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朗霞街道

概况

朗霞街道位于余姚市区北8千米。办事处驻地迎霞路88号。东与低塘街道相邻,南与阳明街道、马渚镇相连,西与泗门镇接壤,北至小曹娥镇及慈溪市。辖区面积43.88平方千米,东西极距7.8千米,南北极距10.1千米,辖13个行政村和朗霞居委会。至2014年底,全街道共有14676户,常住人口72259人,其中户籍人口42437,人口自然增长率0.106‰。

南宋时,为开元乡阁剩里。明代改为东成里。明末清初,中心地段徐家大房的前廊后厦开始有人设摊买卖,逐渐形成市肆。清康熙年间,已称徐家廊厦。雍正年间,简称廊厦。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廊厦乡,后取谐音,为朗霞。民国十九年(1930)设朗霞镇。民国后期,现街道境域属朗霞、柯义、义五、天华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朗霞、道塘、明风、泠江、新新、常胜、天华乡。1956年为朗霞、新新、天华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下设朗霞、道塘、明风、新新、熊家街、天华管理区。1961年,为朗霞、新新、天华公社。1970年,东蒲、天华、青山3公社合并为东蒲公社,次年复分。1983年,改为朗霞、新新、天华乡。1986年,朗霞改为镇。1992年,新新、天华2乡并入朗霞镇。2003年3月,朗霞撤镇设街道,原属朗霞镇的水阁周村、大庙周村划归泗门镇,原属低塘镇的镇西村、邵巷村、西墟村、龙王堂村划归朗霞。2002年初建立的姚北工业新区(2005年更名为浙江余姚工业园区)与朗霞街道合署办公。

辖区内地处宁绍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年日照时数21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年平均湿度80%,无霜期240天。地势北高南低,地面标高在3.4—4.2米,南部有少量山丘,为四明山余脉。街道内共有大小河流206条,总长163.8千米,纵长泠江,横临周江、大古塘江为主要河道。

农业历来以粮棉生产为主,间有少量经济作物。耕地面积2067公顷,山林面积46.7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2042公顷。水稻复种面积1818.7公顷。2014年生产粮食18281吨,其中水稻12632吨、小麦4002吨。2014年种植蜜梨184.7公顷,产量6046吨。至2014年有工业企业2118家,从业人员37314人。其中年销售亿元以上企业25家、上市企业2家。主要产业有轴承、化纤纺织、家电制造、塑料制品、食品加工等。综合性农贸市场10个,超市卖场8家。余姚中国裘皮城成为商业亮点。2014年全街道工业总产值206.6亿元,其中上亿元企业产值78亿元;全社会投资27.6亿元,自营出口3.3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农业总产值4.9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1亿元,其中地方收入3.1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6949元。

2014年有小学4所、初中1所、中小学一体制学校1所、高中1所、民工子弟学校1所、成职校1所、幼儿园13所,有卫生院2所、村级卫生服务站12个,有敬老院1所、文化宫2个、公园3个。境内交通便捷,已建成道路62条,总长77.09千米,形成交通网络。329国道、余姚大道,梁周公路穿境而过。有市级文保单位符氏宗祠、革命纪念地新新公司及裘皮城、天华农庄等购物观光点。

居委会及居民点

朗霞居委会 建于1961年。1992年,原新新乡、天华乡非农业户口并入。2014年辖21个居民小组,管理辖区非农业人口3506人,居委驻地朗霞村和丰南路10号。

小塘花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侧50米。竹桥路以西,锦霞路以北,崇文路以南,三槐路以东。2007年建造,共25幢6层楼住宅,用地面积48013平方米,建筑面积72015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69512平方米,商铺2503平方米。入住658户。

盛泰金桂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50米。东接迎霞路,南连崇文路,西靠竹桥路,北与邵巷村交界。2010年建造,12幢6层楼住宅,用地面积28589平方米,建筑面积40025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31024平方米,商铺7212平方米。入住297户。

