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二章 理论研讨

人民政协的理论研讨工作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全过程。在不同时期,理论研讨活动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政协的理论研讨除了组织政协系统的研讨活动以外,通常也与各地方政协开展横向的理论交流活动的研讨,以及政协单位、个人的理论文章研讨。

政协、统战理论文章研讨1985年,浙江省统战理论学会成立,七届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王毅出面牵头,组织程允松、毛传书等首批参加浙江省统战理论学会。1986年8月1日,丽水地区统战理论学会成立,在丽水地区统战理论学会的推动下,成立了丽水市统战理论研究小组,丽水政协统战理论研究有了新的发展。从七届政协至今,政协统战理论研究工作, 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坚持在一切重大问题上按照中央精神办事的原则,在省以上报刊发表了大量的政协、统战理论文章和对台对外宣传文章,进行理论研讨。一个县级政协组织,能够调动政协委员,积极投身于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学习和研究,有许多成果被全国政协和省政协同仁赏识,难能可贵。选录有代表性并在国家的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政协、统战理论等文章和目录。

第一节政协、统战理论文章选登

开好常委会是政协工作的中心环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顾名思义是一个“会”,可以这样说,这个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功能主要是以开会的形式发挥的。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全委会议都是例行的主要协商会。此外还有各种座谈会、专题讨论会、对话会等等。在诸多会议中,常委会是起主要轴心作用的会议,常委会议开成功,其他各会议也就会有声有色,政协组织协商、监督的职能就会得到有效的发挥。这一点我们丽水市政协在工作实践中有较深的体会。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要把常委会开好,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选好会议中心议题。根据人民政协组织的性质和特点,常委会的中心议题必须是地方大事和人民生活重大问题。确定题目的思路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中央重要文件的精神;二是市委的工作部署;三是参加政协各界人士的意见和要求。要充分体现民意,有一定的“提前量”,而且在时间安排上要“火候适时”。

二是围绕中心议题,搞好会前的考察。参观考察要敢于接触矛盾,如实反映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如在廉正建设中心议题中,我们组织三个考察组分别就工商行政部门廉政建设问题、大专院校代培生自费生问题和土地管理问题等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考察。考察组在常委会上汇报时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引起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对被考察单位震动很大,对社会影响也很大,据反映,登我们五点建议的报纸,在许多单位被人剪去收藏。又如关于农业问题的专题讨论,正值贯彻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在会前组织了两个考察组分别对粮食生产、农资专营、农村信贷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在常委会协商讨论时,委员们发言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会议产生的七条建议案,为市委制订1990年的农村工作计划作了参谋。

三是组织安排好会上的协商。我们每次常委会除请市委书记或分管副书记以外,根据议题请市府有关分管副市长和部门领导。每次会议都请分管市长和有关部门的领导通报情况。在协商农业问题时,还特邀市农资公司、农业银行负责人以及农村种粮大户列席。会上反映了各个方面对农业的意见,提出了现实可行的建议。市委、市府领导听了感到很受启发,在会上推心置腹地与政协常委们交流思想,认真总结农村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由于我们的常委会民主渠道畅通,委员畅所欲言发表意见、献计献策,市委、市府领导尊重政协委员意见,每次协商的质量都比较高,市委、市府领导对政协智力库作用深有感受。凡关系地方大政方针和人民生活重大问题的大事,都要听听政协委员的意见,请政协出主意。

四是会议要有建议案,会后要抓反馈。政协的常委会,是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会议。会上我们很注重材料工作,及时把反映出来的意见加以综合整理,最后通过产生建议案,建议案的产生,是政协自身的成果,但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只有付诸实施,才能体现出价值,因此抓好建议案的落实反馈工作至关重要。我们除平时联系督促办理之外,还规定每次常委会都要请市委、市府办公室负责同志通报上次会议建议案的落实办理情况。这样会使委员感到“说了没白说”。因而对政协工作更热心,更有积极性。

