村及车厩林场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车厩村,史门、山坑、姆岭、青龙山村合并为五联村,保留东澄村。

第九节 小曹娥镇

历史沿革

清代时,乡民仰慕汉代孝女曹娥而建曹娥殿,因上虞县有曹娥镇,故名其地为小曹娥,以示区别。1988年,为泗门区所辖。1992年,泗门区的朗海、镇海乡并入小曹娥镇。东邻慈溪市,西接泗门镇,南与朗霞街道毗连,北濒杭州湾。区域面积33.0平方千米,全境为平原。辖曹一、曹娥、建民、朗海、滨海、南新庵、镇海、人和8个村。2010年,常住人口为30437人,其中户籍人口28891人。

村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全镇由22个村调整为8个。其中,曹一、曹二村和三发村8组、人和丘村22组管理的区域合并为曹一村,曹娥、永久、三发、全义村合并为曹娥村,全灶、后中灶、农场、曹丁村合并为建民村,朗海、杨家路、徐家路、海塘南村合并为朗海村,符丁、杨丁村合并为滨海村,南新庵、方家路村7组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南新庵村,方家路、华丁路、周洪丘村合并为镇海村,人和丘、周六丘村合并为人和村。

第十节 临山镇

历史沿革

明洪武年间,信国公汤和在此筑城建卫,因面山背海,环卫皆山,故名临山卫,镇名沿袭卫名。1988年为临山区所辖,是区公所所在地。1992年,临山区的兰海、湖堤、临海乡并入临山镇。东接泗门镇,南连牟山、马渚镇,西邻黄家埠镇,北隔杭州湾与海盐县相望。区域面积46.5平方千米,南部属丘陵,北部为平原。辖湖堤、汝东、临南、临山、临城、临浦、临海、兰海、梅园、邵家丘10个村。2010年,常住人口45438人,其中户籍人口39549人。

村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全镇由36个村调整为10个。其中,六一、罗山、罗塘、罗东、罗建村合并为湖堤村,厍家桥、小寨、大河门、九龙山村合并为汝东村,湖南、寺前湖、鸡鸣山、华家岭村合并为临南村,临山、城东、肖东、周百村合并为临山村,临城、任家、方山、老寨村合并为临城村,城隍涂、浦东、浦中、闸东村合并为临浦村,临海、浦西、王家丘村和四洞闸渔场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临海村,新庵、范家丘村合并为兰海村,甘大舍、万兴丘村合并为梅园村,邵家丘、沈家丘、哑潭村合并为邵家丘村。

第十一节 黄家埠镇

历史沿革

旧有出海码头,附近村民多为黄姓,故名黄家埠。1988年,为临山区所辖。1992年,临山区的横塘、回龙乡并入黄家埠镇。东接临山镇,南连牟山镇,西邻上虞市,北濒钱塘江和杭州湾,与嘉兴市海盐县隔水相望。区域面积41.1平方千米,大部为平原。辖杏山、华家、回龙、五车堰、黄家埠、高桥、韩夏、上塘、横塘、十六户10个村。2010年,常住人口41482人,其中户籍人口38899人。

村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全镇由35个村调整为10个。其中,鲤鱼山、杏山、湖塘村合并为杏山村,华家、高阳、潘家、后华桥村合并为华家村,回杨、杨岙、西华、后江桥、回龙村合并为回龙村,五车堰、汤下堰、蔡家、龙舌、大沈家村合并为五车堰村,邵家、黄家埠、冯家村合并为黄家埠村,金湖、高桥、五星、金张赵村合并为高桥村,韩夏、姚西村合并为韩夏村,上塘、杨王、诸家桥村合并为上塘村,冯徐丘、横塘、冯黄邵村合并为横塘村,十六户、诸丁丘、崔家丘村合并为十六户村。

第十二节 大隐镇

历史沿革

1954年由慈溪县划入。汉初,商山四皓之一的夏黄公曾隐居于此,死后,葬于临近的姚江渡口(河姆渡口),遂名之为大隐。据《晋书》及清光绪《慈溪县志》载,晋虞喜三召不就,遁迹于此。为陆埠区所辖,1986年撤乡设镇。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时,其所辖区域不变。东、南均邻鄞州区,西连陆埠、河姆渡镇,北隔姚江与江北区乍浦乡相望。区域面积30.7平方千米,芝林老鹰山海拔513米,为全镇最高点。辖章山、云旱、大隐、学士桥、芝林5个村。2010年,常住人口12024人,其中户籍人口9027人。