盛泰丹桂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侧。东与街道办事处相连,南靠锦霞路,西至竹桥路,北至崇文路。2010年建造,共16幢6层、2幢9层楼住宅,用地面积34241平方米,建筑面积54785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49873平方米,商铺3885平方米。入住184户。

金色家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80米。东、南连小塘花园。西接三槐路,北临崇文路。2010年建造,共3幢6层楼住宅,用地面积4783平方米,建筑面积7932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5277平方米,商铺1811平方米。入住40户。

锦华云庭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5千米。朗霞村辖区内,以环境优雅之意命名。2010年建造,共3幢6层楼住宅,用地面积5488平方米,建筑面积7677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5387平方米,商铺1135平方米。入住50户。

紫荆花园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00米。东连三槐路,南接崇文路,西交余姚二中,北与邵巷村交界。2014年建成,共有10幢6层、2幢9层楼房,占地面积31082平方米,建筑面积59912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54458平方米,商铺2783平方米。入住20户。

村及居民点

龙王堂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南3千米。境内有龙王堂山,故名。村委驻地三进屋。东与低塘街道西郑巷交界,南、西与阳明街道相连,北与西墟村相邻。民国后期为柯义乡三、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属柯义乡第一村、泠江乡四村。1955年建立项旷乡黎明、友谊高级社。1961年为郑巷公社黎明、俞家廊厦大队。1966年更名为郑巷公社东方红、友谊大队。1981年改为黄李鲍、俞家廊厦大队。1983年为郑巷乡黄李鲍、俞家廊厦村。1989年11月属郑巷镇。1992年改属低塘镇。2001年2个村合并为低塘镇龙王堂村。2003年划归朗霞街道。面积3.25平方千米,辖14个自然村,分19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843户,2889人,耕地200公顷,山林47.6公顷,主产水稻,粮食总产量1726吨。主要工业企业有洋灵电器、涛博电器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7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50亿元,农业产值0.25亿元。年村级集体收入110.2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958元。

三进屋 村委会驻地。村内原有黄姓七间三进大屋,太平天国时期被毁,后成村落,仍以三进屋名村。30户,111人。

俞家廊厦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千米处。宋时居民以俞姓为主,由河北河间迁居此地,宅前筑长廊,可避风雨,俗称俞家廊下,后雅化为俞家廊厦。239户,871人。

马家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6千米处。以姓得名。25户,84人。

庄里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7千米处。原为宋、马两姓坟庄屋,后成村落,因名庄里。44户,129人。

宋家 位于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8千米处。以姓得名。43户,142人。

霍家畈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9千米处。村处霍田畈中,故名。28户,98人。

朝东屋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南3千米处。村内房屋面向东,故名。39户,114人。

贴水桥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2.5千米处。村内有桥,桥板很低,远视如贴水面,故名贴水桥,村以桥名。89户,309人。

景家板桥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2.7千米处。村内有景家板桥一座,现改为石桥,村以桥名。49户,170人。

铁耙屋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9千米处。村内房屋排列横一行,竖四行,形似铁耙,故名。46户,167人。

樟树下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千米处。村内有一大樟树,故名。36户,141人。

旧宅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1千米处。此村系当地黄姓祖先最早居住之处,故名。48户,161人。

鲍家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3千米处。居民以鲍姓为主,故名,81户,257人。

李家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5千米处。以姓得名,45户,136人。

西墟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千米处。古有西漕墟庙,取西墟两字而为村名。村委会驻地第八册。东与低塘街道镆剑山相交,南接龙王堂村,西交赵家村,北接邵巷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四、六、七、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柯义乡二、四村、泠江乡四村。1955年建立项旷乡幸福、秋建、友谊、红星高级社。1961年为郑巷公社沈吕漕、第八册、永胜、红日、杨漕生产大队。1966年更名为新风、永卫、五七、东升大队。1981年改为沈吕漕、第八册、张佰堰、杨漕大队。1983年设立郑巷乡沈吕漕、第八册、张佰堰、杨漕村。1989年11月属郑巷镇。1992年改属低塘镇。2001年4个村合并为低塘镇西墟村。2003年划归朗霞街道。面积3.36平方千米,辖11个自然村,分14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960户,2980人,耕地227公顷,主产水稻,粮食总产量2684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飞虹联合新材料有限公司、余姚市盛达轴承厂、余姚市千里行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6.3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07亿元,农业产值0.26亿元。村级集体收入89.7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429元。