作者:王庭璋

载1990年1月26日《人民政协报》

人民政协的优势是什么

政协的优势是什么?提出这个问题,人们往往会联想起“智力库”、“智囊团”等概念。目前在基层政协,持这种认识的人较为普遍,而且认为做好政协工作,就是把委员的知识、智力充分运用起来为经济建设服务。于是经常组织委员或做专题调查,或下厂落村搞咨询服务。调查报告、意见建议不断产生,然后或召开会议献计献策,或形成文字书面送交政府。然而在实践中往往是工作做了,材料送了,会议开了,意见提了,却少见解决具体问题。政协工作忙则忙矣,却看不见明显的效果。不少委员和委员所在单位埋怨政协活动太多,甚至岀现有的单位不同意委

员去参加政协组织的活动。而政府职能部门对来自政协的调查报告、意见建议也并不很欢迎,有的甚至认为是添麻烦。因为多数调查报告实际上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同样一个问题,他们搞专业的比政协了解得更透彻。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地方政协干脆向政府要题目,讨工作。“政府出题目,政协做调查”已被作为经验传播。这样政协就成了政府的调查组、工作队、所提的建议采纳率肯定高些,但工作却变了性,不是政协了,成为类似政府的二线机构。

以上情况并不少见,许多从事政协工作的同志和委员都有这种感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根本一点是未把握住政协工作的本质,没有正确认识和运用政协的优势,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自己没有认识自己。政协是干什么的,应当怎样干,没有从本质上理解。这个问题是关系政协工作的兴衰、关系政协工作方向和政协形象的大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思考和工作实践,提出以下三点浅见,以就教于领导和同道。

第一要做好政协工作首先要认清自己。即弄清楚政协到底是干什么的,它为什么要存在,它的功能和作用究竟在哪里。关于政协的性质,过去一句话: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或叫统一战线总部。近年来发展为三句话: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场所;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人民政协的工作涉及的范围很广,但主题是两个,就是团结和民主,这两个方面工作做好了,政协工作就做出了成效。”江总书记这“团结和民主”五个字,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政协工作的本质和内容,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协空前发展,各级政协都和同级党委、人大、政府并列称之为“四大班子”。政协作为上层建筑政治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确,它已不仅仅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渠道,而且成为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它虽然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但已成为国家形态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人大相辅相成,构成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两个重要方面。唯其如此,各级党委、政府才订出制度,把重大问题在决策之前交与政协协商,并逐步使这种协商制度化、规范化。人民政协大有可为的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工作的天地越来越宽阔。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许多专职从事政协工作的同志特别是地方政协的领导同志,对政协工作的本质和主题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简单地认为政协既然要围绕经济建设当好参谋,我发动委员献计献策,多出主意就是了。象本文前面所说的情况,工作热情很高,就是没有切入主题,把政协当成咨询机构,热热闹闹一番,做的往往是重复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甚至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显然,如果作为咨询单位,政协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因为比智力、搞咨询,政协比不过科委、科协。作为发扬民主的民意机构,任何单位都不可替代,工作内容就丰富了,就有优势有特色了。政协就会深入人心,越来越兴旺,就会日益显示它的功能和作用。去年李瑞环主席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论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基本社会职能六个方面(广泛团结,凝聚人心;多党合作,参政议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安排人事,合作共事;联络友谊,沟通感情),其中的“体察民情,反映民意",我理解就是对政协提出的新要求。这一条对地方政协尤其是县级政协尤为重要。政协应贴近民情、民心、民意,应成为为群众说话的有权威的民意机构。