村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全镇10个村及1个农业组管理的区域调整为5个村。其中,章山、刘家塔村合并为章山村,云溪、旱溪头村合并为云旱村,里埠头、外埠头村合并为大隐村,学士桥、舒夹岙、城山村和上皇农业组管理的区域合并改建为学士桥村,保留芝林村。

第十三节 大岚镇

历史沿革

古称大兰,因盛产江南名兰“龙字兰”而得名,后因山高岚气蒸涌,改称大岚。1988年称大岚乡,为四明山区所辖。1989年改设镇,仍为四明山区所辖。1992年,扩大岚镇,四明山区的华山乡并入大岚镇。东邻鄞州区,南连四明山镇,西界上虞市,北接梁弄镇、鹿亭乡。区域面积63.6平方千米,平均海拔550米。四周山高谷深,中间冈连坡平,是典型的高山台地。辖大岚、戴糜、丁家畈、大俞、华山、阴地龙潭、雅庄、黄家庄、新岚、南岚、大路下、上马、后朱、柿林14个村。2010年,常住人口7825人,户籍人口13102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

村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全镇由30个村调整为14个。其中,邱庄、四丰、夏家岭村合并为大岚村,戴王、糜山村合并为戴糜村,丁家畈、下芝庄村合并为丁家畈村,大俞、半岭村合并为大俞村,华山、大元基村合并为华山村,阴地、龙潭村合并为阴地龙潭村,雅庄、大陈、朱家宅村合并为雅庄村,长弄、黄家庄村合并为黄家庄村,城山司、分水岭、甘竹村合并为新岚村,陶家坑、蜻蜓岗、石鼓、西岭下村合并为南岚村,大路、观下村合并为大路下村,保留上马、后朱、柿林村。

第十四节 四明山镇

历史沿革

因地处四明山腹地而得名。所辖区域,1988年属四明山区。1992年,四明山区的梨洲、芦山、唐田、屏风山四乡合并改设四明山镇。东、南、西三面分别与鄞州、奉化、嵊州、上虞接壤,北界大岚镇。区域面积130.5平方千米,平均海拔700米,高979米的青虎湾岗为全市最高峰。辖茶培、杨湖、平莲、棠溪、唐田、梨洲、北溪、芦田、宓家山、悬岩、溪山、大山12个村。2010年,常住人口7665人,户籍人口11257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

村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全镇由17个村调整为12个。其中茶培、石板坑村合并为茶培村,白杨树、西湖头村合并为杨湖村,平坑、莲花村合并为平莲村,棠溪、黄海田村合并为棠溪村,唐田上、唐田下村合并为唐田村,保留梨洲村、北溪村、芦田村、宓家山村、悬岩村、溪山村、大山村。

第十五节 鹿亭乡

历史沿革

清光绪《余姚县志》载,南朝齐梁间,孔祐曾隐居于此,有鹿中矢来投,祐养其创,愈而去,因建鹿亭于祠宇之侧,乡以亭名。1988年,为梁弄区所辖。1992年,梁弄区的鹿亭、晓云、白鹿乡合并为鹿亭乡。东邻鄞州区,南连大岚镇,西接梁弄镇,北靠梨洲街道和陆埠镇。区域总面积70.5平方千米,森林履盖率85%。辖上庄、晓云、龙溪、白鹿、高山、李家塔、中村、石潭、沿夹岙、高岩、中姚、东岗12个村。2010年,常住人口7489人,户籍人口17756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

村变更情况

2001年4月,全乡由39个村调整为12个。其中,上庄、岙里、冬青、门石、祝家堰、牛塘、金家、水池村合并为上庄村,上村、平桥头、洞桥、大溪、羊坑村合并为晓云村,岩头、王石坑、大年、路坑村合并为龙溪村,叶家样、赤石、高岩头、下姚、新村、陈岩、梁湖村合并为白鹿村,外大山、里大山村合并为高山村,李家塔和算坑村的东风山自然村合并为李家塔村,中村、算坑村合并为中村,石潭、茶山、马家坪村合并为石潭村,沿夹岙、郑洋村合并为沿夹岙村,高岩、陈天龙、深坑村合并为高岩村,保留中姚、东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