第八册 村委会驻地。为鲁姓分支居住处,该分支在鲁氏宗谱中列为第八册,遂为村名。126户,402人。

沈家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0.4千米处。以姓得名。68户,211人。

吕家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0.5千米处。以姓得名。76户,228人。

朱家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0.7千米处。以姓得名。62户,201人。

曹家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0.8千米处。以姓得名。15户,46人。

孙家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1.1千米处。以姓得名。41户,141人。

张佰堰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1.7千米处。居民以赵姓为主,有堰,原名樟佰堰,尚留匾额,讹读为张伯堰,后雅化为张佰堰,村以堰名。143户,437人。

方潘沈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千米处。以方、潘、沈三姓为主,故名。136户,423人。

张王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4千米处。旧时居民以张、王两姓为主,故名。61户,203人。

杨漕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8千米处。原居民以杨、赵两姓为主,名杨赵,后赵姓迁居外地,村内有河漕,遂更名杨漕。179户,521人。

竹桥头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1千米处。古时境内有竹桥,故名。53户,167人。

邵巷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千米处。以邵姓得名。村委会驻地邵东。东与低塘街道交界,南与西墟村为邻,西与赵家村相连,北与镇西村相接。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四、九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常胜乡三、四村。1956年分属新新乡邵巷、陈家、新联高级社。1961年建立低塘公社邵东、邵西、陈家、后竹桥大队。1981年陈家大队改名为南陈家大队。1983年为低塘乡邵西、邵东、南陈家、后竹桥村。1984年属低塘镇。2001年4月4个村合并为低塘镇邵巷村。2003年5月划归朗霞街道。面积2.7平方千米,辖5个自然村,2个安置小区,分20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847户,2865人,耕地37.3公顷,主产水稻,粮食总产量35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浙江新纶化纤有限公司、宁波胜康纸业有限公司、宁波华丰包装有限公司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1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9.02亿元,农业产值0.11亿元。村级集体收入47.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266元。

邵东村 村委会驻地。居民以邵姓为主,原西邵巷村分为东西两村,村居东面,故名。130户,430人。

邵西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5千米处。居民以邵姓为主,村居原西邵巷村西,故名。140户,450人。

南陈家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4千米处。有马渚陈家迁居于此,原称陈家。后分两村,居南,故称南陈家。43户,120人。

后竹桥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0.9千米处。村后有竹桥,村以桥名。15户,42人。

后千墩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0.7千米处。相传此地坟墩较多而得名。13户,35人。

迎霞佳苑 朗霞街道拆迁安置小区。位于竹桥路西侧,崇文路北侧,三槐路东侧。以迎霞路命名,2007年建成。205户,650人。

邵巷新村(泠江新村) 朗霞街道拆迁安置小区。位于四维路西侧,锦霞路北面,长泠江东侧,崇文路南侧。2012年建成。302户,1158人。

镇西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5千米处。地处低塘镇西,故名。村委会驻地辉桥。东连低塘街道建成区,南接邵巷村,西交新新村,北界慈溪周巷镇。民国后期分属周巷镇、云塘乡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常胜乡一、二村。1956年设立新新乡胜二、胜联高级社。1961年为低塘公社辉桥、南王大队。1981年南王大队改为大南王大队。1983年更名为低塘乡辉桥、大南王村。1984年属低塘镇。2001年3月,2个村合并为低塘镇镇西村。2003年5月划归朗霞街道。面积2.2平方千米,辖3个自然村,分10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873户,2411人,耕地10.2公顷,种植杂物。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百隆纺织有限公司、宁波国盛电器有限公司、宁波金固五金工业有限公司等14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家。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7.8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7.31亿元,农业产值0.56亿元。村级集体收入15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764元。