第二要正确认识和运用好政协的优势。政协委员中确有各方面的人才,政协确有人才聚

集的优势,但这不是政协的主要优势。因为政协不拥有这些人才,他们仅仅是来政协开会聚集,参政议政的。政协要抽调有专业知识的委员搞咨询活动也是很难的,因为他们都有繁重的本职工作,搞多了,不仅会遭委员所在单位反对,而且也会使委员左右为难,把政协工作看作负担。他们只能“做大不做小”,即到政协参议大事,而不是做具体小事;只能“动口不动手”,即对地方大政方针和人民生活重要问题岀建议和批评,具体是由政府职能部门去办。这样,委员所在单位领导也会看到自己单位有一位政协委员,便多了一条反映意见的渠道,本单位碰到难题,也会叫委员去政协呼叫,以引起领导和社会各界重视,、促进问题的解决。实践证明,只有议大事,政协的智力优势才能发挥作用。这是一个方面。另外,应该看到,政协的主要优势是政治。参加政协的有各党派、团体和社会各个界别,由政协上送的意见有广泛的代表性,会得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认真处理。有的会在决策层中发生作用,有的会促使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得到解决。这是看不见的权力,是其他任何单位所没有的政治优势。政协委员的智力优势要依靠政治优势发生作用。因此政协应立足于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紧紧把握团结和民主的主题,搞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抓住这一点,政协工作才会有高起点,才能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第三要有一套民主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政协的一切工作都要体现民主协商的精神。一年一度的全会,是最重要的协商会。应开成充分发扬民主的会,让委员充分发表意见。主要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反映民意,议政献智,提出建议和批评,以利政府集思广益,完善大政方针。不要把全会开成政协的工作经验交流会。还要防止大会发言脱离议政,变成理论研讨文章的宣读。这种情况在基层地方政协是屡见不鲜的。一季一次的政协常委会,是全会闭幕期间的重要协商会,除统一战线内部问题的协商和专题讨论之外,也应突出议政。会前各专门委员会可组织必要的视察,召开会议进行“小协商”,广泛听取委员的意见。对反映的重大问题负责向常委会报告。常委会上,要请党委或政府的主要领导通报前段工作,然后听取常委们的意见。常委会议不宜过于专题化、专业化,应丰富多彩,体现统一战线各个方面意志,在会上应能听到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会议主要是摆问题,提建议,要突出一个“议”字。会前的视察汇报可放在主席办公会上,不要在常委会占用大量时间,甚至使会议成了汇报会。同时还要防止会议“政府化”,要突出常委主体意识,不要请过多的有关部门领导列席。因为政协常委会的协商是在同级党委、政府之间的协商,有时在会上要为有关部门呼叫;有时还要对有关部门提出批评。列席的人太多了,不利常委发言,而且列席者往往要即席发言,借机向在会的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工作,造成喧宾夺主,占去大量时间,以致变成政府的会,就更被动了。常委会要十分注意出成果,把常委提出的重要问题逐条整理汇集成建议案,送交党委和政府办理。建议案一定要有“案”,要有可行性。切忌泛泛而谈无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

政协工作有自己的工作方法,它是自下而上,以虚求实的。而党委、政府却是自上而下,以实务实的。调查研究、咨询服务、协商、监督这些词,政府也用,也有这方面的工作。但同样的词语,在政协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做法。政协的调查研究,协商监督,首先要由委员提出,然后协商决定,一句话要有民意,而政协的咨询作用则主要在议政中体现。政协工作要处

处体现自己的特点。要密切联系委员,并通过委员广泛联系各界群众,保持民意顺达,民主渠道畅通。这一条做好了,政协工作就有坚实的基础,政协就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它的形象就会日益光彩夺目。

作者:毛传书

载1994年2月1日《人民政协报》

关于人民政协协商监督方法的探讨

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互相关联的一个整体。它是人民政协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从形式上说,协商主要是协助党委和政府搞好科学决策,以完善大政方针,避免和减少失误;民主监督,则主要是研究存在的问题,反映统一战线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呼声,是协助党和政府纠正工作中的失误,解决实施大政方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时则两者并存,即协商中寓监督,监督过程中有协商。一般来说,政治协商(除统一战线内部协商外)主要由党委、政府主动提岀。民主监督主要是建议和批评,有委员个人反映的重要情况;有政协专门委员会对社会问题组织考察调查产生的意见与建议;有政协主席会、常委会产生的建议案等。有时政协根据需要,如开专题讨论会、协商会,还要请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到会听取意见,进行协商讨论。搞好协商、监督,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富有艺术的工作,这里既有立足点——“位子”问题,也有工作方法问题。