辉桥 村委会驻地。村内有辉桥,故名。263户,965人。

塘南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5千米处。在新塘头南面,故名。190户,461人。

大南王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千米处。附近有两个南王村,此村为大,故名。400户,1085人。

新南王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5千米处。以南王为基础名,建立新村,故名。村驻地沈家弄。东邻西墟村,南与阳明街道油车弄相连,西连天华村,北与熊家街村毗邻。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十一、十二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泠江乡三、四村。1956年设立新新乡南王、泠一高级社。1961为新新公社南王、后黄、沈家弄、南沈、董家大队。1968年,后黄大队改名为红旗大队,1981年又复为后黄大队。1983年改称为新新乡南王、后黄、沈家弄、南沈、董家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5个村合并为朗霞镇新南王村。2003年属朗霞街道。面积4.6平方千米,辖16自然村,分11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1017户,3255人,耕地240公顷,主产水稻、棉花,粮食总产量3609吨,主要工业企业余姚奥祥轴承有限公司、余姚天轮轴承有限公司、余姚市朗霞镇熊成电器厂、余姚市朗霞龙云轴承厂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6.0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57亿元,农业产值0.44亿元。村级集体收入1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737元。

沈家弄 村委会驻地。沈姓为主,故名。133户,423人。

后黄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1千米处。因居大南王之北,方言“王”与“黄”不分,故名。112户,336人。

大田屋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5千米处。系熊家街熊氏分支,因建大屋于田中,故名。98户,314人。

南沈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4千米处。居民以熊姓为主,在沈家弄之南,故名。45户,145人。

石泉桥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9千米处。在谢白江桥南堍,村系桥名。48户,155人。

陈巷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4.1千米处。旧称花神庵陈巷,庵已废。45户,151人。

金山银桥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6千米处。古时此地禁止挑土,并有桥闸,为一地之胜景,乃夸张为金山银桥。25户,68人。

泥桥头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6千米处。村名无考。3户,11人。

大南王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3千米处。南王村分为两村,此村为大,故名。102户,308人。

小南王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6千米处。小于大南王,故名:31户,101人。

许巷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4千米处。40户,140人。

江口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5千米处。村处长泠江北岸,故名。居民熊姓,14户,48人。

石家畈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4千米处。居民以陈姓为主。49户,146人。

董家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8千米处。以姓得名,祖先由宁波迁于此地。149户,514人。

叶家桥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4千米处。居民以叶姓为主,村后有桥,故名。96户,304人。

沈家弄新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千米处。1993年始建,因沈家弄村分户而得名。27户,91人。

熊家街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5千米处。以熊家街自然村命名。村委会驻地荪塘堰(赵家村境内,原乡机电站办公楼)。东接赵家,南邻新南王村,西与天中村相邻,北与新新村为邻。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十三、十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新新乡一、二村。1956年设立新新乡胜一、新生、西俞、陈皮巷高级社。1961年为新新公社熊家街、西俞、马朗厦、陈吴大队。1967年陈吴巷、马朗厦、西俞大队合并为东风大队。1981年改为马朗厦大队。1983年分拆后改为新新乡熊家街、俞王、马朗厦、陈皮巷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1995年马朗厦、陈皮巷、俞王3村并为俞王村。2001年3月熊家街、俞王2个村合并为朗霞镇熊家街村。2003年改属朗霞街道。面积2.89平方千米,辖5个自然村,分13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718户,2169人,耕地161.7公顷,主产水稻、棉花,粮食总产量1749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湛京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得力工具有限公司、余姚市伊甸园轴承厂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68亿元,农业产值0.24亿元。村级集体收入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762元。

熊家街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6千米处。居民以熊姓为主,村内有街,故名。318户,953人。

马朗厦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3千米处。居民以马姓为主,古时此村建长廊供过路官兵拴马休息,故名马廊厦,后雅化为马朗厦。157户,470人。

俞王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9千米处。居民以俞姓为主,俞家廊厦分支,因古时村民学武,为附近村民维持治安,人们赞许其为王,故名。132户,392人。

陈皮巷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5千米处。居民以周姓为主,原名陈费巷,“费”与“皮”方言近音,讹读陈皮巷。52户,174人。

吴家竹桥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9千米处。旧日时村址在西直江竹桥东堍。原名吴家竺桥,后改现名。59户,180人。

赵家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千米。以赵家自然村命名。村委会驻地彩虹佳园。东邻邵巷村,南接新南王村,西与熊家街村相邻,北与新新村相接。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十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称为常胜乡四村、泠江乡五村。1956年设立新新乡群力、南宅、泠江第一、陈吴高级社。1961为新新公社赵家、方良桥、南宅、荪塘堰、吴家板桥大队,1968年荪塘堰与西宅合并为红卫大队。1981年红王大队改为荪塘堰大队。1983年为新新乡赵家、方良桥、南宅、荪塘堰、吴家板桥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5个村合并为朗霞镇赵家村。2003年5月改属朗霞街道。面积3.32平方千米,辖6个自然村,1个安置小区,分15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923户,2809人,耕地100公顷,主产水稻、棉花,年粮食总产量836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大越化纤制品有限公司、宁波百仕高联合工业有限公司、宁波鑫丰化纤有限公司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8.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8.2亿元,农业产值0.3亿元。村级集体收入10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598元。

彩虹佳园 村委会驻地。朗霞街道拆迁户安置小区,2005年建立。525户,1780人。

方良桥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1千米处。村东有桥,名为方良桥,村以桥名。138户,468人。

赵家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千米处。相传宋末赵匡胤十四世孙赵孟进迁此落户,以赵姓得名。221户,626人。

南宅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8千米处。居民以赵姓为主,因建宅于赵家之南,故名。204户,634人。

西宅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8千米处。赵姓十六世孙赵志和迁此,位于赵家之西,故名。67户,155人。

荪塘堰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4千米处。昔日村北有堰,曰荪塘堰,村袭堰名。165户,509人。

吴家板桥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2千米处。居民以吴姓为主,建桥于村东,故名。145户,437人。

新新村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千米。为纪念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组织在小王家建立的联络站“新新公司”,故名。村驻地大屋。东与赵家村相连,南接熊家街村,西邻干家路村,北与慈溪市毗邻。民国后期为义五乡一、二、三保,柯义乡十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新新乡二、三、四村。1956年建立新新乡新新、桑家、塘堰桥、泥堰头、高甸头高级社。1961年建立新新公社新新、桑家、塘堰桥、泥堰头、高甸头大队。1967年合并为新新、泥堰头、高甸大队,1981年复分。1983年改称为新新乡新新、桑家、塘堰桥、泥堰头、高甸头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5个村合并为新新村。2003年5月,改属朗霞街道。面积2.6平方千米,辖15个自然村,1个居民小区,分15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948户,2783人,耕地181公顷,主产水稻、棉花,粮食总产量538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更大集团、宁波闻华电器、余姚市新丰轴承有限公司。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3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2亿元,农业产值0.13亿元。村级集体收入1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7484元。

大屋村委会驻地。以徐家大屋得名。28户,75人。

桑家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9千米处。以姓得名。108户,335人。

任家桥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5千米处。居民以任姓为主,以任家桥命名。42户,126人。

塘堰桥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4千米处。居民以马姓为主,村西南有塘堰古桥,以桥得名。154户,419人。

高甸头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千米处。居民以张姓为主,以高甸庙得名。139户,401人。

八字桥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7千米处。村有两座石桥成八字形,故名。200户,583人。