党和政府就大政方针和人民生活重要问题提交政协协商,征求政协委员的意见,固然是对政协委员的敬重,但更重要的是自身工作的需要,历史经验证明,不重视协商,工作便容易发生失误。出了问题,很快就会反映到政协来。政协可站在自己的角度组织委员视察,提出建议和批评。通过几次监督,领导自然会想到政协——“此事早该听听政协委员的意见! ”以后便会主动提出协商,直至形成制度,决定重大问题未能听政协的意见感到不放心(这样的领导已大有人在)。这样,协商也自然了,成效也会更显著。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是政协的基本职能,更是中共党委全局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潮流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协组织发展这样快,地位提得这样高,就是中共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在政治体制上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基于这一点,作为中共党委派到政协做统战工作的中共党员主席,则有责任协助党委和政府搞好重大问题的协商讨论,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这和“讨协商”是完全不同的。至于有的初从政府转到政协当领导的同志,因为对协商、监督的本质尚未了解,只表面地理解,既然政协是搞协商监督的,你决定重大事情就得跟我商量,从而出现了“要协商”,这就是未到位的问题了,当在纠正之列。

其次,政协的监督是民主监督,它有别于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府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民主监督源于民众,是民意的反映,是由对社会存在的问题的看法而自然形成,再由所在的政协委员反映到政协。政协认为有必要可组织考察调查,然后向政府提出建议和批评,有时甚

至进行跟踪监督,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无论协商或监督,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为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完善决策,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因此工作要十分注意方法,把握分寸,体现特色。尤其是民主监督更应讲究这一点。时下不少从事政协工作的同志感叹监督难。不可否认,监督确实比协商难些,但这种难,在政协自身也有原因。一是监督往往来自政协机关少数人的意志,而不是来自民意,发自委员;二是方式方法上未注意内外有别,未把握好分寸。政协的监督应源于统一战线的方方面面,由各界政协委员反映到政协机关或政协的会议上来,政协机关尽为委员服务的责任,把意见加以归纳整理,对重大问题或提交主席会议、常委会议研究,作进一步讨论形成建议案,或以内部小范围呈送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阅处。一般性问题, 可在简报或内刊《意见与建议》上反映,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这里特别要注意把握分寸,内外有别。例如委员反映干部违纪、违法问题,领导会交给有关的纪检部门查处,而政协组织去查,工作就越位了。政协的材料宜简明扼要提出问题,详细情况可建议政府作深人调查。这就是分寸。有的地方政协,没有把握好民主监督的统战性特征,简单地以为政协是监督机关, 往往以个人出面去发表监督意见,或以个人对某项工作有意见而组织委员去监督。这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监督,显然会给政协履行职能带来种种不利。这样的事情也并非少见。

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协委员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阶层。每一个委员的身后都有上百成千双眼睛。干部谁个优,谁个劣,政府的工作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有问题,都看得清清楚楚。政协委员不但要有参政意识,而且要有民主意识,监督意识,要不断听取自己所联系的群众的意见,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要求。造就群众有事找委员,委员有话到政协说的良好风气。只有这样民主监督才会有效开展起来;也只有这样,每个委员都会感到有工作做,都会有使命感,责任感,政协工作才会真正活跃,工作才会有成果。我们从事政协工作的同志,只要竭诚为委员服务,把委员的意见与建议及时转送给领导,也一定会受到中共党委和政府领导的欢迎。大可不必为监督而顾虑。因为大多数领导都会感到需要政协,因为政协会使他耳聪目明,听到各方面的意见,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达到这样的水平,政协就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就会健康发展,我们的共同事业会更兴旺发达。

作者:毛传书

载1994年4月5日《人民政协报》

怎样把好县级政协工作的“度”

我是1987年由副市长卸任到政协担任主席的。8年的政协工作,体会最深的是三个“远离”:远离“权力”中心,远离“矛盾”中心,远离“名利”中心。这个跨度是很大的。最大的乐趣是:超脱,能够认认真真地办成几件事;工作氛围很好,交了很多朋友。最大的苦恼是:工作的“度” 难把,似乎必须要有一套“游蛇”式的工作艺术,随时要探索“空档”前进,神经有时要抽得很紧。

李瑞环主席1993年3月在全国政协八届一次常委会上,谈到政协工作时说,“关键是选好角度,发挥优势。”“如何使政协工作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这为当前形势下政协工作如何把好“度”,作了一个很通俗、很形象、很深刻的阐述。实质上是提出了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准则。

下面,就我个人的工作与学习实践,谈谈对这三句话的理解与体会。这三句话是辩证的统一。尽职、帮忙、切实,是对政协工作的三个要求;越位、添乱、表面, 是政协工作需要防止的三种倾向。政协工作是好还是差,既可用“尽职、帮忙、切实”这六个字来衡量,也可以用“越位、添乱、表面”这六个字去对照。

尽职——首先要找准位置定好位。政协的性质,可概括为三句话: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在县级领导班子中,政协比起党委、政府来说,只处在比较外围、第二线的位置,其工作重点,一是立足地方,二是着力于上层。这就是我们的地位与位置。

县级政协要尽“职”,主要把好四条:一是将政协置于党委的绝对领导之下,紧扣“中心”,支持党委、人大、政府的工作。二是将学习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学习,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大政方针,即“大是大非”的统一认识。政协是我国政党体制的体现,因此,这种“统一认识”是政协存在和发展最基础的东西。政协的学习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要在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政治变动中经受考验。三是开好例会,办好提案。这些就是通常所说的“议大事办实事”。全国政协和省政协距离基层比较远,他们的大事与实事比较分明;县级政协紧联人民大众,两者往往交融在一起,大事与实事都应体现实实在在的效果上。四是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县政协反映民情民意渠道直接,时效性、综合性、准确性都比较高,这对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是非常可贵的。县级政协人手少,条件差,工作面不能撒得太宽,要向“主要职能”收拢,尽职的文章方易做好。

不要“越位”。这对派往政协工作的中共领导干部来说,是个政治原则问题,也是组织性纪律性问题。人民政协的性质决定了它没有决策权和行政权,它的决议没有法律效力,也不具有一般上议院所有的监督、审核、质询等权力。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在新的条件下,政协不应当是国家机关,而是各党派进行政治协商的党派性组织。”邓小平同志指出:“不要把政协搞成一个权力机构。政协可以讨论,提出批评和建议,但无权对政府进行质询和监督。”江泽民同志曾提出,要研究“在坚持不向两院制倾斜、不向国家权力机关发展的原则下,如何更好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的问题。

这些基本原则,体现在县级政协,在指导思想上要确立:在党委的领导下,选准自己位子, 政协不要替代职能部门的工作。具体操作上主要要把握好四条。一是政协的“大动作”事前由党组向中共党委请示汇报与通气。要听党委的招呼,并注意征求其它班子的意见。做好沟通工作。二是不要插手不属于自己职能范围内的事。对其它班子已经决定了的事,特别是敏感问题,要持慎重态度。要学会“超脱”,想得开,放得下。三是处理好组织与个人的关系,不摆资格;不以“监督者”自居,要谦虚,宽厚大度。不同意见,特别是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人的意见,