小王家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千米处。居民以王姓为主,故名。7户,21人。

南田屋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3千米处。与周巷镇毗连,相传宋代赵姓在周巷镇之南建屋于田中,故名。20户,56人。

小陈家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4千米处。以姓得名。13户,35人。

小李家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4千米处。以姓得名。30户,94人。

新桥头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3千米处。因村建于临周江新桥南岸,故名。34户,114人。

乌俞庙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4千米处。居民以戎姓为主,以乌俞庙得名。89户,281人。

西王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千米处。居民以张姓为主。19户,78人。

河南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9千米处。此村原与大屋合称为泥堰头,居民以徐姓为主,地处小河南,故名。现有34户,99人。

和尚桥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7千米处。居民以黄姓为主。村中有和尚桥,故名。17户,45人。

新馨佳苑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5千米处。为居民安置新区,2011年新建,取温馨家园之意。5户,12人。

天华村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5千米。村委会驻地天华村,以驻地名。东至熊家街、新南王村,南连马渚镇,西接泗门镇,北交天中村。民国后期为天华乡二、四、五、十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年为天华乡一、四、五村,东蒲乡四村。1956年建立天华乡天华、世益高级社。1958年属红旗公社七大队。1961年为天华公社天华、乐城大队。1962年分为天华、张朗、后禾山、乐城大队。1983年改称天华乡天华、张朗、后禾山、乐城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天华、后禾山、乐城、张朗村4个村合并为朗霞镇天华村。2003年改属朗霞街道。面积5.6平方千米,辖23个自然村,1个居民小区,分18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1396户,4445人,耕地362公顷,主产水稻,粮食总产量3593吨。2014年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威仕消防器材有限公司、余姚市博韵乐器有限公司、余姚市奥妙饰品配件厂等70多家。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6.5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98亿元,农业产值0.53亿元。村级集体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6898元。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文明村。

天华村委会驻地。因域内梁天监元年(502)建有天华禅寺得名。331户,929人。

旗杆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6千米处。相传此地原为大海,后人发现沉船旗杆,故名。8户,27人。

旗杆新村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6.1千米处。2011年因建余姚大道,拆迁户安置于旗杆村西侧,故名。25户,75人。

南宅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7千米处。符姓分支,建宅天华之南得名。80户,251人。

张朗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7千米处。原名璋琅庵,以庵名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改张朗。29户,79人。

东堑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6.7千米处。元代诸姓从水路头迁此发族。53户,164人。

瀹霖堰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6.9千米处。原名跃锂堰,大将桥有瀹霖堰祠,跃锂堰属瀹霖堰祠管辖,遂改名为瀹霖堰,并用作村名。46户,137人。

沈家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6.9千米处。居民以沈姓为主,故名。32户,96人。

大旺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6.2千米处。符氏大房居此,以求兴旺发达之意得名。54户,192人。

西宅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6.8千米处。符氏分支迁此,故名。36户,l13人。

南边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9千米处。符氏分支居住,地处天华南边得名。74户,298人。

沈岙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6.6千米处。地处禾山岙,居民以沈姓为主,亦名沈岙。57户,189人。

里义堰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6千米处。居民以符姓为主。原名礼义堰,以堰得名。29户,103人。

后店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5千米处。本为商店,设于住屋之后,故名。20户,61人。

诸家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6千米处。诸姓聚居,故名。33户,88人。

南庄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7千米处。天华符姓分支,村处天华南面,故名。48户,162人。

桥头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千米处。居民以熊姓为主,相传300年前从熊家街迁居于此,建村桥堍,故名。61户,189人。

横埭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4千米处。居民以符姓为主,沿河而居,村成长形,似一横堤,故名。37户,113人。

转水河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4千米处。居民以黄姓为主。河身弯曲,流水回转,故名。94户,318人。

后应巷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4.6千米处。居民以应姓为主。以河为界,分前后应巷,此村处河北岸,故名。6户,195人。

赵家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2千米处。居民以赵姓为主。39户,126人。

西南宅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4.4千米处。熊氏分支迁此,因位于熊家街西南,故名。59户,203人。

楼家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4.5千米处。居民以楼姓为主,故名。43户,137人。

青田新村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6.9千米处。原丽水地区青田县移民在此建房落户,以原籍名村。17户,70人。

锦绣家园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5千米处。天华村居民安置小区,因美观整洁而名。40户,130人。

天中村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4千米。因驻地处于原天华乡中部而得名。村驻地黄家。东接熊家街村,南邻天华村,西与泗门镇相连,北交朗霞村。民国后期为天华乡三、七、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改为天华乡二、三村。1956年为建立天华乡同一、南徐、群益高级社。1958年合并为红旗公社七大队。1961年复分天华公社黄家、南徐、籍义巷大队。1983年改称天华乡黄家、南徐、籍义巷村。1992年5月改属朗霞镇。2001年3个村合并为天中村。2003年5月改属朗霞街道。面积3.87平方千米,辖12个自然村,分13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899户,2809人,耕地213公顷,主产水稻,粮食总产量2129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方太玻纤、丹丹喷雾、前进塑料厂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2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77亿元,农业产值0.44亿元。村级集体收入88.7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244元。

黄家村委会驻地。相传600年前,黄氏由梁弄迁此发族成村,以姓得名。1l1户,400人。

南徐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7千米处。居民以徐姓为主。约400年前由周巷徐家分居此地,地处周巷之南,故名。111户,369人。

闻家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4千米处。以姓得名。24户,71人。

胡孙巷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1千米处。原居民以符、孙两姓为主,称符孙巷,“符”“胡”姚北方言近音,讹读胡孙巷。130户,411人。

谢安桥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4千米处。相传古时候有妇人常过此渡河,村人每扶之下船,妇人感激之至,乃造谢恩桥以表感谢之意,“安”乃“恩”之误,村以桥名。91户,293人。

后符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9千米处。天华符姓分支,处于天华北面,故名。37户,114人。

姜女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7千米处。居民以姜、虞两姓为主,方言“虞”“女”不分,讹为姜女。23户,68人。

罗家漕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8千米处。居民以罗姓为主,村有漕,故名。6户,18人。

八家桥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2千米处。又名八字桥。原居民以卜姓为主,称卜家桥,方言“卜”与“八”同音,讹读八家桥。18户,51人。

籍义巷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1千米处。居民以熊姓为主。《余姚开元熊氏宗谱》记载:“宗功垂义巷,世泽溯江陵”,“始祖伯三公,宋淳熙二年为绍兴上虞县令,淳熙八年迁于余姚开元乡”。相传兄弟重情义,以籍义气共建村舍之意,故名。258户,778人。

蔡家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7千米处。以姓得名,今洪姓为主。现有53户,126人。

吴家竺桥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9千米处。以姓得名,祖先由周巷吴家路迁入此地。37户,110人。

朗霞村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4千米。以朗霞自然村命名。村驻地单家。东与新新村相连,南交天中村,西接泗门镇,北与杨家村毗邻。民国后期为朗霞乡一、二、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改为道塘乡一村,朗霞乡二、三村。1956年建立朗霞乡永丰、群毅、童家、五一高级社。1961年成立朗霞公社朗霞、河东、单家、童家、横江大队。1981年童家改名为大童家大队。1983年为朗霞乡朗霞、河东、单家、大童家、横江村。1986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5个村合并为朗霞村。2003年5月改属朗霞街道。面积3.45平方千米,辖12个自然村,分12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1146户,3320人,耕地108.8公顷,主产水稻,棉花,粮食总产量2398吨。2014年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市岷峰纺机器材有限公司、余姚市合丰厨具有限公司、余姚市嘉森圣诞饰品有限公司、宁波申禾轴承有限公司。全村工农业总产值8.0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7.95亿元,农业产值0.14亿元。村级集体收入14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8981元。