多作个人沟通。四是协商监督、参政议政要合情合理,要设身处地去提意见;要谅解,不要刺激。

所谓“帮忙”,主要是帮党委和政府的忙。帮好忙很重要的思路是,发挥好政协组织的四大优势和四大作用。四大优势即李瑞环主席所说,一是人才荟萃,智力雄厚;二是代表性强,信息量大;三是位置超脱,视界宽阔;四是下通各界,上通中央。四大作用,即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组织机构的作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渠道的作用;团结海内外各方面人士的作用。作为县级政协,“帮忙”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转,服从服务于“中心”。党委、政府交办的事,要尽心去办,特别是要做好为他们分忧的工作。只要扶助“中心”上马,政协工作就能上去;如果“中心”上不去,政协工作做得再苦再累,形象也很难站起来。二是发挥政协的政治优势,在舆论上支持党委、政府工作。干部年轻化以后,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人事更替频繁起来,新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形象的确立,舆论导向是直接的催化剂。改革是当今的历史潮流,“大事多,新事多,难事多”,舆论上的理解与支持,有时比什么都重要。三是在“预”字上做文章,在大事难事急事上献计献策。政协工作应有超前意识,“预则立”,少做或不做“马后炮”的工作,这对党政领导来说,不但是工作上的最大支持,更重要的是促使地方首脑机关健康运转所不可缺少的。四是发挥好党派与侨台优势。我市有六个民主党派建立市委,他们本身是一个智力资源丰厚的宝库。侨台的优势也比较强,一些两个文明建设中与其相关的事,地方解决不了,通过党派与侨台去做,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添乱”,即少做和不做吃力不讨好的事。一是,不打横炮,不唱对台戏,不唱高调。二是,唱好“同台戏”。政协工作要力求符合党政所要求的“节奏”,尽量不作干扰性安排;对党政主要工作不逆向而动。三是,搞好自身建设,不给党委添忧。四是不插手党政无需政协过问的事。

“切实”,就是要扎扎实实抓大事、议大事、创新事、办难事。要力争每年都要立竿见影地办成几件有影响的实事。多做成型成块的工作,注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努力使政协工作虚中见实,既有听头,又有看头,有声有色,扎扎实实。也不能急功近利,看准了的事,坚持抓几年促成,往往影响更深远。

办实事要针对政协特点和可能,抓住重点。一、联系点制度是个好办法。政协工作切忌四面出击。乡、镇、村与工业企业选几个代表性的联系点,经常联系,帮助办些实事,效果很好。二、重点提案跟踪视察和督办。每年都选择几件重点提案,专人负责,一跟到底,水落石岀。三、专题调查研究。一年选好几个专题,深人调查,提出可供操作的方案。四、发挥政协委员个体和群体优势,具体地去办好某一件事。

“不表面”,就是要实实在在。策划要进行一项工作,从开始就要想到结果。我们不能去办没有结果的事。选择余地大,这亦是政协工作的一个优势。一、是少而精。一个委,一个组,一年能够办成一二件事就算很不错。整个政协一年能够办好三五件事,就是尽力而为了。二、量力而行,力求少办或不办力所不能及的事。三、少搞、不搞形式主义的事。政协工作比较“虚”,有些事似乎必须“形式”一下,但研究如何赋与“形式”以实质,这的确大有文章可做。四、使政协成为“委员之家”,机关工作要以服务于委员为宗旨。

政协工作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主进程要相协调,太超前不行,落后也不行。当前政协工作尚未完全制度化,更未法律化。常听到一些“老政协”说,政协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对照江泽民同志所说“人民政协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多,主题就是两个,一个团结,一个民主,把这两方面工作做好了,政协工作就是有成效的”。此话是很精辟的。目前基层政协工作中存在着随意性较大的问题,如何把好政协工作的“度”,这是至关重要的。以“位” 来说,一是党委对政协工作要“有位”;二是政协工作要“有为”,两者只有真正在动态中结合好才算真正解决问题。搞得不好,既到不了位又越位,既帮不了忙又添乱,那是常有的事。这也是在“矛盾”中运动,不能把一些现象绝对化和凝固起来,来束缚自己。再就是要善于理顺自己的情绪,现在在政协工作的以老同志居多,绝大部分政协领导是从党政领导转过来的,当了婆婆当媳妇,把不住情绪,难免感慨多。这个问题应当想通,个人比起党的事业是很渺小的,一个人的一生如同过眼云烟,党的事业则是永存的。这两者的结合,就我们个人而言,就应胸怀坦荡,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这种心境置身其间,就会感到政协工作其乐无穷,意境万千。正如李瑞环主席所说,这是缘份。政协工作是一门学问很深、领导艺术很强的工作。年纪大的人常多回忆,现在经常会想起,过去副市长任上有不少工作不尽如人意,如果年轻时在政协工作几年再去当副市长,可能会好上许多。