单家村委会驻地。以姓得名。73户,215人。

陈家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4千米处。以姓得名。34户,92人。

朗霞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6千米处。明末清初,中心地段徐家大房的前廊后厦开始有人设摊买卖,称徐家廊厦,后更名为朗霞。277户,708人。

楼子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6.1千米处。相传村内有徐姓横七间楼房一座,俗呼楼子里,后成村落,仍沿用旧称。67户,182人。

后方屋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6.3千米处。64户,191人。

小励家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6.2千米处。居民以励姓为主,村落较小,故名。16户,42人。

河东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7千米处。朗霞大直江东侧,故名。145户,393人。

横江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4千米处。临周江横穿村内,故名。163户,462人。

大童家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7千米处。以姓得名。179户,393人。

小童家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千米处。居民以童姓为主,故名。47户,128人。

沈家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2千米处。以姓得名。7户,17人

东庄周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8千米处。近境周姓村落较多,此村居东,故名。75户,212人。

干家路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4千米处。以东干、许家场、黄家路三村合并,各取一字而名。村驻地元桥头。东接新新村,南连朗霞村,西与杨家村为邻,北交小曹娥镇。民国后期为朗霞乡七、八、九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道塘乡三、四、五村。1956年建立朗霞乡名升、黄家路、五一高级社。1961年成立朗霞公社东干、许家场、黄家路大队。1983年改为朗霞乡东干、许家场、黄家路村。1986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3个村合并为干家路村。2003年5月改属朗霞街道。面积3.85平方千米,辖10个自然村,1个小区,分10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1035户,3280人,耕地200公顷,主产水稻,棉花,粮食总产量20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金焱电子有限公司、余姚市铭洋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余姚市王叶轴承有限公司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0.1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9.41亿元,农业产值0.76亿元。村级集体收入1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1674元。

元桥头村委会驻地。境内有两桥,两桥堍相连成“元”形,故名。135户,387人。

许家场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8千米处。居民以许姓为主,古时村内原有一大草场,故名。115户,365人。

后墙门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5千米处。村内有一曹姓大宅,宅后建有大墙门,因称其后墙门,太平天国时毁于火,后成村落,仍沿用旧称。29户,91人。

水仓里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4千米处。村址地势低洼,常遭水淹,犹似水仓,故名。68户,214人。

塘堰桥(桥西)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3千米处。村中有塘堰桥,故名。52户,164人。

东干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4千米处。干氏世居,位于桥东,故名。252户,861人。

黄家路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3千米处。黄家路系旧时直达海边的大路,村居路边,故名。204户,679人。

姚家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3千米处。以姓得名。40户,123人。

半河塍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2千米处。村居直江东半边,故名。50户,130人。

东干新区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千米处。2002年新建于东干村境内,故名。90户,266人。

杨家村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6千米。村委会驻地杨家,以驻地名。东交干家路村,南与朗霞村相交,西接泗门镇,北与小曹娥镇相邻。民国后期为朗霞乡四、五、十、十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称为朗霞乡一、五村,道塘乡二村。1956年建立朗霞乡联盟、群毅高级社。1961年成立朗霞公社杨家、西干、应家大队。1983年设为朗霞乡杨家、西干、应家村。1986年7月改属朗霞镇。2001年3个村合并为杨家村。2003年5月改属朗霞街道。面积4平方千米,辖4个自然村,1个新村,分14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983户,3028人。耕地179公顷,主产水稻、棉花,粮食总产量417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振大塑胶有限公司、余姚市辰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0亿,农业产值0.9亿元。村级集体收入74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71万元。2012年评为浙江省文明村。

杨家村委会驻地。杨姓为主,故名。463户,1423人。

西干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8千米处。居民以干姓为主,位于桥西,曰西干。284户,917人。

甘巷桥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6.4千米处。以桥名村。86户,270人。

应家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6.9千米处。居民以宋姓为主。149户,376人。

朝阳新村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4千米处。1993年建造,以朝阳路命名。72户,30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