作者:王庭璋

载1995年4月《浙江统战理论文选》第八集

第二节在国家及省部级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政协、统战文章目录

1、试论一国两制的生命力作者:程允松浙江《统战理论文学刊》1985年第4期收入 《统战理论文选》第一集

2、政协协商,务求实际作者:毛传书1986年浙江《统战理论文选》第一集

3、自下而上以虚求实——对人民政协两个关系的探讨作者:毛传书浙江《统战理论学刊》1986年第5期中央统战部《统战理论研究》1987年第2期

4、政协机关工作是为委员服务作者:毛传书1987年浙江《统战理论文选》第二集

5、统一战线的批评和表扬应有自己的特点作者:毛传书中央统战部《统战动态》1987年第3期

6、如何履行地方政协的职能作者:方德光浙江《统战理论文选》1987年第3期收入浙江《统战理论文选》第二集

7、浅谈社会主义宗教的存在作者:朱延春浙江《统战理论文选》第二集

8、谈谈统战工作与广交朋友作者:程允松1987年浙江《统战理论文选》第二集9、既能横“联”,何不直“领”一对政协工作横向联系的商榷作者:毛传书《人民政协报》1988年5月6日

10、民主党派改革简议作者:程允松1988年浙江《统战理论文选》第三集

11、政协书画会要有政协特色丽水市政协书画会毛传书执笔 《人民政协报》1989年9月12日

12、开好常委会是政协工作中心环作者:王庭璋 《人民政协报》1990年1月26日

13、地方政协工作要把握自己的特性作者:毛传书 《人民政协报》1990年10月9日

14、地方政协的组织结构应体现统一战线性质作者:王毅毛传书《人民政协报》1990年12月4日

15、围绕经济中心搞好协商监督作者:毛传书1991年浙江《统战理论文选》第六集

16、用矛盾的观点观点处理“协商监督”与“办实事”的关系作者:王庭璋《人民政协扌艮》1991年6月4日

17、反映民意议政献智——地方政协宗旨之我见作者:毛传书《人民政协报》1991年12月31日

18、政协要结合自己的特点为经济建设服务作者:毛传书《人民政协报》1992年5月5日

19、论人民政协协商监督的本质特征作者:毛传书 《人民政协报》1993年6月15日

20、从毛泽东表扬李鼎铭先生想起作者:毛传书 《人民政协报》1993年9月16日)

收入《毛泽东与统一战线》征文文集《回顾与开拓》

21、人民政协的优势是什么作者:毛传书《人民政协报》1994年2月1日

22、关于人民政治协商监督方法的探讨作者:毛传书 《人民政协报》1994年4月5日入编《学习与探索——新时期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论文选》(1995年中国文史出版社)

23、政协常委会议政要因事制宜作者:毛传书浙江省政协《政协工作通讯》1995年第

2期 《人民政协报》1995年7月11日北京《人民政协报》1995年8月3日

24、说说政协之“会”作者:毛传书浙江省政协《政协工作通讯》1998年第1期

25、莫将委员当雇员作者:毛传书1999年6月16日《人民政协报》

26、全国政协领导鼓励我探索统战理论作者:毛传书1999年9月庆祝人民政协成立五十周年,浙江省协商《风雨同舟五十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27、有碍政协常委功能发挥的几个问题作者:毛传书1999年11月浙江省政协《政协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28、建议全国政协制定委员条例以规范委员“管理”作者:毛传书全国政协《政协信息》2005年12月

29、政协工作为我的人生增添色彩——回忆探索政协民意本位的经历作者:毛传书联谊报2009年6月11日,“我与人民政协”征文。

30、政协工作经验之我谈作者:毛传书人民政协报2009年10月19日

31、政协工作实践十条经验作者:毛传书联谊报2009年10月29日